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合集下载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升级,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极端天气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其影响范围广泛、程度深远。

下面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的文章。

一、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是地球多种系统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引起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温的上升,全球各地的冰川和冰盖融化加速,导致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而这种变化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沿岸城市淹没、海岛国家消失、海岸线受到严重破坏等严重影响。

二、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还会给全球水资源带来严重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普遍出现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尤其是非洲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自身的生态环境已经很脆弱,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更加深了它们的贫困和不可持续发展现象。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受到破坏。

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面临灭绝,引起生态系统的紊乱。

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农业、渔业等行业受到了威胁。

四、自然灾害增多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起自然灾害增多和加剧。

例如,热浪、暴雨、洪水、飓风和森林火灾等等。

这些灾害将导致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给当地民众带来极大的生存压力。

五、人类健康受到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疾病传播,例如蚊蝇传播的热带病毒、肠道传染病等等。

此外,温度极端变化还会直接危及高温环境下的长期工作者和广大老年人群体。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气象学的气候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

气象学的气候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

气象学的气候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热门的话题之一。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元素、过程和相互作用引起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为温度、降水、大气压力、风速等各种气象因素的改变。

而气象学则是对这些气象因素的研究和预测。

然而,气象学和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气候变化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作用与气候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

而气象学家们通常通过气象站和气象卫星来收集气象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现象。

他们还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情况,以提供政策建议和制定气候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非常重要。

目前已经明确的一些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温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食品生产减少等等。

而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气体的排放。

为了应对正在进行的气候变化现象,需要使用一系列应对策略。

其中,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包括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和市场机制、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加强能源效率、建立公共交通网络等等。

此外,必须采取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中的负面影响,例如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更加耐用和韧性强,以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未来的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象学家们正在通过研究气候变化现象,提供更好的预测和预警方式,帮助政府和民间机构制定更好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通过环保意识的培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唤起公众对环保事业的重视。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升高和天气模式的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温度升高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和风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海洋温度上升引发的珊瑚白化现象已导致大量的珊瑚死亡。

此外,极端干旱可能导致森林大火的爆发,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对农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变暖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了农作物生长季节的不稳定性和产量的波动性增加。

干旱和洪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粮食短缺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影响了海洋渔业,海洋温度上升和酸化使得许多海洋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减少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另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给国家和社区造成了沉重的财务和人力资源负担。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的永久性淹没和流离失所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能源需求的增长,不稳定的能源供应将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系统和社会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积极行动。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应共同努力,制定并严格执行减排政策,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开发。

此外,改进农业实践以适应气候变化无疑也是重要的。

农民可以采用更可持续的农业方法,提高耐旱和耐洪的作物品种的种植,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

另外,促进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投资于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和社区防灾体系,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影响。

提供国际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帮助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

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

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影响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日益凸显,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愈发显著。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气候变暖导致栖息地减少,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其次是生态平衡被打破,一些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如珊瑚礁的白化现象加剧,森林大面积凋零等。

这些影响不仅威胁着生物多样性,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经济发展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农业受灾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农作物减产、粮食价格波动等问题,给农民和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其次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干旱和洪涝频发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给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困难。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加剧贫富差距,使贫困地区更加脆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社会稳定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稳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气候难民问题日益突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导致灾民增加,难民潮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社会压力和安全隐患。

其次是资源争夺加剧,气候变化导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资源争夺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加,给全球和平带来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使一些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加剧社会分裂。

四、应对措施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首先是加强减排行动,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其次是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各国应该加大投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挑战,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巨人,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的日常出行到粮食生产,从居住环境到经济发展,无一不受其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变得不稳定。

过去适应了某种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可能因为气温升高、降雨减少或者极端天气的增多而产量下降。

比如,干旱可能导致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干枯;暴雨和洪水则可能淹没农田,冲毁庄稼。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更直接威胁到了全球的粮食安全。

想象一下,当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价格飙升,很多人可能会面临饥饿的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量减少,水资源变得愈发稀缺。

而在另一些地区,暴雨增多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使得水资源在短时间内大量积聚,但却难以有效储存和利用。

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一些地区陷入严重的水荒,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水患的困扰。

这种水资源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获取清洁的饮用水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气候变化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等传播疾病的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活动范围扩大,这使得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寒潮和暴雨,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此外,由于粮食减产可能导致的营养不良,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在经济领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如飓风、洪水和干旱,给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被损毁,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工厂停产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停滞。

许多依赖于特定气候条件的产业,如旅游业和农业,也因为气候变化而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球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几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1. 粮食生产受威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气温升高和降水不规律导致许多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

