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芳烃的转化

合集下载

化学工艺学第四章芳烃转化

化学工艺学第四章芳烃转化
24
Ⅲ .轻烃芳构化与重芳烃的轻质化
❖ 由于石脑油是生产汽油的原料,人们正在寻 找其它的原料生产芳烃。
❖ 一是利用液化石油气; ❖ 二是重质芳烃主要是C9轻质化。 ❖ 典型流程有Cyclar流程和 Detol流程
25
26
4.1.2 芳烃馏分的分离
❖ 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精制的馏分是芳烃与非芳烃的 混合物。
❖ 待分离的物料预热后进入塔中部,溶剂进入 塔的顶部,上部出非芳烃蒸汽冷却后部分回 流,塔底出混合物,进汽提塔后汽提出芳烃, 溶剂循环使用,可以直接从混合馏分中提取 某一高纯芳烃。
33
34
4.1.3 芳烃的转化
❖ 不同来源的各种芳烃馏分组成不同,得到芳 烃的产量也不同,但其比例不一定满足生产 需求。
萘。
36
❖ 除脱烷基反应外,反应都在酸性催化剂存在 下进行,其反应机理按离子反应机理进行, 反应历程分为两步:
❖ 正烃离子的生成(C离子); ❖ 正烃离子的进一步反应。
37
4.1.3.2 催化剂
❖ 芳烃转化反应是酸碱型催化反应,其反速 与芳烃碱性有关,也与酸性催化剂的活性 有关。
❖ 催化剂活性取决于酸浓度、强度及存在 形态。
7
4.1.1.2 石油芳烃的生产
以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为原料生产芳烃的 过程,如图所示,可见分为芳烃生产、分离 与转化三部分。
8
❖ 不同国家由于生产原料和产品使用的差别, 因而生产模式有所不同,大致为:
❖ 从甲苯脱烷基制苯; ❖ 甲苯歧化制二甲苯; ❖ 二甲苯的异构化获得不同异构体; ❖ 甲苯、C9芳烃烷基转移制取二甲苯。
1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芳烃转化的的主要反应。 ❖ 了解芳烃转化的流程和催化剂 。 ❖ 熟悉C8芳烃分离的方法

4芳烃转化过程详解

4芳烃转化过程详解
溶剂萃取法 从宽馏分中分离苯、甲苯、二甲 苯
萃取蒸馏法 从窄馏分中分离纯度高的单一芳
溶剂萃取 对溶剂性能的基本要求
对芳烃的溶解选择性好、溶解度高 与萃取原料密度差大 蒸发潜热与热容小、蒸汽压小 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腐
蚀性小
溶剂萃取
工业生产方法
Unex法
二甘醇
Sulfolane法 环丁砜 Arosolvan法 N-甲基吡络烷酮
裂解汽油中的C5馏分
异戊二烯 间戊二烯 环戊二烯
合成橡胶和精细化工原料
二烯烃加氢生成烯烃 汽油
加氢生成C5烷烃
烃裂解原料
一段加氢
二烯烃 烯基芳烃
单烯烃 芳烃
工艺条件:Pd/Al2O3 催化剂 (低温液相反应)
指标:二烯烃含量< 2%
二段加氢
单烯烃
饱和烃
脱除S 、O 、 N 等有机化合物
同部位加入由分离塔闪蒸出来的 氢,从而控制反应温度稳定,
副反应较少
重芳烃的产率较低
MHC法
原料:裂解汽油,非芳烃含量可达30% 特点:原料要预先进行两段加氢处理 可采用低纯度氢气
单程转化率、苯的收率、苯的纯度都高
4.2.2 芳烃的歧化与烷基转移
芳烃歧化
两个相同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 一个芳烃分子上的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 个芳烃分子上去的反应
脱烷基产物在高压分离器中分离 原料裂解汽油需预处理
C6-C8馏分进行脱烷基
甲苯热脱烷基制苯 较适宜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700~800℃ 液空速3~6h-1 氢/甲苯(摩尔比)3~5 压力3.98~5.0MPa 接触时间60秒左右
HAD法
原料:甲苯、混合芳烃、裂解汽油 特点:在柱塞流式反应器的六个不

芳构化反应机理

芳构化反应机理

2.2 工艺原理及特点液化气芳构化装置的目的是将来自界区的碳四组分其它适宜的原料在DLP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芳构化反应转化为含有苯、甲苯及二甲苯的混合芳烃,同时生成含有氢气、甲烷及碳二至碳五馏分的气相。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最终产出符合标准的混合芳烃、轻芳烃及重芳烃,同时副产低烯烃的液化气及少量的干气。

