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
50m高双排落地式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实例

50m高双排落地式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实例与问题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1、前言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新规范)已正式颁发,并要求自 2001年6月1 日起实施。
该规范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荷载、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作了统一而明确的规定,与过去一些规定和做法相比较,有不少改进与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更可靠的保证。
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规定,在外挂密目安全网情况下,对常用的50m 高双排落地式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为实例作计算。
根据以往计算,纵、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 48 X3.5钢管的强度、挠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等,一般都能满足要求,故本计算予以简略。
2、脚手架搭设参数用钢管© 48 X3.5搭设建筑物高度为50m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 l b=1.05m ,纵距 l a=1.2m ,步距 h=1.8m ;每 2 步铺一层竹笆板;施工作业层按二层计,每层施工活载为3KN/M 2;里立杆离外墙面0.4m ;小横杆二端外挑:里侧 0.3m ,外侧 0.15m ;距地面 200mm 设纵、横扫地杆;剪刀撑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横向斜撑除拐角处应设置外,中间应每隔 6 跨设置一道;外立杆里侧满挂密目安全网、封闭施工;作业层栏杆设二层,上栏杆上皮高 1.2m ,中栏杆居中,挡脚板高0.18m 。
连墙杆根据计算要求设置。
3、永久荷载取值:3.1 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查新规范附表 A-1 ,得N GIK=50 X0.1161=5.805KN3.2 构、配件自重,包括:(1 )竹笆板,按二步设一层计,50m 高共14 层,单位荷重按0.10KN/M 2计;N G2K-1 = (14 X1.2 X1.05 X0.10 )/2=0.882KN( 2)栏杆挡脚板(挡脚板仅设三层),查表 4.2.1-2N G2K-2 =3 X0.14 X1.2+11 X2 X1.2 X0.0384=1.518KN(3)密目安全网(自重按 0.01KN/M 2计)N G2K-3 =50 X1.2 X O.O仁0.60KN3.3 永久荷载共计N GK=5.805+0.882+1.518+0.60=8.805KN4、可变荷载4.1 施工荷载(施工作业层按二层,每层 3KN/M 2计)N QK=(3 X2 X1.2 X1.05 )/2=3.78 KN/M 24.2 水平风载(标准值)W K=0.7 a z □ s W o KN/M 2式中:a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大城市近郊计,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表 6.2.1 H=20m 为 1.25 ; H=30m 为 1.42 ;H=50m 为 1.67 ;a S—风载体型系数,据新规范表4.2.4,全圭寸闭脚手架,背靠开洞墙a S=1.3 © , ©为脚手架挡风系数;当步距为1.8m ,纵距为1.2m , 查新规范表A-3,对敞开式脚手架,© =0.099 ;W o—基本风压,上海为 0.55KN/M 2;必须指出,上述脚手架挡风系数是按未挂密目安全网敞开式时的计算值,但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规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必须满挂密目安全网以保证安全,故挡风系数必须另算。
扣件式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

敞开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落地式)设计计算1、钢管选用外径①48mm 3.5mm的高频焊接钢管。
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O0中的Q235-A级钢的规定。
有严重锈蚀、弯曲、压偏、损伤和裂纹者均不得使用。
钢管的长度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横向水平杆不大于 2.200m,其它不大于6.500m。
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大于25kg。
按钢管在脚手架上所处的部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栏杆、剪刀撑、斜撑、抛撑。
2、扣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注意脚手架所采用的扣件,在螺旋拧紧扭力矩达65N- M不得发生破坏。
扣件有三种类型: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3、连墙件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安全度,特别是外脚手架的安全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脚手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牢固程度。
本工程连墙杆采用刚性连接,连接杆采用①48 钢管。
4、其他A. 木板:木板分踢脚板与垫铺板。
在每步1.2m 高处做一道扶手,25-30mm高设一道踢脚板,在施工层及施工层上、下两层满铺木板,并采用20 号铁丝与大横杆绑扎牢固。
B. 安全密目网、平网:使用政府安全部门推荐使用的2000目合格安全网。
脚手架的外表面满挂安全网,以防材料掉下伤人和高空操作人员坠落。
5、设计计算⑴脚手架工程材料的有关力学参数钢管截面特性⑵荷载标准值取定作用于脚手架上的荷载主要是脚手架结构自重、脚手板和安全网等构配件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
