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反问句和陈述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陈述句与反问句》优秀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本节课后的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练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同学们,再见!
问
句 变
2、“改”即把“?”改成“。”
陈
述
3、“反”即把原句子的意思反过来。例:
句
西湖不美丽——把意思反过来:西湖很
的
美丽。Βιβλιοθήκη 方 法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
练习
一 请将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二
请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2、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 感动呢?
陈 (1)加:即加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在中间关键词前面
述 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或“难道不......
句 吗?”其格式:(1)怎能不......呢?(2)难道
变 反
不......吗?
问 (2)改:即把末尾的句号变成问号 句
的 (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方 法 (4)查: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
陈述句与反问句
学习目标
1.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2.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
基础知识
什么叫陈述句
什么叫反问句
陈述句是用来描述一个事实, 或者说话人的看法。陈述句 在述写时句末用句号,在朗 读时降调,日常生活中使用 大部分句子都是陈述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 达肯定的观点,反问的形式 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 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反问句 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三年级 反问句和陈述句

第八讲反问句和陈述句【1 】【常识链接】一、陈述句:就是用来描写一种事实的句子.1. 例句:(1)你是一位听话的孩子.(2)先生爱好你们.2.反问句:就是不必答复,暗示肯定的意思,起强调感化的句子.二、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1.反问句变陈述句①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岂非.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恰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精确.②看句子里有没有否认词“不.没有”等,有的就删去,没有的给加上.③反问语气词(呢.吗)删去.④把“?”变成“.”.例句:岂非他不知道人家会把他怎么样吗?他知道人家会把他怎么样.2、陈述句变反问句①先加上反问句(怎能.怎么.岂非.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恰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精确.②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认词“不.没有”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③加上反问语气词(呢.吗)④把“.”变成“?”.例句:《七子之歌》情绪真诚,让人激动.《七子之歌》情绪真诚,(怎能)(不)让人激动(呢)(?)【牛刀小试】一、断定肯定句和否认句.(1)我爱好我的妈妈. ()(2)上学期,我没有哪天迟到过.()(3)万紫千红的春天很英俊. ()(4)乖巧的红红不会违背规律. ()(5)每小我都不是无所不克不及的. ()(6)海鸥能飞过大海.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1)这价值千金岂非真的要永久被湮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非字典不是我们无声的同伙和先生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非今天的气象合适出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5)我怎能不被她的故事激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然已经决议的工作,哪里能不尽心尽力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么能和爷爷奶奶如许措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学毕业,考上一所好中学岂非不是每小我的妄想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1)长城是世界文明史上巨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是我们班最耐劳的同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丛林报》不是一种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军兵士听到这个新闻,人人鼓掌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真诚的情绪我是不会忘记的.(6)秦始皇兵马俑的确是一个巨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成瘾是一种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应当信任本身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浏览乐土】鲁班造伞良久良久以前,还没有伞.有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工一路在路边造了很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熬痛苦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吻儿.可是鲁班想,如果雨下个不断,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克不及待在亭子里不走啊.如果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干把亭子做得轻轻盈巧的呢?一天,气象热极了,鲁班看见很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人多口杂地说:“太阳像个掉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细心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很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盈,又凉爽.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抓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很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愉快地喊起来这器械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盈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运动的,用的时刻,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高效练习1、给文中缺乏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2、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4、把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5、找出暗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境的词语:___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邻近的暗示心境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一填,再按照这个次序讲故事.良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很多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持续改良,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示.回家后,他把__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_,又把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_,既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高兴一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是日下学回来,就开端做先生安插的家庭功课.可能是功课太难了,我看见她抓着脑壳,想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个字来.我关怀地问:“是什么难题这么难?”她难堪地说:“先生让我们用鲁班造句,我不会,正在想.”我想了想说:“这标题还真挺难的!不过你造句可以打个德律风问问你鲁班爷爷啊!”孩子认为有理,就给鲁班爷爷打去了德律风.鲁班在德律风里说:“不会造锯,问我鲁班你算是找对人了!听着,造锯是如许的,先找一块上等的好铁,放进火炉子,用锤子打出锯子的外形,再用鎈子鎈(chā)出锯子的齿就行了.”孩子听完鲁班爷爷讲的话,一头雾水地说:“看来用鲁班造句还真难.”。
三年级上册反问句陈述句

三年级上册反问句陈述句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三年级上册学生需要掌握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这些句子结构对于学生理解和表达日常事物和情况非常重要。
反问句反问句是一种用反问形式表示陈述或询问的句子。
通过反问句,我们可以加强陈述句中的信息或向对方确认某个事实。
反问词反问句中常用的反问词有:"难道", "岂不是", "是不是"。
这些词用于改变陈述句的语气,并向对方提出确认或疑问。
例如:- 你明天会来参加聚会,是吗?- 他正在做作业,难道不会帮忙吗?陈述句陈述句是一种用来陈述事实、描述情况的句子。
它们不是问句,而是传达一种观点、情感或观察结果。
陈述词陈述句中常用的陈述词有:"是", "有", "在"。
这些词用于表达一个具体的事实或情况。
例如:- 我是一年级的学生。
- 我有一个小狗。
- 妈妈在厨房做饭。
示例句子下面是一些三年级学生常用的反问句和陈述句示例:反问句:1. 你喜欢吃苹果,是吗?2. 他会唱歌,是不是?3. 明天是圣诞节,对吗?4. 你是学生,岂不是?陈述句:1. 我喜欢画画。
2.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
3. 我的朋友在医院工作。
4. 小猫在树上玩。
这些句子是三年级上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句子结构。
通过练和运用这些句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况。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三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学习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通过使用反问句,学生们可以加强陈述句的说服力和确认特定信息。
同时,陈述句帮助学生们表达事实和观察结果。
通过练习和掌握这些句子结构,学生们能够更自信地理解和表达各种日常生活情况。
反问句与陈述句(答案)

