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8课和谐相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

第18课和谐相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

18.和谐相处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举措。

科学探究1.能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宣传画册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4.能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1.能对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积极参加辩论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重点:能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举措。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导入:(出示人与自然图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呢?(学生反馈)讲解: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学生反馈)教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相关知识吧!新授:出示相关资料: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槐树,挡住了宝兰二线铁路的扩建,为避开此树,有关部门不得不将铺设的铁路绕了个大弯子,这一绕,多花了2000万元人民币。

青藏铁路西藏段工程,为了避开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铁路绕避林周改道羊八井,延长线路30千米,为此增加投资3亿元。

教师:同学们,观看完这两条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这样做是否值得呢?让我们开个辩论会吧!讲解:观点一:花那么多的钱值得,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观点二:花那么多的钱不值得,省下的钱可以建新的保护区,栽更多的树。

组织辩论会教师:同学们,经过辩论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反馈)归纳:有些自然环境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师: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在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学生反馈)(出示相关图片)归纳: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扔垃圾、排放污水、污水入海、过度捕捞等都是在迫坏自然。

小学心理健康《人类与大自然》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人类与大自然》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人类与大自然》教案人类与大自然: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通过帮助孩子们理解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篇文章将为小学生设计一堂有关“人类与大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探索自然的美妙之处。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程序:1.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自然风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其中,然后请学生表达他们在想象中感受到的自然气息,比如清新的空气、鸟儿的歌声等。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以图文形式展示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向学生解释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鼓励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做些什么。

3. 活动一:自然观察(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观察自然的任务。

例如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观察鸟类在不同季节的迁徙等。

学生需要用纸和铅笔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教室和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发现。

4. 活动二:自然拓展(3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自然景观,例如海滩、森林或者山脉,在纸上用彩色画笔自由绘制,同时要求他们在画的旁边写下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想法。

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和感受。

5. 活动三:角色扮演(3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环保志愿者、科学家、农民等。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鼓励他们回答以下问题: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你们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贡献环保?三、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活动中表达的观点来评估学生对于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程度。

《亲近大自然》语文教案

《亲近大自然》语文教案

《亲近大自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亲近大自然》。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亲近大自然》的内容简介:本文通过描述作者亲近大自然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生字词:森林、瀑布、清澈、鱼儿、蝴蝶、花朵、小溪、鸟儿、草地、野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亲近大自然》。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

(2)简介课文《亲近大自然》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与讨论:(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

(2)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美有哪些感受。

4. 观察与实践:(1)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景物和生物。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美文。

《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案

《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案

《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2. 大自然的重要性3.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4. 保护大自然的方法5.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重要性,保护大自然的方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大自然的图片、案例等。

2. 教学视频:关于大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关视频。

3. 教学材料:与大自然相关的阅读材料。

教案暂时编写到这里,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大山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导入:讲解大自然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大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 总结提升:讲解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大自然的短文。

2. 设计一份环保活动计划,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

3.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加深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环保行为,了解社会的环保现状。

2. 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自己的环保行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写的短文、设计的环保活动计划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调查报告、观察记录和环保行动。

自然与环境教案

自然与环境教案

自然与环境教案教案:自然与环境目标学科:生物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 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4.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小组讨论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2. 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一:自然与环境(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他们个人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探究活动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环境保护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环境问题的例子。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并搜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应用活动:解决环境问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然后搜集相关信息,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所选择的环境问题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3.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自然与环境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他们有什么个人行动计划?3. 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期望,并做出个人行动计划。

《人类与大自然》(教学设计)通用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人类与大自然》(教学设计)通用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人类与大自然》(教学设计)通用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内容包括: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2.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明白保护环境就是维护生态平衡;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2.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具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环保手抄报材料;3. 视频资料;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维护生态平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环保手抄报制作:让学生制作环保手抄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人类与大自然》2. 副环保意识培养3. 主要内容:-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作文;2. 让学生制作一份环保手抄报,展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教案】亲近自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的意义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有关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自然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探讨)介绍: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

