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PPT演示课件

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PPT演示课件
17
严禁饲喂劣质牛乳和发酵、变质、腐败的牛乳。 应将初乳和牛 奶加热到 36~38℃后饲喂。
2.2.2 补喂干草 犊牛出生后第 8 天,开始饲喂干草。早期补 喂干草,能促使瘤胃早期发育,防止舔食脏物。
18
很快就少了很多戒心,急急忙忙地只知道吃,甚至还开始往我
2.2.3 补喂精料 犊牛生后 15d 左右,开始训练吃精料。初喂 时可磨成细粉,与食盐、骨粉等矿物质饲料混合, 涂擦犊牛口鼻,教其舔食。喂量由最初的 10~ 20g,增加到数日后的 80~100g,一段时间后, 再喂混合好的湿拌料。2 月龄犊牛湿拌料,喂量
16
很快就少了很多戒心,急急忙忙地只知道吃,甚至还开始往我
半,用等量的脱脂乳代替。二月龄后,停止饲喂 全乳,每日供给一次脱脂乳,同时补充维生素 A、 D 及其他脂溶性维生素。饲喂发酵初乳能有效预 防犊牛腹泻。初乳发酵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为 10~ 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的 1%的丙酸或 0.7% 的醋酸作为防腐剂。保证饮乳卫生和饮乳质量,
19
每天可增加到 50g。 2.2.4 补喂多汁饲料 一般犊牛出生后 20d 开始饲喂。在混合精料
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或甜菜、幼嫩青草等。最 初每天 20~25g,以后逐渐增加,到 2 月龄时可
20
很快就少了很多戒心,急急忙忙地只知道吃,甚至还开始往我
增加到 1.0~1.5kg。 2.2.5 补喂抗生素 犊牛出生后 3~30 日龄,可每天补喂一定量
1.2.3 各种环境因素 犊牛舍传染性微生物过高,犊牛栏舍阴暗潮 湿,卫生不洁,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消毒不严,
8
很快就少了很多戒心,急急忙忙地只知道吃,甚至还开始往我
畜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因素,造成致病菌 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牛病毒性腹泻是接触性的疾病,在临床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牛群的生长、存活都构成巨大威胁。

牛群一旦感染病毒性腹泻很难治愈,临床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我国牧区及饲养人员的养殖收入。

因此,养牛场户应该重视对该病防控,以减轻该病对牛群造成的损害,确保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1 流行现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该病的病原,各日龄牛都易感。

其中幼龄牛犊最易感,患病率很高。

奶牛、黄牛多发,其他动物如羊、鹿、猪等动物也可感染。

该病的传染源是患病牛与携带病毒的牛,与健康牛接触后会迅速传染给健康牛。

以黄牛为例,若一只母黄牛不幸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该病会直接通过母婴发生垂直传染,严重时将导致其流产;若小黄牛犊患病则会出现发热、溃烂等现象,成年黄牛多为隐性,现象不明显。

虽然牛病毒性腹泻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春、冬两季是主要的发病区间。

流行性经过是目前地方最为常见的发病形式,倘若发病地区交通发达,此病极有可能会沿交通线一路扩散。

若是在牧区发病,大多数为隐性发病,不易察觉。

2 患病表现该病的潜伏期为7~14d,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以黄牛为例,急性感染牛的体温会升高至40℃;体内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减少;采食情况不良;观察牛眼睛可见有浆水状的分泌物。

个别感染牛不再采食,也不能正常行走;病牛皮毛丧失光泽,偶尔会伴随出现腹泻的症状,还会表现出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感染初期可见其排泄物普遍呈现流水状,散发出恶臭难闻的气味。

至发病后期可见排泄物大多呈现稠状并且为灰色。

如果不能及时抢救,病牛会因其体内的脏器衰竭而死亡。

该病的病变主要就是从口腔开始,然后逐渐扩散蔓延至食道以及整个肠道。

观察其食道可见存在小的溃烂斑点,大多是呈现纵横交错的状态。

患牛是该病毒的宿主,病毒从口腔开始蔓延,首先通过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道后,集中在其上皮细胞,再由血液带动而扩散至全身,此时病牛的临床表现是病毒血症。

