冠心病治疗冲突和策略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心脏病的常见类型。

它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可能会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的影响。

一、冠心病的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

它是冠心病一线治疗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2. 抗心绞痛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

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β受体阻滞剂则可以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3. 血脂调节药物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它们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4.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形成。

它们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瓣膜病等情况。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或排泄,从而改变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冠心病患者,了解和控制药物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1. 药物吸收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减慢其作用的起效时间或减弱其疗效。

例如,某些抗酸药物会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吸收,降低其抗凝血作用。

2. 药物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而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其他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过程。

例如,华法林作为一种抗凝药物,可以与一些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它们的抗凝效果。

3. 药物分布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有些药物可以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降低其他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减弱其作用效果。

4. 药物排泄肾脏是许多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而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其他药物在肾脏的排泄。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预防与治疗冠心病的策略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冠心病发生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一、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1)控制摄入总能量:合理控制每日的总能量摄入非常重要。

过多的能量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进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2)均衡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应该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少盐摄入,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3)适度运动:通过适度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耐力以及降低血压、血脂和体重。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

二、控制危险因素(1)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并增加内皮细胞损伤的风险。

饮酒过量会引起高血压和异常脂质代谢,增加冠心病发生概率。

(2)控制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减轻体重、规律锻炼等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和降低血压水平。

(3)管理血脂异常: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脂水平。

三、药物干预(1)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冠心病。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之一。

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刺激,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3)降脂药物:针对血脂异常引发的冠心病患者,医生通常会开具降脂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

四、介入治疗和手术对于某些严重的冠心病患者来说,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干预。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合理的用药管理以控制病情。

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常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并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用药时,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以确保合理用药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互相影响的情况,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则是指药物与某些食物或饮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冠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因为他们通常需要较多的药物治疗。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药物对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的影响等。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影响最大的是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举例来说,他们可能正在使用降压药和抗凝药物治疗,而同时使用一些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到降压药和抗凝药物的代谢和清除,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原则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循以下合理用药原则:1. 详细告知医生全面病史:冠心病患者在就诊时,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全面病史、已使用的药物和剂量,包括非处方药、中药和保健品等,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2. 遵医嘱正确用药:在接受治疗时,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法都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执行。

不得随意更改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3. 定期复查检查:定期复查检查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此外,定期复查还能评估药物疗效和患者的病情进展,为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4. 了解药物信息: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药物的相关信息,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等,以避免药物不当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冠心病的治疗策略

冠心病的治疗策略

冠心病的治疗策略
当前,冠心病主要有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大类治疗方法,前者包括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就药物治疗而言,β-阻滞剂、他汀、抗血小板聚集药被认为对延长寿命至关重要或可能重要(AC 抑制剂),夜间心率可利于症状评价,钙通道拮抗剂对此有相似的重要作用。

某些新药可表现额外益处:伊伐布雷定可选择性减慢心率,曲美他嗪和雷诺嗪促进葡萄糖氧化而影响代谢。

动力性和抗阻性机能康复中的长期运动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至少可以改善心梗患者的生存。

侵入性治疗分为两部分:非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体外球囊反搏术和脊髓刺激术,两者在常规治疗中均未明确定位,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实际上已退出舞台。

目前正试用一种实用方法来选择药物治疗还是血管再通治疗:如果没有左主干病变、没有左前降支近段多支血管病变、也没有负荷性心肌缺血及顽固性心绞痛时不考虑血管再通治疗。

不容忽视的是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都可以较大程度的缓解症状,在很多情况下可改善预后,能充分掌握和运用两种方法是关键。

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

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

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控制和治疗冠心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南。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常用的药物以及其正确使用的指导。

一、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 非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重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加强心肌功能,提高心脏耐力。

其次,要保持合理的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最后,戒烟限酒,避免心脏负荷过大。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等。

二、常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指导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频次正确服用。

2. 降脂药物降脂药物主要用于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遵循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服用。

3. 抗心绞痛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使用时要注意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建议。

4. 抗高血压药物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注意定期测量血压。

三、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2. 使用药物期间,定期复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呕吐、皮疹、头晕等情况,应立即咨询医生。

4. 长期用药后如需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反弹现象。

总结:冠心病的治疗及用药指南是医学界对于冠心病治疗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

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是通过改善血液供应和心脏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脏相关事件的风险。

本文将就冠心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案选择进行探讨。

一、非药物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冠心病患者还应采取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病情和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1.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应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此外,适度的运动、戒烟和控制体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态度和情绪,改善心理状况,从而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病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4.ACE抑制剂/ARBACE抑制剂和ARB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脏负荷,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

5.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三、侵入性治疗对于一些冠心病严重程度较高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侵入性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1.血运重建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患者,而PCI适用于单支或少支病变的患者。

2.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支架,扩张血管才能恢复血液流通。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管理建议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管理建议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用药管理建议冠心病是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改善心脏血液供应,预防并控制病情发展。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介绍药物治疗原则和用药管理建议。

一、药物治疗原则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冠心病患者的血管阻塞和心肌梗死。

通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注意遵循剂量和时间要求,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 高血压药物: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和冠状动脉的损伤,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病情。

针对高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并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以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拓宽冠状动脉药物:为了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和改善心肌供血,患者可能会需要用到拓宽冠状动脉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4. 治疗心绞痛药物: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可以通过使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缓解和控制心绞痛。

