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品景——悟情 悟情——赏写法 品景 悟情 赏写法
《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李华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赏析: 春行即兴》赏析:
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景: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展示 了一幅芳草萋萋、 了一幅芳草萋萋、鸟语婉转的画 面。 作者伤春、 情 :作者伤春、惜春的凄凉 心境。 心境。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②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示例1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1、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涧水回 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 鸟语婉转的意境。 环、鸟语婉转的意境。
答案示例2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2、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赏析: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 景: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甘泉清 一句一景, 澈,一句一景,展现一幅清静而 空灵的画面。 空灵的画面。 情: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 之情。 之情。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ppt课件

精选ppt
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 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精选ppt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 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 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 崇光是春光,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 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 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精选ppt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 哪些特征?
完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进壮阔深进绅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
精选ppt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物,是诗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写景抒情诗鉴赏13

六、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衬托 同工之妙。 都是 的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写景、叙事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 作者对 隐逸 生活的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面来描写。 2、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下而 上、由上而下等。
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含蓄隽永、 旷达豪迈、沉郁顿挫、高昂乐观
3.确定作品抒发的情感属哪一种?体味作者抒发的 感情。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抒发的是_ 亲情 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友情 情”抒发的是_______;“死去原知万事空, 爱国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抒发的是_______;“飞 热爱自然之情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___ ____;等等。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 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 “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 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景 完 全 有 可 能 是 为 反 衬 “ ”情 服 务 的 。 如 李 白 的 这 首 乐 《 下 曲》 : “ 月 天 山雪 ,无 花 只 有 寒 。笛 中 闻 折 柳 , 塞 五
通 过 赏 析 以 上 几 首 古 典 写 景 诗 歌 中 的景 与 情 ,可 以看
树 悬 挂 枯 藤 ,归 鸦 瑟 缩 身 躯 ; 小桥 横 跨 村 头 ,流 水 哽 咽 不 是 以乐 景 写 哀 情 , 以客 观 景物 与 主 观 感 受 的 鲜 明对 照 , 反
畅 ,房 舍 稀 疏 冷 清 ; 古 道 绝 少 人 行 , 秋 风 萧 瑟 砭 骨 , 瘦 马
衬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浓 厚 。 诗 人 借 清 新 美 好 的 春 景 的描 写 ,
来反衬 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 ,而是悲壮 ,豪壮 了。
2 2 0 01 . 8
出 ;鉴赏写 景抒情诗 ,只要 善于抓住景物 与情 感的关系 ,
春 色 未 曾看 。 晓 战 随 金 鼓 ,宵 眠抱 玉 鞍 。愿 将 腰 下 剑 ,直 整体把握诗 歌所创设 的独特 意境 ,由此进 入意境 ,理解 作 为 斩 楼 兰 。 ”前 三 联 写 塞 下 艰 苦 的 环 境 条 件 和 紧 张 的 战 斗 者 的思想 感情 。领会作 品的精髓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将 不
现 ,也 可 以 拿 明 丽 的 景 色 衬 托 , 如 唐 朝 李 华 的 《 行 即 春
兴 》 : “ 阳城 下草 凄 凄 ,涧 水 东 流 复 向西 。 芳 树 无 人 花 宜 自落 , 春 山一 路 鸟 空 啼 。 ”这 首 写 景 小 诗 , 写 于 安 史 之 乱
诗人抒情写景的诗词鉴赏

诗人抒情写景的诗词鉴赏美丽的景色总有能够吸引人的独到之处,我们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这幅美好的画面,每当看到这些句子便能联想到美好的景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抒情写景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写景的古诗词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0、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景的诗句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2、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凌廷堪《点绛唇·春眺》3、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4、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5、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6、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8、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9、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10、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知道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玉壶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冰心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登 高必作赋”,所以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 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 往往塑造形象,或者 勾勒意境,或者用衬 托、对比的手法,或 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或者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 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明快、 清新、简洁、质朴。
技巧
——体悟诗歌的魅力的独特视角
正与侧的结合
白居易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王昌龄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 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 娇美形态。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 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 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白描手法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 是六个名词(即六 种景物)的组合, 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 行的辛苦。在鸡鸣 声起,残目未落之 时,冒着寒霜上路, 可见早行辛苦。
春草 柳丝 桃花 李花 嫩绿 鹅黄 嫣红 洁白 明媚动人 生机盎然 花枝披离 花气氤氲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诗歌前 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 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 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 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 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 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古诗词常借助具体、 可感的事物来抒发 某种感情寄托某种 情怀,或借助想象 或回忆来写现实的 境遇和况味
愁
远与近的结合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杜 牧 的 《 山 行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 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 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 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 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 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 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
答案指要: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 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 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 乐观旷达。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 ,写出了春天景色的 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 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 天的喜爱之情。你认 为是这样吗?诗歌中 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 到了什么作用?试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 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 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 落人。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颔联紧扣首句,由远浮天边的片云, 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仿佛自 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就把自 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作者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 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 的飘零落寞之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 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 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挼尽梅花-泪
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晚来风势-难
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意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 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 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只有抓住 作品的意象以及所包含的旨趣、情调、文化 内涵,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境
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诗人营造意境的方法,或触景 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 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 之门的钥匙 。
虚与实的结合
高适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江春水 舴艋舟 春草萋萋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傍晚,战士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 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那是《梅花落》!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 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 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寒蛩 尺素
蟋蟀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 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 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 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解读-钥匙-梅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 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 感受因生活阶段不 同而不同,请结合 词句说明写了哪几 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
雪里插梅-醉
早年陶醉于赏梅
梅
鉴赏要诀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1、这首诗四句恰似四幅图景,如果每幅图景用一 个四字句去概括 ,应该如何表达?
绿满平川 春祭笑语 雨歇鸠鸣 初日繁花
2.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却反映了田家 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试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 气氛、情调和作者的观感。 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 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 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意象”简释
物象:客观自然景物。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 物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 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物象
意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形象(实Leabharlann 情感(虚)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 别的意味.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 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 白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 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 命力。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动与静的结合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推”“敲”选用,以动衬静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 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 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 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 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 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 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 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 染力。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 用世的精神。该句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表 现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诗人飘流江 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 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 的思想境界,又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 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