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_第一章_总论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

** 在利润没支有付归人集员计工算资以80前00,元所。有者权益的记录仍维持原数额,但资产 的记录已经设变备动和。门面折旧费用1200元。
第四节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是指会计核算应当 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在这个前提下 进行会计核算的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质 量要求。
前提 条件
4)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 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 决策。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 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部门
传统会计的定义:
会:加总计算,岁会 计:零星计算,日计
现代会计的定义:
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 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并运用会计方法以及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 价值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四大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计算和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 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 可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使用会计 核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一贯性原则
也称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 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 得随意改变。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 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反映特定单位。 作用: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 务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
会计基础第1章总论

•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管理会 计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关于未来决策的信息,财务会计向 企业外部人员(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 有关于过去发生的会计信息。(判断)
–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 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 3、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 1、会计的核算职能
•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
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 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 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 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主体的财务收支 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 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 格把关。
–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 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 会计监督应贯穿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 事后监督。
– 3、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 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 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 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 绩等功能 。特别是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尤为突出。这些职能是从核算和 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不属于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1、理解会计的目标2、掌握会计的概念四、课时安排一次课(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作业布置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七、板书设计图一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2、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四、课时安排2次课(4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资金运动图的挂图2、多媒体六、教学步骤第一次课(2课时)(一)明确目标本节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第一章:总论

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 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 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 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
3、两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 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前提),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保障)。
9 第一章 总论
18 第一章 总论
(二)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1、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会 计核算和监督谁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 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
19 第一章 总论
30 第一章 总论
3、相关性原则
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 管理的需要。
会计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如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决定是 否投资或继续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 的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税务部门 要了解企业的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以决定为企 业的纳税情况是否合理等等 。会计核算就要为各 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要面向社会,要满足所有 方面的要求。
(3)可验证:指有可靠的依据以复查数据
的来源及信息的提供过程。
28 第一章 总论
2、可比性原则
a.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 的会计事项时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 可比的会计信息。
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 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该原则要求 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 算方法与程序进行,所有企业单位的会计核 算必须建立在相互可以比较的基础上,使其 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便于比较、分析、汇总, 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需要。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讲授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板书设计: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a.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会计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_单元教学设计第丄周至第Z周第3页共20页授课班级: 备课人:第4页共20页授课班级: 备课人:1 •什么是会计?2.特点?3.说明“司会” “四柱清册” “龙门账” “天地合账”复习过程各出现在什么时期? 4.哪本著作确定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作者?时间?引入新课本节课将学习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提问回答问题讲解新课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谷(一)会计对象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2•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3•资金运动的客观性体现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资金的投入一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运动的起点)资金的退岀一一偿还各项债务、缴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运动的终点)国民经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不完全相同。
制造业的会计对象:辛j「I挪朗】I h二连童耳葩牛产掛用酋酋过提贺币资金图1.1 制造业资金运动图说明:生产经营过程:供应T生产T销售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原材料T在产品T库存商品资金形态的变化:货币资金T储备资金T生产资金T成品资金T结算资金T货币资金4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第一层次一一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最高概括第二层次一一会计要素第三层次一一会计科目提醒学生注意: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换一句话来说,只有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的对象。
当然,也不是所有能用货币来反映的均是会计的对象,例如总产值、净产值等也用货币来计量,但它们属于统计学的对象。
不定项选择:1 •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属于企业资金退岀的有()A偿还借款B上缴税金C发放工资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课堂回答:由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第7页共20页授课班级: 备课人:第8页共20页授课班级: 备课人:教学环节教学内谷(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讲解新课具体包括下列两层含义:1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的;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对比。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二、会计的概念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有所差别。
当然对已经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记录计算的经济活动,还必须运用货币量度加以综合反映。
(2)以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为核算依据
这里的真实、合法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严格依据审核无误的合法原始凭证进行,以保证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
连续:指会计记录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不能中断,不能按照主观意愿或某种目的改变记录顺序。
2.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帐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业务。从西周开设“大宰”来掌管王朝财权,设“司会”来掌管王朝计政。当时的会计主要是为奴隶主占有奴隶并榨取其劳动产品、为巩固奴隶制服务的。
3.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唐代出现了“四柱结算法”,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平衡公式表现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相当于现代会计账户的余额计算公式“期初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通过这个平衡公式,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为我国传统的记账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计量和记录行为,是建立在数学的表现方式上。因此,到目前为止数学依然是现代会计学的一大支柱。
《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第一章总论教案

