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方法诊断性能的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诊断性能的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诊断性能的评价临床检验方法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人体样本的检测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结果。

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性能是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讨论如何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性能,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值和再现性。

首先是准确性。

准确性是评价临床检验方法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该方法对正确诊断结果的能力。

准确性可以通过与“金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

金标准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参考方法,通常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通过将临床检验方法的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计算出准确性的指标,如正确率、误差率等。

特异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它衡量了临床检验方法对于非患者(正常人)的区分能力。

特异性可以帮助避免将非患者错误地诊断为患者。

特异性的计算方法是将非患者中被误分类为阳性的样本数与非患者总样本数相除。

敏感性是另一个评估指标,它衡量了临床检验方法对于患者的检测能力。

敏感性可以帮助排除将患者错误地诊断为非患者。

敏感性的计算方法是将被正确分类为阳性的患者样本数与总患者样本数相除。

预测值是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帮助确定阳性结果在实际中发生的可能性。

预测值是根据阳性结果和患病率来计算的。

阳性预测值表示在阳性结果下的患病可能性,而阴性预测值表示在阴性结果下的非患病可能性。

再现性是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的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再现性可以用计算指标如相关系数等来评估。

较高的相关系数表示方法的再现性较好。

此外,还可以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性能。

ROC曲线是一种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同时考虑敏感性和特异性。

ROC曲线通过绘制不同阈值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评估方法的性能。

总之,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性能需要综合考虑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值和再现性等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由于作为常规分析方法的商品试剂种类繁多,其检验结果的质量也不相同,因此,临床实验室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应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以掌握方法的特征,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时,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实验室中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是每个检验人员必须关心的问题;通常,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可溯源性校准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而参加室间质评价活动,可以发现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偏倚;检验方法学分类包括: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方法;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经详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方法;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标准物质又称参考物质reference material ,是一类充分均匀,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用以校准仪器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其它物质赋值;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 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其特性值由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 :稳定、均一,采用高度准确、可靠的若干方法定值,可用于校准决定性方法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在我国,一级标准物质是测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如:人血清无机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35 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质GBW 09138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 :用一级标准物质校准,参考方法定值;如:红细胞微粒标准物质— GBW E 090001 、胆红素标准物质— GBW E 09000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标准物质— GBW E 090004 和纯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 GBWE 090011 ;校准物calibrator :用二级标准物质校准,常规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质控物control material :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份与检测样本的基质相同或相似;应使用充分均一和稳定的质控物,其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其常规检测应有助于确认报告范围;为了保证质控方法对系统性能提供独立的评价,必须将质控物与校准物区分开来;分析系统与可溯源性:分析系统是指检验方法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参数和校准品,其检验结果经一系列合理实验的验证能够满足厂家声明的要求,其量值能够溯源到高级标准物质;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使用分析系统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具有可溯源性;改变分析系统中的任一因素,其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将被打断;如果必须改变分析系统中的某种因素,实验室在应用该方法前,则应对改变后的系统作出适当的性能评价,以确定方法准确性的偏倚和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精密度评价1、精密度的内容: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精密度评价的目的是评价检测设备的总不精密度,是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异性;许多变异源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设备的精密度,通常在进行精密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所有影响总不精密度的来源,但不必去评价每个来源的相对大小;用于描述与时间相关的不精密度的内容包括:批内、批间、日内和日间不精密度;其中,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的内容最为重要;2、一般实验要求:为减少对结果的影响因素,全部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单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实验样本可采用稳定化、蛋白基质、可模拟临床样本特性的产品,必要时,可采用稳定化的混合冷冻血清;选择样本浓度时应考虑医学决定水平,推荐使用2 个或以上浓度的样本;3、实验程序:精密度评价实验应在操作者完全熟悉实验过程和评价方案以后通常需要5 天时间进行;每天分2 批测定样本,各批实验间至少间隔2 小时;每批测定2 个浓度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测定2 次;按表1 