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论文:孕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
妊娠糖尿病的护理

妊娠糖尿病的护理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随着全球妊娠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其对母婴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保护母婴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妊娠糖尿病的护理措施和管理。
一、饮食管理饮食是控制妊娠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配餐量: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分配饮食的量和种类。
常规的餐食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加餐等,每餐的饮食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2.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在饮食中,患者需要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等,这样可以使血糖升高的速度缓慢,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合理搭配膳食: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
蛋白质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来获取;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鱼油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二、运动管理适度的运动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规律运动: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每次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应适度,不过量。
2.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患者需要避免久坐,并注意中途活动,保持血液循环。
3.监测血糖变化:在运动前和运动后,患者需要监测血糖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三、血糖监测与管理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适合的血糖监测仪器: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仪器,如血糖仪、胰岛素泵等。
2.记录血糖数据:患者需要记录每天的血糖数据,包括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的血糖水平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护理干预论文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护理干预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全部患者给予产前检查、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护理以及胎儿监护的干预。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均取得显著效果。
结论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给予有效、完整的孕期干预,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健康,在临床上应广泛推广。
妊娠糖尿病;孕期;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妊娠前未见糖尿病症状,而在怀孕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现象,其发生率占2—6.5%1。
妊娠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严重威胁到孕妇的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
其发病的原因很多,可能与基因的缺陷、饮食、妊娠期的内分泌的改变有关2。
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妊娠糖尿病,就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流产、酮症酸中毒、继发性感染等,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
现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5岁。
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0例,就诊时均怀孕25—33周。
2 方法让全部入院的孕妇检查血糖情况,若出现异常的血糖立即转到高危产科,对于早期发现的孕妇,每隔7—10d检查一次。
怀孕28周以上的孕妇每隔1周检查一次,36周的孕妇必须入院治疗。
主要检查孕妇的空腹与饭前、饭后2h的血糖,每日2—3次。
对全部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剂量,务必把血糖控制在空腹时<5.3mmol/l,餐前血糖3.9—5.6mmol/l,餐后2h血糖4.4—6.7mmol/l。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毕业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研究摘要随着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逐年攀升,其护理实践与管理策略愈发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项研究通过深度剖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现状,旨在评价护理策略的有效性,强调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性,以及探索护理流程改良与跨学科合作的深远意义。
研究发现,制定科学的饮食规划、实施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实施严格的血糖监测,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的核心策略。
此外,增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对于预防并发症、增进患者生活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优化护理流程和深化各学科间的协作,是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品质的关键路径。
展望未来,伴随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护理观念的持续革新,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将趋向于更加个性化、精确化与智能化,为保障母婴安康提供一个更全面、更专业的护理体系。
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有限、研究方法的主观性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和跨学科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策略,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不断完善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实践和管理策略,我们有望为母婴健康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实践;患者教育;自我管理;多学科协作;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个体化护理;精准化护理;智能化护理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 论文研究目标与方法 (6)第二章妊娠期糖尿病概述 (9)2.1 发病原因与危险因素 (9)2.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0)2.3 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11)第三章护理评估与策略 (13)3.1 初始护理评估 (13)3.1.1 孕妇一般情况的评估 (13)3.1.2 症状体征的评估 (13)3.1.3 血糖水平的评估 (13)3.1.4 并发症情况的评估 (13)3.1.5 初始护理评估的重要性 (14)3.1.6 结论 (14)3.2 血糖控制护理 (14)3.3 心理与社会支持 (16)3.3.1 认知与情感支持 (16)3.3.2 家庭支持 (16)3.3.3 社会资源链接 (16)3.3.4 随访与长期管理 (17)第四章护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18)4.1 病例选择与护理过程 (18)4.1.1 病例特点与描述 (18)4.1.2 护理实施细节 (18)4.1.3 护理效果评估 (19)4.1.4 护理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 (19)4.2 护理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19)4.3 针对性改进措施与建议 (20)4.4 护理中的挑战与对策 (21)第五章护理质量改进建议 (23)5.1 护理人员培训与教育 (23)5.1.1 培训内容的多元化 (23)5.1.2 培训形式的创新 (23)5.1.3 培训周期与评估 (23)5.1.4 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4)5.1.5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24)5.2 护理流程优化 (24)5.