它给予我们无尽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那么,自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1.自然的意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 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的港湾。

2.自然的价值(引导学生探讨)-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

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1.户外活动(组织实地考察)- 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观察和探索;- 让学生用五官感受大自然,触摸树木的纹理、听蟋蟀的叫声、闻花朵的芳香;-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记录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科普讲座(邀请专家授课)- 邀请自然保护专家或野生动植物研究者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自然景观和生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保护自然,我们的责任1.知识普及(了解环境问题)- 介绍一些当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2.行动起来(提倡环保行为)- 讨论并列举一些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参加植树活动等;-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引言: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越来越重要。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和学习。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自然的热爱;2. 促进学生与自然的深入互动,提高他们的环境观察和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内容:1. 野外考察: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我们将组织一次野外考察活动。

学生将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或家长带领。

参观的地点可以是公园、自然保护区或农田等,以确保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需要准备笔记本,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2. 环境清理活动:学生将被组织成小组进行环境清理活动。

每个小组负责清理学校周围的垃圾,以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垃圾清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后,学生将参与到实际清理活动中,利用垃圾桶和垃圾袋来清理垃圾。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反思和总结。

3. 植物养护活动:在学校或学生家长共同的合作下,每个小组将被分配一部分空地来进行植物养护。

学生将负责每天给植物浇水、松土、施肥等操作,以帮助植物生长。

在学生进行植物养护的过程中,教师将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例如如何正确浇水和识别植物生长状况。

这样,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对自然产生积极影响。

4. 自然摄影比赛: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我们将组织一次自然摄影比赛。

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自然场景、植物、动物等,然后将自己的作品提交给教师评选。

教师可以安排专业摄影师或艺术教师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摄影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课堂教学设计
乳山口初中肖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培养鉴赏自然的能力,增强依法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知道鉴赏大自然的方法,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及环境问题的危害,关爱大自然的要求,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原则,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

重点:怎样鉴赏自然美,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措施。

难点:环境问题的危害,善待大自然,为保护人类的家园做贡献。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上课同学们好!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的是第三单元的复习,课题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出示课件)首页
【课前延伸】: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结合着学习目标将学案上第三环节的情景导入素材及第四环节的知识结构梳理进行完善,完成后小组为单位进行订正并要说明你的依据是课本哪页哪个知识点情景导入:两会谈雾霾
材料一:“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成为民生改
善的当务之急。

这个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就治污问题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发出数十问。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与山东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治理雾霾、保护环境成为代表与总理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李克强表示,治理雾霾“不能等风靠雨”要主动作为。

请运用所学知识,从法律角度谈谈我国应该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两会谈雾霾,给大家引申两会的知识(学生读):
两会的基本概念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来看本题的答案:
(1)高度重视环境立法、执法工作。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这为保护、治理环境,实施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2)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依法保护环境。

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已,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要运用法律手
段,反对和制止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青少年也要从现在做起,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等。

第三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那这棵大树上枝丫的果实你都熟悉吗?虽然你已经完成了学案上的知识梳理,我这还是想检验下。

我们找几位同学上来把知识点拖放到相应的果实上来。

【基础知识自主评价】:
请用5分钟时间,对照要求及答题技巧完成学案上选择题及材料题部分,要注意选择题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容易错,要求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圈划出关键词,做完之后小组订正答案还要说明你圈划的关键词是什么?
于涵请将你组答案读读。

下面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出示课件)选择题:DABCCB
可可西里这道材料题在订正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出示课件播放《西岭雪》
材料中谈到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划的关键词是什么?怎样理解(就是为什么),天堂、地狱。

说可可西里的美景如画,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所以说是“天堂”
说可可西里是“地狱”,是因为那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
发展,人与自然存在严重的不和谐之音
【课堂小结】
本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