记录实验结果;4、结果计算略测定线性范围评价线性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特征,不同于准确度和精密度;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是指系统最终的输出值浓度或活性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成比例的范围;线性范围的测量即测定浓度曲线接近直线的程度,它反映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 线性检验系统反应,包括校准、线性化技术、系数和仪器反应;一般要求:执行分析过程的实验人员必须掌握仪器操作和维护程序、样本准备方法和校准;对较简单的设备需要5 天或更少的时间,对较复杂的多通道设备需要5 天或更长的时间;在完成仪器熟悉过程后开始实验并收集数据;实验样本:线性实验应使用与病人样本相似的样本或注明样本的基质类型,最少使用4 个浓度水平,推荐5 个水平;高值样本应高于线性上限30% , 低值样本应低于线性低限;线性实验可使用的样本包括:混合病人血清理想的样本基质、加入待测物的混合人血清加入品在没有干扰物存在时不需高纯度、对特殊材料透析过的混合人血清用于降低分析物浓度,如:透析、热处理、层析、对盐水透析过的混合血清在线性实验中使用此类样本可掩盖不同的基质效应;商品质控物或校准物此类样本由于不是正常的生理形式,可掩盖实际的线性结果、水溶液一般无基质效应,等;实验程序:全部实验和数据采集应在同一工作日内完成;分析序列应为随机排列;有显著携带污染时,应用空白隔开样本;每个浓度样本重复测定4 次;记录测定结果;结果分析:观察结果有无明显的数据错误,若有明显异常时,应判断是否为离群点;对于特定浓度Yi 值的离群点进行检验时,需将其4 个重复值从大到小排列Yi -1 到Yi -4 ;计算极差D = Y i-1 - Y i-4 ;若Y i-1 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 1 = Y i-1 – Y i-2 / D ; 若Y i-4 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 4 = Y i-3 – Y i-4 / D ;计算结果D 1 或D 4 如果大于或,则该点判为离群点;全部数据中的离群点如果有2 点或以上,则应保留全部数据或重新进行实验;以分析物浓度为X 轴,反应值或仪器输出值为Y 轴,绘制X-Y 线性图; 目测线性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线性结果的分析,应当注意统计学标准和临床可接受限不同;应慎用方法学线性范围从0 开始;有临床意义的浓度应在线性评价中,如最低线性浓度、医学决定水平及最高线性浓度;方法学比较临床实验室中使用的检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在引进新方法前或用一种方法替代另一种方法时为保证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连续性,通常要进行偏差分析,以比较不同的分析方法在测定同一分析项目时结果的差异;1、样本要求:用于方法学对比实验的样本,应来源于健康人或患者,无明显干扰因素,并应尽量避免使用贮存样本;全部样本在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均匀分布,样本至少40 例,增加可提高可信性;2、对比方法:可采用厂家要求的实验室常规方法或公认的参考方法;对比方法应具有好的精密度,没有已知的干扰物,与评价方法单位相同,相对国家标准或参考方法的偏差为已知;3、实验程序:a 操作者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保养程序及评价方案;在全部实验过程中,都必须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b 进行方法学对比实验,每天应测定8 份样本,每份样本都用评价方法和对比方法进行双份测定,至少连续测定5 天,共40 份样本;测定时先对样本排序,再按顺序1 至8 测定第一次,顺序8 至1 测定第二次;按表3 收集实验数据c 结果绘图:实验结果可绘制4 张图,第一张图是Y i 对X i 的均值散点图,第二张图为Y ij 对X i 散点图,第三张为Y i -X i 对X i 偏差图,第四张为Y ij -X ij 对X i 的偏差图;常用的与方法学评价有关的文件如下:EP5-A :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核准指南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 用于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的实验设计及如何与生产厂声明的精密度进行比较;EP6-P2 :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评价:统计方法,提议指南第二版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Proposed Guideline Second Edition :指南可用于在法评价过程中检验方法线性、作为常规质量保证的一部分进行线性检查及验证厂家声明的线性范围;EP7-P :临床化学实验干扰提议指南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Proposed Guideline 提供背景信息和监定程序,用于干扰物对检验结果影响的定性;EP9-A :用病人样本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核准批南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 ;主要用于检验两种临床方法或设备间的偏倚,和使用病人样本进行方法比较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EP10-A :定量临床实验室方法的初步评价,核准指南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 Approved Guideline :提供了用于分析方法和设备操作的初步评价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EP11-P :用于体外诊断检验说明的统一描述,提议指南Uniform Description of Claim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s; Proposed Guideline EP12-P :用于定性实验评价的用户协议,提议指南User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 Proposed GuidelineEP13-R :实验室统计—标准差,报告Laboratory Statistics —Standard Deviation; A ReportEP14-A :基质效应的评价,核准指南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 Approved GuidelineEP15-A: 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应用,核准指南User Demonstr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 Approved GuidelineEP18-P: 检验单位使用的质量管理,提议指南Quality Management for Unit-Use Testing; Proposed GuidelineEP21-P NEW: 临床实验方法总分析误差的评估,提议指南Estimation of Total Analytical Erro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 Proposed Guideline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技术规范, JJG1006 -94 ;2 EP 5 A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 , NCCLS3 EP-62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Proposed Guideline Second Edition , NCCLS4 EP7 P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Proposed Guideline , NCCLS5 EP 9 A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 , NCCLS6 EP 10 A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 , NCCLS7 EP11-P :Uniform Description of Claim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s; Proposed Guideline , NCCLS8 EP12-P :User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 Proposed Guideline9 EP13-R :Laboratory Statistics — Standard Deviation; A Report , NCCLS10 EP14-A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 Approved Guideline , NCCLS11 EP15-A :User Demonstr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 Approved Guideline , NCCLS12 EP18-P :Quality Management for Unit-Use Testing; Proposed Guideline , NCCLS13 EP21-P New : Estimation of Total Analytical Erro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 Proposed Guideline, NCCLS .。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临床检验方法评价是基于科学方法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等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评价临床检验方法的好坏对于正确诊断疾病、指导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临床检验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标进行探讨。

