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世系表

合集下载

宋朝皇帝顺序表总览

宋朝皇帝顺序表总览

宋朝皇帝顺序表总览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一共有九位皇帝,南宋也有九位皇帝,下面是宋朝皇帝顺序一览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宋朝皇帝顺序表
二、宋朝简要介绍
北宋(960~1127年),历167年,共9帝。

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馀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

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

南宋(1127年~1279年),共九帝,其中病死的6帝,国亡跳海而死的1帝,在元军追击下惊吓而死的1帝,被俘后又被冤杀的1帝。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世系介绍●宋朝【960-1279】【赵姓】【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逼周恭帝禅位,建立宋朝,至1279年亡于元朝,中间以1127年金人俘获徽、钦二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为北宋,后为南宋。

同一时代的有西北大夏、北方的辽、金,西南的大理、吐蕃。

宋积贫积弱,外交尤为软弱,后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元所灭,共传十三世十八帝,立国三百二十年。

】●宋世系表: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宋太祖趙匡胤┬燕王趙德昭──趙惟吉─────趙守度────趙世恬────趙令稼─────┐│【960-976】││└秦王趙德芳──英國公趙惟憲──新興侯趙從郁─華陰侯趙世將─慶國公趙令譮─┐││││└02宋太宗趙炅─┬03宋真宗趙恆─04宋仁宗趙禎││【976-997】【997-1022】【1022-1063】└趙元份────濮安懿王趙允讓─05宋英宗趙曙─06宋神宗趙頊┬07宋哲宗趙煦││【1063-1067】【1067-1085】【1085-1100】││└08宋徽宗趙佶【1100-1125】┌───────────────────────────────────────────┘│││┌───────────────────────────────────────────┘│││┌───────────────────────────────────────────┘│││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趙子奭────趙伯旿────趙師意────榮王趙希瓐─┬14宋理宗趙昀│││【1124-1264】│└─秀王趙子偁──11宋孝宗趙昚─12宋光宗趙惇─13宋寧宗趙擴└福王趙與苪──15宋度宗趙禥┐│【1162-1189】【1189-1194】【1194-1224】【1264-1274】│├──09宋欽宗趙桓││【1126-1127】│└──10宋高宗趙構─宋元懿太子趙旉│【1127-1162】│┌───────────────────────────────────────────┘│十三世├16宋恭帝趙(顯-頁)│【1274-1276】├17宋端宗趙昰│【1276-1278】└18宋衛王趙昺【1278-1279】●【一】太祖赵匡胤【927-976】,在位16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宋代皇帝世系图

宋代皇帝世系图
1068
永裕陵
(河南巩县)
英宗长子
元丰8
戊午
1078
哲宗
赵 煦
1077~1100
1085~1100
元祐9
丙寅
1086
永泰陵
(河南巩县)
神宗第六子
绍圣5
甲戌四
1094
元符3
戊寅六
1098
徽宗
赵 佶
1082~1135
1100~1125
建中靖国1
辛巳
1191
永祐陵
(浙江绍兴)
哲宗弟
崇宁5
壬午
1102
大观4
咸淳10
乙丑
1265
永绍陵(
理宗侄
恭宗
赵 显
1271~1323
1274~1276
德祐2
乙亥
1275
度宗子
端宗
赵 罡
1268~1278
1276~1278
景炎3
丙子五
1276
永福陵
(新会)
度宗子
卫王
赵 昺
1272~1279
1278~1279
祥兴2
戊寅五
1278
投海而死
度宗子
988
淳化5
庚寅
990
至道3
乙未
995
真宗
赵 恒
968~1022
997~1022
咸平6
戊戌
998
永定陵
(河南巩县)
太宗第三子
景德4
甲辰
1004
大中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戊申
1008
天禧5
丁巳
1017
乾兴1
壬戌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

名赵炅。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

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

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4、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

在位41年,享年54岁。

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仁宗,自古以来在包公剧中,亦以明君形象树立。

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

仁宗论能力,不如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5、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是仁宗的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仁宗为嗣,是宋朝第五位皇帝。

在位5年,享年36岁。

英宗多病,但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

6、神宗赵顼(xū,1048年-1085年),是宋朝第六位皇帝。

在位17年,享年37岁。

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

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

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

神宗初时,苏轼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此即“乌台诗案”。

7、哲宗赵煦(1077年-1100年),宋朝第七位皇帝。

在位15年,得年24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

8、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他兄长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