例如,高温和干旱导致收成减少,而极端降雨则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摧毁庄稼。

这些情况下,我们很难获得足够的粮食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2. 水资源紧缺随着气候变化,水资源的供应也变得不稳定。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以及冰川融化等都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许多地区的水源逐渐枯竭或污染,人们面临着用水困难的问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水资源的紧缺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饮用、卫生和农业。

3. 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加剧,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威胁。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在上升,飓风、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灾害不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破坏了基础设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4. 健康问题增加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和洪涝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其次,气候变化会影响空气质量,增加了雾霾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受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这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消失可能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6. 能源供应受限气候变化也对能源供应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能源来源如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正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项具体的影响:一、气温升高引发的健康问题气温升高不仅让人们感觉不适,还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高温天气导致人体脱水,引起头晕、乏力、腹泻等不适症状。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使新陈代谢加快,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严重者可能出现中暑、脱水性休克等生命危险。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促进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爆发,例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二、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例如暴雨、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这些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在灾害发生时,灾民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刺激,易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长期暴露在灾害环境中,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缺水、肺炎等健康问题。

三、气候变化加剧的食品安全问题气候变化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或气候波动,例如干旱、洪涝、台风等,都可能破坏种植园地,减少农产品产量,甚至破坏食品供应链。

这种现象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因为这些地方缺乏稳定的食品供应。

局部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和食物链的平衡,从而引发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等。

这对人们的健康和营养摄入造成了威胁。

总的来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引言大家好!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

许多科学家警告说,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呢?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的背景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的变动,包括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以及海平面的上升等。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和严重。

例如,暴雨洪水、干旱和飓风等天气灾害正在成为全球各地人们生活的常态。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洪水和干旱对农业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粮食短缺和食物价格的上涨。

飓风和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增加的健康风险气候变化还增加了人们的健康风险。

气温的升高导致了更多的热波事件,给身体较弱或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气候变化也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例如,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可能扩散到更广泛的地区。

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一些地区面临着干旱的挑战,而其他地区则面临洪水的威胁。

水资源的不稳定将影响粮食生产,进而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增加,威胁着粮食产量。

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据科学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超过一米。

这将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沿海城市将面临更高的风暴潮风险,海岸线会不断后退,导致土地丧失和人口迁徙。

此外,海水倒灌还会污染淡水资源,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潜在影响经济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丁一汇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

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

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自然生态系统按其生长环境可分成陆生与水生两大类生态系统。

前者又可按其植被类型分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也可按地形划分高山、盆地、海岸带等生态系统。

后者可分成海洋和淡水两类生态系统,其中淡水又分静水(湖泊、池塘、水库、湿地与河口湾)生态系统与流水(江、河、溪流)生态系统。

下面选取冰川、湖泊、江河、海岸带、植被(森林、草原)和农业等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为例,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事实和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全球生物群落的分布型与全球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自然植被分布的变化最能体现气候变化的影响。

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我国植被带明显偏北。

现今西北地区的草原与荒漠区,在全新世曾是广阔的温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各种草原动物也非常丰富。

但随着全球气温的波动式下降,同时受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隆升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取决于气候变化后物种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物种迁移后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平衡。

在移动过程中,生态系统并不是作为一个一个单元整体迁移的,它将产生一个新的生态结构系统,生物物种构成及其优势物种都将会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可能会滞后于气候变化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植被模拟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时,某些物种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濒临灭绝的危险,也可能出现新的物种体系。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

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

如非洲乞里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1912~2000年间减少了81%。

1889年它完全由冰雪围绕,今天只剩下15%由冰雪围绕,且主要由季节性冰雪覆盖。

我国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自小冰期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后退状态。

1962年至1980年,冰川退缩了80米;1980年至1992年,冰川又退缩了60米。

据1959年开始观测以来所积累的资料,该冰川的物质平衡亏损20世纪60年代平均为-53毫米/年,20世纪80年代增到-346毫米/年,1990~1991年间更增至-706毫米/年。

1959~1986年累积负平衡达6130000立方米,相当于冰川减薄3.25米。

在乌鲁木齐河流域,1964年航测地形图上共量算到的冰川面积为48.2平方公里,1992年再次航测冰川面积已减至40.9平方公里,损失了15.1%。

据资料推算,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达7000平方公里左右。

随着全球进一步增暖,山地冰川将继续后退萎缩。

根据小冰期以来冰川退缩的规律和未来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预测,估计到2050年我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折合冰量约16184km3。