C4液化气等低碳烃在芳构化催化剂中进行芳构化反应的过程较为复杂,以烷烃为例一般要经过脱氢、齐聚、环化及芳构化等过程最终才能生成芳烃,而烯烃的转化则没有脱氢的过程。

上述过程中,烷烃脱氢的过程为吸热过程,而齐聚、环化及芳构化过程为放热的过程,所以烷烃的芳构化生成芳烃的能耗要比烯烃的芳构化过程要高。

在低温条件下生产轻芳烃汽油组分时,齐聚、环化及芳构化的反应为主导反应,所以是一个强的放热反应。

2.2.1 工艺原理反应机理液化石油气等轻烃的芳构化机理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轻烃在分子筛的酸中心上芳构化反应时经历下列步骤:a)通过在酸中心上发生化学吸附生成正碳离子得到活化;b)正碳离子进一步脱氢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这些小烯烃是芳烃分子的建筑单元。

该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小烯烃分子在 B酸中心上低聚(二聚、三聚)生成 C6-C8烯烃,后者再通过异构化和环化生成芳烃前体(带 6元环的前体)。

该步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d)芳烃前体在L酸中心上通过脱氢生成苯、甲苯和C8等芳烃。

这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原料在酸中心上生成正碳离子的步骤最为关键,它决定了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C3-C8之间的轻烃分子都可以在催化剂的酸中心上通过脱氢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当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酸度相同时,从不同碳数的轻烃原料出发,可以得到具有同样热力学平衡分布的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由于基本建筑单元的种类和浓度分布相近,所以从不同碳数的轻烃原料出发都可以得到苯、甲苯和C8等芳烃产物,并且原料对芳烃产物的分布影响不大。

第四章芳烃转化过程

第四章芳烃转化过程

第四章芳烃转化过程4.2芳烃的转化4.2.1概述一、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异构化、歧化与烷基转移、烷基化和脱烷基化等几类反应,都是按离子型反应机理进行,反应历程包括正烃离子的生成及正烃离子的进一步反应。

二、催化剂芳烃转化反应是酸碱型催化反应。

1. 酸性卤化物酸性卤化物与HX构成:A1Br3、A1Cl3、BF3等路易氏酸。

通式HX—MXn。

用于芳烃的烷基化和异构化等反应,较低温度和液相中进行。

2.固体酸1)浸附在适当载体上的质子酸:H2SO4、H3PO3、HF等。

常用的是磷酸/藻土,磷酸/硅胶烷基化反应。

2)浸渍在适当载休上的酸件卤化物:BF3/γ-A12O3催化剂3)混合氧化物催化剂:SiO2-A12O3催化剂4)贵金属-氧化硅-氧化铝:Pt/SiO2-A12O3,具有酸、加氢脱氢功能。

主要用于异构化反应。

5)分子筛:ZSM-5,具有酸功能,还具有热稳定性高和择形性等功能,用于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异构化和烷基化。

4.2.2芳烃歧化——二甲苯生产一、概述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呈无色透明易挥发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二甲苯性质二甲苯分子式为C6H4(CH3)2,有三种异构体,其各自物理性状分别为:(1)邻二甲苯,熔点-25℃,沸点144℃。

(2)间二甲苯,熔点-47.4C,沸点139.3℃。

(3)对二甲苯,熔点13.2C,沸点138.5℃。

用途:a混合二甲苯主要用作油漆涂料工业的溶剂和航空汽油添加剂。

b对二甲苯可以氧化制得对苯二甲酸,进而可以生产聚酯纤维和聚酯薄膜,c邻二甲苯氧化可制得邻苯二甲酸酐,是制造醇酸树脂和聚酯树脂,以及用作塑料增塑剂的重要中间体,d间二甲苯可氧化成间苯二甲酸,是制造醇酸树脂、饱和及不饱和聚酯塑料的原料。

二、甲苯歧化反应定义:芳烃歧化是指两个相同芳烃分子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一个芳烃分子的侧链烷基转移到另一个芳烃分子上去的反应。

芳烃歧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烷基转移反应,即两个不同芳烃分子之间发生烷基转移的过程,目的:芳烃联合装置中的芳烃歧化装置就是将分馏装置中的甲苯和C9芳烃歧化,在—定的温度和临氢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苯和C8芳烃,以增产二甲苯。