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象征“天下一人”。

靖康之变时和儿子钦宗一道被金国掳去,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元朝的脱脱撰写《宋史》的《徽宗记》时,掷笔感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9、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徽宗赵佶长子,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表宋朝皇帝世系表宋(960---1279)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表宋朝皇帝世系表宋(960---1279)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表  宋朝皇帝世系表宋(960---1279)宋(960—1279)北宋(960—1127)庙号谥号本名曾用名即位名年号在位时间宋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宋僖祖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赵朓宋顺祖[惠元]睿明皇帝赵珽宋翼祖[简恭]睿德皇帝赵敬宋宣祖[昭武]睿圣皇帝赵弘殷宋宣祖1 武昭皇帝赵弘殷1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960年1月—976年10月在位,三十四岁即位,五十岁被杀/病逝?。

建隆(960年1月—963年11月)乾德(963年11月—968年11月)开宝(968年11月—976年10月)2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光义(匡乂)(晁)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976年10月—997年3月在位,三十八岁即位,五十九岁病逝。

太平兴国(976年10月—984年11月)雍熙(984年11月—987)端拱(988—989)淳化(990—994)至道(995—997)3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赵恒父亲赵光义,母亲李氏。

997年3月—1022年3月在位,三十岁即位,五十五岁病逝。

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大中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乾兴(1022)4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受益(祯)父亲赵恒,母亲李氏。

1022年2月—1063年3月在位,十三岁即位,五十四岁病逝。

天圣(1023—1032年11月)明道(1032年11月—1033)景佑(1034—1038年11月)宝元(1038年11月—1040年2月)康定(1040年2月—1041年11月)庆历(1041年11月—1048)皇佑(1049—1054年3月)至和(1054年3月—1056年9月)嘉佑(1056年9月—1063)5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宗实(曙)曾祖父赵光义,祖父赵元份,父亲赵允让。

宋朝帝系表(之南宋)

宋朝帝系表(之南宋)

宋朝帝系表(之南宋)宋朝帝系表(之南宋)宋都临安府时期(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因都城及疆域相对偏南,故后人将宋朝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南宋”。

疆域北以淮水(今淮河)至大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为界,西面刚到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大致正好是今天的我国南方地区。

临安府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字德基。

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

母为显仁皇后韦氏)【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生卒】1107~1187年。

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4,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

他活的时间实在是够长,以至于《宋史》里记载他的本纪达9篇之多。

死后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靖康之耻”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

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

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为帝】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逼宋臣张邦昌做了傀儡皇帝,国号“大楚”,延续了167年的北宋灭亡,金人撤兵。

32天后张邦昌主动“退位”。

五月初一(6月12日),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的赵构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

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

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

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

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绍兴十年(1140),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家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及具体介绍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及具体介绍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及具体介绍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

1宋朝皇帝顺序及在位时间整理一、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二、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三、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

历史上称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真宗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四、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皇帝(赵)
庙号
谥号
本名
曾用名
即位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帝陵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927年-976年
建隆乾德开宝
960年-976年
永昌陵
宋太宗
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赵匡义
赵光义
赵炅
949年-997年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976年-997年
永熙陵
宋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咸淳
1264年-1274年
永绍陵
宋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
赵显


1271年-1323年
德祐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赵是


1268年-1278年
景炎
1276年-1278年
永福陵

卫王
赵昺


1271年-1279年
祥兴
1278年-1279年
1127年-1162年
永思陵

正安皇帝
元懿太子
赵旉


1127年-1130年
明受
1130年
宋孝宗
寿皇绍统同道冠德Βιβλιοθήκη 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伯琮
赵瑗
赵玮
赵眘
1127年-1194年
隆兴乾道淳熙
1162年-1189年
永阜陵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


1147年-1200年
绍熙
1189年-1194年
赵德昌
赵元休
赵元侃
赵恒
968年-1022年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997年-1022年
永定陵
宋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受益

赵祯
1010年-1063年
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1022年-1063年
永昭陵
宋英宗
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赵宗实

赵曙
1032年-1067年
永崇陵
宋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赵扩


1168年-1224年
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1194年-1224年
永茂陵
宋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与莒
赵贵诚
赵昀
1205年-1264年
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1224年-1264年
永穆陵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赵孟启
赵孜
赵禥
1240年-1274年
治平
1063年-1067年
永厚陵
宋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赵仲针

赵顼
1048年-1085年
熙宁元丰
1067年-1085年
永裕陵
宋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赵佣

赵煦
1076年-1100年
元祐绍圣元符
1085年-1100年
永泰陵
宋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
赵佶


1082年-1135年
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1100年-1125年
永佑陵
宋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赵亶
赵烜
赵桓
1100年-1156年
靖康
1125年-1127年
永献陵
南宋
庙号
谥号
本名
曾用名
即位名
在世时间
年号
统治时间
宋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


1107年-1187年
建炎绍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