其中,海洋性冰川减少最显著,为52.5%,6925km3;亚极地型冰川次之,为24.4%,6631km3;极地型冰川最少,为13.8%,2629 km3 。

三类冰川的冰川物质平衡每年亏损值分别高达-1318毫米、-900毫米和-623毫米,冰川平衡线高度将分别上升238米、168米和138米。

未来50年西部地区冰川融水总量将处于增加状态,天山北麓与河西走廊最大融水径流预计出现在21世纪初期,其年增长量为几百万到千万立方米不等;柴达木及青藏高原的内陆河流域冰川融水高峰预计出现在2030~2050年,年增长约20%~30%;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山冰川2050年前径流增加量可达25%左右。

我国西北各山系“小冰期“冰川与现有冰川比较(单位:平方公里,取自孙冷,2002)山系“小冰期”盛时冰川面积 /平方公里现有冰川面积/平方公里面积变化/平方公里百分比/%阿尔泰山449 293 -156 -53.2天山12248 9196 -3052 -33.2帕米尔2882 2206 -676 -30.6喀喇昆仑山6630 5925 -705 -11.9昆仑山9835 8735 -1100 -12.6祁连山3288 1972 -1316 -66.7总计35332 28328 -7004 -24.7 随着全球进一步增暖,冻土面积继续缩小。

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80%~90%的岛状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深度增加,形成融化夹层和深埋藏冻土;表层冻土面积减少10%~15%,冻土下界抬升150~250m,亚稳定及稳定冻土温度将升高0.5~0.7℃。

随着全球进一步增暖,高山季节性积雪持续时间将缩短,春季大范围积雪提前消失,积雪量将较大幅度减少,积雪年际变率显著增大。

到2050年,冬季气温将升高1℃~2℃,随着降雪量缓慢增加,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古稳定积雪区积雪深度将分别以2.3%和0.2%的速度缓慢增加。

同时,雪深年振幅将显著增大,大雪年和枯雪年的出现更为频繁。

到2100年大范围积雪将可能于3月份提前消失,春旱加剧,融雪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将大大减小。

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湖泊作为降水和有效降水的历史和现代记录,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化和区域特征。

以我国青海湖为例,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水位下降和湖面积萎缩的因素之一。

青海湖水位在15~19世纪近500年间尽管存在较大的升降波动,但出现明显的直线式下降趋势却是在近百年,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仅在1908~1986年间就下降了约11米,湖面缩小了676平方公里。

有实测记录以来,1957~1986年间下降了2~3米,湖面缩小了264平方仅公里。

另外,我国西北各大湖泊,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平衡均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西北主要湖泊面积变化。

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西北主要湖泊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公里)湖名50年代统计60年代地形图量算70年代卫星照片量算80年代统计艾比湖1070 823 522 500(2)博斯腾湖996 980 930 864(3)布伦托海835 790 770 765(4)玛纳斯湖550 59 0塞里木湖454 454 457(1)457(5)巴里坤湖140 114 88 90(6)艾丁湖124 23 0青海湖4568 4304(7) (1) 1975年地形图;(2) 1987年9月卫星照片;(3) 1986年实测;(4) 1987年实测(5) 1986年7月卫星照片;(6) 1988年12月卫星照片;(7) 1986年航空照片有关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增暖而河川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原湖泊由于水体蒸发加剧,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不可能增长,将会加快萎缩、含盐量增长,并逐渐转化为盐湖,对湖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利;高山、高原湖泊中,少数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小湖(如帕米尔高原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增加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后融水减少而缩小;地处山间盆地以降水、河川径流或降水与冰川融水混合补给的大湖,其变化趋势受人注目,如青海湖长期处于较大的负平衡状况,湖水位呈下降趋势。

如未来温度继续升高,湖区水面蒸发和陆面蒸散均会有所增加,若多年平均降水量仅增加10%,仍不足以抑制湖面的继续萎缩,仅趋势减缓,如降水增加20%或更多,湖泊来水量会增加,湖泊会扩大,水面上升,湖水淡化,有利于湖泊渔业和湖周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改善。

这样的机遇有可能在下世纪某个时间出现。

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1900年以来,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这将会严重影响珊瑚礁、珊瑚岛、礁岛、盐沼以及红树林等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资源,进而影响海岸带环境和经济。

沿海主要验潮站的实测资料显示,我国海平面近5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近几年上升速率加快。

据专家预测,我国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

这将使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这将会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湖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同时,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低洼地区约占整个海岸线地区的30%。

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集中在低高程的东部经济带和沿海地区。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现有的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许多是不利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二个不同的方面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发挥作用。

气候变化会程度不同的影响到全球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生产、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