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诊疗方案优化、评估
2017-2019年面瘫诊疗方案分析、评价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患者病程在60天内的,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痊愈:疗效指数≥85%;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无效:疗效指数<30%.2017年度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疗效分析: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0位病人中,35位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且无糖尿病基础疾病,患侧耳后疼痛不明显,针刺、艾灸结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达到痊愈标准。
38位患者病程虽然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但患侧耳后疼痛明显,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23位患者发病24小时后入院,伴或不伴耳后疼痛,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
43位患者入院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稍好转,疗效指数达有效标准。
21位患者入院后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无改善,无效。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疗效总结评价: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急性期可较快控制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
方案中早期针刺取穴少、刺激量小,减少了患者后遗面部痉挛的发生。
2.难点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第八天后开始出现功能恢复,按2017年度诊疗方案中规定至病程的15天才可以在面部予以电针刺激,患者面部功能恢复较慢,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3.解决难点的思路及措施:经临床观察,90%的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60%的患者在病程第八天已出现面部功能恢复现象。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面瘫病是一种面部神经肌肉瘫痪的疾病,常见于成年人,患病人群中女性居多。
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面瘫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某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开展分析总结优化。
一、疗效分析该年度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采用的是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电刺激、推拿、针灸等。
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但是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面部运动恢复的时间过长,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残留症状。
同时,药物治疗有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二、专家意见在今年的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专家一致认为,在面瘫病的治疗上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
患者在发现自己患有面瘫病后,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医生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同时,在治疗方案上应当采用新的治疗技术,如微波神经调节术、经颅磁刺激、肌肉注射等,这些技术有望更快更有效地恢复面部肌肉活动。
三、治疗方案的优化据了解,今年国外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采用电子双游离肌皮瓣修复面神经的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术后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动。
此外,采用对口运动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恢复患者面部的表情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治疗方案应进行优化。
首先,医院应该成立心理治疗团队,给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同时,医院还应该引进新的治疗技术,如微波神经调节术、经颅磁刺激等,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以上所有的改变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增加更好的心理和医疗支持,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面部功能。
总之,某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为面瘫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下,面瘫病的治疗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篇)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面瘫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分析1.1 疗效分析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在治疗面瘫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
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面瘫病的症状。
在物理治疗方面,通过热敷、面部按摩、功能性训练等手段,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在手术治疗方面,面神经重建手术可以通过重建受损的面神经,使面部肌肉重新获得功能。
1.2 不足之处然而,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
由于面瘫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需要更精确地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物理治疗的效果有限。
尽管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但其效果依赖于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治疗师的操作技巧。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
面神经重建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面部肌肉功能不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优化建议2.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面瘫病的病因多样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创新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面瘫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电刺激、激光治疗、声波治疗等新技术,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同时,可以开发面部肌肉功能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效果。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某年期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病人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心理和生理健康。
针对这种疾病,医学界专家们制定了许多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总结和优化。
此篇文档就是对这些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的过程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首先,针对某年面瘫病治疗方案的总结。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某年面瘫病主要有益气生血、调和气机、利湿化痰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桂枝汤、四君子汤、参附汤等。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对某年面瘫病的疗效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的可选穴位有耳特、足三里、四白、阳白等穴位。
3. 物理治疗。
主要是应用一些物理手段来进行治疗,如按摩、热敷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患者的痈位置较浅的时候。
