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合集下载

师范校史讲述演讲稿范文

师范校史讲述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讲述我们师范学校的辉煌校史。

这所学校,如同一位饱经风霜而又充满活力的长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成长与奋斗。

我们的学校始建于XX年,当时正值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学识、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教师。

数十年来,学校秉承这一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艰苦的创业时期,我们的前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学校的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经历了无数辉煌的时刻。

以下,就让我带领大家回顾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一、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自建校以来,学校引进了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这些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三、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同时,学校还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社会服务与贡献学校始终坚持“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办学宗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

我们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湖州师范专升本文史

湖州师范专升本文史

湖州师范专升本文史文史类专业一直是许多学子的热门选择,而湖州师范学院的文史类专业更是备受青睐。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湖州师范学院的学子来说,了解该校的文史类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文学类专业是湖州师范学院的强项之一。

该校的文学类专业涵盖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多个方向。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的招牌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外,湖州师范学院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也备受关注,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公关活动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历史类专业也是湖州师范学院的优势之一。

该校的历史类专业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多个方向。

其中,历史学专业是该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外,湖州师范学院的考古学专业也备受关注,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在湖州师范学院的文史类专业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业等。

这些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文化产业的管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湖州师范学院的文史类专业涵盖了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无论是想要从事文学创作、新闻传播、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学生,还是想要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学生,都可以在湖州师范学院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果你想要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湖州师范学院,那么选择文史类专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学校历史沿革是指学校从创建至今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对某学校历史沿革的详细描述。

学校名称:XX大学学校创建时间:1950年学校简介:XX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的综合性大学,座落于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XX大学向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材,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XX大学的历史沿革:1950年-1960年:建校初期,XX大学成立于1950年,当时仅有一所学院,专业设置较为有限。

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但师生们积极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年-1970年:学科扩张,随着社会的发展,XX大学逐渐增设了更多的学院和专业。

学校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一时期,学校的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1970年-198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XX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校开始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项目。

这一时期,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1980年-1990年:学校升格,XX大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资格。

学校开始拓展研究领域,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

同时,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建造物和设施得到了更新和扩建。

1990年-2000年:学校国际化,XX大学在这一时期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招收了更多的国际学生。

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排名在国内高校中稳居前列。

2000年至今:创新发展,XX大学在这一时期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得到了加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总结:XX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XX大学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努力发展,为社会发展和人材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周年校庆校史回顾

十周年校庆校史回顾

十周年校庆校史回顾引言本文档旨在回顾我们学校建校至今的十年历程,展示我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建校初期我校于十年前创立,当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和教职员工。

校园设施简陋,教学资源有限,但我们迅速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学术成就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吸引了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加盟,开设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位课程和研究项目。

我们的学生在各种学科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学术奖项。

社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我们大力倡导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我们与各个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了诸多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

校园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研究和生活环境,我们不断进行校园建设和设施更新。

我们新建了图书馆、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重要设施,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和研究设备。

同时,我们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推行绿色校园建设。

国际交流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学者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这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促进了我们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感恩与展望在我们建校十周年之际,我们要感激所有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们。

同时,我们也要展望未来,继续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将继续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前行,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Note: This is a general outline and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upon or modified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requirements.。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2篇)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2篇)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2篇)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2篇)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1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_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来到_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_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

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_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

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

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_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

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_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

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_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

_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_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_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

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_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

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_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2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_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追溯学校历史追寻发展轨迹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

2008年是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值此校庆筹备之际,我们寻找到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卫生学校的一些史料,虽不完整,却很珍贵。

在此,校庆办公室将其编辑在一起,便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湖州师院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湖州师专,是一所主要为湖州、嘉兴两市培养中学教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座落于湖州市城东文教区学士路1号,占地2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图书馆藏书43万余册。

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现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66人。

学校共设有中文、政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艺术和初等教育等10个系,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2148人。

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初步建成学科比较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师范院校,主要办学指标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为浙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州师专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坎坷,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发奋图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随风而长,遇雨而大。

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8年—1961年)1958年春,为适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党委,刘杰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学校增设文史、数理两个两年制专科,由吴兴、民兴、德清、安吉等县保送优秀小学教师,并选拔一部分优秀的二年级普师生提前毕业,进入师专班学习。

同年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文史、数学、生化三个班,毕业后由嘉兴地区分配。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学科专业: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基础数学、文艺学、理论物理、教育经济与管理4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本科专业42个,其中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3个省级重点专业,物理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音乐学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古代文学等14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学生就业率高,2007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3.8%,居全省高校前列。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湖州大学为主线,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实施四大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和谐共进,在2010年前后,力争把学校建成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经、管、教育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地方特点鲜明的教学型综合性大学。实现“一个建成、二个提高、三大突破”的目标。
浏览次数:约 8652 次
编辑次数:9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9-01
创建者:516664339
最新动态
万圣节百科专题:
更多精彩活动:
百科分类页更精彩
百科分类管理招募
历史上的今天 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71
合作编辑者:
不知了3、剑南舟、冬季风铃、舎不嘚冭乖、林子昂、dhzyr62、516664339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2.湖州师范学院主页:/
3.English version: /new/english/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环境&风景湖州师范学校座落在历史悠久、山水清远的太湖南岸——湖州市新华路文教区,东倚汤汤苕溪,与毗山名胜隔水相望;南临碧水如镜的余家漾,风景如画。

