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论文3篇

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论文3篇

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论文3篇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论文,欢迎阅读!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论文篇1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

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

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

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对留守儿童的议论文

对留守儿童的议论文

对留守儿童的议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而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地务工而留在原居住地的未成年人。

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并探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之道。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高达6000万左右。

留守儿童的存在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其次,由于父母无法随时教育和引导他们,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教育质量低下。

最后,长期独自生活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攻击性和偏差行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第二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足,家长们希望通过外出打工来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夫妻都只能各自打工以维持家庭生计,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孩子。

此外,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的缺乏也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

第三部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之道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引导父母充分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做好经济贡献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减少离家的时间。

此外,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交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加强社会参与,志愿者组织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关乎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关爱、帮助、责任正文: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

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

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

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

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

教学也是如此。

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一) 管理难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

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

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

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

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

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

(小标题)我国“留守儿童”有2000万大军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

未来5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劳动力结构以“九九”(指老人)、“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三支军(俗称“386199部队”)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

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而在我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

这些人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希望您喜欢!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篇1留守儿童的心声我是一名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开始,爸妈就在外地打工,只有过春节才回来一次,平时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昨天是我的生日,爷爷给我买了蛋糕,奶奶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

看着这些丰盛的饭菜和香甜的蛋糕,让大家保证是眼馋肚饱。

可我却感觉少些什么,闷闷不乐。

虽然,前天爸妈给我打电话提前祝我生日快乐,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

我想:“一句生日快乐能体现那你们对我的祝福吗?你知道吗,我想你们想得是多么执迷。

放学,在茫茫人群中我仿佛看到了你的身影,走近一看又消失了。

我做梦都梦见全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地吃了一顿团圆饭,睁眼一看全是幻觉。

”如果这一切又一切地幻想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啊!此时此刻,如果你们能坐在我身边,帮我点上生日蜡烛,唱着生日歌,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一边吃蛋糕,一边有说有笑那该多好啊!可是你们冷落了爷爷奶奶,更冷落了我,冷落了这个家……陈正想着,奶奶叫我许愿了,我急忙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真诚的许了愿……随后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吹灭蜡烛,在一缕缕的轻烟中,我仿佛又看到爸妈的笑脸,听到了他们的祝福声。

目前,像我这样的留守儿童何止一个。

我班四十名学生,其中十多名是留守儿童。

在外打工的爸妈们,你们是否想过,虽然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挣来大把的钞票,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但是,这都不能代替我对你们的思念。

你们是否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不是金钱财务,不是优越的物资生活,而是你们的陪伴,关爱,温暖。

当遇到困难时,有你们在身边帮助,让我们跨越万重荆棘,永远不成为迷途的羔羊。

当取得成绩时,与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每当看到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出入超市、公园的时侯;每当看到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和孩子说再见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守儿童是多么的羡慕,又是多么的孤独。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乡成长。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这给他们的心理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

第一节:原因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源于许多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就业机会的流动性增加,许多父母被迫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收入,而无法带上孩子一同迁往城市。

其次,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之一。

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和社区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孩子们全面的成长需求。

此外,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稳定性以及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同等因素也会导致父母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

第二节:现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不被关注。

他们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落后、行为问题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挑战。

同时,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低,更容易成为各类侵害和犯罪的受害者。

第三节:对策针对留守儿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化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乡村教育设施和师资条件,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怀。

学校和社区应设立心理辅导团队,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家长也应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环境。

第三,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提供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社会关爱和关注。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以及加强社会关爱与帮扶,我们可以为这些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小学教师论文: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生活在乡村或城市外,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

他们面临着缺乏亲情关爱、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心理问题等多方面的困境。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本论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大都选择离乡打工以谋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在学校中,他们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学习成绩和与同学的交往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压力使得父母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他们希望通过打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但却忽视了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陪伴的重要性。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也是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之一。

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最后,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导致了一些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只要有学校就可以了,对于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支持不够。

三、教师应采取的措施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

在教学方面,我们应当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互动教学等方式,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寒暑假的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在心理方面,我们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我们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四、社会各界的合作小学教师在帮助留守儿童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也随之增长,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成因作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农村对策案例一:张明,城头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自从父母外出打工,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后,在家里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而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因为作业不完成而编造各种谎话。

非但如此,还经常用钱来收买同学为他做事情,常聚众嘲笑同学,被大家称为“混世魔王”…….案例二:王琦,六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

