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精品课件

②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探究与分享 P5※46.怎样厉行法治(要求)
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 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 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我守法,是 因为法律规 定不能违法 。
我守法, 是因为我 害怕,不 敢违法。
我守法,是
我守法,是
因为为发挥
因为有法律
带来很多麻
采用自由,
烦,不愿违
我选择自觉
法。
守法。
➢ 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
的?
※6.怎样厉行法治(要求)?
④ 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 法⑤守社法会用:法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 相关法链治文化环境。 接P54
交通警察在道路在执勤、查处交通违法 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 和 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 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记录执勤、 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维护社会 治安


维护

交通



安全检
环境
探究与分享: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体 现了政府作用是?
保障百姓 保障义务
住房
教育
农民免费 法制宣
便民服 务
文化
救助流浪 人口
提 供 公 共 服 务
课堂笔记
1. 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 作要求?(选择) ①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②权力来源:人民 ③宗旨:为人民服务 ④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 人民谋利益。
②要求:
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了解)
※③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探究与分享”P53: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凝聚法治共识——时政专题阅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身体的能力,懂得搜集资料并整理,总知道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教材分析】《凝聚法治共识》是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思课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第二框。

它是对上框内容《夯实法治基础》的承接,在了解了法治的重要意义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之后,使得《凝聚法治共识》整课的内容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学习本框题,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法治的重要性具有明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

因而,本框题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基本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但关于法治模块的时政阅读认识仍然不够,所以系统地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筛选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二)能力目标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

(三)知识目标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便更好地应对中考。

【教学重点】(一)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二)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如何提高阅读审题的能力【设计思想】这堂课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用当下最火热的素时政材设置情景和问题,以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为主线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思考,力求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感悟阅读带来的乐趣,甚至受益于终身。

【教学方法】(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问题、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进入情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2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4.2 凝聚法治共识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践行法治精神,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积极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活动。

【能力目标】: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问题,能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理解厉行法治,建设法治政府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政府的作用。

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行政难点:厉行法治三、课时安排(1节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良法善治,识记基础知识: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7、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二)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课目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展示★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2.法治政府的含义?★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从政府、公民两方面)★4、厉行法治的要求?(怎样厉行法治)(从公民、政府及工作人员、社会、国家角度)5、怎样理解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三)活动一:法治政府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政府有什么作用?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凝聚法治共识》公开课教案_0

4.2 凝聚法治共识
一、学教内容:
本课是九上道法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一框明确了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

第二框旨在达成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共识,引导学生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二、学教目标:
1、了解政府的作用和宗旨;知道法治政府的含义;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核心、要求和意义;领悟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2、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三、学教重难点
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四、学教课型:新授课
五、学教流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2《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2《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

《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凝聚法治共识》,内容选自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二框。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案,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效果预测等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个说明。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能力目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法治的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的要求,知道公民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4.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

通过阐述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提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三、学情分析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

本课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对建设法治中国进一步理解。

三、说教法为了体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引入和新授中充分地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采用“五环节”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注重由学生探索,让学生构建思维四、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法上,我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探索,在观察、归纳中发现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以及公民与法治政府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首先通过视频导入学习,了解到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性。

2.接着又通过引入“小明”这一角色,了解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政府的作。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
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
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
行使权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 范政府的行政权。
探究与分
P5
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是
3
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
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
的新形式。它加起了沟通政
府与社会的桥梁。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
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法治 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15——2020年)》提 出:“经过坚持不懈的 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 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 、执法严明、公开公正 、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的法治政府。”
新知讲 解
(三)法治政府运作 原则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 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 目标。
立法机P5 关3
科学立 法
厉行法 治
…………
公司 正法 司机 法关 严行 格政 执机 法关
新知讲解