思考题全 (1)

思考题全  (1)

第一章第一节1.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的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2.简述一次裂解反应的规律性。

答:1)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故断链比脱氢容易。

2) 碳链越长的烃分子越容易断链。

3) 烷烃的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

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伯氢又次之。

4) 有支链的烃容易断链或脱氢。

3.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答:一次反应有:1) 烃热裂解:脱氢反应、断链反应2) 环烷烃热裂解:开环反应3) 芳香烃热裂解:脱氢缩合反应、断侧链反应4) 烯烃热裂解:断链反应、脱氢反应二次反应主要有:1) 烯烃的裂解(即二次反应—断链)2) 烯烃的聚合、环化、缩合与生焦反应3) 烯烃的脱氢和加氢反应4) 烃分解生碳4. 什么叫焦,什么叫碳?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有哪些?答:有机物在惰性介质中经高温裂解,释放出氢或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碳,并非独个碳原子,而是以若干碳原子稠合形式的碳,称为生碳。

若产物中尚含有少量氢,碳含量约为95%以上,称为结焦。

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和的碳原子。

5. 试述烃类热裂解的反应机理。

答:热裂解的自由基反应机理:C2H6→C2H4+H26. 什么叫一级反应?写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以转化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

答: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r=-dc/dt=kc以转化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式:㏑[β/(1-α)]=ktβ—体积增大率,它随转化深度而β=裂解气体积(标准态)/原料气体积(标准态)第一章第二节1. 烃类裂解有什么特点?答:1) 高温(反应温度高,一般为800℃以上,最高快可达900℃以上)2) 强吸热反应3) 短停留时间4) 低烃分压2. 裂解供热方式有哪两种?答: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武汉工程-中南民族大学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武汉工程-中南民族大学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1 绪论1.掌握以下概念化学工业、化学工艺学、化学工程学。

2.现代化学工业特点是什么?3.化学工业发展方向?4.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有那些?2 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1.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它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2.天然气是如何分类与加工利用的?3.生物质和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4.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是如何组织的。

5.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 它有什么优缺点?6.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 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7.催化剂有哪三个基本些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8.计算:见教材15. 将纯乙烷进行裂解制取乙烯,已知乙烷的单程转化率为60%,每100kg 进裂解器的乙烷可获得46.4kg乙烯,裂解气经分离后,未反应的乙烷大部分循环回裂解器(设循环气只是乙烷),在产物中除乙烯及其他气体外,尚含有4kg 乙烷。

求生成乙烯的选择性、乙烷的全程转化率、乙烯的单程收率、乙烯全程收率和全程质量收率。

3 烃类热裂解1.什么叫烃类的热裂解?2.烃类裂解过程中可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一次反应与二次反应有何区别?大致可得到哪些产物?3.试从化学热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比较在1000K时苯发生如下两反应时哪个反应占优势?并说明含苯较高的原料在1000K时进行裂解的过程,主要趋向是增产乙烯还是增大结焦趋向。

4.各族烃类热裂解反应规律是什么?5.试分析为什么烷烃是裂解制氢的理想原料?6.以己烷为例说明丁烷在裂解中可能进行的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它的裂解产物可能有哪些?7.裂解过程中是如何结焦和生炭的?8.已知 -甲基戊烷(n=6):管式炉裂解,760℃时停留时间为0.5秒,试求转化率。

9. 正己烷管式炉裂解,炉出口温度为760℃,转化率为88。

3%,k6=4.289S-1,求停留时间。

10。

化学工艺学课后习题及课堂提问重点

化学工艺学课后习题及课堂提问重点

第三章P112 3-5为了降低烃分压,通常加入稀释剂,试分析稀释剂加入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1、裂解反应后通过急冷即可实现稀释剂与裂解气的分离,不会增加裂解气的分离负荷2、水蒸气热容量大,是系统有较大热惯性,当操作供热不平衡时,可以起到稳定温度的作用,保护炉管防止过热。

3、抑制裂解原料所含硫对镍铬炉管的腐蚀。

4、脱除积碳,炉管的铁和镍能催化烃类气体和生碳反应。

3-9.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裂解气中要严格控制的杂质有哪些?这些杂质存在的害处?用什么办法除掉这些杂质,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和任务是:1、经预分馏处理,尽可能降低裂解气的温度从而保证裂解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裂解气压缩的功耗;2、尽可能分馏出裂解气的重组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负荷;3、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分离回收,减少污水的排放用以再发生稀释蒸汽;4、继续回收裂解气低能位热量。

