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合集下载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一、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赏析步骤: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

(抓意象)⒊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⒋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三、基本积累:1.思想内容A.热爱自然感伤春惜时之情B.归隐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孤独寂寞失意之情2.意象A.物(各个具体事物以及各事物组成的意境)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B.抒情主人公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落寞失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热爱自然、积极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语言A.总体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B.炼字:特别是写景的某一字既突出景物特征,又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

C.修辞:4.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A.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a.描写(1)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细节描写(2)侧面烘托:衬托(3)各种修辞手法b.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表现手法:联想、烘托(衬托)、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化动为静、动静结合、C.布局谋篇: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开门见山、照应、渲染、铺垫、对比D.修辞:比喻、夸张、对比、比拟、设问、反问。

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

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

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
写景诗、哲理诗的鉴赏技巧
一、写景诗鉴赏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景诗的赏析步骤:
第一步: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根据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这首诗主体,可以确定感情基调是哀或伤:风物之伤、孤独之伤、思乡之伤、忧国之伤。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从这首诗中我们抓到了以下一些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波风云丛菊孤舟寒衣催刀尺白帝城急暮砧。

第三步:展开联想。

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根据诗歌可知,这首诗的意境是萧森。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写景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常用来描绘自然风景或者人物场景。

写景诗以
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从写景的角度来
鉴赏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和内涵。

从自然景物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感受。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对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披云峰下转烟波,
簇画楼台高凤池。

万里阴山一半雪,三更归火一条龙。

”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
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的追忆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景
物的敬畏和感怀。

从人物场景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解读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在古典诗歌中,人物场景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人生、对情感、对道德的思考。

比如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对人物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和执
着。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通过“缺月”“疏 桐”“漏断”这几个意象营造出了一种 清幽 孤寂 _______ 的 环境氛围,极写了作者 寂寞苦闷 _______ 的心境。第三句中 作者自己 的“幽人”是指 _________。 拟人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 ____ 的修辞 象征 方法和 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孤鸿孤独缥缈,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实际上却写 出了 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 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 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联系前后诗 句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 义,然后紧扣表现手法和思 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 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 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 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 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透露出一个 忧 国忧民的诗人的无限怅惘和伤感情绪。
写 景 抒 情 诗 的 鉴 赏
一切 景语 皆情 语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景抒情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2.理解写景抒情诗中某些意象所具有 的独特内涵。 3.分析鉴赏写景抒情诗的意象、意境、 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内容概述:
《书》云:“诗言志。”即是说无论什么诗,最 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用来表达志向的。从表达的 途径来讲,一种是不借助于外物,直接来表达,即 直抒胸臆;另一种是借助外物,间接地来表达,即 间接抒情,它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从诗歌的创作实际来看,借景抒情诗占了绝大多 数,因为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凝练的,诗人总是 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情感的。用王 国维先生的话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何鉴赏古典写景诗的写景特色

如何鉴赏古典写景诗的写景特色

浅析如何鉴赏写景诗的写景特色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陈丽邮编:225400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而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形成的,是经过诗人创作、加工、升华而成的。

这就使咏物诗和写景诗各具特色,尤其是写景诗纷繁多姿、意韵生动。

这类诗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要全面读懂诗歌的意韵,跟作者站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就要多角度,全方位审视。

现在在诗歌鉴赏的考题中,常有鉴赏写景特色的题目出现,如“读《落花》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的第(1)题“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考查的就属于这一范畴的题目,那么我们如何更全面地解答这类题目,从这些写景诗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审美感受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一、内容方面(一)绘声绘色绘形。

诗人写景时从哪些方面写景状物的呢?阅读大量的写景诗,我们总会发现诗人会在景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味道等方面着意描绘,力求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传达自己的意绪。

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

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写了江水、鸥鸟、山峰、鲜花等景物,并着力描写它们的色彩: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图:碧绿的江面上,白色的鸥鸟掠过。

在绿水的映衬下,鸟儿的白羽愈加醒目。

青葱的山峰上,火红的鲜花烂漫开放,像燃烧的火把。

前两句描写景物景色清新,色彩明丽,传达出愉快的情感,诗人却以此反衬思归的感伤。

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不仅写出了景物的色彩,更把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思绪表达出来了。