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26)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8)6.1.1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策略的有效性 (28)6.1.2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8)6.1.3 护理流程优化与多学科协作的价值 (28)6.1.4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29)6.1.5 研究结论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29)6.2 研究局限 (29)6.3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0)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孕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耐量异常,这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状态。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摘要】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一种糖尿病,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从饮食护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运动锻炼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要合理控制卡路里摄入,注重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药物管理主要是遵医嘱规范用药以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是重要的护理环节,孕妇需定时测量血糖并记录结果。
适量的运动锻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益,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心理护理方面,重视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
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未来展望在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护理方向上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孕妇、护理、饮食、药物、血糖监测、运动锻炼、心理护理、重要性、效果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概述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随着妊娠率和产前检查的普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护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运动锻炼和心理护理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管理,妊娠糖尿病孕妇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本文还将探讨妊娠糖尿病护理的重要性、效果评估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愿每位妊娠糖尿病孕妇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怀和支持,顺利度过怀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2. 正文2.1 饮食护理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发生的代谢性疾病,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护理妊娠糖尿病孕妇时,饮食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保障胎儿的健康发育。
孕妇应遵循低糖低脂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如甜点、糖果、油炸食物等。
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妊娠期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个案护理简介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在妊娠20周后被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潜在的影响,因此个案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个案护理方法,帮助孕妇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护理目标妊娠期糖尿病的个案护理的目标是维持孕妇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护理措施1.个人化的饮食计划根据孕妇的体重、身高、妊娠时期和活动水平等因素,制定个人化的饮食计划。
饮食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孕妇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根据结果调整饮食计划。
2.合理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对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或游泳。
运动前和运动后应检测血糖水平,以确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3.规律的血糖监测孕妇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通常在餐前和餐后进行监测。
根据医生的建议,孕妇可以选择手指血糖监测或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与医生分享。
4.药物治疗如果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孕妇需要按时使用药物,并密切关注血糖水平的变化。
同时,孕妇应定期复诊,确保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性。
5.心理支持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给予孕妇充分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和医生、家人或其他孕妇群体交流来减轻压力。
注意事项1.饮食计划和运动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避免一刀切的方法。
2.孕妇应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测量血糖,正确认识并使用药物。
3.孕妇应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4.孕妇应及时就诊并咨询专业医生,不要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
5.孕妇应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个案护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孕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

孕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现象。
它是孕妇面临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胎儿和孕妇健康的因素之一。
通过一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孕妇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保障母婴健康。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饮食方面的护理1.均衡饮食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保证饮食均衡,控制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例如高糖分、高脂肪食物。
建议孕妇选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全麦面包、糙米、全麦饼干等,这些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并可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禁忌食物孕妇在妊娠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多的甜食和高热量食物,如糖果、薯片等,这些食物会导致增加血糖水平,并增加孕妇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而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会导致孕妇血脂升高,因此建议孕妇应该远离这些食物。