而学校又分为东、中、西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四季景色宜人。

☆食堂&评价湖州师范学院总共有四个食堂,一个食堂两层楼,楼下楼上各有一个名字,分别是和谐+和睦、和悦+美食城、和顺+和畅、云士(东院一层)七个食堂。

食堂没有豪华的消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较为实惠,价格便宜,卫生保障,服务也算可以。

湖师院的食堂基本都设有空调,菜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很多学生认为和悦是去的最多的,尤其是男生,觉得和悦吃的相对较饱,而且和悦的热菜相对其他食堂较多。

东校区相对另外两个校区来说,人口比较稀少,但东校区的食堂最大也最新,因为东区上课的人比较多,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相对拥挤。

较多部分的学生感觉东区的云士菜煮得还是不错的,只是菜吃来吃去就只有那几个,让人觉得口感疲劳。

☆娱乐设施燕英体育馆:湖州师范学院燕英体育馆内有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场地,其中馆内的游泳池也是对外开放的。

台球室:生活区内有一家思文超市,内设对外台球室。

☆学生活动社团巡礼周: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忙忙碌碌的明达路印证了各社团都在社团巡礼周活动日尽显身手,展现自我。

各社团的干事们宣传方式各有新意,都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周三市场:每周三学校都有传统的周三市场,一般都是学生自己组织摆设的摊位,没有特别多的东西,都比较贴近生活学习,而且价格比较实惠。

☆学校周围&吃喝玩乐1. 吃吃喝喝小吃一条街:现在这条小吃街因为湖州的整改措施与美化因素,沿学士路,在位于西校区正门口与中校区门口之间一字型纵向而设。

而通往东校区的途中,所有的固定与流动摊位也可与小吃街相媲美。

小吃街的东西物美价廉。

一般餐厅:如华士餐厅、溢家香、红番茄、好心情等,价格比较公道,并且味道也不错,长期以来的回头客都较多,也是学生出门吃饭的首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溯学校历史追寻发展轨迹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

2008年是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值此校庆筹备之际,我们寻找到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卫生学校的一些史料,虽不完整,却很珍贵。

在此,校庆办公室将其编辑在一起,便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湖州师院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湖州师专,是一所主要为湖州、嘉兴两市培养中学教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座落于湖州市城东文教区学士路1号,占地2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图书馆藏书43万余册。

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现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66人。

学校共设有中文、政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艺术和初等教育等10个系,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2148人。

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初步建成学科比较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师范院校,主要办学指标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为浙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州师专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坎坷,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发奋图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随风而长,遇雨而大。

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8年—1961年)1958年春,为适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党委,刘杰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学校增设文史、数理两个两年制专科,由吴兴、民兴、德清、安吉等县保送优秀小学教师,并选拔一部分优秀的二年级普师生提前毕业,进入师专班学习。

同年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文史、数学、生化三个班,毕业后由嘉兴地区分配。

学校初建时,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1958年7月7日,《浙江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对湖州师专作了详细介绍。

1959年下半年,湖州师范独立出去,办在嘉兴的嘉兴师专并入湖州师专,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

同年秋,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5个班,学制两年。

在此期间,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师生员工办农场,深入工厂开展义务劳动。

校领导以身作则,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1959年全国勤工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专设湖州师专教学成果展览馆,湖州师专成为全国勤工俭学的先进典型,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1960年秋,经省政府批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嘉兴师范学院。

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刘杰为党委书记,季玲为副书记,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庭为院长,李玉训为副院长。

学院设中文系、数学系和生化科,并设立高师函授部、中学教师进修部、中学教研室等机构。

杭州大学援派教师来校任教。

当年继续由全国高考统一招收数学、中文、生化各一个班,又由嘉兴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为五年一贯制。

与此同时,高师函授部招生1000名,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单科结合,学完全部课程为大专毕业程度。

进修部招收中文、数学两个班,均为在职初中教师。

(二)调整阶段(1961年一1976年)1961年下半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学校进行了全面调整,对教学、劳动等各方面的任务重新作了安排,增加教学时间,改善师生生活。

学校开始缩小规模,停办五年一贯制及外语专业,对五年一贯制275名学生作了妥善安排,教职员工相应减少,部分教师调到嘉兴地区各县中学、师范学校任教,部分干部、职工调到地区机关和文化行政部门工作。

1962年冬,嘉兴师范学院奉命撤消,学校领导干部和学校体制进行了调整,留下副院长李玉训及30余名教职工,改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在职中学教师,担负师资培训任务,隶属地区领导。

进修学校设“两部一室”:进修部负责培训中学教导主任和小学校长,组织中学教师备课班;函授部负责嘉兴地区范围高师函授任务,开设中文、数学、化学三个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地区各中学教研活动,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外语四门学科。

