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2018年中医护理方案优 化总结(1)
中医脑病科护理常规

口僻(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面瘫又称之为“口眼涡斜”。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减少光源刺激。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面部保暖,勿用冷水洗脸,避风寒、防感冒。
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嘴紧闭。
4、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夹食者应餐后漱口,早晚刷牙。
(二)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面肌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三)情志护理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四)临证(症)施护1.风寒型: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型:疏风散热,活血通络。
如银翘散加减。
3.气血不足型: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如四物汤加减。
(五)健康指导1、避免受风寒侵袭,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护面部,勿贪凉喜冷。
2、保持口腔清洁:食后漱口,早晚刷牙。
3、防治并发症:本病的常见并发病为角膜炎,睡前点眼膏,保护角膜,必要时,可使用眼罩。
4、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锻炼,促进恢复。
5、每日早晚洗脸时,可用热毛巾敷面部5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6、饮食指导:进清谈饮食,禁食辛辣食物,禁烟酒等刺激。
7、睡眠与休息:注意适当休息,注意面部保暖,不宜过劳,睡眠时床头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8、情志要求:勿产生急躁情绪,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面对形象上的改变,不应产生悲观和自卑心理。
9、中医特色技术指导:头面部按摩:干梳头50次,按压穴位(阳白,四白下关,牵正,翳风,直腰等)。
针灸治疗:辩证取穴,循经治疗。
穴位敷贴(牵正,颊车)。
神昏护理常规因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脑病科护理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脑病科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护士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医院工作大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
现将本年度护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亮点1.护理质量持续提升(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2)加强护理文书管理,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3)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团队建设(1)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2)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激发护士学习热情。
(3)举办护理知识讲座,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3.护理服务质量(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者需求。
(3)积极参与医院各类活动,展现护理风采。
二、工作不足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2.护理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部分护士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护理与医技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人员结构。
2.加大护理知识更新力度,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3.加强与医技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展望未来2024年,脑病科护理团队将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优质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深化护理改革,创新护理模式。
3.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护理理念的交流与合作。
4.积极参与医院各类活动,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
总之,2023年脑病科护理团队在全体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2023年,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脑病科护理团队紧紧围绕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强化护理管理等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2023年度脑病科护理工作总结如下:一、护理质量方面1. 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脑病科优势病种(2018修订版)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提示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风阳上扰: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入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1) 痰热腑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伴腹胀,便秘,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120xx渐渐淡去,怀着的淡淡的依恋,我轻轻翻开20xx年的日历,回首每天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病人在这里康复,家属脸上露出欣喜,还有护士长、科室领导的指导、信任和鼓励……,一幕幕犹在眼前。
——已经过去20xx,在收获中令人难以忘怀。
——已经过去20xx,又印下个人的成长的年轮。
——已经过去20xx,又让我更加懂得对20xx的珍惜。
20xx年,我对“护士”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少了些刚参加工作时候“出生牛犊不怕死”的拼劲儿,历练的更加稳健成熟了。
因为脑外科的患者都有着“急”“重”的特点,所以要求护士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娴熟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和动态观察病情的能力。
患者以病情危重居多并且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很难配合护理工作。
所以这一年来,我以心换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他们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进行饮食指导,健康宣教。
最大限度的和患者们缩小距离,把他们当作朋友,用心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难处,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脑外科手术病人相对较多,我院也不例外,我也就学到了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
术前准备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饮食指导。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协助咳嗽排痰、观察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尿管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更耐心地去与她们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信任我们的工作。
由于外科的节奏比较快、工作比较忙、琐碎。
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护士长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楚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的应用