3.饮食计划孕妇应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以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卡路里。
孕妇可以咨询营养师,设计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帮助孕妇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同时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确保母婴健康。
二、生活习惯方面的护理1.适当运动孕妇可以适度的进行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平衡,防止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瑜伽、水中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缓解孕妇的焦虑和疲劳,同时还可以提高代谢水平。
2.良好的睡眠孕妇应该保持充足而稳定的睡眠状态,睡眠时间以每天7-9小时为佳。
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激素失调,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孕妇应该具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3.定期体检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孕妇和医生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精神愉悦和心境舒畅,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三、健康调理方面的护理1.药物治疗如果孕妇被确诊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式。
孕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但是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药品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

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摘要】妊娠糖尿病是孕期发生的一种糖尿病,对母婴健康都存在危害。
在护理方面,首先要注意饮食护理,合理搭配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其次是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也很重要,定期检测血糖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则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产后护理同样重要,继续控制血糖,预防再次发生。
重视妊娠糖尿病的护理,预防控制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加强孕妇的教育和宣传,可以有效降低孕妇及胎儿的风险,保障双方的健康。
加强对妊娠糖尿病的了解和管理,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孕妇、护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产后、预防、控制、教育、宣传1. 引言1.1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患有高血糖症状的妇女。
它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妊娠后期。
妊娠糖尿病的特点是在妊娠期间血糖水平升高,但却没有到达糖尿病的临界值。
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间,孕妇的体内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胎儿的能量需求,但有些孕妇并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而无法正常代谢。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类似,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孕妇患上妊娠糖尿病会增加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风险,如新生儿超重、巨大儿、早产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妊娠高血压、子痫等。
及时了解和有效管理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及时监测血糖、必要的药物治疗和产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
1.2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随着全球生育年龄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妊娠糖尿病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糖还会导致孕妇感染的风险增加,容易引起尿路感染、霉菌感染等症状。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熟悉妊娠糖尿病的发生过程,通过合理膳食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畴,防治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预后。
方法测量孕妇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确定所需热能,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热能的15%-20%、20%-30%、50%-60%。
结果个体化的饮食配置,有效的控制血糖在正范畴内。
结论饮食治疗是妊娠糖尿病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引起孕妇产生饥饿性酮体和低血糖,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按照个体情况,计算出合适的热能,使之血糖正常,避免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5%[1]。
本病对母儿危害较大,并发症较多。
妊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通过胎盘转运进入胎儿血循环,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胰岛素[2],活化氨基酸转移系统,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作用导致巨大儿。
国内资料显示非糖尿病妊娠巨大儿发生率为5.62%~6.49%,妊娠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发生率为25%~40%[3];分娩期由于胰岛素缺乏,葡萄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 较正常妊娠者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肩难产等剖宫产手术率增高。
产后出血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不科学的生活模式,膳食不平衡、摄入热能过多、劳动强盾鄣低、体育运动减赏、工作压力过大、高龄超重孕妇增多及妊娠糖筛查实验的普及等,使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等一系列的产科临床并发症。
由于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挡增加所致,通过合理膳食即可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畴,因而妊娠糖尿病的营养饮食治疗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随着夏日气温的不断升高,很多缺乏胃口的孕妇每天以水果度日,摄入大量的糖分。
妊娠糖尿病也随之成为一种“时尚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关键词:社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管理1资料与标准1.1入组孕妇资料选取2010年10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入组建册的<20+6周的孕妇5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胎妊娠6例,孕前糖尿病1例;年龄27~45岁;辖区户籍孕妇493例,外地户籍孕妇9例;博士学历孕妇1例,硕士学历孕妇28例,本科学历孕妇200例,大专学历孕妇159例,中专学历孕妇80例,高中学历孕妇22例,初中及以下学历孕妇12例;孕妇及家属均自愿入组IDF科研项目,孕妇及家属均告知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接受随访。
1.2入组标准选取孕周<20+6周建册的孕妇,不排除孕前糖尿病。
2调查、评估情况2.1调查、评估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体质量指数(BMI)(1)评估502例入组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
问卷调查入组社区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病因,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对母亲、胎儿和新生儿造成的损害和防治方法,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2)评估入组孕妇BMI情况。