1.永久荷载(恒载)①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g1k=0.1248KN/M②木脚手板自重:g2k=0.18KN/M2③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网等防护设施,重量很轻,可忽略不计。
2.可变荷载(活载)①施工荷载:按结构脚手架取用q1k=3KN/M2②水平风荷载3 k=0.7 卩z 卩S3。
=0.7 X 1.6 X 1.3 X 0.089 X 0.2=0.026 KN/M2卩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1.6卩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 X 0.0893.--基本风压(KN/M2,思茅地区取0.2 KN/M2⑶荷载效应组合⑷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1横向水平杆承载力计算(按简支梁计算)跨长I = 1.05m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距,M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距M=1.2MGk+1.4MQk=1.2 X 1/8 X 0.1 X 1.052+1.4 X 1/8 X 3X 1.052=0.60KN.M6 =M/w=0.6 X 106/5.08 X 103 =118< 6 ]=205N/mm2•••符合要求2纵向水平杆承载力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跨长I = 1.5mM=1.2MGk+1.4 MQk=1.X 0.08 X 0.1 X 1.52+1.4 X 0.08 X 3X 1.52=0.78KN.M6 =M/w=0.78X 106/5.08 X 103 =154<[ 6 ]=205N/mm2•••符合要求由于荷载较小,纵、横向水平杆变形均不作验算。
脚手架计算(3.2)

1、22.5m1050mm 300mm1600mm1800mm13步截面模量W 4732mm 3回转半径i 15.8mm截面积A 450mm 2截面惯性距I 121900mm 4钢材的弹性模量E 206000N/mm 2钢管自重35.52、脚手架的钢管选用(φ48×3.2)其计算参数为:步高h 步数n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一、计算参数立杆纵距l a 外伸长度a 搭设高度H 立杆横距l b 二、脚手架计算1、大横杆的计算3、计算参考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恒载标准值 38.4+16.65=55.05 N/mN/m活载标准值 0.333×2=0.666KN/m荷载设计值 q=1.2×55.05/1000+1.4×0.666=0.998KN/m按简支梁计算: M=0.125×0.998×1.8=0.22KN•m按简支梁计算大横杆抗弯承载能力,计算简图如下:选取中间的大横杆计算中间的大横杆自重 38.4N/m竹笆脚片 0.333×50=16.65 N/mσ=M/W=0.22×106/(4.732×103)=46.49Mpa<f=205 Mpa 大横杆受力满足要求。
2、小横杆抗弯计算(受力简图如下,跨中为最不利截面):小横杆自重 38.4N/mM0=0.125×1.2×38.4/1000×1.02=0.005 KN•m大横杆传来荷载 中部N=0.998×1.8=1.796KNM1=1.796×0.333=0.598 KN•mσ=Mmax/W=(0.005+0.499)×106/(4.732×103)N=1.796×2+0.0384×0.7=3.62KN<7.0KN 扣件抗滑移满足要求。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一、引言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是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临时支撑设备,用于搭建和支撑临时工作平台。
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正确的结构计算是确保脚手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正确地进行脚手架计算。
二、应力分析在进行脚手架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脚手架承受的外力和力的作用方式。
脚手架主要承受荷载分为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斜向荷载。
垂直荷载主要来自工作平台和施工人员,水平荷载主要来自风荷载,斜向荷载则为斜向荷载杆和拉杆。
三、计算方法1. 垂直荷载计算垂直荷载计算是脚手架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脚手架的使用要求和荷载标准,确定每个工作板的最大荷载,并根据所使用的脚手架材料和规格进行计算。
通常,脚手架的设计垂直荷载范围为1.5kN/m2至3.0kN/m2。
2. 水平荷载计算水平荷载计算是为了确保脚手架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根据所在地区的风速等级和脚手架高度,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通常,脚手架设计的最大水平荷载范围为0.3kN/m2至1.2kN/m2。
3. 斜向荷载计算斜向荷载计算是为了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脚手架杆件的倾角和力的作用方式,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斜向荷载计算通常包括斜向荷载杆和拉杆的计算。
四、计算步骤进行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脚手架的使用要求和规格。
2. 根据脚手架的结构和荷载作用方式,进行应力分析,确定所需计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
3. 根据设计标准和规范,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脚手架材料和规格。
5. 进行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
6. 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搭建和拆除。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的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
假设某工程的脚手架高度为10m,宽度为8m,长度为30m。
落地脚手架计算书(适用于24米以下)

2、计算风荷载产生的弯曲压应力σw
风荷载体型系数µs=1.3=1.3×0.8=1.04
σw=
0.9×1.4×µz×1.04×0.3×1.5×1.82×106 10×4.49×103
