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第21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2)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主要内容
试剂盒分类和特 点 试剂盒的制备 试剂盒的选择 试剂盒性能评价
主要内容
➢掌握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的性能指标及 质量评价方法,能正确地选择和评价试 剂盒。 ➢熟悉诊断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诊断试剂盒的发展史以及与方法学 的关系,诊断试剂盒的制备及其组成成 分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
多项同测组合试剂盒
➢这类型试剂主要是用于三点双项同测终点法、 三点双项同测连续监测法和三点双项同测终点 速率法测定的试剂盒。 ✓在同一比色杯中,先后加入两种试剂与检品中 的两种被检物发生反应,在各反应达到平衡期 时分别测定,整个测定过程进行三次比色,测 定两个项目,称为三点双项同测终点法。
干粉片型试剂
液体单剂型试剂
流动离心式分析议
免疫学法
液体型商品试剂
液体双剂型试剂
任选分立式分析仪
干化学法
干式多层胶片型试剂 单剂型干片式试剂
干片式分析仪
图6-1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分类和发展史
第一节 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
液体型试剂和粉(片)剂型试剂
➢液体型试剂 ✓ 优点是液体型试剂的试剂组分高度均一, 瓶间差异小,测定重复性好和使用方便;它也 无需加入任何辅助试剂及蒸馏水,避免了外源 性水质对试剂的影响,性能较稳定,测定结果 较为准确。 ✓ 缺点是液体型试剂(尤其是酶试剂)保存 时间较短,不便于运输。
➢液体双试剂 所谓液体双试剂就是将某些生化检测项目所 用到的试剂,按用途科学地分成两类,分别 配成两种试剂,通常第一试剂加入后可起到 全部或部分消除某些内源性干扰的作用,第 二试剂为启动被检测物质反应的试剂,两种 试剂混合后才共同完成被检项目的生化反应。 然后用适当的方法检测结果。
生化全面质量控制及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5
第一节
主要步骤
全过程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 分析前质量控制
▼
▼
分析中质量控
分析后质量控制
6
二、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本分析前的
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后的质量评
估三个主要过程的质控。它们之间的实验保证体
系见图4-1。
7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内容主要为: ① 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 ② 实验室的设置和工作环境 ③ 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 ④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⑤ 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⑥ 病人准备 ⑦ 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 ⑧ 实验室用水等
20
质控品的种类
根据质控品的物理性状不同分为冻干质控品 、液体质控品和混合血清等. 根据有无测定值可分为定值(蓝色标签)质 控品和非定值(红色标签)质控品。 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以上一种质 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
21
质控品应具有的特征是:
①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
②无传染性。
③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 ④瓶间CV%酶类应小于2%,其它应小于1% 。 ⑤冻干品复溶后稳定,2~8℃时不少于24小时,-20℃时不 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如BIL,ALP等)在复溶后4小时 的变异应小于2% ⑥在实验室的有效期应在一年以上。 ⑦合理的成本。
质控品
13
1.人 员 培 训
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都应对开展质量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一般方法 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 、提高。每个实验室都应培养一批开展质 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14
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
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SOP)包括仪器使用及维护的操 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标准品等使用的操 作规程和每个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等。
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及试剂使用评价研究

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及试剂使用评价研究作者:杨惠雯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策略,并评价试剂使用效率。
方法:资料选自2014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56例。
对照组病人予以传统临床生化检验措施,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予以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措施,对比与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并对试剂使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异常率为3.57%,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异常率为44.64%,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
