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30.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1、组织课文中的实验。

2、怎样才能做实验做成功。

1.交流:为什么会成功,或为什么不成功?2.齐读课题。

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兴趣。

二、检查预习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

1.交流识字方法。

2.多形式读生字,词语。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阅读指导读课文,从中你能悟出什么?学生读课文,画出感兴趣的句子。

交流体会。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四、交流感悟出示重点句子:1.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分析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六、感情诵读教师适时指导、评价。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赛读。

各种形式读课文。

七、扩展练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30《一次成功的实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共10篇之4篇3

30《一次成功的实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共10篇之4篇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件: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二、初读感悟这是一次什么实验呢?同学们,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刚才我们读得很认真,(出示课件: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小铅锤,堵在,获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吧。

词语会读了,那我们来轮读课文吧(1—3自然段;4—6自然段;7—11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现在谁能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部分读课文吗?(1—3自然段是写实验前的,4—6自然段是写实验中的,7—11自然段是写实验后的。

)三、研读升华你真会思考,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习实验前的这部分内容吧。

(出示课件:1—3自然段。

)同学们,请自读1—3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教育家要求做的是什么实验?有什么要求? )谁愿意当教育家向大家介绍一下做的是什么实验?有什么要求?(我这个实验其实就是一个游戏,要请三位学生来做,实验器材有一个瓶子和一个带着细绳的小铅锤,瓶子代表一口井,三个小铅锤分别代表三位学生,让三位小学拿着绳子的一头,然后让他们把小铅锤放在瓶子中,代表他们正在井里,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你很像位教育家,实验的要求介绍得很清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吧,这三个小学生能完成实验吗?同学们,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四—六自然段(出示课件:四—六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教育家和小学生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溉水,他一边溉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原文及教案

【原文】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請校長找來三個學生,讓他們做個遊戲。

這位教育家從手提包裏拿出一個瓶子,又取出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chuí)。

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個小鉛錘分給三個學生,讓他們拿著繩子頭,先後把鉛錘放到瓶子裏。

他對三個學生說:“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裏沒有水。

你們手裏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說完,他又問:“記住了嗎?”三個學生齊聲回答:“記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裏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麼?”女孩如實地告訴了他。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dǔ)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

今天,我的實驗終於獲(huò)得了成功。

”【教案一】【教學目標】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後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瞭解實驗(遊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遊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遊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遊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遊戲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遊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遊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一次成功的实验人教新课标1. 教学目的1、会读〝锤、堵、获〞,能区别运用多音字〝假、系〞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会用〝取得、搜索枯肠〞说一句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对比学习体会小女孩遇到风险时祖先后已的质量。

2.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小女孩遇到风险时祖先后已的质量。

经过小女孩的话了解小女孩祖先后已的优秀质量。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齐读课题,假设要强调实验的结果,该怎样读?假设要强调是成功的什么,又该怎样读?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实验总是有成功和失败的,这不,有一位本国教育家将一个实验在其它国度停止操作时都失败了,可是唯独在中国取得了成功。

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效果走进明天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小冤家们带着以下三点要求自在读课文:〔1〕、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迟滞,难读的中央多读几次。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再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2、反省自学状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铅锤、堵住、取得〞等。

指名读。

实物解释铅锤;给〝堵住〞找近义词;用取得说一句话。

〔2〕、〝系〞和〝假〞这两个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

指名说,并组词。

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能区别这两个生字的读音了。

请翻开«小学语文»第60页,完成预习尝试中的第二小题。

反应。

〔3〕、用上〝谁让谁做实验,结果怎样样〞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对比结果,品读句子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教育家预备了一个瓶子、三个铅锤,把三个铅锤分给三个先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然后把三个铅锤区分放进瓶子里。

它们区分代表三个先生,教育家要往瓶子里灌水,让三个先生从瓶子里逃生,但瓶子口很窄,一次只能出来一团体。

1、这个实验以前做过了吗?从哪看出来?请快速读第十一自然段。

2、以前做实验成功了吗?他们为什么失败了呢?指名回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导语】《⼀次成功的实验》是⼀篇阅读课⽂,讲的是⼀位教育家来到⼀所⼩学进⾏的⼀次意外危险时刻的⼼理测试实验。