病毒在患牛上皮细胞中繁殖,造成病牛的上皮组织黏膜坏死。

牛羊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牛羊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家兔可实验感染。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绵羊
多为隐性感染,但妊娠绵羊常发生流产或生产先天性畸形羔羊,这种羔羊也成为传染 源。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 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不论放牧牛或舍饲牛,大或小均可感染发病, 发病率通常不高,约为5%,其病死率为90%~100%,发病牛以6~18个月者居多;老 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常年均 可发生,通常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本病也常见于肉用牛群中,关闭饲养的牛群发病 时往往呈暴发式。
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病毒侵入牛的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复制,然后 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再经血液和淋巴管进入淋巴组织。
病毒血症一般结束于中和抗体的形成。 在不给初乳的犊牛实验感染中,以循环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坏死,继而
脾脏、集合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损害为特征。 由于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及黏膜脱落而形成黏膜糜烂也是本病的特征。Leabharlann 第四胃黏膜严重出血,水肿、糜烂
诊断
在本病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最后 确诊须依赖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
病毒分离应于病牛急性发热期间采取血液、尿、鼻液或眼分泌物,剖检时采 取脾、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人工感染易感犊牛或用乳兔来分离病毒; 也可用牛胎肾、牛睾丸细胞分离病毒。血清学试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血清中 和试验,试验时采取双份血清(间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为阳性, 本法可用来定性,也可用来定量。此外,还可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 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诊断本病。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抗病毒药物也正在研发中,一些药物已经在实验室
和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完善诊断方法
尽管现有的诊断方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 早期诊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诊断方法,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和早期性。
腔黏膜溃疡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它急性传 染病进行鉴别,如牛瘟等。
急性发病案例中,病牛的死亡率 较高,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隔离
和治疗措施。
病例二:慢性发病案例
慢性发病案例在成年牛中较为常见,病牛会出现渐进性的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腹泻和贫血等症状。
慢性发病案例通常与其它慢性疾病并发,如肠结核等。
影响
该疾病还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因为病牛和带毒动物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 人类和其他动物。
02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04
发病时间
通常在产奶高峰期或新牛引进 后的3周内发生。
发病症状
病牛出现高热、厌食、流涎、 口腔和鼻腔糜烂,以及蹄部和
趾间皮肤炎症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传 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04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根据病毒流行情况和牛群 免疫状态,选择适合的疫 苗种类。
接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确 保所有易感牛只都能接种 。
接种操作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规范进 行操作,避免人为传播病 毒。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牛只进行隔离,防止 病毒扩散。
消毒措施
对牛舍、饲料、饮水等场所进行严 格消毒,消灭病毒传播途径。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 养牛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 养牛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养牛技术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简写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

牛病毒性腹泻代表着一组由单链RNA病毒组成的不同的瘟病毒.本文对其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严重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粘膜病、免疫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1、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黄病毒科还包括典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

初次感染动物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但是也可以通过子宫分泌物、流产胎儿、尿液、乳汁、精液、粪便和唾液传播。

BVD还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孕体进行传播。

据报道,需要动物之间有相对紧密的接触才可传染本病。

初次感染动物会发生暂时性病毒血症,并伴随有发热、轻微食欲不振和腹泻、精神沉郁和免疫抑制,患畜经过免疫抑制几天后康复。

某些患畜表现为眼鼻有分泌物,流涎,口腔糜烂,偶尔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

多数动物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在病毒血症时期,妊娠母畜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根据母畜的发病时间以及是否感染胎儿,牛病毒性腹泻病可以导致早期孕体死亡、流产、产出有先天缺陷的活犊或死胎,产出长期感染的犊牛或血清反应阳性犊牛,此犊牛对病毒具有免疫力。

非细胞毒株BVDV在长期感染的动物体内变异,结果导致黏膜病变。

黏膜疾病一般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通过影响单个动物继而影响少数动物。

但是,如果牛群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的牛,有黏膜病变的动物排出细胞毒性病毒,从而感染其他长期感染的牛,暴发牛病毒性腹泻病。

