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原理图输入方法

合集下载

Altium Designer教程 第4章 原理图设计常用工具

Altium Designer教程 第4章  原理图设计常用工具
1.为收藏面板添加内容 (3)单击 按钮, 文件即被添加到收藏 面板中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4.1 工作面板标签
原理图编辑器共有5个面板标签: 设计编译器面板标签 帮助面板标签 仪器架面板标签
系统面板标签 原理图面板标签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4.1 工作面板标签
1.打开面板的方法 命令【View】/【Workspace Panels】 单击原理图编辑器右下角的面板标签,选择要 打开的面板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4.2 剪贴板面板(Clipboard)功能
3.清除剪贴板的内容 (1)单独清除 (2)全部清除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4.3 收藏面板(Favorites)功能
1.为收藏面板添加内容 (1)打开要收藏的文 件(原理图文件、库 文件、PCB文件等), 打开收藏面板 (Favorites)。按住 鼠标左键,拖动到收 藏面板窗口
菜单中的“Merge All”命令
具有恢复窗口层叠显示状态的功能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3.5 在新窗口中打开文件
单击在新窗口打开(Open In New Window)命令
Altium Designer系统可以打开多个设计窗口
Altium Designer 教程
4.3.6 重排设计窗口
Altium Designer 教程
பைடு நூலகம்
4.3.7 隐藏文件
【Hide Current】命令 隐藏当前文件(包括文件标签)。
【Hide All Documents】命令 隐藏所有打开的文件(包括文件标签)
Altium Designer 教程

电子测量_第四章_信号源ppt课件

电子测量_第四章_信号源ppt课件

频率稳定度的表征
2〕长期频率稳定度的表征 长期稳定度是指石英谐振器老化而引起的振荡
频率在其平均值上的缓慢变化,即频率的老 化漂移。 多数高稳定的石英振荡器,经过足够时间的预 热后,其频率的老化漂移往往呈现良好的线 性(添加或减少)。如以下图。
图中表示了实践频率 随时间的变化,由图Kf2f 0f1f2 f0f0f1 f0f0 ff0 2 ff0 1 可得频率稳定度K:
R0
R6 R5
R4
R3
R2
R1
Vi Vo
R7 R6
R5
R4
R3
R2 R1
+E A
A D6
AD5
AD4
AD3
DA2
A D1
-E
DA6
DA5
DA4 DA3
AD2
AD1
R7 BR6 BR5
BR4 BR3
BR2
RB1
B
B 分段B逼近波形B综合电路B
B
B
⑶ 锯齿波构成电路
锯齿波可以经过方波与三角波而获得,将以下图中〔a〕 所示三角波与图〔b〕所示方波直接叠加就可得到图〔c〕 所示的交错锯齿波,再经过全波整流,就得到了图〔d〕 所示的锯齿波。
2. 输出特性
〔1〕输出电平范围。
〔2〕输出电平的频响〔输出电平的平坦度〕
〔3〕输出电平准确度
〔4〕输出阻抗
〔5〕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系数〔<1%〕和 3.频调谱制纯特度性。 调制特性的恒量目的主要包括调制频率,调幅 系数,最大频偏,调制线性等。
4.2 正弦、脉冲及函数发生器
4.2.1 正弦信号发生器
那么或不规那么波形的信号发生器。 信号源的用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鼓励源。 ☆ 信号仿真。 ☆ 规范信号源。