一、临床检验方法评价的内容1.可靠性:指同一实验室内、不同操作者、不同设备和不同时间进行重复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性。

可靠性的评价包括同批重复性、不同批重复性以及实验室间比较。

2.准确性:指检验方法测量结果与事实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对照方法比较、测量范围、加标回收率等。

3.灵敏性:指方法能够发现疾病存在的最低浓度。

灵敏性的评价主要包括最低检出浓度、最低可数量等。

4.特异性:指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疾病的准确性。

特异性的评价包括对照方法比较、交叉反应等。

二、临床检验方法评价的方法1.控制试剂品质:包括试剂的供应商评价、试剂批次评价以及试剂质控。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手册、文件、记录,并科学合理地组织实验室日常的工作。

3.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根据国家标准与计量标准采取定期监控和评价实验室分析结果质量的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以及外部质量评审。

4.行为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职业道德、仪器设备维护、工作环境等进行管理和控制。

5.评价指标: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指标、常见临床检验项目指标、质量控制指标等进行评价。

三、常用指标1. 灵敏度(Sensitivity):指的是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疾病存在的能力,即阳性率。

计算公式为:Sensitivity = TP / (TP + FN),其中TP 为真正阳性数,FN为假阴性数。

2. 特异度(Specificity):指的是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疾病不存在的能力,即阴性率。

计算公式为:Specificity = TN / (TN + FP),其中TN为真正阴性数,FP为假阳性数。

3.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指标:(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完整版)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完整版)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

由于作为常规分析方法的商品试剂种类繁多,其检验结果的质量也不相同,因此,临床实验室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应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以掌握方法的特征,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在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时,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验室中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是每个检验人员必须关心的问题。

通常,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可溯源性校准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而参加室间质评价活动,可以发现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偏倚。

检验方法学分类包括: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方法;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经详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方法;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

标准物质又称参考物质(reference material ),是一类充分均匀,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用以校准仪器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其它物质赋值。

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 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

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其特性值由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 ):稳定、均一,采用高度准确、可靠的若干方法定值,可用于校准决定性方法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在临床医学中,检验方法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如何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

一、引言临床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检测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和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但是,不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对检验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概念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是指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最适合用于临床检测的方法,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方法1. 方法学验证方法学验证是指对某个检验方法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对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

在方法学验证过程中,需要对检验方法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2. 方法学比较方法学比较是指对两种或多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定哪种方法最适合用于临床检测。

在方法学比较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估。

3. 结果评估结果评估是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结果评估过程中,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对结果的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应用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可以用于多种临床检测领域,包括血液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

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检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结论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临床检验是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医疗决策的制定。

为了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性能和质量,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评价。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一、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临床检验中,通常使用偏差来衡量准确性。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偏差越小,准确性越高。

例如,在测定血清葡萄糖浓度时,如果已知真实值为 50 mmol/L,而某种检验方法测定的结果为 48 mmol/L,那么偏差就是-02 mmol/L。

为了获得准确的偏差估计,需要使用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来确定真值。

二、精密度精密度反映的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通常用标准差(SD)或变异系数(CV)来表示。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标准差越小,说明测定结果越集中,精密度越高。

变异系数则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消除了测量值大小对精密度的影响,更便于不同测量值之间精密度的比较。

比如,对同一血清样本进行 10 次胆固醇测定,得到的结果分别为52、53、51、52、54、51、53、52、52、53 mmol/L,计算其均值为523 mmol/L,标准差为 008 mmol/L,变异系数为 153%。