其次,本文档对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提升方案进行了总结。
1. 特色按摩。
针对患者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未见得每个患者的痈位都相同,因此特色按摩,定位按摩区域和力度的大小是治疗的关键。
因而,对于受益于按摩的患者来讲,按摩可以达到快速康复治疗的作用。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通过肌肉运动,加速神经系统恢复,达到矫正神经系统的作用。
医生可以给患者制定适应性训练方案,例如瑜伽锻炼,运动能够加强患者的肌肉群控制,缩短病程。
3. 药物疗法。
某些患者由于小面积病变,可实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口服或外用激素,靛蓝,通常作用于缓解状况的药物。
此方案的作用适应于病程较轻的处于初起的病情阶段的患者。
本文档通过总结和归纳某年面瘫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加强治疗方案的优化,希望能够对医学家们和患者们有所帮助,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生活正常轨道。
2011年面瘫病、项痹的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措施

2011年面瘫病(面神经炎)的疗效总结、分析、评估及优化措施经过近一年的临床实践,我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优化、完善,临床表明,目前我科优势病种:面瘫(面神经炎)和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病人数量和临床疗效都有一定提升,充分体现了祖国医药在治疗这两种病方面的独特疗法,现分析总结如下:一、疗效分析。
1、面瘫(面神经炎)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23例,全部病人均采用我科该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治愈18例,治愈率78.2%,显著3例,治愈率13%,好转 1例,好转率4.4%,无效1例,无效率4.4%。
2、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12例,全部病人均采用我科该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收到理想的效果。
治愈7例,治愈率58.3%,显著2例,显著率16.6%,好转2例,好转率16.6%,无效1例,无效率8.5 %。
二、总结1、面瘫(面神经炎)本病采用中药及中医综合疗法进行辨证论治:(1)中药分型论治: 1)风寒袭络证:a、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b、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风热袭络证:a、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b、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3)风痰阻络证:a、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b、方药:牵正散加减。
4)气虚血瘀证:a、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b、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2)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针刺、电针和艾灸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断我科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风寒袭络型患者加用了拔罐进行治疗,对风寒袭络型患者的疗效显著。
2)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要点及西医治疗要点:心肾阳虚、水湿内停型:治法:温通心肾、利水消肿。
方药:参附强心汤加减。
脾阳虚衰、水湿浸渍型: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逐湿。
方药:五苓散加减。
痰热壅肺、水失运行型:治法:宣肺泻热、化气行水。
方药:通补心宝方加减。
肺脾气虚、风寒外袭:治法:宣肺平喘,健脾利水。
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年面瘫病是指发生于年轻人群体的面神经损伤,表现为一侧面
部肌肉麻痹。
该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因此易被忽视。
如果不及
时治疗,可导致面部肌肉萎缩或畸形,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针对年面瘫病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专项规划和优化。
一、分析
1.病因
年面瘫病病因不明,但与病毒感染、疲劳、应激等因素有关。
2.症状
面部一侧出现麻痹,声音发功、眼球无力转动、眼睑下垂、口
角歪斜等情况。
3.诊断
通过症状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4.治疗
年面瘫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优化
1.针对病因。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方案目的概述
本专诊疗方案的目的是
4.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医疗 服务水平。
3. 优化面瘫病的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 本和患者负担。
1. 提高面瘫病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 少后遗症。
2. 规范面瘫病的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性。
02
前期方案制定与实施
前期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病情进行初步判 断。
详细描述: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具体措施包括
1. 急性期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 减轻炎症反应和减轻神经损伤。
Hale Waihona Puke 2. 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 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3. 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 移植术等。
身体检查
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如测量体温、检查面 部肌肉等。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 等。
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 可能性。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案 。
确定针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灸穴位和刺激强度。
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抗 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也增强了医患沟通与合作。
方案优缺点分析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具有针对性强 、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恢复时 间较长、部分医护人员对该方案
掌握不够熟练等。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总结
在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加强 患者教育、注重康复治疗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标题: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功能异常或消失。
面瘫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近年来,面瘫病的专诊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和优化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面瘫病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 面瘫病的分类和病因2. 目前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势和不足3. 患者面临的困扰和需求第二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分析与总结1. 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1.1 综合医学的定义和实践1.2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1.3 如何将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结合起来2.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1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面瘫病诊断中的优势2.2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瘫病评估中的作用2.3 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提升面瘫病治疗效果3. 