牛羊病防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牛羊病防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 免疫预防:使用牛粘膜病弱毒苗和灭活苗接种,增强免疫力。但弱
毒苗不稳定;也有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成功的例子。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概念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 毒属)引起的传染病。
特征为腹泻、粘膜坏死、双相热(在数日内连续出现2次发热,每次 发热持续时间2-3天,两次发热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都类似,发热间期1-6 日不等)、白细胞减少、病死率高。
病原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又称粘膜病病毒,黄 病毒科,瘟病毒属 1.球型,有囊膜,直径35-55nm,单股RNA; 2.可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生长; 3.抵抗力一般; 4.耐过牛可获得长期免疫。
流行病学
各年龄牛易感。黄牛>水牛>牦牛,犊牛发病较多; 病牛为主要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含毒; 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多见,也可垂
直传播; 全年发病,寒冷季节如冬春多发。
症状
潜伏期:7-10天 急性型:少见,多见于流行初期 1. 突发,T 40-42℃,双相热,在发热期白细胞明显减少,呼吸心跳加快,精神沉
2. 蹄间和蹄冠部皮肤糜烂、溃疡。 3. 特征性病变为食管粘膜有纵行排列的小糜烂斑。 4. 消化管淋巴结水肿。 5. 先天感染的犊牛常见断: 流行特点,急性病例
症状病变可初诊。
类症区别: 口蹄疫, 牛瘟等。
实验室确诊: 病原分离鉴定, 血清中和试验。
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病原引入。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诊断、淘汰、消毒;尸体、排泄物、分泌物、
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 2. 咳嗽、流泪、流涎、流涕。 3. 粘膜充血、水肿、坏死性炎症: ① 鼻镜、口腔粘膜糜烂、呼气恶臭; ② 严重腹泻、水泻,含粘液、坏死片; ③ 蹄冠部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4. 孕牛流产;病程1-2周,或有3-4周,高致死。

牛病毒性腹泻与粘膜病精品PPT课件

牛病毒性腹泻与粘膜病精品PPT课件
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过分拥挤可促进本病发 生。
BVDV的病原学
• 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 有囊膜,直径25-30nm,正链RNA
• 胎牛肾、睾丸、猪肾、胎羊睾丸可增殖 传代 BVDV。BVDV 可以分成致细胞病变 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
BVDV的基因结构及其蛋白
5'-Npro(P20)-C(P14)-Erns(gp48)-E1 (gp25)E2(gp53)-P7- NS2-3 (P125)-NS4A (P10)- NS4B (P30)- NS5A (P58)- NS5B (P75)-3',其中C,ERNS, E1,E2是病毒的结构蛋白。其余为非结构蛋白。
近年来,为了避 免非特异性染色反 应,则可以使用单 克隆抗体+生物素化 抗鼠抗体-链酶亲和 素过氧化物酶检测 方法。
分子生物学诊断
1
2
RT-PCR 核酸探针检测
RT-PCR
RT–PCR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分 子生物学技术,对于检测 BVDV 的 RNA 是一个合适的方法。根据 BVDV 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或几对特异性 引物,可以高度特异、敏感的检测 出器官、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的 BVDV,并可区别 CSFV、BDV,还可 对 BVDV 的基因型和生物型作进一 步的鉴定
内容摘要
1
BVDV的流行病学
2
BVDV的病原学
3 BVDV的基因结构及其蛋白
4
BVDV的研究进展
5 6
BVDV的主要诊断方法 BVDV的防治
BVDV的流行病学
传 染 源: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直接或 间接接触也可以传播;吸血昆虫也是重要的传播 媒介。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1