BMI=孕前体重(kg)/身高(cm2),分为:BMI<19.8为体重超轻,BMI19.8~26.0为体重正常,BMI26.1~29.0为体重超重,BMI>29.0为体重肥胖。
发放问卷502例,回收问卷502例。
2.2调查、评估结果(1)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本科及以上学历孕妇完全知晓143例,占62.45%;部分知晓86例,占37.55%;不知晓0例,占0.00%。
大专学历孕妇完全知晓96例,占60.38%;部分知晓59例,占37.11%;不知晓4例,占2.52%。
中专或高中学历孕妇完全知晓49例,占48.04%;部分知晓47例,占46.08%;不知晓6例,占5.88%。
初中及以下学历孕妇完全知晓0例,占0.00%;部分知晓5例,占41.67%;不知晓7例,占58.33%。
社区孕妇普遍缺乏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特别是缺乏对孕期饮食搭配,体重增长、运动知识的指导。
(2)入组孕妇BMI评估结果:BMI<19.8体重超轻26例,BMI19.8~26.0体重正常386例,BMI26.1~29.0体重超重47例,BMI>29.0体重肥胖43例。
3预防护理管理3.1预防护理方法由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1名组成科研项目IDF科研护理管理小组。
(1)对<20+6周建册的孕妇除询问普通病史、查体之外,还要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建册孕妇问卷调查,进行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15min。
(2)进行体重管理,计算BMI。
(3)发放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手册,利用多媒体、视频窗口进行宣教。
(4)每周六举办妊娠期糖尿病学习班,教育时间1~2节课,对16~18周的孕妇强化宣教,由主管护师或副主任级专家老师授课、视频教学相结合,以食物模型为例。
3.2预防护理内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饮食干预和运动锻炼及预防方法等。
制订不同体重孕妇孕期增重标准。
3.2.1健康教育根据孕妇的文化层次,由副主任护师对502例孕妇逐一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每次孕检的时机为学历较低的孕妇,细致地讲解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识,让孕妇的生活行为健康规范化;对文化层次高的孕妇,指导她们上网查阅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让社区孕妇通过学习对妊娠期糖尿病有科学的认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常识。
3.2.2体重管理加强对超轻体重、超重、肥胖和双胎孕妇的体重管理。
定期检测孕妇的BMI[2],指导孕妇画体重增长图。
根据BMI情况制订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范围:BMI<19.8孕期体重增长12.5~18.0kg;BMI在19.8~26.0之间孕期体重增长11.5~16.0kg;BMI在26.1~29.0孕期体重增长7.0~11.5kg;BMI>29.0孕期体重增长6.0~7.0kg[3]。
3.2.3饮食营养计划帮助孕妇制订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理想的饮食计划很重要,蛋白质、脂肪、糖类在人体氧化后能产生热量。
全天总热能的计算:按身高(cm)-105=理想体重×30kcal/(kg•d)计算出非孕时期患者的每日热能量,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怀孕4个月以后,每天增加200kcal/d的能量,BMI正常的孕妇热能1800~2000kcal/d左右。
孕前超重的孕妇每日应摄入能量25~30kcal/d,孕前肥胖的孕妇,每日摄入量应减少30%,但不低于1600~1800kcal/d[4]。
三大营养素配比。
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摄入比例为15%~20%,饮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0%[5]。
在热量分配方面,实行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早餐摄入10%~15%,午餐和晚餐各摄入30%,每次加餐占5%~10%[1]。
每月根据妊娠体重管理图随时调整饮食计划,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2.4运动指导根据不同孕妇情况,指导孕妇适度运动。
可以选择步行、上下楼梯、骑自行车、孕期瑜伽。
其中,步行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项目,可作为首选。
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孕周、等个体差异而定,运动时间一般安排在餐后1~2h。
建议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上下楼梯,孕期瑜伽,最好以散步为主,一般选择餐后2h步行30min。
但是如有妊娠期合并症:先兆流产、子宫肌瘤、胎盘低置状态等特殊情况发生时不宜运动。
4预防护理效果评价4.1妊娠期糖尿病诊断遵照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要求:孕早期空腹血糖≤5.8mmol/L的孕妇,孕24~28周,先采用50g葡萄糖筛查法,服糖后1h血糖≥7.8mmol/L的孕妇,转诊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OGTT确诊;2次空腹血糖≥7.8mmol/L的孕妇直接转诊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确诊。
4.2预防护理妊娠糖尿病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孕前糖尿病1例,经过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确诊妊娠期糖尿病9例;妊娠期糖尿病总发生率为1.99%(10/502)。
5体会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孕妇存在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的问题,使得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6]。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
我国也在逐年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众多,对母儿影响较大。
血糖增高可使胚胎发育异常,常导致胚胎死亡、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率发生。
高血糖容易使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容易发生难产,剖宫产率高,软产道易损伤。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包括:容易发生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钙症、低血镁症。
所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管理必须引起重视。
运用预防护理干预的方法,在我社区对502例入组科研项目的孕妇实施预防护理、健康教育;妊娠孕妇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健康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在社区宣传、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教育社区孕妇掌握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帮助社区孕妇制订孕期饮食营养计划、根据BMI制订孕期体重增长标准、指导社区孕妇中、晚体育锻炼的强度。
饮食上的监测以及运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孕妇控制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同时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提高患者免疫力,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步增高,从而降低血糖水平[7]。
加强对超轻体重、超重、肥胖和双胎孕妇的管理,美国糖尿病协会(DAD)将医学营养治疗定义为包括肥胖与超重的管理,体力活动,膳食结构行为矫正等多维度的干预[5]。
对孕期产妇进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护理,有助于降低社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1]王玉琼.母婴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6-149.[2]赵德丽.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00-101.[3]杨业州,陈廉.孕妇体重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5):268-270.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
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
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
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1.2方法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