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老王》教案篇一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
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
”谁来问?你自己问。
“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教案4篇

《老王》教案4篇《老王》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__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
老王教案设计

老王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语文老王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老王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王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诵读精彩段落。
3.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简介作者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伛惶恐滞笨塌败荒僻骷髅愧怍取缔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老王是个的人”这个句式说话。
②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③老王是如何对待作者一家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④“我”及家人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这些事件中你觉得“我”和“我”的家人又是怎样的人呢?四、精读感悟因为仁爱之心的存在,才使作者和老王之间,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而将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推向最高潮的,是哪一部分?(老王送蛋,香油)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8—16段1、学生齐读8——16段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
3、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4、写作方法指导从这一部分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①要写某个人物,有许多事可以写,如果每件事都花一样的笔墨来写,那文章可能就会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如果每件事又都一笔带过,那人物的形象就不会丰满生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在显示生活中“老王”这个称呼已经变味了,今天小编带大家回归课文,看一下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王》教案篇一老王目的要求: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合作探究。
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
{《人力车夫》}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明确:人力车夫。
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
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歌曲导入《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及作者的善良。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过程和方法:1、在个人自主感悟后,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在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能力训练与提高。
2、揣摩__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写人物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是那些散发光芒的人物,如: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等,他们的出现往往招来羡慕和赞扬的目光。
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有的在平淡中咀嚼幸福,有的也许遭受了这样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普通人“老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一)认识老王:1、请看课本P79页插图,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关注他人的习惯。
同时为接触作者笔下的老王、理解老王打下形象基础。
)2、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心中有诸多疑惑和猜测,假如这个老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如他的职业、他的生活、他的家人等。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二)、了解老王:1、走近老王: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圈点,可旁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或你感觉优美的字词句,意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评说老王: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七年级下部编版语文老王教案

七年级下部编版语文老王教案七年级下部编版语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阅读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3.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老王
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2.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意味深长的平实行文风格。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平实朴素语言中的真实情感,感受平凡人生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最真挚的怀念与感动。
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尤其是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
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
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自不待言,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诸此工作都做足了,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明确:弯腰曲背,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品质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3.
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重点回忆了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
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
作者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
老王苦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逻辑顺序
善重感情,有良心
老实厚道,知恩必报时间顺序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找学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及品质
1.有人说,文中对老王的描写不出于两个字,一者写出了他的“苦”,一者写出了他的“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苦”与“善”的句子,并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他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地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运用神态描写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直着脚”运用了动作
描写,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动作。
“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运用语言描写,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车费减半”“大一倍”“冰价相等”,诸此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王待人真诚善良的人性美。
2.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老王的外貌,表现他已不久于人世,还从什么角度对老王的身体情况做了描写?
明确: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用“我害怕得糊涂了”侧面说明老王外形的恐怖,已病入膏肓。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疑难点,深入感受世间人性美
本文中有不少语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比如杨绛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几个香油和鸡蛋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诸此问题,都有一定的研讨价值。
探究一:杨绛与钱锺书先生都是知识分子中备受尊崇的人,为什么作者会对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人产生感激之情呢?
明确: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
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杨绛正是因此连车也不敢坐。
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
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
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
正是如此,也让杨绛先生看见了生命长河中的人性美,从而抱有一份感激之情。
探究二: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给钱的目的是什么?鸡蛋与香油真有那么高的价值吗?
明确:老王的目的:报答作者,表达感激之情,因为老王知道作者夫妇俩是好人,所以送些鸡蛋和香油给作者。
作者目的:不愿白拿老王的东西,所以给他钱。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远不似当今,香油和鸡蛋都是市场上短缺的食品,因此这一份礼物,在当时算是相当昂贵的了。
而能拿出这些东西来,更是因为看重了与作者一家的情谊,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假设老王是想临终前给作者送一份厚礼,以表达对这家人的谢意。
目标导学三:把握主旨,弘扬善良
1.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
2.老王和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段颁奖词。
明确:生甲: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苦人,一只眼睛,一辆三轮,送来人间温暖,承载悲苦与善良;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一颗善心,传递人间真情。
生乙:善行无疆,大爱无声,显示了中华文明善良的天性,她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诠释着生活的朝圣。
目标导学四:品析本文艺术特色
作为叙事写人散文,本文不仅内容上感情真挚,从文字本身上,也具备诸多艺术特色,请同学们说说你所发现的文本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寓意深刻。
文章能通过对一些小事的平静叙说,描摹出一个人最具风采的性格特点,立起一个“人”的形象。
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了一个时代的影子,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2.文字质朴,语淡意浓。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饱含感情的语言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
作者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让人物的形象显得越来越清晰,如春雨润物一般影响着读者,感染着读者。
3.详略得当。
本文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通过一系列描写更加生动地刻画了老王的形象与善良,同时将自己的心理活动直白托出,引发人的思考。
三、板书设计
老王苦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侧面描写——“我”的心理
语言——准确、传神感恩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