同时,两组研究对象在样品的误差值、时效性以及重现性等方面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5)。
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是提升检验结果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提升检验程序的操作价值,还能使之成为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具有较高可行性。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试剂;使用评价当前,临床生化检验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前提与参考指标,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实时性直接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整体水平,对于挽救病人生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生化检验通常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部分误差,而为了提升其检验效率,必须加强质控管理,强调试剂使用环节的准确性[1]。
笔者将2014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
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行传统临床生化检验措施,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采取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措施,期望能够找到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方案,现作详细报道。
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病人,男女比例:68:44;病人年龄在21-5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32±3.19)岁。
将112例病人随机划分成为两个组,组均56例,且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与年龄等资料中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临床生化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酶法 MDH-NADH法 LDH-NADH法 连续监测产物生成法 NAD+偶联法
ID-MS: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
2、标准品的分级
标准品是一种物质,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 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被用来校正仪器或证 实某种实验方法。 1)一级标准品:已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可用 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或校正参考方法,为 “二级标准品”定值。一级标准品都有证书,在 美国由国家标准局(NBS)发给合格证书,并指明 它的性质和有关数据。 2)二级标准品:由参考方法定值有关物质的量,主 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或为质控物定值。
3)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 :
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有 足够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有适当的分 析范围,经济适用。这类方法经有关学术组织 认可后可称为推荐方法(recommended method )。
项目 钙 氯 镁 磷 钾 钠 白蛋白 总蛋白 肌酐 尿素 尿酸 胆红素 葡萄糖 胆固醇 甘油三酯 AST(GOT ) ALT(GPT) 转肽酶(r-GT) 肌酸激酶
诊断特异度=
实际检查结果为阴性数 全部受检的未患病者总数 X100%
理想试验的诊断特异性为100%。
(二) 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的确定
1.参考值
1)概念 参考范围:以95%的可信性为界,以X±2S表示
是指从某一参考个体或参考人群中获得的测定数值。
在临床检验中,将获得的观察值即某项检验结果与某个 标准的数据进行比较,借以对资料作出合理解释。
加入浓度=
回收率(%)=
注意事项: 吸量准确; 加入标准液后,其实验样品的被子测浓度最好 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总浓度必须在方法分析范围内; 需加入高中低不同浓度回收试验,计算平均回 收率; 加入标准液的体积一般在10%内; 重复2-3次。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性能评价试验—线性范围试验概要

2019/1/14
10
注意事项
1.葡萄糖标准液的加量必须十分准确,应用计量性 能准确度很高的微量进样器加样. 2.本方法线性可达22.24mm/L,(指生化分析仪)造成 线性变窄的原因试剂配料中组分投料不足;试剂配 制后组分稳定性差;因运输或储存不当等导致试剂 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酶法测定时,有时当酶量相对不足时,用标准液所 作的线性范围可以达到指定的高值,但在测定同样 高值样本时,结果却明显偏低,这往往 是样本中介质效应引起的,值得注意.
2019/1/14 11
线形回归计算法
1.按下【MODE】【2】.进入回归分析状态, 显示“LR”,同样数据前要先按【INV】 【AC】,以清除可能存储的其他数据,输入X 值后既按【X▫.Y▫】键,输入Y值后既按 【DATA】键.若已知变量X的一个观察 值,求估计值Y时,可直接输入X值,随后按 【Y】即可求得;若已知Y值求估计值X,则 输入Y值后按【INV】【X】即可求得X值.