反问句与陈述句(答案)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否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陈述句:就是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
有的陈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改: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改: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忘还。
4、这点小事,莫非还要妈妈忧郁吗?1改: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改:大千世界,处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认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1、我们不能因为进修任务重而不加入体育举动。
改:我们难道能因为学校任务重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2、这幅画是我们XXX画的。
改:这幅画怎么不是我们XXX画的呢?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改: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难道应该伤他们的心吗?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三年级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三年级陈述句反问句互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一、方法指导(一)、反问句改陈述句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第二步:改即把“?”号改成“。
”号第三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否定句变反问句呢?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更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该当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当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该当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一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2、实战练(一)、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5、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12、我们的黉舍,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举动吗?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遗忘?1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谬误?16、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17、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18、他那勤奋进修,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进修吗?19、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20、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二、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三年级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练习及答案(2)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练习及答案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1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2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优秀教学课件

比一比: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表示肯定的内容)
2、我怎能甘当落后呢? 我不能甘当落后。(表示否定的内容)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 1、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 3、把“?”改为“。”。 • 4、把句子整理通顺。
•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 3、把“。”改为“?”或把“?”改为“。”。 • 4、把句子整理通顺。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 1、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 3、把“。”改为“?”。 • 4、把句子整理通顺。
专项训练:
• 1、这种美,是种惊险的美。 • 2、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 3、青山是不会老的。 • 4、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 3、把“。”改为“?”或把“?”改为“。”。 • 4、把句子整理通顺。
综合训练:
• 按要求改写句子。 • 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
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 改为反问句: • 改为感叹句: • 改为疑问句: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 1、加上或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 么······呢”。
专项训练:
• 1、这种美,是种惊险的美。 • 这种美,不是种惊险的美吗? • 2、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 空气对我们来说不是宝贵的吗? • 3、青山是不会老的。 • 青山怎么会老呢? • 4、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 她难道不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比较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相同点不同点;讲述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然后做小练习,接着利用做过的练习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接着做小练习;最后总结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互改的方法。
二、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1、出示:幻灯片师总结反问句的特点,2、出示:幻灯片师讲述陈述句的特点3、出示:幻灯片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出示:幻灯片我难道不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吗?我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
5、出示:幻灯片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怎么……呢能?陈述句带有:不能。
三、方法总结(一)反问句改陈述句出示:幻灯片1、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总结出了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那如我难道不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吗?我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
2.出示:幻灯片●1、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能)……呢”;●2、把“?”改成“。
”;●3、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方法:(有“不”去“不”,没“不”加“不”)●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3.出示:幻灯片小练习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师讲解要点(二)陈述句改反问句1.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出示:幻灯片师梳理总结2.方法:●1、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能)……呢”;●2、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反问句和陈述句
【知识链接】
一、陈述句:就是用来描述一种事实的句子。
1、例句:(1)你是一位听话的孩子。
(2)老师喜欢你们。
2、反问句:就是不用回答,表示确定的意思,起强调作用的句子。
二、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
1、反问句变陈述句
①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②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等,有的就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③反问语气词(呢、吗)删去。
④把“?”变成“。
”。
例句:难道他不知道人家会把他怎么样吗?
他知道人家会把他怎么样。
2、陈述句变反问句
①先加上反问句(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②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③加上反问语气词(呢、吗)④把“。
”变成“?”。
例句:《七子之歌》感情真挚,让人感动。
《七子之歌》感情真挚,(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牛刀小试】
一、判断肯定句和否定句。
(1)我喜欢我的妈妈。
()
(2)上学期,我没有哪天迟到过。
()
(3)万紫千红的春天很漂亮。
()
(4)乖巧的红红不会违反纪律。
()
(5)每个人都不是无所不能的。
()
(6)海鸥能飞过大海。
()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字典不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今天的天气适合出游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怎能不被她的故事感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然已经决定的事情,哪里能不全力以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么能和爷爷奶奶这样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学毕业,考上一所好中学难道不是每个人的梦想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1)长城是世界文明史上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是我们班最刻苦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报》不是一种报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真挚的情感我是不会忘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始皇兵马俑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网络成瘾是一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乐园】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失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
这就是最早的伞。
高效训练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
4、把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
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
回家后,他把__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_,又把_______蒙在架子上。
鲁班造的______,既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
【开心一笑】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
这天放学回来,就开始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可能是作业太难了,我看见她抓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个字来。
我关心地问:“是什么难题这么难?”
她为难地说:“老师让我们用鲁班造句,我不会,正在想。
”
我想了想说:“这题目还真挺难的!不过你造句可以打个电话问问你鲁班爷爷啊!”
孩子觉得有理,就给鲁班爷爷打去了电话。
鲁班在电话里说:“不会造锯,问我鲁班你算是找对人了!听着,造锯是这样的,先找一块上等的好铁,放进火炉子,用锤子打出锯子的形状,再用鎈子鎈(chā)出锯子的齿就行了。
”
孩子听完鲁班爷爷讲的话,一头雾水地说:“看来用鲁班造句还真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