在家人眼里,她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可就是不爱说话,在学校不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不愿和人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喜欢一个人默默的在坐在角落里,可令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乖孩子,竟大胆到偷家里的钱去见网友,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出现意外。

究其原因,她说只因为那个网友很关心她、与她谈心,后来查看该学生日记,发现有这样一段话:我只想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和妈妈说说我的心里话,我很羡慕那些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同学,他们很幸福,而我,很孤独……案例三:李建,14岁,辍学在家,父母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常和一群待业青年出入网吧,酒吧,一头黄发,喜欢身穿奇装异服,于今年5月份因当街聚众打架,被派出所拘留……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他们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再孩子身边直接抚养而形成的特殊群体。

据调查,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

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占绝大多数。

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实在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性格孤僻,脏话连篇,自私、冲动,有的甚至出现早恋、抽烟、看色情影片……。

而即使这样,在家长眼里,他们也只是小孩,不懂事,只要打骂他们,他们便会害怕,其实不然。

在他们身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学习较差。

农村孩子一般都是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领养,这些老人,一方面要顾及到地里的农活,另一方面,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说是没有上过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辅导问题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其次,他们与孩子之间年龄相差近50-60岁,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对孙辈孩子的某些想法或是提出的问题,根本无法理解或解答,这也就造成孩子对待学习无兴趣,上课三心二意以至成绩差的直接原因。

总的来说,在他们眼中,只要保证孩子温饱和安全问题就已经尽到他们的责任了。

2.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监护人对孩子都过于放纵溺爱。

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或是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

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农村而言,基本处于忽略状态,在他们的意识里,孩子只要身体上强壮就代表健康,不会想到在孩子小小脑袋里已经逐渐形成一些心思、想法。

而且,当孩子们在学习或是同学关系上遇到问题时,监护人不能及时的发现引导,久而久之,导致他们不管有什么心事,都喜欢隐藏。

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尤其在这个书籍,网络猖狂的时代,孩子会无抵制力的接触到一些黄色书刊,或是痴迷于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

由于部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

据调查统计分析,在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

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家长看来,自己在外打拼,一切都是因为孩子,只要有钱,就可以给他们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以,孩子的任何需要都会做到用钱来满足。

事实上,这种行为只会增加与孩子的距离感,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钱来解决,而家长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提款机”。

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特别是0—14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城镇教育费用较高,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特别是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而且,一些封建思想常会在道德上给孩子带来反面作用;“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其次监护管理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影响。

1、隔代监护偏重物质生活。

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上代监护顾虑心理作茧。

“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姑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

3、自我监护助长放任自由。

“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2.学校教育措施不力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问题,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鼓励“问题儿童”结束学校生活,眼不见心不烦,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

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

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留守儿童问题应对措施(一)家庭层面“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

鉴于这些,监护人应多花心思在儿童身上,多与他们相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能在孩子迷茫时作适当的引导。

同时,要以身作则,给儿童树立榜样,从自身去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做为家长,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在不能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情况下,要多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世界,主要形式有:1.多通电话,避免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感;2.给孩子订阅积极向上的书籍或报刊,而不是一味的给予零花钱;3.多鼓励孩子参加艺术辅导班,加强自身技能;4.抽时间多回家看看,建立温馨的亲情,这是和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弥补“留守儿童”空虚的心理。

其实,孩子的心理很容易满足,只要能得到父母及监护人全面的关爱,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从而对孩子身心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二)学校层面学校,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如:制度;班主任;领导1.“代理家长制”、“寄宿制”,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

代理家长制,即教师与儿童相对,教师协助家长,在学习上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鼓励,而在生活中,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剖析并疏解他们的心理,使其树立自强、自立、自爱的良好品格,从而成为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寄宿制,即在上课期间,为了更好的统一孩子的作息时间,学校提供食宿的场所,力争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最人性化、最有效地教育方式。

2.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力度。

了解各个班级留守儿童的人数及家庭情况,对于条件特殊或极为贫困的,要进行探访并适当减轻学习上的费用。

主要措施有:首先,应建立专门留守儿童档案,且应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定期和其父母进行沟通,及时反映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具有心理咨询室,能及时了留守儿童年的心里变化,提高他们对自己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事业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品德的初始时期,他们缺乏知识和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差,因此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