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合集下载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历时近三百年。

在宋朝期间,共有九位皇帝统治了这个伟大的王朝。

下面是宋朝历代皇帝的列表及简介:1.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960-976年)宋太祖是北宋王朝的创始人,他推翻了后周王朝,建立了宋朝。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整顿政治体制,推动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他还施行了一系列宽政,以求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2.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976-997年)宋太宗是宋朝第二位皇帝,他继承了父亲的政权,继续推进行政改革,并与北方的辽朝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

他致力于加强军队,巩固边疆,使得朝廷安定,国力兴盛。

3. 宋真宗(赵恒,在位997-1022年)宋真宗是宋太宗的长子,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他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和文艺的繁荣。

同时,他也致力于改良幼儿教育和妇女地位,使得社会风气更加开放。

4. 宋仁宗(赵祯,在位1022-1063年)宋仁宗是宋真宗的儿子,他承袭了父亲的政策,并加强了地方官吏的监控和纪律。

他积极支持科学研究和开展海外贸易,推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

5. 宋英宗(赵曙,在位1063-1067年)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面临了北方的辽朝和西方的西夏的威胁。

尽管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但最终未能成功解决边境问题。

6. 宋神宗(赵顼,在位1067-1085年)宋神宗是宋英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推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还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试图减少贪污和腐败。

然而,他的统治晚期,国家陷入了一系列的财政困难和军事失败。

7. 宋哲宗(赵煦,在位1085-1100年)宋哲宗是宋神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政与军事压力。

他试图进行政治改革,但由于官员的抵制,改革未能实施。

8. 宋徽宗(赵佶,在位1100-1125年)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他继位时,北方金朝的威胁日益严重。

他采取了一系列消极对抗的政策,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文艺和文化的发展。

宋朝历代皇帝

宋朝历代皇帝

宋朝皇帝简介:一、北宋: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

历史上称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真宗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宋代皇帝世系表

宋代皇帝世系表
北宋皇帝(赵)
庙号
谥号
本名
曾用名
即位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帝陵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927年-976年
建隆乾德开宝
960年-976年
永昌陵
宋太宗
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赵匡义
赵光义
赵炅
949年-997年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976年-997年
永熙陵
宋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咸淳
1264年-1274年
永绍陵
宋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
赵显


1271年-1323年
德祐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赵是


1268年-1278年
景炎
1276年-1278年
永福陵

卫王
赵昺


1271年-1279年
祥兴
1278年-1279年
1127年-1162年
永思陵

正安皇帝
元懿太子
赵旉


1127年-1130年
明受
1130年
宋孝宗
寿皇绍统同道冠德Βιβλιοθήκη 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伯琮
赵瑗
赵玮
赵眘
1127年-1194年
隆兴乾道淳熙
1162年-1189年
永阜陵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


1147年-1200年
绍熙
1189年-1194年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赵炅(赵匡义):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宋真宗赵恒: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宋英宗赵曙: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宋神宗赵顼: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宋哲宗赵煦: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朝,共历经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自960年至1127年,南宋时期自1127年至1279年。

在这两个时期中,宋朝先后有九位皇帝执掌朝纲,他们每一个都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将对宋朝历代皇帝进行简要介绍。

一、太祖赵匡胤(北宋,960年-976年)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太祖。

他是宋朝的缔造者,也是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赵匡胤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政治改革,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包括改革封建制度、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等。

同时,他还注重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

赵匡胤的治理为后来的北宋政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太宗赵光义(北宋,976年-997年)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太宗即位后继续推行父亲的政策,致力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他注重军事改革,壮大了北宋的军事力量,并成功地解决了一些边境问题。

此外,太宗还注重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官员选拔制度,提倡文化教育,并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物,对北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真宗赵恒(北宋,997年-1022年)真宗是太宗的儿子,也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真宗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治理传统,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税收和军备,同时注重士人教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真宗时期的北宋政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仁宗赵祯(北宋,1022年-1063年)仁宗是真宗的儿子,北宋的第四位皇帝。

