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突破共29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9页/共51页
二、文章标题的含义
•(既指)表层含义是……,又指)深层含
义是……。
• 提示:从文章表现的主旨去推敲。
• 题型示例:
•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 ,又指爸爸去世了。
第10页/共51页
(2015 •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年云南省中考卷)
读兴趣。
第13页/共51页
•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2018年师宗县二模卷)
• 2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 (1)交代了事情发展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2)引出下文,为下文的展开
作铺垫。(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14页/共51页
四、文章中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
• 承上启下(过度)。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25.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 有何作用?
• 议论、抒情;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 心。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
第18页/共51页
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
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 感情。
第2页/共51页
• 八、语境词的理解 • 九、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十、赏析句子 • 十一、叙述顺序 • 十二、分析人物形象 •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 十四、表现手法 • 十五、表达方式 • 十六、、谈看法、启示、体验、做法
第3页/共51页
• 2015年:《别样山茶红》
•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 的理解。(2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记叙文(环境描写)

记叙文(环境描写)1.现代文阅读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生老胡董改正①下岗失业那几年,我在淮河北路的超市门口摆了个书摊。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Biblioteka 33、文中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3.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最新版整理ppt
4
4、最后一段作用:
1、结构上:照应开头或题目;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 完整。
2、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深化 中心(全写);指出技巧,用
一句话概括中心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人称: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转插叙:由于 某种需要,暂时换为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交流, 便于直接抒情,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
事件、场景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视听限
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最新版整理ppt
16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表现一定的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
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最新美版整的理ppt享受。
7
7、赏析加点词或画线句:
第一步:赏析句子要选取赏析角度,如修 辞,描写等;赏析词语要写出词语含义 第二步:(概括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X 第三步:表达(表现,赞美)了XXXX.
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
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中心突出。
最新版整理ppt
15
13、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我直接 面对读者叙述,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 臆,读来亲切、真实。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总结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占有重要分量,分值比较高。
但阅读也恰恰是很多同学容易失分的地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阅读技巧,学习哥帮大家总结出阅读常考的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学会这些套路,想不拿满分都难。
一、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题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记叙文阅读考点突破2

②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
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喳喳讲着 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 ③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 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我们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
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
记叙文阅读考点突破 记叙文阅读考点突破
1
插叙的作用 补叙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2
3
4
结尾的作用
补叙和插叙
1、使文章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 2、突出文章的主题—— 对于插叙来说,还有一个作用:3、交待……的原因。 例如:《父亲的菊花》、《一碗米粉》
文章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待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 结构上:设置悬念、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下文的…… 作铺垫。 •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 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 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 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 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 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 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在想,是
否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警惕。
④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
⑤那时我做的是下午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 半个小时赶到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 中午不会回来。平时午睡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 时候离直直播只有半小时了。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
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28张PPT)

常见题型
考点五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中考阅读冲刺】
方法点拨
考点一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 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 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 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 人心。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4. (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 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 力)等。
5. 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如好 恶、褒贬等。
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 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
方法点拨
考点四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 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 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2. 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如感觉:听、视、嗅、味、触;又 如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 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
语文高考 记叙文阅读考点整理(专业整理完整版)

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六步阅读法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思辨论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二、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记叙的顺序、结构、线索(一)记叙顺序1、顺序2、倒叙3、插叙(二)记叙结构1、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2、按人物活动、地点转移安排结构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4、按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三)记叙顺序1、以时间为线索2、以时间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人物为线索5、以地点转移为线索四、表达方式的作用四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一)记叙定义:记叙是记叙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用来叙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叙述时通常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方,是什么人做什么事。
如介绍人的身世、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件发生、发展或变化的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描写定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分类及作用:1、根据描写对象分类(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和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行动和举止,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①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以抒发感情。
②描写人物活动、自然环境,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展开的环境,揭示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为人物和时间提供舞台,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对揭示小说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10大高频考点突破与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10大高频考点与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
高频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理解、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命题形式1.某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妙处3.给文章加题目或换题目。
答题技巧一、如何理解标含义1.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如何分析标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
2.概括(关联)主要情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贯串全文(行文线索),如《背影》。
4.露情感主旨。
5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
三、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串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