从1964年4月开始,一部分教职工参加省委社教工作团去萧山搞社教,一部分教职工留校开展函授教学,进行教研活动,并举办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停课闹革命”阶段,教职员工奉命去湖州师范,参加该校的运动。

十年浩劫,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设备损失殆尽,校舍也被侵占;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革命委员会招待所,另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电影公司。

(三)重建时期(1976年—1984年)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教育事业急需整顿提高。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中学教师奇缺,培养中学师资成为当务之急。

1978年春季,嘉兴地区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决定将湖州师范学校划归地区领导,并在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重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嘉兴地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地区教育局长丁力兼任组长,进行建校筹备工作。

紧接着,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成立,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四个专业,学制为三年,面向全省招收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5个班231人。

时隔不久,经地区研究决定,湖州师专与湖州师范分开,湖州师范校舍划归师专,湖州师范迁至湖州市第五中学原址,原湖州师范学校部分教职工到湖州分校工作。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孙健为校党委书记,陈彬为副书记、校长,唐平义为副书记,吴鸣臬为副校长兼教务长。

1979年3月,函授部恢复招收第一批高师专科函授生。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从1980年开始,在教师中评定专业职称,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981年2月,原校党委书记孙健调离,孟琳到校任校党委书记。

1982年9月,学校召开中共嘉兴师专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会。

经地区批准,孟琳任校党委书记,陈彬、唐平义任副书记。

新成立中共嘉兴师专纪律检查委员会,唐平义任纪委书记。

(四)发展阶段(1984年—— 1998年)1984年,原嘉兴地区建制撤消,分别建立湖州市和嘉兴市。

同年6月,中共湖州市委派遣工作组来校进行机构改革,建立了新的校级领导班子:蔡清江任校党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唐平义任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潘润身任副校长。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机构改革后,党委组织科改为组织部,宣传科改为宣传部,教务处设主任,不再设教务长。

1986年7月,中共湖州市委任命蔡清江为校党委书记。

同年,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改为湖州师专进修部,该部党务工作隶属师专党委领导,人事、财务等仍属湖州市教委领导。

1987年秋,开始改革学生教育实习制度。

以安吉、平湖两县为试点,实行“回县实习,共同负责”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

翌年3月,这种方法推广到湖州、嘉兴两市各县区23所中学,得到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学校的广泛支持,开拓了我校教育实习的新路子。

1988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换届产生新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蔡清江任党委书记,季国刚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任常务副校长,潘润身、邱世成为副校长。

1990年5月,我校首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在会考和面试的基础上,首先在湖州市招收新生。

在当时师专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提前招生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1993年4月,学校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校党委委员,经中共湖州市委批准,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朱伟任副书记。

1994年2月,我校首次通过英国盖普项目组织聘请的两位英籍教师来校任教,我校外语教师也交流到英国任教。

7月,经省教委批准,我校首次招收中文、数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在原先培养初中教师的基础上,探索培养高中教师的新路子。

1995年8月,学校党政领导调整充实,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校长,朱伟任副书记,沈光海、孙新耀、陈松源任副校长,1996年3月徐鸿炫任副书记。

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只有37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袖珍大学,育人环境很不理想,1994年、1995年连续两次受到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

1995年8月8日,浙江省省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我校易地新建,全校师生努力奋斗了十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同年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仪式,省、市领导及我校师生代表800余人出席了奠基仪式。

1996年春,我校召开校友联谊会筹备会议,决定成立湖州师专校友联谊会。

3月,市委、市府召开我校迁建捐资动员大会,截至5月上旬,共收到全市103个单位、系统的捐款共1018.5万元。

5月15日,师专新址工地教学楼正式打下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根桩;同月,湖州师专迁建工程被列入浙江省'96重点工程。

8月底,学校召开湖州师专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州师专“九五”规划》和《湖州师专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规划》,构画了世纪之交我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1997年5月,学校恢复体育系并新建计算机系;7月,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招收本科学生,并开设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两个高职班。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日,湖州师专终于圆了期盼十年的搬迁梦。

在驻湖某部坦克团的鼎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奋战10天,完成了整体搬迁。

全校师生告别了“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旧校园,昂首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校园。

湖州师专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师范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和湖州的实际情况,积极着手湖州师专、湖州师范、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湖州师范学院筹建领导小组。

1998年初,省政府、省教委领导多次来校就筹建湖州师范学院进行考察论证。

9月,新建初等教育系,招生170人。

全校师生同心协力,湖州师院升格工作进展顺利,5月和10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分别来校就三校联合筹建湖州师院进行论证。

12月上旬,学校顺利通过文明校园验收。

即将组建的湖州师院,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曙光。

本文摘自1998年的《湖州师专建校四十周年纪念专辑》湖州师范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座落在太湖南岸湖州市新华路文教区,东倚汤汤苕溪,与毗山名胜隔水相望;南临碧水如镜的余家漾,风景如画,是湖州市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

湖州师范学校的前身系1916年创办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所址在西河头安定书院。

一年内先后改名为浙江省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时设附属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