Protel99SE中文教程第四章绘制原理图

Protel99SE中文教程第四章绘制原理图
提示:随着在“关键字过滤栏”中输入的 关键字不同,Place Res2按钮也会发生相应的 变化,如关键字为Cap,则按钮变成Place Cap, 元件放置方法相同。
图4.40 放置元件
4.3.3 调整布局
(1)完成元件移动操作。 (2)完成元件旋转操作。 (3)完成元件翻转操作。
提示:元件符号沿绘图页面的横轴(X) 轴或纵轴(Y)轴方向作水平和垂直翻转, 也称为镜像翻转。在翻转过程中,只是元件 符号发生方向变化,各项标注的方向不发生 变化。元件的旋转也是如此。
在绘制过程中还要进行许多编辑操作,即包括通 常的移动、复制、粘贴等编辑,也包括各类元器件的 属性编辑,必要时,还要进行自定义元件的操作,此 外,系统设置、页面设置、模板设置等软件应用的专 业知识对绘原理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4.1 设计原理图的常规流程图
创建项目文件和原理图文件 设置图纸参数 调入元件库 放置各类元器件 进行布局和布线
4.3.1 准备工作
在D盘上新建一个Temp文件夹用于存放新 建的原理图文件。
进入Protel DXP的集成设计环境,由于是 绘制已有的电路图而不做任何其它后续工作, 可以不建立项目文件直接建立自由原理图文件, 执行菜单命令File | New | Schematic,建立自由 原理图文件。在原理图文件中对页面参数进行 必要的设置,填写图纸设计有关信息。
文件保存和打印输出
4.1.2 常规设计步骤
启动Protel DXP,新建设计项目是设计图 纸的第一步操作,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建立项目 文件后才可以建立原理图文件,即使没有项目 文件,也可以利用原理图编辑器建立一个自由 的原理图文件(Free Schematic Sheets),保存 后它不属于任何项目。这种功能,在只想画出 一张原理图而不做任何其他后续工作时,显得 比较方便。以后如果需要时,仍然可以把这个 原理图文件添加到其它项目文件中去。

第四章隔离型DCDC变换器

第四章隔离型DCDC变换器
IVD max IVD1max I O U i nU O D nfL
• (2)VD1承受最大电压出现在VT导通时
UVD max U N 2 Ui / n
• (3)VD承受最大电压出现在VT截止时
UVD max Ui / n
12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多路输出的正激变换器原理图
I L U N 2 UO U / n UO ton i ton L L U nU O i D nfL
• (2)当N1=N3时,开关管承受最大电压为2Ui
11
隔离型Buck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
• 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的选择
• (1)流过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中的电流峰值均为 电感电流峰值
S N
e感应电动势
t
d e dt
18
电磁感应定律
如果是多匝线圈
d d e N dt dt
式中:Ψ=Nφ-磁链(Wb)韦伯
19
电路中的磁元件
1、自感 自感系数 即
Li

i
20
L
电感单位 L=伏.秒/安=欧秒=亨利 简称亨,代号H
电感的感应电势符号和单位
VT1、VT2同时导通:UNP->UNS,iVD3 ↑,iVD4 关闭
I2P UO U toff O (1 D) L2 fL2
I2P
I 2 Ptoff
IO / T IO D 1 I2P
U O IO fL2
• 开关管的选择
I D max UO IO N2 I1P I2P 2 N1 n fL2
• 整流二级管的选择
I D max I 2 P U O IO n 2 fL2