2019/1/14 12
`
① 操作进入LR状态,清除内存【MODE】【2】 【INV】 【AC】 ②输入原始数据X 【X▫.Y▫】, Y 【DATA】 ③输出结果 回归方程的截距【INV】【A】 回归系数【INV】【B】 相关系数【INV】【r】 【A】
2019/1/14 13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作图,观察 动态期(包栝延迟期,线性期,混和期)和平衡期 出现,持续和终止的时间,分析有关性能指标。
2019/1/14
3
临床生化试剂盒性能指标主要有
3.稳定性
是指试剂盒在规定条件下储存仍保持其 性能指标的期限
包栝原包装和工作液在指定条件下稳 定性
试剂盒性能评价

批内标准差(Sw)
S
m
2 i
2 式中Si2为3轮各次测定值的方差,即: Si
(Xi X) n -1
2
(3)
变异系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V %)
批内标准差 Sw 100 批内均值
3. 统计学分析表
表 批内重复性试验的数据处理(试验后将此表填好)
【评价标准】
1. OCV标准和试剂盒CV值标准 如试验求得的血清尿素OPA测定法的CV值<WHO对中等实验室提出的OCV (±3%)标准,即表明实验条件的控制达到最佳条件,试验结果可按OCV%报告。作 为方法探讨实验,其变异系数应该<OCV标准。见于本实验室条件和检测方法本实 验的CV值应不大于试剂盒说明书的CV值即可。
最低检测下限—灵敏度
S 30 40 50
0 1.5
5
10
20
3. 线性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a
Y b X
n n
2
Y bX
XY ( X )( Y ) / n b X ( X ) / n
2
ˆ a bx Y
4. 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1.检验20次测定数据中的离群值 如存在异常值时应剔除。对小样本测定来讲, Grubbs检验方法概率意义明确,能给出严格的结果,是最合理的检验方法。 2.按照批内精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5轮每轮4次测定值的平均数( X)、批内标 准差(Sw)和变异系数(CV%)。 (1) (2)
批内均数 每轮测定值均数之和 ( X ) 测定轮数( m )
试验环境要求—不可忽视
进行上述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时,要求操作正规,使用的容 器均经过校准,自动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灵敏度、稳 定性均符合要求,温度准确、蒸馏水合格,标准参考物含量或 定值血清的靶值均经验证。因为测定值是否准确可靠,除与试 剂有关外,上述这些条件都是影响因素,如果上述因素控制不 好,试剂盒质量好,测定的结果也会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在 分析试剂盒性能检测结果时,要全面分析,排除了试剂盒以外 的影响因素之后,才能说明是试剂盒本身的影响,切不可简单 从事。
生化全面质量控制及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2.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1) 方法:
要求在常规条件下,同时测定2份定值质控血清, 并要求质控血清所含测定物浓度最好分别为医学决定水 平的上限(高值)或下限(低值),或者是分析方法测 定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将测定结果分别绘成2份不同浓
度的 X -s质控图,当有一份质控血清测定值处于质控
图上2s~3s界限内,发出“警报”信号时,即应采用其 余各条规则对质控图进行全面检查,若符合其中一条, 就应把该批分析测定的结果判为“失控”。
常规变异(routine conditions variance RCV)表示实验室 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项目所能达到的精密度水平。
RCV<20CV 或 RCV 接 近 OCV 时 , 可 接 受 ; RCV>20CV时,不可接受.二者是反映实验室工作水平的 基础指标,也是开展室内质控工作的基础工作。
25
1953年世界上出现了商品性的控制血清。 1954年发展到国与国之间的质量调查。 1960年代初已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 1974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一次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国际 专 题讨论会。 随后WHO和国际临床生化学会都设有质控领导机构,向各 国提供标准品和控制物,领导和管理国际性的质量控制工作。
2
21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存
①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 ②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溶剂的质量。 ③冻干质控品复溶的加量要准确一致。 ④冻干质控品复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震摇。 ⑤质控品应按规定方法保存不用超期品。 ⑥质控品要与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
22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确定质量目标 设定靶值和控制限 Levey-Jennings质控图 多规则质控技术
分析中质量控制
标本 处理
试剂盒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分析

试剂盒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分析为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通过对自动生化试剂盒的外观、稳定性、灵敏性及其它主要的本性能指标质量评估,将它作为常规的生化试剂盒的质量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确保临床检验的结果准确性。
标签:试剂盒;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科临床生化检验的试剂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同时影响临床诊断是否准确,因此正确的择选生化试剂盒以及试剂盒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1]。
随着自动分析仪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各种各样的生化试剂纷纷上市,逐渐的取代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检验的效率,也提高检验的精准率。
本文现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试剂盒的选择以及试剂盒质量的控制报道如下。
