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考点预测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干热风、土壤养分、低温 冻害影响树干的整体
一、选择题
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
,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
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完成
12~14题。
谷坡生长缓慢
14.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16.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 C.气温变化
B B.东南风影响
D.摩擦力作用
同一区域地形、摩擦力差别不大;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河谷地区温差更小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18题 19题
伊朗北部——里海区域的湿地 四川贡嘎山中华斑羚与中华鬣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
河流的特征、湿地的演变
生物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2024年湖南省选考真题“稳”中有“变”。
“稳”——2024年是湖南省新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四年。历经三年的尝试、积 累与创新之后,经过三年自主命题的具体实践与经验积累后,如今湖南省选考已 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破旧有桎梏,从国内外的最新地理文献研究中挑 选适合作为高考地理测试的素材;大胆突破创新,通过变更高考地理测试的题型与 分值设定以更加符合实际的考情和学情。2024年湖南省选考试题基本延续了2023 年湖南卷的风格。
A.历史悠久
B.交通便利
C.宣传有力
D.物美价廉
B
术的人才;也有豆制 品的相关产业,产业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2【地球的宇宙环境】附答案详析

A.引起火山喷发 B.流星出现频繁 C.乔木年轮变密 D.高纬常现极光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 的焦点。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部分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 运动”。读表,回答 13~15 题。
A.质量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平均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14.[考向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现象
D.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15.[考向 天体特征]月球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
(1)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6 分) (2)分析 1885 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6 分)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继甘肃酒泉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之后,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于 2014 年 10 月在海南文昌
6
建成。下图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卫星发射中心的选址需考虑纬度、交通、发射安全性等 因素,而卫星发射窗口则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等影 响。2016 年 11 月 3 日 20 时 43 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发射成功。长征五号运 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结构最大的运载火箭,被亲切地称为“胖五”。下表为 2014 年海口和文昌的三次产业比重表。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期末联考)“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新疆界计划”实施 的第二个探测项目,2016 年 7 月 5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已在太空飞行 4 年 11 个月的“朱诺”号 成功进入木星轨道。如图是天体系统层次图。据此回答 25~27 题。
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2.3 常见天气系统(讲)(含解析)

【知识拓展】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
3.锋面的天气
时间
冷锋
暖锋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考点三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典例3】(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C
【解析】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易错警示】
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北方春季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变式1】(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读图,完成下面1~2题。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高频考点0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高考调研】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讲练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2)B
解析:(2)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 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 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 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④错误。故选B
●角度二 运用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例2】户籍人口是指在某地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而常住人口则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达到一 定时间的人口。下表是我国某市2012~2017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3.该市最可能为( B )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根据表格可知,该市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大约1 000万,可以推测该城市对外来人口 的吸引力很大,进一步推断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各选项中上海的经济是最发达的,对人口的吸引力是最 大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4题,常住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的,所以常住人 口增速变缓也主要与人口迁入变少有关,而与死亡率、出生率关系不大,故A错误。根据表格显示,可知, 该市户籍人口一直在增加,故B错误。近些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快,就业机会增多,使得劳动 力输出省份的人口输出量减少,进而导致该市常住人口增速变缓,故C正确。我国没有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的政策,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③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问题思考] 上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问题5 土壤肥力收支(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收支类问题5土壤肥力收支(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重庆卷第12~13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对土壤肥力收支的考查,常以植被群落的分布及生长特征、土壤剖面图、土壤的理化特征统计图等为材料,设置地理实践情境,考查土壤肥力高或低的原因。
掌握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的收支分析角度,即可轻松破解此类试题。
2022年浙江卷第13~14题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022年湖南卷第18题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2020年浙江卷第3~4题地形对土壤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2022·浙江卷·13~14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答案】1.A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所以选C。
3.(2022·湖南卷·第18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重难点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解析版)

重难点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目录重点0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重点02 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重点03 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规律】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常以区域图、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要素分布、特征、成因及可持续发展,侧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考查。
【命题预测】区域图是高考试题必不可少的图示,试题情景的背景往往隐藏在区域图、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中,将定位与区域认知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人地协调观融入试题。
重点0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浪费严重。
(4)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石油进口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不稳定。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1)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高能源开采率;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3)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增加粮食产量(a)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发展农业机械化。
(2)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是我国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图。
完成1~2题。
1.图中M点的日期最有可能是A.3月1日 B.2月24日C.3月15日 D.4月1日2.影响我国入春时间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A.地形纬度 B.大气环流地形C.纬度大环流 D.海陆分布降水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3~4题:3.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4.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干燥度是可能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读我国局部地区干燥度图,读图完成5~6题。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和南京的干燥度分别约为()A. 1.0,1.5B. 1.5,1.0C. 1.0,0.75D. 1.0,1.0 6.下列人类活动会导致局部地区干燥度上升的是()A.修建水库 B.植被破坏C.退田还湖 D.退耕还林下图为甲地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及其所在河流局部水系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6月至8月 B.3月至5月 C.12月至次年2月 D.9月至11月8.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储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入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9~10题。
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4.78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10.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水稻生产重心指的是某个时期水稻产量分布在某个区域上的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地理重心),图5为1978——2009年中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图1甲乙丁丙- 1 -- 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处于中国几何中心(103.50°E ,36°N )的东南方向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增长速度慢于其它地区C .1978—1990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朝西南方向缓慢移动D .2000—2009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12.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水稻生产重心空间布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稻生产技术 B .水稻产业政策C .气候、水源D .耕地面积泉州第一座跨海高速公路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栈桥工程2010年1月1日开工,工程起于晋江南塘村,止于惠安塔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地理考点预测
2015高考地理考点预测
原题再现:2014高考新课标2卷真题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
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
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8分)
一、大命题方向
1.自然地理:地球运动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水体运动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2.人文地理:
以PRED为核心,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以及对策;
以区位为核心的切入点,注重对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考查;
注重对区位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注重自然和人文等区位要素
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3.区域地理:
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能够准确定位区域的大体位置
二、选修内容仍然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有的省份考察环境保护)为考查重点,分数在10分左右。
1)自然灾害:考查常见灾害的成因、影响范围、特征及应对措施。
2)旅游地理:考查旅游资源、区位考法条件、资源保护、旅游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3)环境保护:考查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如酸雨,雾霾等。
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把握得高分的一道题选择作答。
三、2015年高考地理重点考试题型: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
读图及分析能力
1.综合题:往往以某一个区域作为考查的切入点,考查自然和人文的相关知识。
2.选择题:地理往往也会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2015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2、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3、中巴铁路走廊
4、APEC蓝
5、尼泊尔地震
6、港澳回归15周年
7、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8、最严环保法实施
最后,提前预祝2015年所有高考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