第四章 原理图设计 -- protel dxp 全套教学课件

第四章 原理图设计 -- protel dxp 全套教学课件

移动此编辑柄改变矩 形对象宽度和长度
图形编辑:圆形对象
调整纵向截矩
调整横向截矩
图形编辑:弧形对象
调整椭圆弧 纵向截矩 调整椭圆弧终点 调整椭圆弧 横向截矩
调整椭圆 弧起点
图形编辑:多边形对象
调整多边形顶 点位置,按 Del 键删除此顶点
中点左右位置平移多 边形的边,按下 Insert 键从光标处增 加一个顶点
导线宽度 导线颜色
电路绘制工具: 画总线和总线分支
• 放总线:Place/bus或者 • 放总线分支:Place/Bus Entry或者 • 属性设置跟导线属性设置相同
总线分支 总线
电路绘制工具:放置电路节点
• 电路节点表示了交叉点的物理连接 • Place /junction或者 • 属性设置
• 原理图浏览
浏览选中的元件数据库 内容
浏览当前或整个项目原 理图的内容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浏览元件库
元件库选择 选项区域
元件过滤选 项区域
元件浏览选 项区域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添加/删除元件库
添加
删除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元件过滤
• 用*和?设置过虑条件
列出所有 器件 列出含ls 的器件
按钮
功能 打开或关闭绘制电路,等同 View|Toolbar|Wiring Tools
仿真分析设置
运行仿真器,等同Simulate|Run
增加或减少元件库,等同 Design|Add/Remove
增加元件的单元号,等同 Edit|Increment Part
取消上次操作
恢复取消的操作 激活帮助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文档管理器
因為一個人把道德品質丟失了,再想建立 起來將是萬分的困難。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通常,由于各路模拟信号和A/D的电压范围已知, 故可 算出对应信号源要求的放大系数。可预先将各路放大倍数的等
效数字量存入RAM中,当CPU要求输入第n路信号时,则由
CPU控制将第n路对应的放大倍数从RAM中取出,经数据总线 送入AM-542相应端接点,这样信号便按预先设定的放大倍数 进行放大。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2. 放大器并联反馈电阻方案 如图4-12所示,A1、A2组成同相关联差动放大器,A3为起
减法作用的差动放大器。电压跟随器A4 的输入来自A点即共模
电压Ucm,其输出作为运放A1、A2的电源地端, 以使A1、A2的电 源电压浮动幅度与Ucm 相同,从而大大削弱共模干扰的影响,
这就是共模自举技术。信号从Us1、Us2以差动方式输入,放大器
有结构简单,闭合时接触电阻小,断开时阻抗高,工作寿命较 长,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等优点,在小信号中速度的切换场合仍
可使用。由单个干簧管继电器组成的多路开关均采用开关矩阵
方式,如图4-4所示的开关矩阵可对64个点进行检测和选通, X轴和Y轴的选通电路受CPU控制,其程序框图如图4-5所示。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一种以光控制信号的器件,输入端为发光二极管,输出端为光 敏三极管。当PIO的某一位为高电平时,经反相为低电平,发 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导通, 经倒相输出高电 平。 光电开关能使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主要用于
抗干扰场合。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图4-8 光电耦合开关用法之一
第四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图4-9(b)是差动多路输入连接方式,模拟量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接到运算放大器上。由于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 较高, 故抗共模干扰能力强,一般用于低电平输入,现场干 扰较严重,信号源和多路开关距离较远,或者输入信号有各

第四章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第四章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2)输出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
图为经光耦隔离器的继电器输出驱动电路,当CPU数据线Di 输出数字“1”即高电平时,经7406反相驱动器变为低电平, 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导通且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导通, 继电器线圈KA得电,动合触点闭合,从而驱动大型负荷设 备。 由于继电器线圈是电感性负载,当电路突然关断时,会出 现较高的电感性浪涌电压,为了保护驱动器件,应在继电 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阻尼二极管,为电感线圈提供一个电 流泄放回路。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交流电源
交流SSR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波形
过零型导 通时间
控制信号
SSR两端的 电压在导通
时为0。
非过零型 导通时间 立即导通
非过零型SSR,加上控制信号便导通
过关零断型时导间 相通同时,间在
过零时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在实际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固态继电器的过电流与 过电压保护以及浪涌电流的承受等工程问题,在选 用固态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与额定工作电压时, 一般要远大于实际负载的电流与电压,而且输出驱 动电路中仍要考虑增加阻容吸收组件。具体电路与 参数请参考生产厂家有关手册。
Vc
Di 7406
RL



+ _
~ SSR ~

图 4-13固 态 继 电 器 输 出 驱 动 电 路
(2)输出驱动电路——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
交流型SSR按控制触发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过零型和移相型两 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过零型。
过零型交流SSR是指当输入端加入控制信号后,需等待负载 电源电压过零时,SSR才为导通状态;而断开控制信号后, 也要等待交流电压过零时,SSR才为断开状态。 移相型交流SSR的断开条件同过零型交流SSR,但其导通条件 简单,只要加入控制信号,不管负载电流相位如何,立即导 通。