四、症状
潜伏期 7~14天。 急性 多见于幼龄犊牛,表现突然发病,体 温升高达40~42℃,白细胞减少,精神沉郁,厌 食。鼻有浆液性分泌物,2~3天内鼻镜及口腔粘 膜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腹泻,开始 水泻,以后带有粘液和血液,甚至在腹泻粪便中 混有脱落的粘膜。有些病牛出现蹄叶炎及趾间皮 肤糜烂,导致跛行。多数以死亡为转归。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牛肠粘膜出血、糜烂和溃疡
六、诊断
1. 临诊诊断 根据犊牛腹泻,血痢,粪便中 带有血液、粘膜,病死率高粘膜糜烂出血, 肠粘膜脱落等
2.病毒分离鉴定 取发热期病牛的血液、 尿、鼻眼分泌物,病死牛取脾、骨髓、淋巴结 等病料,接种牛肾、睾丸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也可接种易感犊牛进行病毒分离。
2.传染源 病牛和带毒动物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 经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排出。绵羊多为隐性感染 并可排毒。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
3.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另外 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 4.流行特点 新疫区的牛发病率约5%,其致死率多达 90~100%,而老疫区发病很少,多数为隐性 感染。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牛腹泻,脱水消瘦,衰竭死亡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牛鼻粘膜严重出血
五、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病变表现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 鼻镜、鼻孔粘膜、齿龈、上腭、舌面两侧及 颊部粘膜有糜烂及浅溃疡,严重病例在咽、喉头 粘膜有溃疡及弥散性坏死,最有特征性的病变是 食道粘膜糜烂,大小不等呈直线性排列。 瘤胃粘膜出血、糜烂,真胃粘膜炎性水肿、 糜烂。
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的抵抗力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56℃很 快即被灭活,对脂溶剂敏感,-70℃可保存多 年。常用消毒药对本病毒有良好消毒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系统病毒病
Multisystem viral disease
• 古典/胃肠型
Classical/Gastrointestinal Form
• 呼吸型
Respiratory Form
• 生殖型
Reproductive Form
•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型) BVD/MD Form
4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6
临床症状 Clinical Signs
呼吸型
Respiratory Form
• 持续间歇热
Continuous to intermittent fever
• 心率加快,但肺音正常
Increased hear rate but normal lung sounds
• 如果无继发感染,大多数在10天后康复
• 牛瘟
Rinderpest
• 水疱性口炎
Vesicular stomatitis
• 丘疹性口炎
Papular stomatitis
• 其它原因的流产 Other causes of abortion
9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1
BVD/MD型 BVD/MD Form
• 食欲废绝和恶病质
Total anorexia and cachexia
• 持续性脱水、腹泻
Persistent watery diarrhea
• 鼻腔和眼有粘液脓性排出物
Mucopurulent nasal & ocular discharge
Most recover in 10 days if no secondary infection
7
生殖型——经胎盘感染
Reproductive Form Transplacental infection
• 第一个三个月
1st trimester
• 流产
Abortion
• 第二个三个月
2nd trimester
• 双相热
Biphasic fever
• 口腔有糜烂斑—舌头、口腔粘膜
Oral lesions – tongue, mucosa of mouth
• 免疫抑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Immunosuppressive – predisposed to secondary infections
• 大多数在10天后康复 Most recover in 10 days
牛病毒性腹泻
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
1
韩 特 博士
Prepared by: Dr. Terry Hunt BSc. DVM MRCVS Dairy Herd Health Specialist China – Canada Animal Health Initiative
• 未免疫的动物 Non-vaccinated animals
• 应激
Stress
5
临床症状 Clinical Signs
典型胃肠型
Classical Gastrointestinal Form
• 突发性腹泻
Explosive diarrhea
• 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厌食
Dull, depressed and anorexia
• 木乃伊胎儿
Mummified fetus
• 先天性畸形——小脑发育不全,眼缺陷,牛犊弱小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 cerebellar hypoplasia,
ocular defects, weak small calves
• 持续性感染小牛犊 Persistently infected calves
12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腹泻和糜烂性疾病Diarrhea & erosive diseases
• 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a
• 冬季痢疾
Winter dysentery
• 蓝舌病
Blue tongue
• 口蹄疫
Foot & Mouth Disease
• 牛恶性卡他热 MCF
• 第三个三个月
3rd trimester
• 正常牛犊有BVD效价Normal calf with a titre to BVD
8
BVD/MD型 BVD/MD Form
感染了细胞病和无细胞病的生物型
Infection with cytopathic & non-cytopathic biotypes • 100%死亡率,但发病率低
2
病因/发病机理
Cause & Pathogenesis
披膜病毒科(瘟病毒属) Toga virus (pestivirus)
• 通过带毒动物、病畜及污染物质(粪便、唾液、精液 、子宫排泄物、流产的胎儿和胎盘)直接接触传播
Transmitted by direct contact with carrier or sick animals and contaminated materials (feces, saliva, semen, uterine discharge, aborted fetus & placenta)
• 如果存活时间足够长,可能跛行
May be lame if they live long enough
11
诊断 Diagnosis
• 根据型 Depends on form
• 临床症状 Clinical signs
• 双份血清中和试验 Paired serum neutralization
• 病毒分离 Virus isolation
• 免疫抑制病毒,使动物易感染其它疾病
Virus is immunosuppressive and predisposes animal to other diseases
• 病毒可通过胎盘
Virus crosses the placenta
3
病因/发病机理
Cause & Pathogenesis
100 % mortality but low morbidity • 最初经胎盘感染胎儿
Were originally infected as fetus - transplacental • 许多临床动物在6—24月龄
Most clinical animals are between 6 and 24 months of age • 口腔和鼻腔线形糜烂 Oral & nasal linear eros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