需严格控制的杂质有H2S,CO2,H2O,C2H2,CO等气体,这些杂质对冷分离过程有害,使产品达不到规定标准。

酸性气体的脱除方法:碱洗法、醇胺法,脱水用吸附干燥法,炔烃脱除有催化加氢法和溶剂吸收法。

处理方法的原理1、碱洗法用NaOH作为吸收剂,通过化学吸收使NaOH与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脱除酸性气体。

2、醇胺法用乙醇胺作为吸收剂,除去CO2和H2S,是一种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相结合的方法。

3、脱水吸附法进行干燥,采用分子筛(离子型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特别是水有极大的亲和性,易于吸附。

4、脱炔溶剂吸收和催化加氢将炔烃加氢成烷烃除去。

3-10 压缩气的压缩为什么采用多级压缩?确定段数的依据是什么?答:工业上一般认为经济上合理而技术上可行的裂解气压缩机出口的裂解气压力约为 3.7 MPa,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一般为0.14 MPa,提高入口压力虽可节约压缩机功率,但对裂解反应不利,故为节约能量,采用多级压缩。

第三章 芳烃转化过程

第三章  芳烃转化过程
补充氢 循环氢
表 3-6 温度对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 温度/℃ 371 427 482 二甲苯异构体的平衡组成(摩尔分数) 间二甲苯 0.527 0.521 0.517 对二甲苯 0.237 0.235 0.233 邻二甲苯 0.236 0.244 0.250
至燃料系统
甲苯
反 应 器
分 离 器
一、C8芳烃的的组成与性质
表 3-11 C8 芳烃各异构体的某些性质 性质 组分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乙苯 沸点/℃ 144.411 139.104 138.351 136.861 熔点/℃ -25.173 -47.872 13.263 -94.971 相对碱度 2 3-100 1 0.1 与 BF3-HF 生成配 合物相对稳定性 2 20 1 -
+
三、工业生产方法
脱烷基制苯主要工艺方法
催 化 工艺方法 原料 剂 组 成 Hydeal (UOP 公司) Pyrotol ( Airproducts 裂解汽油 and Chemi -cals公司) HAD(ARCO /HRI 公司) 甲苯、混合 芳烃 入 MHC 裂解汽油 (日本三菱公司) 出口 <700 口 2.45 98%-99% 98%-99% 677-704 3.9-4.9 96%-100% 96%-100% Al2 O3 Cr2 O3 / 600-650 5.9-6.9 98.5% 98.5% 4-5 芳烃萃取 物 Cr2 O3 / 600-650 Al2 O3 3.4-3.9 0.5 >98% 99.98% 1.5 工艺条件 理论产率 温度 /℃ 压力 /MPa 空速 的收率 /h-1 命/a 苯纯度 剂 寿 催 化
④ 贵金属-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异构化)
⑤ 分子筛催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分子烷烃加氢裂解、环 金属氧化物/ 生产航空 正构烷烃和 催化 烷烃加氢开环、芳烃加氢、 硅酸铝分子 煤油、柴 异构烷烃比 加氢 重质油 有机含硫化物、含氮化物、 筛或Al2O3 油、汽油 例相当高, 裂化 有机含氧化物、有机金属 载体 和气体 重芳烃很少 化合物加氢生产烷烃 烃类 C03、C04 热裂 和石脑 解 油 无 高碳烷烃裂解,同时伴有 脱氢、芳构化、结焦 乙烯、丙烯 基本有机 及丁二烯、 化工原料 BTX等
40
②温度
烷基化是放热反应,由热力学分析知道, 在较低的温度下有较好的平衡产率(50~ 200℃范围内,转化率达100%)。随温度 继续升高,乙基苯产率反而下降。温度的 高低还受其他因素的限制。
温度过高,催化络合物容易树脂化而活 性下降,超过120℃络合物则显著树脂化, 受AlCl3络合物催化剂稳定性的限制。
1 芳烃的来源
邻二甲苯 o-xylene
对二甲苯 p-xylene
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与乙二醇生产聚酯
间二甲苯 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腈 2 m-xylene 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邻苯二甲酸酐,进而生产增塑剂
3
一、芳烃的来源
(一)从炼焦副产粗苯及煤焦油中获取 粗苯 ,可分离得到苯、甲苯、二甲 苯,其中苯含量50~70%; 煤焦油,分离可得到苯系、萘系,蒽 系等芳烃。
1
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3.3 芳烃的烷基化及乙苯生产工艺 流程
2
三苯述 3.1 概