EDA教程 第四章_原理图输入方法

EDA教程  第四章_原理图输入方法

KX
康芯科技
最后点击" 最后点击"OK"
图4-9 列出并选择需要观察的信号节点
用此键选择左窗 中需要的信号 进入右窗
KX
康芯科技
(3) 设置波形参量. 设置波形参量.
消去这里的勾, 消去这里的勾, 以便方便设置 输入电平
图4-9 列出并选择需要观察的信号节点
菜单中消去网格对齐Snap to Grid的选择 消去对勾 的选择(消去对勾 图4-10 在Options菜单中消去网格对齐 菜单中消去网格对齐 的选择 消去对勾)
目 标 器 件 引 脚 名 和 引 脚 号 对 照 表
KX
康芯科技
选择实验板上 插有的目标器件
键8的引脚名 的引脚名 键8的引脚名 的引脚名 对应的引脚号
KX
康芯科技
引脚对应情况
实验板位置 1, 8: 1, 键 8: 2,键7 , 3,发光管8 ,发光管 4,发光管7 ,发光管 半加器信号 a b co so 通用目标器件引脚名 PIO13 PIO12 PIO23 PIO22 目标器件EP1K30TC144引脚号 引脚号 目标器件 27 26 39 38
(4) 设定仿真时间. 设定仿真时间.
KX
康芯科技
选择END TIME 选择 调整仿真时间 区域. 区域.
选择60微秒 选择 微秒 比较合适
图4-11 设定仿真时间
(5) 加上输入信号. 加上输入信号.
KX
康芯科技
(6) 波形文件存盘. 波形文件存盘.
用此键改变仿真 区域坐标到合适 位置. 位置.
(3) 了解设计项目速度 延时特性 了解设计项目速度/延时特性
KX
康芯科技
图4-37 寄存器时钟特性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8 两位十进制计数器工作波形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第 15

4.2.2 频率计主结构电路设计
图4-9 两位十进制频率计顶层设计原理图文件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第 16

4.2.2 频率计主结构电路设计
图4-10 两位十进制频率计测频仿真波形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X
实验与设计
第 23

4-1. 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8位全加器
(1) 实验目的:熟悉利用QuartusⅡ的原理图输入方法设计简单组合 电路,掌握层次化设计的方法,并通过一个8位全加器的设计把握利 用EDA软件进行原理图输入方式的电子线路设计的详细流程。
(2) 实验原理:一个8位全加器可以由8个1位全加器构成,加法器间 的进位可以串行方式实现,即将低位加法器的进位输出cout与相临的 高位加法器的最低进位输入信号cin相接。而一个1位全加器可以按照 6.1节介绍的方法来完成。
4-10. 用7490设计模为872的计数器,且输出的个位、十位、百位都应符合 8421码权重。
4-11. 用74161设计一个97分频电路,用置0和置数两种方法实现。
4-12. 某通信接收机的同步信号为巴克码1110010。设计一个检测器,其输
入为串行码x,输出为检测结果y,当检测到巴克码时,输出1。
X
实验与设计
第 24

4-1. 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8位全加器
(4) 实验内容2: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原理图设计,利用以上获得 的1位全加器构成8位全加器,并完成编译、综合、适配、仿真和 硬件测试。建议选择电路模式1(附录图3);键2、键1输入8位 加数;键4、键3输入8位被加数;数码6/5显示加和;D8显示进 位cout。
第4章 原理图输入设计方法
第 2 页
➢4.1 1位全加器设计向导 扩展设计
➢4.2 2位十进制数字频率计设计 扩展设计
➢实 验
X
4.1 1位全加器设计向导
4.1.1 基本设计步骤 步骤1:为本项工程设计建立文件夹
注意
步骤2:输入设计项目和存盘

步骤3.将设计项目设置成可调用的元件
5 页
图6-2 将所需元件全部调入原理图编辑窗并连接好 X
4-8. 用一片74163和两片74138构成一个具有12路脉冲输出的数据分配器。 要求在原理图上标明第1路到第12路输出的位置。若改用一片74195代替以 上的74163,试完成同样的设计。
4-9. 用同步时序电路对串行二进制输入进行奇偶校验,每检测5位输入,输 出一个结果。当5位输入中1的数目为奇数时,在最后一位的时刻输出1。