(二)动景静景的描写相结合。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景 是 为 情 服 务 的 ,若 全 诗 是 “ ” 情 ,前 面 的 “ ” 乐 哀
景 完 全 有 可 能 是 为 反 衬 “ ”情 服 务 的 。 如 李 白 的 这 首 乐 《 下 曲》 : “ 月 天 山雪 ,无 花 只 有 寒 。笛 中 闻 折 柳 , 塞 五
通 过 赏 析 以 上 几 首 古 典 写 景 诗 歌 中 的景 与 情 ,可 以看
树 悬 挂 枯 藤 ,归 鸦 瑟 缩 身 躯 ; 小桥 横 跨 村 头 ,流 水 哽 咽 不 是 以乐 景 写 哀 情 , 以客 观 景物 与 主 观 感 受 的 鲜 明对 照 , 反
畅 ,房 舍 稀 疏 冷 清 ; 古 道 绝 少 人 行 , 秋 风 萧 瑟 砭 骨 , 瘦 马
衬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浓 厚 。 诗 人 借 清 新 美 好 的 春 景 的描 写 ,
来反衬 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 ,而是悲壮 ,豪壮 了。
2 2 0 01 . 8
出 ;鉴赏写 景抒情诗 ,只要 善于抓住景物 与情 感的关系 ,
春 色 未 曾看 。 晓 战 随 金 鼓 ,宵 眠抱 玉 鞍 。愿 将 腰 下 剑 ,直 整体把握诗 歌所创设 的独特 意境 ,由此进 入意境 ,理解 作 为 斩 楼 兰 。 ”前 三 联 写 塞 下 艰 苦 的 环 境 条 件 和 紧 张 的 战 斗 者 的思想 感情 。领会作 品的精髓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将 不
现 ,也 可 以 拿 明 丽 的 景 色 衬 托 , 如 唐 朝 李 华 的 《 行 即 春
兴 》 : “ 阳城 下草 凄 凄 ,涧 水 东 流 复 向西 。 芳 树 无 人 花 宜 自落 , 春 山一 路 鸟 空 啼 。 ”这 首 写 景 小 诗 , 写 于 安 史 之 乱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写景抒情”诗具体教学思路:对写景抒情诗而言,适用的方法是读诗文- 找景语- 析词语- 悟情感- 赏技巧(读—品—悟—探)具体步骤如下:1、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2 、找景语,抓住“意象”: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鉴赏意象一定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意象”一词。

中国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比如“蟋蟀”“大雁”“莲花”“折柳”“鹧鸪”“红豆”等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就很自然地进行相关链接,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修养。

叶迦莹先生认为:“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所以,要求学生要“常见字眼,正确解读”。

如:松、竹、梅——坚毅菊——隐逸牡丹——高贵莲、蝉——高洁红豆——爱情红叶——传情杨柳、芳草——惜别鸿雁、鸿鹄——大志哀鸿——流离杜鹃——悲苦月光、月辉——思念家乡,盼望团圆3、体会意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诗境即诗歌的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

中国抒情诗很发达,从诗经开始就有了良好的抒情的传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惜别和怅惘之情,开创了“情景交融”的美学传统。

历来判断一首抒情诗的高下,也往往用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为标准,所以,掌握了“意境”,即掌握了中国即景抒情诗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

从1998年到2007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

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气清爽宜人,青松如盖,皓月当空,甘泉清澈,流于石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幽洁净,一句一景,一幅空灵而清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之情,而高洁的情操也从中透露出来。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

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

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

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

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

如,“劳歌一曲斛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

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第三,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时的答题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用一公式来说明就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意境——意境的特点——感情。

具体来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

(整体品诗)
抓意象,展开联想,进入意境。

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入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
实例展示:
(1)、
先找准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再看这个意象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等),从而把握意象的特点。

如:(05年高考全国卷)考的是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分析:诗人写的意象:草、涧水、树、花、山、鸟。

其特点(修饰词)分别是:萋萋、东流复向西、芳、自落、春空啼。

诗人所描写的是山花烂漫、鸟语婉的佳境,但反衬的却是诗人凄凉(伤春、惜春)的心境。

(2)、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景物氛围特点(要忠实于原诗)。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写的意象有:阳光、江山、春风、花草、泥土、燕子、沙滩、鸳鸯。

其特点是:丽、香、融、暖。

对诗中明净绚丽的图画要整体把握,大胆想象,补充完整。

总之,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整体把握诗歌所创设的独特意境,由此进入意境,去理解的思想感情。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必须让自己投入到大量的古典诗歌的情境中,多读多品多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