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中医基础·经典原文》资料表格

合集下载

中内考研著作整理(大纲原文+大纲解析)

中内考研著作整理(大纲原文+大纲解析)

中内考研著作整理(大纲原文+大纲解析)大纲原文: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

(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3)《证治汇补》论肺胀。

(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

(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7)《金匮要略》论胸痹。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

(10)《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4)《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5)《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

(16)《外科正宗》论瘿病。

(17)《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8)《内经》论痹证。

(19)《内经》论痿证。

解析:(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

程钟龄:“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驱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虞抟:“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3)《证治汇补》论肺胀。

李用粹:“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

张景岳:“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

”(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血”(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缪希雍:“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7)《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虞抟:“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8)《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

考研《中医基础·经典原文》

考研《中医基础·经典原文》
《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阴阳偏盛偏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2007-3《难经·经释》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相侮】
2006-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子病犯母】
2005-3《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2009-2/2006-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
2004-2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①阴在内,阳之守也;②阳在外,阴之使也;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④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997-99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气与血】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
2004-9/1996-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血随气逆】
2001-8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大怒】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五轮”·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干货 中医考研经典必背

干货   中医考研经典必背

中医考研经典必背总论1.《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食则腹胀、泾溲不利。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3.《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腠里开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4.《素问·调经论》:“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5.《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顾甚也。

”6.《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7.《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8.《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

中医学基础第一章导论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四大典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1)含义:①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

②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2)主要内容: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恒动观念1)含义: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2)主要内容:①生理上的恒动观。

②病理上的恒动观。

③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3)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

3、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1)司外揣内(2)援物比类(3)心法和顿悟(4)试探和反证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元气论:(1)气的基本概念:①气: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元气:即原气。

是产生和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物质。

乃先天之精化生,后天营养滋生,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

③精气:即精。

是一种构成人体生命和精神的物质。

(2)气的基本特征①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②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③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2、阴阳的概念、特征、属性特点:(1)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基本特征: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3)属性特点①阴阳的抽象性。

②阴阳的相关性。

③阴阳的普遍性。

④阴阳的相对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相互对立。

(2)阴阳的相互依存。

(3)阴阳的相互消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①说明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②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3)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①阴阳偏盛②阴阳偏衰③阴阳互损④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①确定治疗原则②归纳药物性能(5)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5、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1)五行:①“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经典版)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经典版)

完整版,经典版,无删减版本中医著作第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第1楼)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第2楼)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3楼)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第4楼)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5楼)第一节气一元论(第6楼)第二节阴阳学说(第7楼)第三节五行学说(第8楼)第四节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第9楼)第三章脏象(第10楼)第一节五脏(第11楼)第二节六腑(第12楼)第三节奇恒之府(第13楼)第四节形体官窍(第14楼)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第15楼)第六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第16楼)第四章精、气、血、津液(第17楼)第一节精(第18楼)第二节气(第19楼)第三节血(第20楼)第四节津液(第21楼)第五节气血精津液的关系(第22楼)第五章经络(第23楼)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第24楼)第二节十二经脉(第25楼)第三节奇经八脉(第26楼)第四节经别、络脉、经筋、皮部(第27楼)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第28楼)第六节经络学说的应用(第29楼)第六章体质(第30楼)第一节体质的基本概念(第31楼)第二节体质的形成(第32楼)第三节体质的分类(第33楼)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第34楼)第七章病因(第35楼)第一节外感病因(第36楼)第二节内伤病因(第37楼)第三节病理性因素(第38楼)第四节其他病因(第39楼)第八章病机(第40楼)第一节发病机理(第41楼)第二节基本病机(第42楼)第三节内生五气病机(第43楼)第四节脏腑病机(第44楼)第五节经络病机(第45楼)第六节疾病的传变(第46楼)第七节疾病的转归(第47楼)第九章养生与防治(第48楼)第一节养生(第49楼)第二节预防(第50楼)第三节治则(第51楼)[附]五运六气(第52楼)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第53楼)第二节标本中气(第54楼)第三节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研《中医基础_经典原文》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复习进程

考研《中医基础_经典原文》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复习进程
2004-7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 属:【阴中之阳】
2004-72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则肾属:
【阴中之阴】
阴阳对
立制约
的含义
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 阴亢者,胜之以阳。”
2010-1/2003-1/1997-1/1992-2“ 动 极
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说 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阴阳制约(消 长平衡)】
考点
经典原文
历年真题
人与自 然环境 的统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 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 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 周密。”人体的脉象可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 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
2008-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
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
阴阳学 说指导 疾病的 防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邙日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2000-14/1998-14/1997-13/1990-3“诸
夫五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肾气衰,
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 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 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2007-3《难经•经释》说:“脏气受制于 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 哪种疾病传变形式:【相侮】
2006-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 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

考点天人合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划分《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原文真题对比《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2008-1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人体“春日浮”,则可见:【如鱼之游在波】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2005-1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中午之前,人身阳气随因为:【人气始生,病气衰】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旺,故病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2001-73 《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水火】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2001-74 《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左右】昼为阳 -- 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夜为阴 -- 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2004-71 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阴中之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2004-72 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则肾属:【阴中之阴】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

中医基础·经典原文考点精华总结

中医基础·经典原文考点精华总结

1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2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3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4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5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6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7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8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9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10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11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总结
1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2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3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4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5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6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7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8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9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10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11 / 11
2012年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