精密度又可分为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操作者、同一仪器、同一实验室、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的精密度;再现性则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者、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较长时间间隔)对同一样品进行测量的精密度。

三、特异性特异性指的是检验方法在检测目标物质时,不受其他非目标物质干扰的能力。

例如,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检验方法应只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阳性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抗原或物质不产生反应。

如果一种方法对其他类似的物质也产生阳性反应,就会导致假阳性结果,降低检验的特异性。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临床检验方法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主要研究一些用于诊断疾病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而在评价这些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时,我们就需要依靠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一、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一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最基本的指标。

敏感性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中的疾病人数的比例,而特异性则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非患者中的非疾病人数的比例。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同时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二、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评价一个检验方法结果是否准确的指标。

准确度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精确度是指同一样本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准确度高且精确度小的方法可以使结果更加可信。

三、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在科学研究中,可重复性和再现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可重复性指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实验室中不同的实验者对同一样本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而再现性则是在不同实验室或者不同时间段内进行的同一实验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四、参考范围和临界值参考范围和临界值是评价一个检验指标结果是否正常的依据。

参考范围是根据大量正常人群体检测结果统计得出的一组正常值范围,用来判断个体的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而临界值则是根据临床经验和统计学方法确定的一个边界值,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参考范围和临界值的设置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五、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用来评价一个检验方法对疾病诊断能力的指标。

灵敏度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患者中的疾病人数的比例,而特异度则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非疾病患者中的非疾病人数的比例。

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以提高准确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和精确度、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参考范围和临界值以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等。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1.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灵敏度(sensitivity) :指患者中试验阳性者所占比例。

计算公式:灵敏度(Sen) = a/( a+ c) % 100% 。

特异度(specificity) :指没有患病的人中试验阴性者所占比例。

计算公式:特异度(Spe) = d/ ( b+ d) % 100% 。

以上两个指标是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基本指标,若依据四格表中a、b、c、d 4个实测值的概率关系则:Sen= 1- c/( a+ c)(假阴性率),Spe= 1- b/ ( b+ d)(假阳性率),二者有互补关系。

误诊率(mistake diagnostic rate , a ):又称假阳性率,即非患者中被诊断试验判为阳性的概率。

计算公式:误诊率(a ) = b/( b+ d) % 100% 。

漏诊率(omission diagnostic rate , 3 ):又称假阴性率,即患者中被诊断试验判为阴性的概率。

计算公式:漏诊率(3 )= c/ ( a+ c) % 100% 。

粗一致率(crude agreement rate) :又称准确度(accuracy) 。

表示观察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是综合考虑真实性的指标。

是真阳性与真阴性之和占受检总人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准确度=(a+ d)/( a+ b+ c+ d) % 100% 。

约登指数(Youden' s indx , YI ):又称正确指数。

指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表示,故此指数值的范围只从0~ 1。

约登指数越大,其真实性亦越好。

计算公式:Yl= [ a/( a+ c)+ d/( b+ d) ] - 1 。

比数积(odds product , OP):指灵敏度除以漏诊率,特异度除以误诊率,所获两比数的乘积。

比数积越大,诊断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x [ Spe/( 1- Spe) ] = ad/bc 但要求四格表内的数计算公式:OP= [ Sen/( 1- Se n)]字均不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临床检验方法评价本章考点:1.基本概念和定义(了解)2.临床检验方法评价(掌握,重点)3.评价分析方法(了解,难点)4.评价方法可接受性(熟悉)5.应用范例:血清葡萄糖70年代由Barnett和Youden首次提出了选择和评价临床实验室的客观计划。

由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提供的文件提供了方法评价名词术语和哲学思想的一般讨论以及它与整个质量保证过程的相互关系。

在1992年7月,病理学和检验医学档案包含了几篇有关方法评价的有用文章。

也出版了该主题的书籍。

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已制定了当进行方法学评价时,临床实验室人员和厂家执行的协同一致的草案。

本章的目的是描述临床实验室人员能用于客观地选择和评价分析方法的技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1)与方法学选择和评价过程密不可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的讨论;(2)选择候选方法的程序;(3)性能标准的讨论;(4)逐步描述如何评价候选的方法;(5)用于可接受方法的标准的描述。

任何新方法(包括新的试验原理、新的仪器和新的试剂)在正式投入常规应用前都必须进行的评价程序。

图6-11-1中显示的关键步骤为方法选择、方法评价和质量控制。

为了证实这种信息如何用于实际情况,我们在本节结束时举一实例。

新的或修改的方法引入到临床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期望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来说是经常性的任务。