《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第一章总论教案陈昌平衡阳技师学院经贸系20XX年9月至12月份前言一、教师要求:既有丰富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财会实践工作经验。
二、教学场地要求:1、全部课程都在一体化教室即财会模拟实训室组织教学2、财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室设置:a模拟财会办公室(办公桌椅、办公用品如尺子、剪刀、橡皮擦、铅笔、红笔、装订机、装订线、算盘、计算器(可要求学生自备)以及其他各种会计专用办公用品。
b在墙上张贴或悬挂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如财产清查制度、现金使用与报账制度、财产物资采购与保管制度、报账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图等等。
c在档案柜中分类陈列大量的上届学生综合模拟实训所完成的已经装订好的各类会计核算凭证、账簿、报表等,并且在按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又将合格作品与不合格作品(应有老师的批阅)分类陈列,便于学生观摩d黑板、讲台、粉笔或多媒体设备三、教材及教学资料、耗材要求:1、基础会计教材一册:要求内容较简单,文字表述较通俗易懂2、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基础会计实训练习一册:实训练习第一部分要求以一个工业企业为例,分类列示该厂进行各种经济业务活动所填制和取得的原始凭证的常见种类及格式( 。
3、各种空白的真实的原始凭证(收料单、领料单、进账单、托收凭证、信汇、电汇凭证、托收凭证、支票、本票、汇票、工资结算单、财产清查报告单、盘盈盘亏报告单、)以及各种用于会计教学的仿真性能很好(彩色、一式几联)的发票、收据等等,各种空白记账凭证、各种空白账簿、各种空白报表等。
四、课程设置要求:建议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同时,开设基本会计技能课程,其内容包括:财会书写、珠算、点钞、识别真伪钞票、还应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的识别、阅读与填制2008-11-10《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的概念、特征、职能、目标以及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核算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是学习会计这门课程的入门起点,对以后的学习和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学生能先通过预习、重点在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下以及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练习中构建起自己的关于会计的基本认知(包括基本概念和原始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计量单位:货币量度、劳动量度、实物量度),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个单位(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会计的对象)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性质)。
(三)会计的基本特征(多选)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基础产生于会计分期。
种类: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
1.应用围: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 概念: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是否实际发生为标准。
C.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四)会计的分类
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以提问学生方式为主)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1) 概念: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会计基础》考试题型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讲授新课:
一 、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时代;
2、古人对会计的原始定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a.什么是会计?
b.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C.会计核算的具体容分别是哪些?
2、导入: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建立在什么前提和什么基础上呢?——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Step2:讲授新课:
一、会计基本假设
情感目标:1、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2、了解会计历史,激发对会计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理解会计含义、职能、对象;
2、掌握会计核算具体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新课导入
1、省会计从业考试的相关考试政策
(2)现代会计核算的特点 (多选、判断)
A.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B.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务,还要面向未来;
C.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二)会计监督职能
(1)概念: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 进行审查。
(2)特点
A.主要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会计基础等相关容;
2、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计基础等相关容;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B.贯穿会计管理活动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
(三)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1)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四)会计的其他职能:预测、决策、控制、评价。
学生做PPT上练习题,教师讲解。
2.货币计量的有关规定
(1)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人民币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四个假设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注意:企业集团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集团的各个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分厂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其总公司是会计主体同时是法律主体。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概念: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持续经营的补充。
(三)收付实现制
1.应用围: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2.概念: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本期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当期的收入或费用等的依据。
Step3:总结
会计含义、职能、对象;会计核算具体容;
Step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会计概念
2、会计目标
3、会计职能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 称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二)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 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一)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会计含义、职能、对象;
2、掌握会计核算具体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的概念: 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围。
2. 会计分期的相关规定: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注意】小于一年)。
(2)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以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3)我国的会计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
3.会计分期的意义:三个。
(四)货币计量
1.概念: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