仁宗的治理以仁政著称,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减轻赋税负担,对重要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督等。

仁宗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鼓励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使北宋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五、英宗赵曙(北宋,1063年-1067年)英宗是仁宗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宋朝皇帝

宋朝皇帝
北宋在建立后的第四年,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北宋最高统治者认为,当时对辽朝还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割据政权统治区域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实力又较为薄弱。因此,其统一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即所谓“先南后北”。 963年(乾德元年),北宋首先出兵灭掉荆南,接着陆续灭掉后蜀、南汉和南唐。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祐相继归附,南方的割据政权全被消灭。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北汉,把“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灭掉,消除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
961年(建隆二年),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的大权。同时规定,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三衙的将领则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且时常加以调动。这些将领虽统率军队,而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同时,还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私有。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朝帝王世系传承顺序图,快收藏起来吧

宋朝帝王世系传承顺序图,快收藏起来吧

宋朝帝王世系传承顺序图,快收藏起来吧宋朝(960年-1279年),由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都城汴梁)第1位: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公元960年-976年,在位16年。

事件: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第2位: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公元976年-997年,在位21年。

事件:基本完成全国统一。

第3位: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公元997年-1022年,在位25年。

事件:澶渊之盟,咸平之治。

第4位: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41年。

事件:庆历和议,重熙增币,庆历新政,仁宗盛治。

第5位:宋英宗赵曙,在位时间:公元1063年-1067年,在位4年。

事件:资治通鉴。

第6位: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公元1067年-1085年,在位18年。

事件: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第7位: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公元1085年-1100年,在位15年。

事件:元祐更化,元丰新法。

第8位: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公元1100年-1126年,在位26年。

事件:瘦金体。

第9位: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公元1125年-1126年,在位1年2个月。

事件:靖康之耻。

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都城临安)第1位: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位时间:公元1127年-1162年,在位35年。

事件:杀害岳飞。

第2位:宋孝宗赵昚,在位时间:公元1162年-1189年,在位27年。

事件:乾淳之治,隆兴和议。

第3位:宋光宗赵惇,在位时间:公元1189年-1194年,在位5年。

事件:宫闱妒惧。

第4位:宋宁宗赵扩,在位时间:公元1194年-1224年,在位30年。

事件:为岳飞平反。

第5位:宋理宗赵昀,在位时间:公元1224年-1264年,在位40年。

事件:端平更化。

第6位:宋度宗赵禥,在位时间:公元1264年-1274年,在位10年。

宋朝十八位皇帝

宋朝十八位皇帝

宋朝十八位皇帝
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太祖皇帝,赵弘殷次子)—赵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太宗皇帝,赵弘殷三子)—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真宗皇帝,赵光义三子)—赵祯(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仁宗皇帝,赵恒六子)—赵曙(治平·英宗皇帝,赵光义曾孙、赵元份之孙、赵允让十三子)—赵顼(熙宁、元丰·神宗皇帝,赵曙长子)—赵煦(元祐、绍圣、元符·哲宗皇帝,赵顼六子)—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皇帝,赵顼十一子)—赵桓(靖康·钦宗皇帝,赵佶长子)—赵构(建炎、绍兴·高宗皇帝,赵佶九子)—赵昚(隆兴、乾道、淳熙·孝宗皇帝,赵匡胤七世孙、赵令譮之孙、赵子偁次子)—赵惇(绍熙·光宗皇帝,赵昚三子)—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宁宗皇帝,赵惇次子)—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理宗皇帝,赵匡胤十世孙、赵师意之孙、赵希瓐长子)—赵禥(咸淳·度宗皇帝,赵希瓐之孙、赵与芮长子)—赵㬎(德祐·恭宗皇帝,赵禥次子)—赵昰(景炎·端宗皇帝,赵禥长子)—赵昺(祥兴·怀宗皇帝,赵禥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赵端
《追鱼传奇》中一直没有提皇帝的名字,并且查遍宋朝皇帝列表及宗室列表没有赵端的名字,给考察皇帝名字和赵端原型带来难处。