=42.6µz
地面粗糙度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3、计算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压应力σg 首先计算长细比λ:
λ=
l0
Mwk=
0.7×0.65×1.04×0.3×1.5×1.82
=0.069kN·m
10
6、确定按稳定计算的搭设高度Hs: 组合风荷载时
Hs=
Af-[1.2NG2K+0.85×1.4(∑NQk+
Mwk w
A)]
=
1.2gk
0.188×424×205×10-3- 0.069 ×0.188×424)]
[1.2×1.500+0.85×1.4(2.70+ 4.49
连墙杆采用钢管时,杆件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分别连于脚手架及附
加墙内外侧的短钢管上,因此连墙杆的计算长度可取脚手架的离墙距
离,即lH=0.3m,因此长细比
λ= lH = i
目录
一、 编制依据 1 二、 工程参数 1 三、 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验算 2 四、 纵向水平杆(大横杆)验算 4 五、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4 六、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5 七、 脚手架搭设高度计算 8 八、 连墙件计算 9 九、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10
脚手架计算(表格中含公式)

2、立杆内力的计算 立杆采用单立杆 立杆自重N3=38.4×H=
153.6 N 2
有关参数的计算 计算长度lo=k×u×h= 其中:
2.15 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 1.155 单杆计算长度系数u查规范表5.3.3 单杆计算长度系数u查规范表5.3.3 1.55 长细比λ =lo/i= 136 ≤ [λ ]= 210 查规范中的附表C可得φ = 0.174 2.1 组合风荷载的作用 立杆底端的轴力N为 N=(n×N1/2+N3)×1.2+0.85×(n'×N2/2)×1.4= 4328.9 N 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段弯距值 M=0.85×1.4×wk×la×h2/10= 55.09 N·m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φ ×A)+M/W= 61.72 N/mm2 ≤ 满足要求 2.2 不组合风荷载的作用 立杆底端的轴力为 N=(n×N1/2+N3)×1.2+(n'×N2/2)×1.4= 4933.73 N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φ ×A)= 57.99 N/mm2 ≤ 满足要求 [f]=205N/mm2
[f]=205N/mm2
立杆从第n''步开始往下采用双立杆 n''= 0 立杆自重N3= 38.4×(H+(n-n'')×h)= 246 N 有关参数的计算 计算长度lo=k×u×h= 2.43 m 其中: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 1.155 单杆计算长度系数u查规范表5.3.3 单杆计算长度系数u查规范表5.3.3 1.75 长细比λ =lo/i= 154 ≤ [λ ]= 210 查规范中的附表C可得φ = 0.174 2.1 组合风荷载的作用 立杆底端的轴力N为 N=(n×N1/2+N3)×1.2+0.85×(n'×N2/2)×1.4= 4439.5 N 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段弯距值 M=0.85×1.4×wk×la×h2/10= 55.09 N·m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φ ×A×2)+M/(W×2)= 31.51 N/mm2 ≤ 满足要求 2.2 不组合风荷载的作用 立杆底端的轴力为 N=(n×N1/2+N3)×1.2+(n'×N2/2)×1.4= 5044.32 N 立杆稳定性验算 N/(φ ×A×2)= 满足要求 29.64 N/mm2 ≤ [f]=205N/mm2
落地式脚手架计算书

落地式脚手架计算1、荷载计算:取钢管38.4N,扣件15N/个,脚手板350N/㎡,按20搭设高度计算(搭设12步),按装修施工时两步架同时作业,施工荷载2KN/㎡,恒载分项系数1.2,活载取1.4,取纵向1.5M 为一个计算单元。
(1)一步架(1.8M)脚手架荷载标准值:立杆:1.8*38.4=69.12N水平杆:1.5*38.4*2=115.2N扣件:15*4=60N木脚手板:1.5*1*350=525N安全网:1.8*1.5*3=8.1N剪刀撑等:100N合计:877.42N(2)一步施工荷载标准值:5*1*2000*2=6000N(3)每根立杆所承受的荷载(搭设12步架)P=1/2(877.42*12*1.2)+6000*1.4=14.72KN2、水平杆计算(按三步边梁):脚手板:350N施工荷载:2000N挠度计算: q1=350+2000=2350N/m弯距计算:q=0.5*(350*1.2+2000*1.4)*1.5=2415N/m(1)抗弯强度计算:M=0.175qL2=0.175*2.415*1.52=0.85KN/mΣ=M/W=0.85*106/5080=167N/㎜2∠f=205N/㎜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γ=1.146q1L3/100EI=1.146*2.35*103*1500*103/100*206*103*1.219*105=4.04*109/2.51*1012=1.61*10-3㎜∠[γ]=1500/150=10㎜满足要求。
(3)扣件抗滑移计算:R=2.15q=5.19KN∠[R]=8.5KN(4)立杆计算:按不组合风载形式计算:风载由附墙边件承受。
N/ØA≤fcN=14.72KNL1=1.85*1.8=3.33Mλ= L1/I=3330/15.8=211查表:Ø=0.163 A=48.9㎜2得:14.72*103/0.163*48.9=184N/㎜2∠fc=205 N/㎜2 满足要求。
24米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技术交底

24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技术交底1、脚手架施工1.1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管,钢管长度分别有1.5m、2m、4m、6m等长度。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横距×纵距×步距=1.05m*1.3m*1.5m。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小于H+1.2米=31.1米(H为该桥桥墩的高度最大值),立杆采用单立管;内排架距离墩柱外侧距离约为0.5米;采用钢管类型为Φ48.3×3。
