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表表
期末考试年级成绩分析

期末考试年级成绩分析引言本文档对于期末考试年级成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统计和分析学生的成绩数据,我们能够了解整个年级的考试情况,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我们收集了本年级所有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简单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等常用的统计指标。
成绩分布情况经过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成绩分布情况:- A等:占比40%,表示优秀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40%。
- B等:占比30%,表示良好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30%。
- C等:占比20%,表示中等水平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20%。
- D等:占比10%,表示较低水平的学生占整个年级的10%。
学科分析根据不同学科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我们进行了学科分析。
语文- 平均分:85分- 标准差:5分- A等学生占比:35%- B等学生占比:40%- C等学生占比:20%- D等学生占比:5%数学- 平均分:90分- 标准差:7分- A等学生占比:45%- B等学生占比:30%- C等学生占比:20%- D等学生占比:5%英语- 平均分:80分- 标准差:6分- A等学生占比:30%- B等学生占比:35%- C等学生占比:25%- D等学生占比:10%结论本年级的整体成绩较为优秀,尤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在英语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张三, 王五. 《教育统计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李四. 《教育成绩评价与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小学生质量分析表质量分析表

育才怡康小学()--- ( )学年度()学期
()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年级:学科:任课教师:
一、基本情况:
二、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情况:
1、看均分:
2、看合格率:
3、看优秀率:
4、看满分率、零分率:
5、看高低分组得分率:
6、看高低分差:
7、看学生习惯:
表二:学科上下学期成绩对比:
上下学期作比较数据分析:
1、看均分:
2、看合格率:
3、看优秀率:
三、归因分析:
(一)学生的质量状况
1、取得的成绩:(对照上学期成绩的改进情况)
2、存在的不足:(对照上学期问题的改进情况)
(二)教师的教学现状:
1、取得的成绩:
2、存在的不足:
四、改进措施:。
Excel 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Excel 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处理学生成绩时所分析的项目包括参考班级,参考人数、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各分数段所占的人数:600分以上人数、500~599 分人数、400~499 人数、300~399 人数、300 分以下人数。
这个统计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如果用人工计算,不但效率低,且出错机率大,而用EXCEL函数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新建空白Excel工作簿,将自动建立的Sheet1、Sheet2、Sheet3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表、分析表、分数段统计表。
其中各科考试成绩表用于输入各科成绩。
(一)设计各科成绩表在各科考试成绩表第一行中输入分析名称,如“** 中学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成绩表”,在第二行从A1单元格开始顺序输入记录字段名:考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假设全级学生有674 人,10个班,所以从第3行到第676 行用来输入所有学生各科的成绩。
1. 求总分:主要用SUM函数,其语法格式为SUM(Ref),此处Ref为参与计算的单元格区域。
例如:SUM(B2:E2)是表示求B2、C2、D2、E2四个单元格内数字的和。
另外还用到SUMIF函数,语法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功能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参数Range表示引用,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表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指出哪些单元格符合被相加求和的条件。
Sum_range表示引用,需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
注意:Criteria如果是文本,那么引号应该是半角的,而不是全角的,否则会出错!在O3单元格中输入=sum(F3:N3),便可求出第一个同学韩威的总分,然后选中O3单元格,当右下角出现小”+”字图标时时使用拖拉大法往下自动填充,或左键双击即可.2.排名次:Microsoft Excel中用RANK函数求名次(排序),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 返回一个数字在数字列表中的排位。
卷 面 分 析 表(初二地理)

贵阳市花溪区金竹民族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面分析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一、成绩统计:二、卷面分析:(1)试卷质量分析: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填空题7小题共15分,识图连线题3题共计15分,分析作答题共20分,三项共计50分)二种类型。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非选择题: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
识图连线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和少量的推理分析题,答案也是唯一的。
分析作答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实验操作的能力。
此次考试试卷就总体而言,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测验目标主要为初中所学的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下册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检测面较为全面,有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和应用,对教材知识点的分析和说明,有对材料试题的分析与应用;也有对课外阅读的分析与考查。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考查较为全面,涉及生物学的基础部分知识内容,但得分一般,表现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不扎实。
2、非选择题题:填空题涉及涉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比重不大,只有15分,得分在百分之30以上。
识图连线题:涉及“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题”、“人血涂片题”、“反射题”,题量适度,是此试卷的重点部分。
得分在百分之50以上。
大多数学生由于对识图能力较差,对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表现为失分较多。
材料题的分析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造成丢分较多的主要原因。
(3)针对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填图与识图的训练;二是多作材料分析题的训练。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

