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5-6阶段

合集下载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

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3~5岁主动对内疚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伪20~24岁亲密对孤独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避免亲密,关系淡漠24~65岁繁殖对停滞能投入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二、弗洛伊德理论1.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2.肛门区(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4.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

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1]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0-2岁)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性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其基模的功能。

由本能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

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 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性。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依靠父母和照顾者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我充满好奇心,通过探索周围环境和与他人互动来认知世界。

我感激那些给予我安全感和关爱的人。

第二阶段:幼儿期(1岁至3岁)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我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并将父母视为自己的重要角色模型。

我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并对学习新技能充满热情。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我开始与世界更广泛地接触。

我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并学会了在同伴间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我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希望通过探索和观察来理解事物。

我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及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

第四阶段:童年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到自豪。

我开始独立思考,并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我学会了规划和解决问题,开始对外界评价有所敏感。

我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同伴间寻找所属群体。

我对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不断增强。

第五阶段:青春期(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我经历了身心的剧烈变化和不确定性。

我开始独立思考,并开始探索自我价值和意义。

我对自我形象和身体发育有着强烈的关注。

我与同伴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并对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感到渴望。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

第六阶段:早期成年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我面临了成年的责任和自立。

我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努力建立稳定的关系和事业。

我对个人和职业成就有着强烈的渴望,并开始评估自己的成功与否。

我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感到自豪,但也意识到了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第七阶段:中年期(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我开始关注自己的遗产和对世界的贡献。

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成就,并寻找对自己和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我对社会问题和全球议题的关注以及对后代的关心逐渐增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考点,且考试方式灵活,多为匹配型或理解类题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

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

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个体每一阶段危机的解决方式对其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或前几阶段)冲突的解决,而早期冲突也可能推迟到后期发展阶段中得到完全解决。

如果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危机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人格发展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特别是埃里克森的理论从个体出生到青春期、成年期直至晚年,体现了人的全程发展观,对转变教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当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因而,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独特性。

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重要的第四、第五、第六阶段,更需要教师在了解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危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大虽的问题情景,在活动和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渡过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

四、性别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 ~3 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 不" 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 ~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

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

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x一、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里程碑,它提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发展理论,把人的发展分成八段,从出生至成年,从发育至消逝,从自我中心至社会关系,从心理发育至建构技能,一步步构建人的发展体系,揭示发展过程与理论。

1. 出生至两岁的婴儿期:婴儿期是人类生活的始发阶段,是构建自我旅程的重要的开端,也是人类早期的感受、观察、结构世界的基础。

此阶段特点是建立安全基础,感受动机的稳定强度,且宝宝会学会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感官反应等。

2. 两至三岁的幼儿期:此期也叫做幼儿分离阶段,在此期宝宝可以独立地走路,学习独自行动。

宝宝会试着用口头表达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可以开始了解自我的存在,了解自己的渴望,以及家庭作用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3. 三至六岁的学前期:此期宝宝学会学校的习惯,可以参加社会游戏,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有一定自我理解,可以自我调控,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形成自我价值观,了解性别角色,发展社会关系技巧,以及形成安全感与家庭氛围。

4. 六至十二岁的儿童期:此期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技能和社会关系来获取信息、知识,可以掌握,理解更多的信息,包括身体和情绪信息,也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独立,并体验自己独立的感受。

5. 十二至十四岁的青少年期:此期的孩子会体验到性化的改变,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并开始合理地想象未来,并有能力自我实现,他们会与朋友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此时开始提供他们的独立性,并想要在社会上有贡献,并能更好苟且,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观。

6. 十四至十八岁的青春期:此期主要特点是性化的成熟,开始关注更多关于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可以建立一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朋友圈,甚至职业等等。

7. 十八至二十五岁的探索期:此期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可以确定自己的宗教信仰,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成长性、分析性、表达性和洞察性等,此期是发展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重中之重。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复习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在考试中呢不全是大题考察的,多为细碎的小知识点的选择题考察。

那么如何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这方面的理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吧!(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是衡量有
无爱情及其强度的指标。
可编辑
• 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 缺点或错误,维持有点和长处,并帮助他或她改正错误。
亲密(喜欢 理解期待)
浪漫爱(亲密+激 情)
伙伴爱(亲密+ 承诺)
完美爱情(亲密+激 情+承诺)
激情(魅力与性 吸引)
承诺(决定稳 定发展关系)
愚蠢爱(激情+承诺)
• 总之,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 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 现以下的个性(特征):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对
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确立人生目标;依靠情感关系 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高三学生的问题,睡不着,做噩梦
从多纬度审视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由于自我意 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青年需要在多向度中审视 自我、调整自我,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 我意识,向理想自我靠近。
第五阶段
阶段
年龄
发展任务
人格特征
青少年期 12-18岁 角色同一VS角色混乱 诚实品 (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今没 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本质上它是指个体在特定 的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 续性的能力,也就是对“我是谁”,“我将来发展 的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坚定而 连贯的意识
大学生亲密关系(恋爱关系)
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
类型
•志同道和型 (志趣型53%)
•感官满足性 (情欲型43%)
•功利型
(实用主义28%)
•痴情迷恋牺牲型(16%)
•单恋型
(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有关主题的活动 •42.7%的学生正在谈恋爱 •97.9%的学生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 •34.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是不真诚的 •72.7%的学生对现在性健康教育不满意。
1.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可能和别人 共同完成任务,但是他是可以喝别人分离的。2.自 我本身是统一的。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 感,现在的我是有童年的我发展而来的,将来我还 会发展,但是我还是我。3.自我设想的“我”和自 己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相信自 己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能被社
•两个问题
–1、你对自己的价值观,理想目标,职业生涯, 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过探索吗? –2、你对自己的探索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吗?你对 此选择付出过精力、毅力和时间等方面的个人投资、 自我牺牲以及对特定兴趣的维持吗?
如果在这一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容许他去探索自己 的梦想、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 个接受自己的人。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 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 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 什么是爱情,你向往的爱情类型以及向往的诗歌、电影、小说?大 学时期是否因该谈恋爱?大学生恋爱难道仅仅是“练爱”么?你如
何定位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
• 恋:想念不忘,爱慕不舍,不忍舍弃,不想分开。
• 爱: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可以体验却难以言语。是 为了目标食物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付出的情感行为。爱是主 动行为,以真心对待某个生命体或物体,时期整体得到快 乐。狭义指爱情。广义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爱情友 情等)。
第六阶段
可编辑
阶段 年龄
发展任务
人格特征
成年时期 18-25岁 亲密感VS孤独感
爱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
永远相互奉献"。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 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 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 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 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 感。
同一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ntity. (2)个人同一性 (3)社会同一性
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 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 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意志的情感和态度, 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 仰。
自我同一性包括三方面体验。
• 恋爱:指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交互作用下互 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
• 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的倾听对方 的需求,并给予自己最大的协助。
• O代表Only(唯一),爱就是百分之百的纯正,对唯一的你 作出唯一的承诺。
• 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 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尊重他或她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