1 试剂盒的选择1.1包装及外观选择试剂盒时首先应检查试剂盒的包装,外包装完好无损,印有完整的试剂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储存条件以及产地等。
内包装应清楚的印有产品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试剂的名称、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仔细的阅读说明书,包括试剂应用的范围、检测原理、检测步骤、适用的仪器、具体操作的方法及需注意的事项等。
然后认真的观察试剂外观,例如试剂的性状及颜色,做出初步的判断。
发现试剂颜色与说明书不符时,说明试剂已经变质。
观察试剂性状,液体类的试剂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沉淀和混浊,粉末类的试剂通常不会凝结成块,如有上述情况,则说明试剂盒已经变质或受潮。
1.2准确度利用回收实验以及对照实验来检测试剂盒准确度。
回收实验时,回收值要在测定线性范围之内,回收率一般不能超过(100±5)%。
待测物难精确加入时可用对照实验检测,将被检测的试剂盒与公认符合标准的试剂盒同时测定,检测不同浓度样本,然后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如果r<0.9,则表明试剂盒准确度低,不适合采用[2]。
1.3抗干扰性生化检验的标本中除待检测的成分外,还常混有多余的成分,比如乳糜血清或黄疸,这些成分将不同程度的干扰试剂,导致检测的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之值 的分散性。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可 理解为排除系统误差之外的所有随机误差的 合成方差。
第15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理想的量值溯 源的理想情况 是可溯源至国 际单位制(SI) 单位
用什么“标准”来校准? 罗氏公司的C.f.a.s (calibrator for automation system),属于多项校准品,因使用方便,很多实验室都在 使用。但前提是“指定的测定系统”。
第12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图21-1 各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的关系及其量值传递过程
质控品
质控品多是成分相对稳定的混合血清,分为定 值和非定值、冻干或液体,添加了防腐剂和保 护剂等。定值往往由试剂盒供应商委托几家实 验室在特定测定系统上测得的均值和标准差。
第11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标准品与校准品
大多数定量的方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免疫定量) 都需要用标准品校准,即通过标准比较来计算。
第28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三 方法学评价实验
回收试验 干扰试验 线性试验 对比试验
检测限与检测范围
准重 复
确性 试
度验
批内 批间 日内 日间 总不精密度
第29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一)重复性试验
1.试验样品 一般选择2个,一个在参考区间附近, 另一个为异常值 2.初步的批内精密度评价:即一个样品重复测定 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用2个样品每天测定2批,批间测定间隔不得少于 2h,每批平行测定2份,至少共测定20天,80个 数据。 每对结果间的差(共40个)代表批内差;2批均 值之间的差(共20个)代表批间差;每天4个结 果的均值(共20个)代表日间差。每批测定至少 做一个质控。
常规校`准品
常规校准品除少数项目如电解质用纯 物质水溶液外,大多数采用混合血清 基质。
第9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校准(calibration)是一个测试和调整仪 器、试剂盒或者检测系统,以提供检测反 应和所测物质之间的已知关系的过程 电解质、酶类、其他生化指标应合理选择 校准品
第30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二)回收试验
所谓回收即评定方法正确测定加入常规样品中的 纯分析物的能力。
即在未知浓度的常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组 分,检测加入前后该组分的增加量,实际增加量与 理论加入量的比值就是回收率。
目的是测定比例系统误差 。
第31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胡云良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熟悉`
校准品的分类和正确使用;测定系统的 概念和比对;试剂盒的性能指标和评价 方法。
方法学性能指标和评价;量值溯源和量 值传递的概念;液体双试剂的优点。
了解`
第13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三 量值溯源
溯源性
溯源性(traceability)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 定度(uncertainty)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 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 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溯源 性。其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
试剂盒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第2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主要内容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分级和标准品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第3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第一节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分级和标准品
一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分级
二 临床生化检验的参考物质和校准品 三 量值溯源 四 检测系统的比对
表21-1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
项目
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尿素 ID-MS
尿素酶法
二乙酰一肟法、酶法
尿酸 ID-MS
尿酸酶法(紫外) 磷钨酸比色法
胆红素 -
重氮反应法
J-G 法、钒酸盐氧化法
葡萄糖 ID-MS
已糖激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胆固醇 ID-MS
Abell-Kendall 法 酶法