还好,追鱼传奇中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包拯。

包拯一直在宋仁宗时期当高官。

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追鱼传奇中的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

那么赵端的原型也好找了,宋仁宗的太子叫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所以赵端就是赵曙。

根据以下南北宋皇帝列表,宋朝并没有一个名字叫赵端的皇帝。

北宋皇帝
1、太祖赵匡胤:建隆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3、真宗赵恒:咸平998年--103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

4、仁宗赵祯: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赵曙:治平1064年-1067年。

6、神宗赵顼:熙宁1068年-1077年; 元丰1078年-1085年。

7、哲宗赵煦: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赵佶: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 大观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1119年-1125年。

9、钦宗赵桓: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皇帝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 宋孝宗赵昚(1162年1189年) 宋光宗赵敦(1189年1194年) 宋宁宗赵扩(1194年1224年) 宋理宗赵昀(1224年1264年) 宋度宗赵禥(1264年1274年) 宋恭帝赵隰(1274年1276年)
宋端宗赵是(1276年1278年)
宋幼主赵昺(1278年1279年)
【宋代皇帝:拆迁民居,朕于心不忍!】
宋朝的皇帝保持着良好的拆迁工作作风。

即便大兴土木者如宋徽宗也说:迁走居民,拆毁他们的私宅,朕一想到就为之恻然。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北宋都城开封正在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

管理城市的提举京城所(类似拆迁办)正在清理开封城墙下的房屋和田地,新城四面还要挖掘壕沟作为防御设施。

皇帝下发了诏令:离城墙三十步之内的房屋,一概拆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然而在当时,官府乃至皇帝想要在京城里拆迁民房,却并不容易。

被违章建筑困扰的首都
北宋的都城开封人口近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在北宋初年,开封还沿袭着唐代城市坊市制度的余韵。

按照统治者秩序井然的设想,城市被分隔为坊和市,前者为居住区,后者为商业交易和娱乐区。

在这样的城市中,居民严格遵守界限,生活在指定的围墙之中,每到夜晚则全城宵禁,除了巡逻的士兵和更夫,无人在街道行走。

城中道路笔直宽阔,不容侵犯。

如果在城市街道上建设房屋,阻碍交通,要被杖责七十下。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限制的突破在悄然发生。

在北宋建立前的后周,开封城中已经有许多居民违禁将房屋建到了街道上。

显德二年(955),开封府决定将部分街道取直、拓宽,最宽的地方三十步,顿时民怨沸腾。

于是次年又规定: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

管理者对城市居民作出了让步。

到北宋时,民房侵占街道的事情更加频繁。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跟群臣宴饮,回驾时经过通利坊,结果道路为民房所侵占,狭窄难通,便下令拆除侵街民舍,以拓宽道路。