P97
下游产品
苯 苯乙烯、环己烷、苯酚、苯胺和 Benzene 烷基苯等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以苯、
甲苯 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苯、十二 异腈酸酯、甲酚、苯等 Toluene 烷基苯和萘等尤为重要。
6
二、芳烃的供需和芳烃间的相互转化
表2-3 来源 重整汽油 组分含量, %(质量) 裂解汽油 炼焦粗苯 不同来源芳烃馏分的典型组成%(w)
苯 甲47
30 19 7 11 33
65 15 5 <15
7
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芳烃间的转化 反应主要有: C8芳烃的异构化; 甲苯的歧化和C9芳烃的烷基转移; 芳烃的烷基化和烷基芳烃的脱烷基化 等。
25
以苯乙基化生产乙苯为例
假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等压热容CP不随温度 变化,烷基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P,可按下 式近似计算
5944 l g Kp 7. 3 T K P PC C Ph C 2 H 5 X 2 Kp 或 者X C Ph PC (1 X ) PC K P PC 1
环烷烃脱氢、烷烃脱氢环 Pt/助催化剂 催化 石脑油 化等生成芳烃的反应,及 重整 /Al2O3载体 烷烃异构化反应 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 正烷烃异构化反应、支链 分子筛催化 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 剂 氢、烯烃脱氢环化或聚合 结焦、芳烃脱氢缩合结焦
催化 重质馏 裂化 分油
汽油、柴油、 生产高质 气态烃、焦 量汽油 炭
2. 反应特点 ⑴都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 具有相同的正烃离子反应机理; ⑵各类芳烃转化反应产物复杂,相互
之间存在竞争。
14
3. 反应机理
酸性催化剂提供质子(H+),反 应物芳烃和烯烃是对质子具有一定亲 和力的弱碱,能与催化剂提供的质子 亲合而形成正烃离子,其具有强的电 荷中心,即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 进一步发生各种类型的转化反应。
2 2 2
表.乙基化反应平衡常数及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PC2==1)
T (℃ ) 50 100 200 300 400 Kp 1.27×104 4.32×108 1.85×105 1.18×103 3.4×101 X(%) 100 100 100 99.9 97.1
500
2.45
71.0
27
从热力学分析可知,
常用AlCl3+HCl
⑶固体酸
17
①浸附在适当载体上的质子酸;磷酸 /硅藻土、 磷酸/硅胶。活性不如液体酸高; ② 浸 附 在 适 当 载 体 上 的 酸 性 卤 化 物 ; BF3/γAl2O3; ③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常用的是 SiO2-Al2O3,活 性较低,需在高温下进行; ④贵金属 - 氧化硅 - 氧化铝催化剂;主要是 Pt/SiAl2O3催化剂; ⑤分子筛催化剂;尤以ZSM-5分子筛催化剂性能 最好(不仅具有酸功能,还具有热稳定性高和性 选性等特殊功能) 。
18
3.3 芳烃的烷基化及乙苯生产工艺流程
芳烃烷基化或烃化是在芳烃分子中, 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所取代 而生成烷基苯的反应。
烷基化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制取乙苯、 异丙苯和十二烷基苯等重要的有机化 工原料。
19
乙苯
十二烷基苯
异丙苯
20
乙苯主要用途是脱氢制苯乙烯,苯 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单体。 异丙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 十二烷基苯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
31
苯的烷基化过程,由于同时还有 其它各种芳烃转化反应的发生,所
以,苯的烷基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
单烷基苯和各种二烷基苯、多烷基 苯异构体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32
3、烷基化催化剂 烷基化反应中副反应多,且产物 复杂,所以要求催化剂既对烷基化反 应有催化作用,又对多烷基苯脱烷基 反应有催化作用,常用的如下: ⑴酸性卤化物的络合物(液相)