基坑回填时,需进行夯实。
详细情况见下页图:1.1.1纵向水平杆的设置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纵向水平杆在横向水平杆上面,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两根相邻的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应在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应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撑杆件上。
1.1.4立杆的设置每根立杆底部沿纵向设置木垫板,垫板宽度为20cm、厚度5cm。
脚手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接头外,其他各层各步接头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当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当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的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计算参数: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35.0米,12.0米以下采用双管立杆,12.0米以上采用单管立杆。
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9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3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钢管类型为48×2.8,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3.00米。
施工活荷载为2.0kN/m2,同时考虑2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5kN/m2,按照铺设11层计算。
栏杆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5kN/m,安全网荷载取0.0050kN/m2。
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两根大横杆。
基本风压0.45kN/m2,高度变化系数1.2500,体型系数0.6000。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05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30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50。
1、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6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3=0.045kN/m活荷载标准值 Q=2.000×0.900/3=0.60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6+1.2×0.045=0.097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0.600=0.84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097+0.10×0.840)×1.5002=0.206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097+0.117×0.840)×1.5002=-0.243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0.243×106/4248.0=57.172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q1=0.036+0.045=0.081kN/m活荷载标准值q2=0.6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81+0.990×0.600)×1500.04/(100×2.06×105×101950.0)=1.563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2、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6×1.500=0.053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1.500/3=0.068kN活荷载标准值 Q=2.000×0.900×1.500/3=0.900kN荷载的计算值 P=1.2×0.053+1.2×0.068+1.4×0.900=1.405kN小横杆计算简图○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2×0.036)×0.9002/8+1.405×0.900/3=0.426kN.m=0.426×106/4248.0=100.231N/mm2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V1=5.0×0.036×900.004/(384×2.060×105×101950.000)=0.01mm集中荷载标准值P=0.053+0.068+0.900=1.021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2=1020.750×900.0×(3×900.02-4×900.02/9)/(72×2.06×105×101950.0)=1.258mm 最大挠度和V=V1+V2=1.272mm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3、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R c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1.