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执行新方法过程的关键步骤(见图6-11-1)。

因此,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实践)要求必须仔细地选择新的或修改的方法,在常规应用之前对其性能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严格和公正的评价。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见表6-11-1指出新方法成功评价的五个关键要点。

抓住这5个关键点,成功的方法评价就能实现。

方法选择和评价过程必须开始于临床。

评价过程应寻求知道候选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分析重复性和准确度来产生结果,使其为临床所用。

统计的和经济的考虑也是重要的,但是要与临床方面进行比较。

例如,对于方法评价需要统计技术,但是统计的显著性意义并不能提供判断方法的可接受性的基础。

关于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应基于数据可进行误差的估计,并为临床所接受。

实验成本的压力也已成为特别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

在选择候选方法时需要对其进行考虑。

表6-11-1 新方法成功评价的关键点1.整个任务应用临床观点;2.在开始之前,设定目标-分析目标;3.执行正确的试验,收集所需的数据;4.正确地使用统计工具,以便正确地估计误差;5.作出客观方法的正确评论。

二、临床检验方法评价(重点)(一)需求的确定建立检测的需求是选择候选方法的第一步(见图6-11-1)。

这种需求可能由以下情况提出:①临床医师的建议考虑增加新的诊断试验。

②新方法与已存在的方法相比,将提供改进的不准确度或精密度。

③用更有效的程序替换老的、劳动强度大的检测方法。

在开始时,通过仔细地描述候选方法的要求,选择和评价的过程以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

因此,这些要求指导选择评价分析方法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连续环中质量计划分量的一部分。

(二)方法选择选择候选方法是引入新方法到实验室过程的第二步骤(见图6-11-1)。

实践要求在决定是否将新的方法或仪器在某一实验室执行前,一些实际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

它们包括标本类型、样本量、分析能力、周转时间、试验菜单、标本处理、分析批的大小、人员技能要求、每一试验的成本、校准方法、校准频率、随机处理能力、质控方法、空间需求(包括试剂储存)、废物处理要求、以及化学危险物和安全的考虑。

通过分析人员、监督人员和主任之间的讨论使实验室人员能确定大多数的实际要求。

实际的信息也可从描述方法或仪器的文献中获得。

很明显,如候选方法的实际特征与实验室的要求不一致的话,其将不会被采用。

可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识别候选的方法,包括复习科学文献、咨询同行、评价商业的资料(三)确定质量目标1.性能参数与方法或仪器性能有关的特征包括其准确度、分析范围、分析回收、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度、空白读数、检出限、干扰、精密度、试剂稳定性、“稳健性”及样本的交互作用等。

对这些参数的评价来评价方法的性能;这些研究的结论然后可作为临床使用是否是可接受的基础。

“医学实用性”的定义可能要求实验室人员与临床人员之间的交流。

性能要求取决于试验结果的预期用途或在其医学上不同的应用;因此,可产生不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目标。

2.性能标准为了客观地选择和评价候选的方法,在开始分析试验之前和在试图获得作出方法的适应性之前,需要建立性能标准(或称质量目标或分析目标)(见图6-11-1和表6-11-1)。

如果没有首先制定性能准则,执行评价试验来估计误差和作出方法可接受性的结论将减少研究的价值和有效性,并可导致作出像“很好的质量”、“比较后很好”、“证明具有可接受的性能”主观陈述的结论。

明智的实验室人员必须询问这样的结论是否有效。

通过在执行试验和获得评价数据之前,建立允许的分析误差大小的规范而没有使分析试验结果实用性无效的性能目标,就可避免出现疑问。

实际的性能可以与目标进行比较来确定方法的可接受性。

(1)要求性能目标应规定在特定浓度或分析物活性上允许的总误差。

在医学决定性水平(Xc)选择这些浓度,此种试验结果对于临床医师作出诊断、监测或治疗决定的解释时是非常关键的。

当分析物有不同的医学应用时可制定几个水平。

例如,钙需要的关键浓度有①高钙血症;②高到正常的钙;③低钙血症(见图6-11-4)。

因此,评价测量钙的候选方法需要在这些关键浓度上设计来估计误差。

(2)建立质量目标检验项目的分析质量技术要求对于临床应用是非常有用的。

分析质量技术要求可表现为允许不精密度(CV%)、允许偏倚(Bias)和允许总误差(TEa)等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总误差要求,它是医学实用性所能耐受的分析误差的大小。