简介:针灸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技术在脑病科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 节气血、舒缓疼痛、促进康复。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脑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瘫痪等症状,对于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如体针、耳针、头皮针 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汇报人:
评估指标:包括 患者病情改善情 况、生活质量提 高程度等方面。
评估方法:可以 采用对照实验、 随机对照实验等 研究方法,对中 医护理技术在脑 病科的应用效果 进行科学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 评估结果,可以 得出中医护理技 术在脑病科的应 用效果显著,能 够有效地改善患 者的病情和生活
质量。
评估价值:中医 护理技术在脑病 科的应用具有重 要的临床价值和 社会意义,值得 进一步推广和应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起源:中医护理技术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
形成: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医护理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理论体系
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 足临床需求
在脑病科应用中,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 缓解症状、调理身 体,西医护理技术 可以提供专业医疗 护理和康复指导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教育,培养具备中医护理知识的专业人才。 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 建立中医护理技术评价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安全保障措施: 定期对护理人员 进行培训和考核, 确保其熟练掌握 中医护理技术的 操作规范和安全 保障措施,同时 加强患者和家属 的健康教育和指 导。
中风(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骨伤、针三科2018年第一季度腰痛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中风(急性脑梗)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4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6.5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收治病人证型与《诊疗方案》一致为血瘀气滞证17例、寒湿痹阻证16例。
应用的主要症状及辨证施护方法:意识障碍、半身不遂、眩晕、痰多息促、高热、二便失禁、便秘、言语謇涩、吞咽困难,体位护理、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贴、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穴位按摩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封包、蜡饼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灸法(热敏灸).分析其原因:(1)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疗效确切等特点,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缩短了病程。
(2)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临床中医护理模式,体现了中医药绿色疗法的新思路,患者易于接受。
(3)热敏灸应用较少是因为科室病人周转快,人力资源紧张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耳穴贴压依从性不高,因为疗效不显著,管床医生认可度不高,主动治疗意识性差。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依从性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封包、贴敷疗法、热敏灸法、穴位贴敷、等。
分析其原因: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②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③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封包、贴敷疗法、热敏灸和穴位贴敷。
分析其原因:它能明显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模板(3篇)

脑病科护士工作总结模板毕业上岗距今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从一名大学生,走进医院,我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在完成身份转变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不断进步。
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现在参加工作终于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下面是本人自我鉴定。
在工作上,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我能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
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向护士长及年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待患者能文明礼貌的服务,做到举止、态度和蔼,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外,还熟练的掌握了专科知识和各项护理操作,经常下病房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心理,并做好健康宣教。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思想上,与____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____。
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____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服从命令,听众指挥。
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生活仍在继续,我的努力也不会停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四肢良肢位,予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金银花、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2次/日。
(二)抽搐(1)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立即松开衣领、裤带、上下齿之间置放牙垫以保护舌头。
牙关紧闭时,使用开口器,勿强行撬开牙齿。
(2)及时清除口腔痰涎,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以利呼吸。
(3)缺氧明显者,立即给氧。
(4)设专人守护,以防碰伤,不可强行约束患者,以防造成意外损伤。
(5)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脑病科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1、 基本情况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
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9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98例:痰蒙清窍12例,痰热内闭证8例,元气败脱证8例。
风火上扰证12例,风痰阻络证14例,痰热腑实证13例,气虚血瘀证15例,阴虚风动证1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
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00例:风痰瘀阻证例48,气虚血瘀证110例,肝肾亏虚证4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我科收治眩晕病140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46例,痰瘀互结证22例,肝火亢盛证23例,阴虚阳亢证49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
科
室方案名称开展中
医护理
方案病
例数次
(人
次)
护理效果(%)
好较好一般差
脑病科中风(脑梗死
急性期)
9880%15%5%中风(脑梗死
恢复期)
20090%10%
眩晕病(原发
性高血压)
14080%15%5%头痛2370%25%5%
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四)头痛(偏头痛)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头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8例:肝阳上亢证8例,痰浊内阻证6例,瘀血阻络证5例,气血两虚证5例,肝肾亏虚证4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用药护理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2、 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脑病科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头痛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脑病科耳穴埋豆 穴位贴敷艾条灸 中药雾化 中药熏洗 扶阳罐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合 计
46186.66%10.83% 2.5%
科 室依从性(%)满意度(%)
依从部分依
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
脑病科
85%
10%
5%
95%5%
科 室实用性
强较强
一般
差
脑病科
13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从统计表上分析,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2017年度有较大提高。
5、科室护士对方案实用性评价统计
二、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
1 中医护理操作无菌理念差,中医操作未严格无菌规范操作。
② 部分患者对于中医治疗持怀疑态度。
③ 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方面的宣教不到位,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
整改措施:
1 室要加强中医护理方案知识及培训,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与掌握,优化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操作,完善记录内
容。
②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
③加强医护沟通,统一把握辩证标准,提高中医护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通过对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增加了中医护理项目,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创新中医护理技术,为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