第8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二 临床生化检验的参考物质和校准品
原级参` 考物质
(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s)也称一 级标准品,与决定性方法平行,用于验证 决定性方法、评价与校准参考方法,以及 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次级参`考物质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也称 二级标准品 ,二级标准品的定值源于一级 标准品和参考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常规方 法,也可为质控物定值。
第4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一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分级
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 决定性`方法 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
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
参考`方法
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的分析 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 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 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一)检测系统的分类
.配套检测系统
整个检测系统涉及的各个部分完全按照指 定厂商要求配套使用。若该系统已经国家 法定部门认证,则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对临 床样品进行检验,其结果具溯源性。
自建检测系统
实验室自行建立的检测系统,如A制造 商的试剂盒、B制造商的校准品、C制造 商分析仪的组合。
Y=a+bX
恒定系统误差
a
接近1.0 接近0
随机误差 重复性试验 (批内、批间、 CV
<3%
日间)、总不
精密度
表21-3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误差及评价方法
第27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三 方法学评价实验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于2005年更 名为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制订了一系列评 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s,EP),包括: 临床化学设备精密度评价(EP5-A) 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评价(EP6-A) 干扰试验(EP7-A) 方法对比评价及偏差评估(EP9-A2) 定量方法的初步评价(EP10-A2) 定性方法的评价(EP12-A) 基质效应评价(EP14-A)、。 EP不仅可用来评价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性能,也可用以 评价试剂盒和分析仪器的性能。
3. 回收率计算
加入浓度=
标准液浓度
标准液量(ml) 样品量(ml) 标准液量(ml)
回收浓度 = 分析样品测得浓度 – 基础样品测得浓度
回收率(%)=
回收浓度 加入浓度
100%
一般要求回收率95-105%
第32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第二节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一 方法学的性能指标 二 方法学性能评价的内容 三 方法学评价试验 四 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判断
第24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一 方法学性能指标
可靠性
准确度 精密度
实用性
方便性 安全性 可测范围
经济性 简单快速
第25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第10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标准品 校准品
一级标准品用高纯化学物质(纯度>99.98%)直 接通过称重配制的溶液。一般由国家标准计量 局出具证书。二级标准品某种成分的浓度可用 公认的参考方法测定。由参考实验室或权威学 术组织出具证书,如SRM、BCR、IFCC。 标准品(standard)可用做校准品(calibrater) 考虑血清成分复杂、难以避免基质效应 ,建议用 与新鲜血清相似的介质做校准品,校准品的量值 应有溯源性,不同测定系统赋值不同。
镁
ID-MS
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MTB 法
钾
ID-MS、中子活化法 火焰光度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火焰 光度法
钠
中子活化法
火焰光度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火焰 光度法
清蛋白 -
免疫化学法
溴甲酚绿法
总蛋白 -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肌肝 ID-MS
离子交换层析法 苦味酸法、酶法
第7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4. 评价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 评价内容至少 包括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分析 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和参考区间等,应符 合试剂盒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5.比对 同时用两个系统测定同一批临床样 品和质控品,样品数量以40-100例为宜,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2次,样品被分析物浓度 应覆盖可报告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第22页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二)检测系统比对的实施步骤
①制订分析质量目标 ②仪器性能评价
③确定对比检测系统 ④初步评价检测系统
⑤比对
步内 骤容
可接受性判断
第23页
允许不精密度、允许 偏倚和允许总误差
准确度和精密度
参考系统或 公认的测定系统
性能指标
40-100例
第二十一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与试剂盒评价
图21-2 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