到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开封城内的道路侵占已经到了令皇帝难以忍受的地步。

于是,在这一年二月,宋真宗下令,让右侍禁、阂门祗侯谢德权负责拓宽街道。

谢德权受命之后,先从权贵之家下手,拆毁贵族大臣家的违规房屋,自然招致许多非议。

皇帝打算就此收手,下令不要再拆房子了。

不料谢德权脾气倔强,当面对真宗说:现在阻挠此事的,都是权贵豪强,舍不得他们出租房子的收益罢了。

然后丢下一句臣死不敢奉诏。

皇帝没有办法,只好由他去办。

谢德权是个强硬的好官,但是在头脑上却难免守旧。

他主持拆除了侵街房屋之后,还力主恢复古代长安城的街巷宽广,以及禁鼓昏晓之制当早晨的鼓敲响之后,城市的市场方可开放,傍晚鸣鼓,所有商业活动都必须停止。

无疑,这样保守的制度无法被执行下去。

开封城里的居民,依然不失时机地将房子盖到过分宽阔的街道上。

拆迁民居,朕于心不忍
作为北宋的东京,开封城的街道不复当年的整齐肃穆。

不仅仅权贵,普通居民也学会侵占街道,盖房居住或租赁。

这让都城的管理者恼怒却无可奈何。

屡次有拆除城中违章建筑的诏令,却都收效甚微。

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开封府毁撤京城民舍之侵街者。

为防止居民再度侵街,开封府沿街立表为标记,不许人户越界建造房屋,并派遣官吏进行巡查。

后来到仁宗景祐年间,开封府又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拆迁运动,要求在一个月内将侵街邸舍全部拆除,凡侵占街巷者,杖责七十。

但是执行之后,该侵占的街道还是被缓慢蚕食,不久又恢复原样。

到宋神宗元丰年间,不仅街巷已经被民房占据,以致车马不通,连城墙周围也搭建了许多建筑。

虽然在城墙附近建房与侵街不同,并
不违法,但为了都城的城防,这些民房必须为国家做出牺牲。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足以让执行拆迁命令的人理直气壮。

然而,皇帝赵顼却没有这么想。

有宋一朝,皇帝中虽然不乏荒唐者,但是对治下的万民,尤其是都城中的百姓还算不错。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九月十七日,因为楚王宫失火,太宗皇帝打算扩建宫城,命令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勘察谋划。

刘延翰等随机画了规划图纸,请皇帝过目,皇帝看后说:内城狭小,确实应该扩建。

但是拆迁房屋,劳动居民,朕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扩建计划搁置。

有这样的榜样在前,后来的皇帝也不好做得太过分。

神宗皇帝在几年前,也曾宽厚地处理过一桩拆迁项目。

当时是元丰元年,开封府奏请修治京城城防,皇帝下诏说,遇到百姓房屋妨碍修筑的,城墙可以让一让,百姓的房子不要拆掉。

而元丰六年的拆迁工程,皇帝采取了更加怀柔的手段。

他委任
大臣去估算必须移毁的公私房屋土地的价值,然后赔付之。

或给银钱,或划给官家土地补偿;对于寺庙坟茔,则拨给官家土地,异地重修。

是年闰六月五日,担任开封府推官的祖无颇上奏说:经过勘查,需要拆迁房屋土地的百姓一共一百三十家,按照地图标记,查验房契、地契之后,参照当时的房价地价,补偿拆迁款共计二万二千六百缗。

皇帝批准了这个补偿标准,命户部拨款支付。

如此算下来,平均每户人家得到的补偿是一百七十多缗,即铜钱一百七十多贯。

虽然这笔钱不足以在开封城中买一套好房子,但是城墙之下本来就多是贫民所居,这样一笔补偿,也足够他们在附近购置一座不错的房屋了。

在那之后,宋朝的皇帝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拆迁工作作风。

即便大兴土木如宋徽宗,也要为子民的安居乐业着想一番。

崇宁五年(1106)二月二十六日,他下诏书说:朕有儿女五十人,渐渐都要长大,都得给他们建造府邸馆舍。

京师的居民太多太拥挤,房屋鳞次栉比,无地可容。

倘若迁走居民,拆毁他们的私宅,使久安于此的百姓猝然丢弃旧业,流离失所,朕一想到这里,就为之恻然。

于是令有司在开封府南边扩展京城,安置官司军营,将来修缮宅院,赐给诸位王和公主。

他特别强调说,不得起移居民。

一面是民间社会的不断开放,打破了旧的城市制度;另一面,统治者也对百姓多有体恤。

于是,在宋朝,古板沉闷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了,代之以更有活力、更加繁荣的城市,才有《清明上河图》中的楼阁林立、市井繁华。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