法必
治 国

(一)厉行法治的内涵及内
容要求
P5
是对全体社
3
会成员的共

同要求

坚 持 厉 行
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行 使权利,履

行义务。

(1)要推进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
探究与分享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框 凝聚法治意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政府的作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知道依法 行政的重要性、要求以及核心;明确厉行法治的要求。
2.提高审读图文资料的能力;增强法眼看社会、明 辨是非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2《凝聚法治共识》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2《凝聚法治共识》优秀教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1.懂得公民参与的重要性,能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理解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2.懂得培养公民民主素养的重要性,理解公民应该如何培养民主素养。

重点: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

难点:懂得公民培养民主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公民民主素养。

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政府的宗旨?2、什么是法治政府?3、依法行政的含义与核心?4、怎样做到依法行政?5、如何例行法治?6、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课导入。

师: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改革有利于国家机构更好履行职能,有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厉行法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凝聚法治共识》。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法治政府1.政府的作用与宗旨【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1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材料表明政府有哪些作用?【教师点拨】①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②宗旨: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法治政府含义【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问题思考】你觉得什么是法治政府?【教师点拨】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活动设计】(1)阅读材料: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凝聚法治共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现状及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框题,第二框题“凝聚法治共识”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一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如何形成全民共识,推动法治进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到法治共识的重要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仍较为片面,把法治简单理解为法律的存在和执行,缺乏对法治精神的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法治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提高学生践行法治的自觉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共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凝聚法治共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治共识的含义、形成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共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共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共识在构建法治国家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 公民角度: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 政。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
政府角度: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 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公民角度: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 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1.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 根据你的理解,下列材料分别对应全面依法治国新方针 的哪一点? ①执法者要“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 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②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民法典时代 。 ③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 碰,法律面前没有特权。 ④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 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③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 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思考:你知道哪些校园法治宣传的方式?
④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 治文化环境。
5.如何厉行法治?P53-55 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 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 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 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 法治文化环境。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 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 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 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三张清单” 制度
政府的权力 法无授权不可为
政府的责任 法定责任必须为
工商管理 部门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初中生被迫辍学打工
教育部门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林业部门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民政部门
表哥和女朋友领证结婚
遇到以上情况应分别找交通管理部门、工商 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林业部门、民政部门。
政府部门
法治是社会理想,更是长期的社会实践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6.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 “常回家看看立法”: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2013年7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 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 利。”
企业不能做的事项 法无禁止皆可为
政府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
如何建设法 治政府?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 政府角度: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 政府角度: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 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A A.加快法治中国建设,须维护和强化司法权威
B.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C.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D.表明反腐败离不开民众的监督
3.2018年4月18日,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
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今年将
多措并举建设法治政府。对法治政府的理解,
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道德与法 治
法令行则国治(法律的执行)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
5.如何厉行法治?P53-55 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 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 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 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 法治文化环境。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
D
④政府的工作要为人民谋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读右边漫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表明( )
①法治政府必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D
②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政府的作用:P51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义务教育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保障百姓住房
中南海新华门
2.政府的宗旨:P51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 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选择:B
选择: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法 政府的作用
治 我国政府的宗旨

含义
凝 聚
府 建设法治政府
要求

核心

如何落实

厉行法治的内涵

厉 行
厉行法治的要求
对公民的要求
法 治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对全社会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在游的古地代方,。中南海一直是列朝封建帝中王央的政行府宫和宴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 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交通管理部门
红绿灯坏了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开一家小吃店/公司
严格执法、科学立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
2.2018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 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谈到严肃查办腐败犯罪时表示,检
察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反腐败力度不减、
尺度不松、节奏不变。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 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1. 知道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知道建设法治政府的途 径。
2. 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光荣 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中南海鸟瞰图
中南海新华门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 西侧,鳌玉桥以南,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 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西苑,
6.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 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 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 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 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 彰。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 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5.如何厉行法治?P53-55 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 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我守法,是因 为有法律规定,
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 因为我害怕, 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 违法会带来很多 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 有法律才有自由, 我选择自觉守法。
②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相关链接
监督、规范、 保护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 交通警察在道路 上 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 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 ,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 像,客观真实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