荷载值计算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6×0.900=0.032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1.500/2=0.101kN活荷载标准值 Q=2.000×0.900×1.500/2=1.350kN荷载的计算值 R=1.2×0.032+1.2×0.101+1.4×1.350=2.050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4、脚手架荷载标准值: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0998N G1 = 0.100×35.000+12.000×0.036=3.920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15N G2 = 0.150×11×1.500×(0.900+0.300)/2=1.485kN(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竹笆片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5 N G3 = 0.150×1.500×11/2=1.238kN(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N G4 = 0.005×1.500×35.000=0.262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G = N G1+N G2+N G3+N G4 = 6.905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 2.000×2×1.500×0.900/2=2.700kN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表D.4的规定采用:W0 = 0.450U 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表7.2.1的规定采用:U z = 1.250U s——风荷载体型系数:U s = 0.600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 k = 0.7×0.450×1.250×0.600 = 0.236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 G + 0.85×1.4N Q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压力N=1.2×6.905+0.85×1.4×2.700=11.499kN单双立杆交接位置的最大轴向压力N=1.2×5.281+0.85×1.4×2.700=9.551kN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 G + 1.4N Q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压力N=1.2×6.905+1.4×2.700=12.066kN单双立杆交接位置的最大轴向压力N=1.2×5.281+1.4×2.700=10.118kN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计算公式M W = 0.85×1.4W k l a h2/10其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l a——立杆的纵距 (m);h ——立杆的步距 (m)。
经过计算得到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 w=0.85×1.4×0.236×1.500×1.800×1.800/10=0.137kN.m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单双立杆交接位置和双立杆底部均需要立杆稳定性计算。
参照施工手册计算方法,双立杆底部的钢管截面面积和模量按照两倍的单钢管截面的0.7折减考虑。
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底部N=12.066kN,单双立杆交接位置N=10.118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0;l0——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1.155×1.500×1.800=3.118m;A ——立杆净截面面积,A=5.564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947cm3;——由长细比,为3118/16=195;——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191;——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经计算得到=12066/(0.19×556)=113.288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经计算得到单双立杆交接位置=10118/(0.19×397)=132.986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单双立杆交接位置的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要求!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底部N=11.499kN,单双立杆交接位置N=9.551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0;l0——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1.155×1.500×1.800=3.118m;A ——立杆净截面面积,A=5.564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947cm3;——由长细比,为3118/16=195;——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191;M 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 W=0.137kN.m;——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经计算得到=11499/(0.19×556)+137000/5947=130.938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考虑风荷载时,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经计算得到单双立杆交接位置=9551/(0.19×397)+137000/4248=157.697N/mm2;考虑风荷载时,单双立杆交接位置的立杆稳定性计算<[f],满足要求!6、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其中 N 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 G2K = 2.985kN;N Q——活荷载标准值,N Q = 2.700kN;g 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 k = 0.100kN/m;经计算得到,不考虑风荷载时,按照稳定性计算的搭设高度 H s = 68.7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