步骤4.设计全加器顶层文件
6 页
图6-3 连接好的全加器原理图f_adder.bdf
理解原理图中从一位半加器构建一位全加器的设计思想
X

步骤5:将设计项目设置成工程和时序仿真
7 页
图6-4 f_adder.bdf工程设置窗
X
第 8 页
图6-5 加入本工程所有文件 X
第 9 页
图6-6 全加器工程f_adder的仿真波形 X
(3) 实验内容1:按照6.1节介绍的方法与流程,完成半加器和全加器 的设计,包括原理图输入、编译、综合、适配、仿真、实验板上的硬 件测试,并将此全加器电路设置成一个硬件符号入库。键1、键2、键 3(PIO0/1/2)分别接ain、bin、cin;发光管D2、D1(PIO9/8)分别 接sum和cout。
提示:
补码加法 公式:[x+y]补=[x]补+[y]补
补码减法 公式:[x-y]补=[x]补-[y]补= [x]补+[-y]补
X
第 12 页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13 页
4.2.1 测频计数器设计
图4-7 含有时钟使能的两位十进制计数器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14 页
4.2.1 测频计数器设计
(5) 实验报告:详细叙述8位加法器的设计流程;给出各层次的原 理图及其对应的仿真波形图;给出加法器的时序分析情况;最后 给出硬件测试流程和结果。
X
实验与设计
第 25

4-2. 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较复杂数字系统
(1) 实验目的:熟悉原理图输入法中74系列等宏功能元件的使用方法,掌握 更复杂的原理图层次化设计技术和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8位十进制频率机 的设计。
4-6. 应用4位全加器和74374构成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X
习题
第 22

4-7. 用74194、74273、D触发器等器件组成8位串入并出的转换电路,要 求在转换过程中数据不变,只有当8位一组数据全部转换结束后,输出才变化 一次。
如果使用74299、74373、D触发器和非门来完成上述功能,应该有怎样的 电路?
(2) 原理说明:利用6.2节介绍的2位计数器模块,连接它们的计数进位,用4 个计数模块就能完成一个8位有时钟使能的计数器;对于测频控制器的控制信 号,在仿真过程中应该注意它们可能的毛刺现象。最后按照6.2节中的设计流 程和方法即可完成全部设计。
(3) 实验内容:首先完成2位频率计的设计,然后进行硬件测试,建议选择电 路模式2;数码2和1显示输出频率值,待测频率F_IN接clock0;测频控制时 钟CLK接clock2,若选择clock2 = 8Hz,门控信号CNT_EN的脉宽恰好为1 秒。然后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设计层次,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为8位频率计, 仿真测试该频率计待测信号的最高频率,并与硬件实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4) 实验报告:给出各层次的原理图、工作原理、仿真波形图和分析,详述硬 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X
4-3. 设计一个7人表决电路,参加表决者7人,同意为1,不同意为0,同 意者过半则表决通过,绿指示灯亮;表决不通过则红指示灯亮。
4-4. 设计一个周期性产生二进制序列01001011001的序列发生器,用 移位寄存器或用同步时序电路实现,并用时序仿真器验证其功能。
4-5. 用D触发器构成按循环码(000->001->011->111->101->100>000)规律工作的六进制同步计数器。

拓展部分:全加器扩展设计
10

➢扩展设计1:
以1位的全加器作为基本元件构建多位全加器
➢扩展设计2
设计一个7人表决电路,同意为1,不同意为0, 同意者过半则表决通过,绿指示灯亮,表决不 通过则红指示灯亮。(若考虑用一位全加器可 以怎么实现?)
X
第 11 页
➢扩展设计3
以一位全加器为基本元件设计n位行波进位补码 加/减法器
17 页
4.2.3 时序控制电路设计
重难点
图4-11 测频时序控制电路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第 18

4.2.3 时序控制电路设计
图4-12 测频时序控制电路工作波形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19 页
4.2.4 顶层电路设计
图4-13 频率计顶层电路原理图
X

4.2 应用宏模块的原理图设计
20 页
4.2.4 顶层电路设计
图4-14 频率计工作时序波形 X
பைடு நூலகம்
习题
第 21

4-1. 用74148和与非门实现8421BCD优先编码器,用3片74139组成一 个5-24线译码器。
4-2. 用74283加法器和逻辑门设计实现一位8421BCD码加法器电路, 输入输出均是BCD码,CI为低位的进位信号,CO为高位的进位信号,输 入为两个1位十进制数A,输出用S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