制定的上述性能标准,既能反映临床应用与解释结果的要求(称为为医学效用限度),又应基本符合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技能转台。

医学实验室所使用的方法要求在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总误差上应小于这些分析质在文献中已发表了建立分析质量目的的指南。

Barnett是第一位在此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并在中期发表了对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的研究结果。

他后来继续他的研究并更新了一些目标,以及与Skendzel和Platt等人合作增加了其他的目标。

欧洲工作小组,使用生物学变异作为基础,推荐了三种水平的分析目标:“最低的性能”、“期望的性能”和“最佳的性能”。

对于期望的性能,他们建议的精密度目标是1/2的试验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

对于偏倚,他们推荐的是1/4的生物学变异,或1/16参考区间,或者是缺乏其他准则时,采用两倍的理想的精密度。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法规对方法选择和评价过程最具有影响意义在于对特定的法定分析物建立了评价方法和实验室性能的固定限(见表6-11-2)。

CLIA法规具有的法律和惩罚结果,这些界限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允许误差界限。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给定的分析方法的允许总误差必须小于分析物CLIA固定界限。

例如,为了实验室产生能力验证计划样本的可接受性能,Ehrmeyer和同事建议他们必须将偏倚降低到最小,并且将室内的变异系数降低到1/3的CLIA固定限目标。

他们的建议是假定测定过程稳定。

Barnett和Westgard进一步建议方法的变异系数应不超过1/4的CLIA界限,这样包括了不稳定性能的可能性及使用成本效率的质量控制程序。

在这基础上,将CLIA’88限除以4可以与s规范进行比较。

表6-11-2 推荐允许误差分析项目决定性水可接受性能精密度目标固定限目标平Xc (CLIA’88)(最大标准差)(最大总误差)Xc*CLIA/4 Barnett Fraser CLIA’8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U/L 20% 2.5 5.8 10总钙7.0mg/dl 1.0 0.25 0.16 0.06 1.010.8mg/dl 1.0 0.25 0.24 0.10 1.013.0 mg/dl 1.0 0.25 0.30 0.12 1.0以下略。

Westgard和同事已将CLIA’88限于大多数项目的医学结果准则进行比较,发现胆红素、铁、白细胞计数和尿素等项目不太严格。

与欧洲工作组准则比较,发现11个项目的CLIA’88限更严格,12个项目没有欧洲准则严格。

Rej和Jenny报告纽约州实验室执行CLIA法规很好,98%以上的实验室对于大多数项目可通过能力验证计划。

Ehrmeyer,Burmeister和同事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1994年威斯康星州头两次能力验证计划,95%以上的实验室成功地通过常规化学分析物试验,对于毒理学、内分泌和免疫学执行得更好。

因此,CLIA限能被用于建立候选方法的性能准则。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方法评价的实用和合理的方法,并且要比性能满足厂家提供的规定接受方法的实践要好得多。

以前,厂家建立它们的性能目标是基于在市场上竞争的要求而不是需要满足每一试验临床质量要求的是实际性能。

然而,在最近几年的证据和个人交流表明,厂家越来越更多地使用CLIA限来建立性能声明和它们的产品的规范。

在表6-11-2中列出了来自CLIA’88和两种其他来源的最大标准差误差目标及CLIA’88固定限目标。

只要可能,以使用决定性水平或临界浓度(Xc)的浓度单位计算误差标准。

这些决定性水平资料是来自Barnett参考限的工作或分析物的治疗区间。

钙的浓度是与图6-11-4中显示的一致,目前正在使用胆固醇浓度来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性。

(四)方法评价1.评价方法:(1)检测方法实验室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

实验室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来说,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常规方法。

还有一些其他检测方法,如可比较的方法均值,参考实验室均值,以及同组的均值。

按准确度降低的顺序: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可比较的方法均值,参考实验室均值,以及同组的均值(基于方法组的均值)。

(A)决定性方法(B)参考方法是在工业和临床实验室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执行的更高精度的方法。

参考方法的结果可溯源到决定性方法。

由决定性方法验证的一级参考物质被用于参考方法的开发和校准。

(C)比较方法均值是选择方法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它们可通过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技术的多个实验室产生的平均结果而获得。

将测量值与这些平均值作比较是评价测量准确度的常见方法。

选择用于计算比较方法的平均值的方法,因为多年来它们具有可靠的性能。

证据表明这些公议值经常与近似的真值非常接近。

(D)同组均值是使用相同仪器和技术从几个实验室获得的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同组均值可允许实验室通过与其他实验室使用相同的仪器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仪器的准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