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3.1 基于分子机制的新型药物研发3.2 中药治疗在面瘫病中的应用前景3.3 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4.1 康复治疗的内容和重要性4.2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协同合作4.3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治疗第三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建议1. 加强面瘫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1.1 提高医务人员的面瘫病识别和评估能力1.2 推广面瘫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工具2. 优化面瘫病治疗的技术手段2.1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精准定位2.2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2.3 建立面瘫病治疗的追踪和评估机制3. 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3.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3.2 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3.3 加强康复知识宣传和教育结论:面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疗方案的优化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的努力,才能为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2014—2016年目录2014年 (3)诊断 (3)治疗 (3)难点及解决措施 (4)中医药特色 (4)分析评估 (5)2015年 (6)诊断 (6)治疗 (6)难点及解决措施 (9)中医药特色 (9)分析评估 (9)2016年 (11)诊断 (11)治疗 (13)中医药特色 (17)优化总结 (18)面瘫(2014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风寒证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2)风热证治法: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太阳、颊车、阳白、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面部浅刺,留针15分钟,针用泻法。
②恢复期:阳白、太阳、四白、头维、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太白、承浆、迎香、颧髎、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地仓、颊车行长针透刺,针用平补平泻法,留着30分钟。
(二)中药汤剂1.风寒证:牵正散加减。
2.风热证:银翘散加减。
(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采用面部闪罐、TDP局部照射、艾灸等疗法。
三、面瘫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治疗难点1:面瘫是因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一侧面部表情肌急性瘫痪,以发病<14天内为急性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可伴有耳后或颈项部疼痛。
如何解决面瘫急性期进行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解决方案:临床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予汤药:风寒证:牵正散加减。
风热证:银翘散加减。
治疗难点2:面瘫患者由于病位较深,或者前期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恢复较慢,长期制动,眼睑闭合不全。
解决方案:给予针刺强刺激,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采用“滞提”的方法,首先针刺四白穴,然后向一个方向捻针至滞针后,然后提拉该针针柄,反复提拉8-10次,一天操作2次。
十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操作2个疗程。
四、发挥中医药特色具体措施1、在传统的面瘫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面瘫的诊疗方案、推陈出新。
2、将面瘫的急性期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评估、对于急性期耳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提出了“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减轻耳后乳突部疼痛,发挥了传统中医的优势,扩大了外用中成药的治疗范围。
3、建立可供临床推广应用的面瘫临床特色疗法,以局部取穴为主,开展面瘫的分期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根据面瘫各个时期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及取穴方案。
进一步完善面瘫各期的特色治疗方案。
五、面瘫分析、总结、评估我们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1、对于面瘫轻症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对于重度患者,以及针灸依从性差的患者效果不令人满意,有时需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如应用激素和活血药物等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下一步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诊疗方案,充实关于重度患者的诊疗方案,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使之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2、面瘫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面瘫的分期方法较多,各期治疗方法不一。
4、治疗面瘫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参差不齐。
我们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结合药物取得良好效果。
5、经过优化的诊疗方案已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及指导临床,为大多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6、面瘫急性期针灸远部取穴配合涂抹全蝎膏加微波治疗耳后乳突部疼痛治疗效果较好,使大多数患者尽早摆脱疼痛的困扰。
7、针药结合治疗面瘫效果良好。
不足:1、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
2、面瘫的分期较多,应根据面瘫的各期病例特点对面瘫的分期进行进一步明确,以利于指导临床。
面瘫(2015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
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
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
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
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繆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
随症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膈俞。
2.电针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
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
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
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
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等方法。
每次施灸约20分钟。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三)其他疗法1.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采用拔罐疗法。
2.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采用红外线照射疗法。
(四)护理1、风热证(1)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甜腻煎炸之品及生冷瓜果。
(3)伴发热者,应观察体温变化,可热服中药汤剂或热粥、热饮,服后加盖衣被,使汗出热退,汗多者切忌汗出当风。
2、风寒证(1)室温宜稍高,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宜进温热柔软、清淡少渣、少油脂、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瓜果、芝麻、核桃等凉性润肠之品。
三、面瘫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治疗难点:面瘫日久或者是由于早期失治、误治或是由于面瘫的部位较深,容易出现面肌痉挛、面肌倒错等面瘫后遗症的出现,治疗这部分症状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
面肌痉挛多起源于一侧下眼睑肌肉颤动,后幅度及频繁程度不断增加,逐渐扩展至同侧面部其他肌肉,以口角肌肉的抽动最为明显,多在精神紧张、疲倦、与陌生人交谈、情绪激动时发作明显,在睡眠时停止。
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不能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