患者应注意及时服用这些药物,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以提高心绞痛的控制效果。

5. 治疗血脂异常药物: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并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二、用药管理建议1. 药物的规范用量: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遵循药物的用量要求。

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也不可随意停药。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2. 定期复查和监测:冠心病患者在用药的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

通常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检测等。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安排,按时进行检查。

冠心病治疗方案

冠心病治疗方案

冠心病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此外,应积极处理危险因素。

(一)改善预后的药物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都应该服用。

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Omg/d。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批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 氯毗格雷: 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 受体而阻断ADP 依赖激活的GPIIb /IIIa 复合物,有效地减少ADP 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主要用于支架植入以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的患者。

该药起效快,顿服30Omg 后2小时即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常用维持剂量为75mg/d,l 次口服。

3.β-受体阻滞剂:最近公布的多种β受体阻滞剂对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

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 为宜。

表1 常用β受体阻滞剂药品名称常用剂量服药方法选择性普奈洛尔10-20mg 每日2-3次口服非选择性美托洛尔25-100mg 每日2次口服β1选择性美托洛尔缓释片50-200mg 每日1次口服β1选择性阿替洛尔25-50mg 每日2次口服β1选择性比索洛尔5-l0mg 每日1次口服β1选择性阿罗洛尔5-l0mg 每日2次口服α、β选择性4.调脂治疗:从TC< 4.68mmol/L(180mg/dl)开始,TC水平与发生冠心病事件呈连续的分级关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thew T. Roe et al. Circulat南推荐——ESC:关于出血并发症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指南推荐——ESC:关于出血并发症
冠心病治疗的冲突与现行策略
ZHOU Yu-Jie MD, PhD, FACC, FHRS, FSCAI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n Heart and Lung Disease
氯吡格雷 :奥艾兰潘雷,究竟您选谁?
消化道出血发生的预防——早期评估识别高危人群
评估抗血小板适应症
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符合下列≥1 项):
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史 消化道出血史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检测HP,如阳性

则给予治疗

下列≥2项危险因素: 年龄≥65岁 使用糖皮质激素 消化不良或胃食管返流病
•GRACE 危险评分 •心率 •心衰(Killip分级) •收缩压 •血肌酐 •年龄 •心肌坏死标志物 •心跳骤停 •心电图ST段变化 •心衰压酐,龄死停电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心率 •充血性心力衰竭 •收缩压 •肌酐清除率 •性别 •糖尿病 •血球压积 •既往血管性疾病史 •心衰压酐,别尿球史
中危
11,530 31
40
8.6%
高危
10,961 41
50
11.9%
很高危 15,210 51
91
19.5%
CRUSADE评分越高,患者出血的风险就越高 出血评分>30分的中高危患者死亡风险较无出血患者升高2-3倍
Subherwal S et al. Circulation. 2009;
缺血风险与出血风险升高相并行: 两个评分系统评价指标有四项接近
采用TIMI/GUSTO/BAIRC方法对出血情况定义分类。根据使用药物和出 血严重程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输注血小板;小出血可在充分治疗 基础上不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严密观察;大出血患者,除通过特殊止 血方法充分控制的患者,推荐停用和(或)中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 PPI)或Ⅱ2受体拮抗剂。溃疡病活动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先治 愈溃疡病并根除幽门螺杆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如需合用PPI,建 议连续使用不超过6个月,此后可换用H2RA或间断使用PPI
预防性应用PPI或H2RA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2年更新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权衡利弊
双联抗血小板较单联治疗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会增加出血危险
Bowry DK et al. Am J Card 2008;101:960-66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与单药应用出血发生风 险比较——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29314例患者 的荟萃分析
Serebruany VL et al. Fund&Clin Pharmacology
PLATO-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对比
Wallentin L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045
TRITON-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非CABG相关出血事件 Wiviott SD, et al. NEJM 2007;15;357(20):20
关注冠心病治疗引发的 药物源性出血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 出血并发症比较
CAPRIE: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缺血事件患者应用的安全性比较
单独应用氯吡格雷其出血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1996; 348:1329-
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与单药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8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91744例患者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2013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临床推荐
用CRUSADE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出血风险个体化评估。根据评 分分为很低危(< 20)、低危(21~30)、中危(31~40)、高危(41~50)、 很高危(>50)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血风险与抗血小板治疗之间的关系
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维生素K拮抗剂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Sorensen R ea al. Lancet 2009:374:1967-7
PLATO-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对比
在累积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替格瑞洛高于氯吡格雷 Wallentin L al. N Engl J Med 2009;361:1045
2011ESC NSTE-ACS 管理指南首次推荐 了CRUSADE评分用 于评估ACS患者院 内出血风险
Subherwal S et al. Circulation. 2009;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风险 很低危
N
最低分 最高分 出血率
19,486 1
20
3.1%
低危
12,545 21
30
5.5%
输血对预后可能有害,只有在充分个体化评估后实施。血液动力学稳 定、红细胞压积>25%或血红蛋白水平>70g/L患者不应输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3):183-194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
CRUSADE评分来自 于CRUSADE注册研 究,共纳入71277 例患者,其后在 17857例患者中得 到验证
TRITON-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Wiviott SD, et al. NEJM 2007;15;357(20):20
老年ACS患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评价—一项共纳 入9326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双抗中应用普拉格雷出血发生风险高于 氯吡格雷,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年龄> 75岁)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