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4.6学生成绩综合统计表(一)案例背景期末考试后,除了要统计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外(前面章节已经介绍了多种统计分数段的方法)可能还要统计年级和各班的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前、后若干名(如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等。
本案例以某中学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100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3科成绩和总分为样本,统计全年级4个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及格人数与及格率,优秀人数与优秀率,以及各班里年级前20名和后20名的人数和比例,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将前20名和后20名学生的成绩在统计表中标示出来,以使得前、后20名的成绩能够在成绩表突出显示。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基础知识条件格式•函数应用ISNUMBER函数SUM函数,LARGE 函数,SMALL函数•综合应用函数嵌套数组公式。
最总效果展示461创建原始数据表Step 1创建工作簿、重名工作表创建工作簿“综合统计表.xls”,然后将工作表重命名为"统计表”,删除多余工作表。
Step2输入原始成绩①在单元格A49输入表格标题:“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选择你好单元格区域A49:G49,单击“合并及居中”按钮,字体、字型、字号设置为黑体加粗16号。
②在单元格区域A50: G50输入字段名:“班级”,“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和“总分“。
③在单元格区域A51 : F150输入全年级4个班100名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④在单元格G51输入公式:“ =SUM(D51:F51) ”, 然后按键确认,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
⑤选中单元格G51,双击单元格G51右下角的填充柄即可完成其余学生“总分”的统计工作。
⑥选中单元格区域A50:G150,按图2样式设置边框,添加底纹,文本居中显示462统计及格人数与及格率Step 1创建统计表框架在单元格区域A1:J9按图3样式输入“高一年级各班及格人数与及格率统计表”框架信息。
雷州市年级成绩统计表.2

雷州市年级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王莹此表只供教师了解检测学生成绩情况使用,不对学生公开。
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年级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陈循养、曹凤建、王广文、陈登分人:王莹此表只供教师了解检测学生成绩情况使用,不对学生公开。
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梁忠祥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年级科目:语文科任: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1)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忠祥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九(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吴乃如雷州市松竹中学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统计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九(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梁袁有珠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级别:八(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袁有珠2011至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级别:八(3)科目:语文科任:陈晓豫登分人:吴乃如。
学生考试分析与总结表格

学生考试分析与总结表格考试成绩分析对本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如下表格:考试科目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60分及以上)语文75.5984385%数学80.01005090%英语78.5965288%物理60.0853075%化学65.090408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数学科目平均分最高,物理科目成绩相对较差。
及格率方面,数学科目最高,其余科目及格率均在80%以上。
可以得出,本次考试中,学生整体成绩较为出色,但仍存在学生对某些学科理解和掌握不足之处。
考试难点分析针对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难题及错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表格:考试科目难点分析常见错题语文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词汇量不足熟悉语文古诗词不够数学解题思路问题,考虑不全面数字逻辑题易错英语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词汇量不足时态和语态容易混淆物理公式运用不熟练,题目难度大受力分析问题化学实验和化学方程式记忆有误酸碱反应问题分析表格中得知:语文科目中,学生对作文和文言文的掌握程度不够,词汇量较低。
数学科目中,考虑不全面,对数字逻辑题理解较有困难。
英语科目中,学生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词汇量不足,时态和语态容易混淆。
物理科目中,学生对公式不够熟练,题目难度较大。
化学科目中,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有误,会受到酸碱反应问题的考验。
学习计划总结在进行考试成绩分析与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如下所示:学习科目改进方案语文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感和写作能力;多背诵古诗词,提高词汇量数学坚持做题,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接触题目,提高题目的理解能力英语多多练习阅读,尝试用英语思考问题,增加词汇量,加强语法记忆物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物理公式的运用;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化学更多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实际应用技能;多使用记忆法背诵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综合以上,学生应更加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大学习投入,减少时间浪费,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自己多思考和多练习。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表模板(平时成绩占20%或0%)

据。
所有班级考试人数合计
பைடு நூலகம்
所有班级总评平均分
所有班级标准差
70-79
60-69 不及格 总计
0 70-79
0 60-69
0 不及格
序号 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 总评
人数统计
本班平时成绩人 数
本班考试人数
平均分
本班总评平均 分
标准差
S
n
1 1
n
(X 1
i
X)2
S
1 n
n
1
(X
i
X
)2
本班标准差
本班分数段
90以上
80-89
1
0.8
0.6
0.4
0.2 0
0 90以上
0 80-89
0%,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制或20分制 等于期末成绩)及其它相关数据,并绘制本班成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