烷基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上被广泛 采用。尤其以苯的烷基化最为重要。
21
一、苯的烷基化
P122
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有二, 一是原料芳烃,二是提供烷基的烷基化剂。
22
1.烷基化剂
烷基化剂就是能提供烷基的物质,可采用 的烷基化剂主要有下面两种。
⑴卤代烷烃:是一种活泼的烷基化剂
各卤代烃活性顺序 RI>RBr>RCl>RF
按反应状态分类: 液相法 气相法
36
(一)液相法 1、传统的无水AlCl3法 (1)反应条件
烷基化反应结果主要受到原料配比、 原料纯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的
影响。
37
(1)反应条件
①原料配比
据图分析,原 料苯、产物乙 苯、副产物多 乙苯随乙基/苯 摩尔比的变化 情况。
38
为了获取较高产率的乙苯,须控制 适宜的乙基与苯的用量比。用量比愈 小,未反应的苯愈多,能量消耗则愈 大。 确定用量比时,要同时考虑苯的一 次转化率,产品乙苯的收率及设备的 生产能力和能量消耗,一般适宜的用 量比在0.5~0.6范围内。
T↑→KP↓→X↓,T在较宽范围内 增加对平衡转化率X影响不大,T增加 很多,即平衡转化率X明显下降,主要 因为有逆反应发生。 所以温度不宜控制太高,低一些好, 但同时要考虑反应速度。
28
⑵副反应 ①多烷基苯的生成
为了提高烷基苯的收率,必须选择适宜 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控 制原料苯和烯烃的用量比,以减少二烷基 苯和多烷基苯的生成。
41
温度过高,不利于乙烯的吸收,使反 应液中乙烯的浓度下降,影响反应结果。
反应温度低些,虽然有利于乙基苯生 成,但反应速度太慢,对反应进行不利, 尤其是多乙苯的烷基转移反应需要较高 的温度,以保证一定的反应速度,否则 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平衡产率。
42
考虑反应设备防腐蚀材料的耐热性能。
适宜的反应温度随所用催化剂活性高低 和反应物碱度(或反应性能)而不同。 若用AlCl3为催化剂,乙烯与苯烷基化温 度一般控制在95℃左右,丙烯为80℃。
43
③压力 压力对气液相反应平衡影响不大,根 据热力学分析,在生产操作的温度下, 烯烃在常压下已完全转化,为了克服液 床阻力,须稍加点压力。当采用的原料 烯烃浓度低时,为了提高反应设备的生 产能力,可在稍高的压力下操作。
44
(2)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①催化剂的用量及助催化剂的来源 催化剂AlCl3的用量: AlCl3 的纯度要求在 97.5~ 98.5% 以上, 必须无水, AlCl3 用量随反应温度不同而 变动,反应温度为 80℃ 时, AlCl3 用量不 应 低 10% ( 占 苯 质 量 ) 。 在 100℃ 时 , AlCl3 用 量 只 须 用 7 ~ 9% 就 够 了 , 通 常 AlCl3用量约为9~12%(因有损失)。
39
由于多烷基苯在该催化剂溶液中能 迅速进行烷基转移反应,故一般所生 成的多烷基苯循环使用,这样原料的 配比应当是原料混合物中烷基与苯环 的比例值。 烷基与苯环的比例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烷 基 被 吸 收 的 原 料 烯 烃 摩数 尔 循环多烷基苯的摩尔数 n 苯环 原料苯摩尔数 循环烷基苯的摩尔数 式 中n 多 烷 基 苯 分 子 中 的 平 烷 均基 数
34
⑵磷酸/硅藻土(g)—用于合成异丙苯中。 ⑶BF3/γ-Al2O3(g-s)
催化剂活性好,可用低浓度C2=,Xc2= 接近100%,有强腐蚀性毒性。
⑷ZSM-5分子筛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均较好,Xc2=达 100%,乙苯S>99.5%,可用15~20%低 浓度的乙烯作为烷基化剂。
35
二、烷基化方法
常用RCl,(C2H5Cl、C3H7Cl、氯代十二烷)
23
⑵烯烃:反应活性较好,且比较容易得到。
烯烃活泼性顺序: 异丁烯>正丁烯>丙烯>乙烯 常用的有C2=、C3=、十二烯 此外,醇类、酯类、醚类等也可作为烷基 化剂。
24
2.烷基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⑴主反应热力学分析 为了选择最佳催化剂和确定过程的最 适宜工艺条件,首先要对反应进行热力 学分析,即计算烷基苯生成反应的平衡 常数,进一步推算其平衡产率。 进行反应的热力学分析不仅具有理论 意义,且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因在烷基化过程中若HCl数量不够,会 导致反应不正常,及烷基化产物中多乙 苯含量增加。 HCl的来源生产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 获得(见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