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懂得要团结,要⼼中有他⼈的好品质。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次成功的实验》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知识能⼒⽬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边读边想,了解实验过程,领悟⽂中⼥孩先⼈后⼰的合作精神。

⼈⽂⽬标:要具备先⼈后⼰的精神。

教学准备:⽂中实验所需要的瓶⼦和六个⼩铅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质疑导⼊新课: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声读课⽂,想⼀想,看了这个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说,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写在⿊板上)问题来源于学⽣。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的⼩声读课⽂,要读准字⾳,不多字、漏字。

2、指名读课⽂。

(师⽣共同正⾳,解词) 3、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再次默读课⽂。

读后学⽣汇报,可以各抒⼰见,不要强求统⼀答案。

(问题在学⽣中解决,达到整体感知课⽂的⽬的。

) 三、再读课⽂,感悟道理 1、学⽣⾃由读课⽂,了解这次成功的实验的过程,并想想这次实验与教育家以往的实验的不同。

2、学⽣汇报交流,找出有关的内容读⼀读。

3、指名操作两种实验过程。

(教师扮演教育家与学⽣合作完成) 然后让学⽣谈谈⾃⼰的感受。

课件出⽰⼩⼥孩的话:“有了危险,应该让别⼈先出去。

” 让学⽣⾃由读这句话。

再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同桌间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4、⼩声朗读最后⼀⾃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教育家所说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由按次序、合作成功的⾓度体会成功的愿意) 四、总结延伸: 学了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的亲⾝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再写下来。

2.⼩学三年级语⽂《⼀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教学⽬的: 1、通过理解课⽂内容,教育学⽣学习⼩梅舍⼰为⼈的好思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故事情节,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等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进行,课文讲述了科学家做的一次关于人性的实验,以此展现公平、公正、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课文主要内容、关键句子解读、实验图片展示等内容。

2. 实验道具(如绳子、瓶子等)模拟课文中的实验情境。

3. 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互动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解释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文,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及实验过程。

5. 实验模拟:使用准备好的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实验,感受公平、公正、合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讨论分享:组织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2. 创设情境:设计一个小型课堂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实验不仅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更需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倡导团队协作的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理念。

七、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公平实验”小作文,检查学生对公平、公正、合作的理解程度。

2. 阶段测试:通过口头问答或书面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

5、体会遇到危险,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险为夷,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遇到危险,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险为夷,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做的那个逃生游戏吗?做实验的同学们都失败了,没有成功把铅垂也就是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提出来,甚至不能出来,被堵在了瓶口,如果这不是实验,而是真实的情况下,大家都困在了井里了,也就结束了宝贵的生命,生命可只有一次啊,同学们,你想这样的悲剧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吗?大家想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逃生吗?好,那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成功逃生的办法!齐读课题3遍。

二、正课:1、上节课课前同学们做的逃生游戏失败了,这结果和教育家之前做过的实验的结果是一样的,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教育家做了许多次这样的实验,都失败了?2、出示: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3、齐读,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那实验是如何成功的呢?请你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4、生汇报。

出示: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表示速度的字,你能把她找出来吗?快。

快字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况?危急,板书:危险。

三年级课《一次成功实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课《一次成功实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课《一次成功实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演示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次成功实验》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六篇课文,通过一个小男孩做实验的情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教材、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食用油、盐、冷开水、热开水、纸张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信封,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将与一个实验相关,请大家一起来进行观察和思考;2.学生猜测信封中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借此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二步:展示实验材料、步骤和目的1.教师将实验所需材料透明地放在课桌上,让学生看到实验所需的各项材料;2.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三步:进行实验1.教师向学生示范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3.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观察和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关键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目的和结论。

第五步:讨论和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思考;2.学生根据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3.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巩固和拓展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思考,拓宽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导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出示阅读提示:
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

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过渡:刚才听了课文范读,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同学朗读课文。

3.老师重点指导下面两个词语: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