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理实验部分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物理(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物理(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物理试题卷
一、单选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
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2.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
闭合 S1,调节 R1 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 U0:保持 R1 的滑片位置不变,将
R2 置于最大值,将 S2 与 2 端接通,调节 R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 U0:断开 S1,记下此时
R2 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 t,得到相应温度下 R2 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 25.0°C,
实验得到的 R2-t 数据见下表.
移为 x=
g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a=g,在水平方向的位
R
1 2
at =2R.由以上分析可知,小球从 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的过程中,水平
2
方向的位移大小为 5R,则小球机械能的增加量△E=F·5R=5mgR,选项 C 正确 ABD 错误.
【点睛】此题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定理有机融合,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Ω
900.0
680.0
500.0
390.0
320.0
270.0
240.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闭合 S1 前,图(a)中 R1 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填“a”或“b”)端;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做出 R2-t 曲线_____

2018年高考物理新课标 III 卷完美版.doc

2018年高考物理新课标 III 卷完美版.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 B .4:1 C .8:1 D .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A .B C .1:2D .2:1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2v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全国3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

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

则Q方∶Q正等于A.1∶√2B.√2∶1C.1∶2D.2∶1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2倍B.4倍C.6倍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PQ的右侧。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各地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各地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精校 Word版汇总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Ⅰ)Word版-------------- 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Ⅰ)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全国卷II)Word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全国卷II)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Ⅲ)Word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Ⅲ)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北京卷)Word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北京卷)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天津卷)Word版---------------------- 2018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天津卷)Word版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一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6分)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N B.102N C.103N D.104N3.(6分)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5×104kg/m3B.5×1012kg/m3C.5×1015kg/m3D.5×1018kg/m3 4.(6分)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Hz B.8×1014Hz C.2×1015Hz D.8×1015Hz5.(6分)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A.B.C.D.6.(6分)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7.(6分)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全国卷Ⅲ)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 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B 正确。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5【答案】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C 正确。

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 .1:2 B .2:1 C .1:2 D .2:116【答案】D 02,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 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 =I 2RT =2U RT ,可知在一个周期T 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 方∶Q 正= u 02∶(02u )2=2∶1,选项D 正确。

(完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全国卷)

(完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全国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全国卷)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17.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

1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18.正弦交流电源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按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0Ω,交流表的示数是10V 。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A.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100πt (A)B.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 2 cos50πt (A)C.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100πt (V)D.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 2 cos50πt (V)19.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图1RU m -U -2s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全国3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132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1327Al→n+X。

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2∶1B.4∶1C.8∶1D.16∶1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

则Q方∶Q正等于A.1∶√2B.√2∶1C.1∶2D.2∶1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v2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2倍B.4倍C.6倍D.8倍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9.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PQ的右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理实验部分十六、物理实验[全国卷I]22.(17分)(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4kΩ); 电流表○mA(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 000Ω,R2=10 000Ω,R3=15 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 V=。

答案:(1)ABD(2)i.电路如图ii.R1U R1I-U[全国卷II]22.(17分)(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18Ω),电流表○A1(量程250mA ,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 ,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子键S ,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甲: 乙:(2)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

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

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 1、P 2、P 3、P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

在纸上画出直线aa ’和bb’,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 ’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

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位置如图)。

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

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

.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

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

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

答案:(1) , 甲 。

(2)ⅰ.在bb ′一侧观察P 1、P 2(经bb ′折射,aa ′反射,再经bb ′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 3,使得P 3与P 1、P 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让它挡住P 2(或P 1)的像和P 3。

P 3、P 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 1、P 2作直线与bb ′交于O ;②过P 3、P 4作直线与bb ′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 ′的中点M ;④过O 点作bb ′的垂线CD ,过M 点作bb ′的垂线与aa ′相交与N ,如图所示,连接ON ;⑤∠P 1OD =θ1,∠CON =θ2。

ⅲ.sin θ1sin θ2。

评分参考:第(1)小题6分,每空3分。

第(2)小题11分,ⅰ问6分,ⅱ问4分,ⅲ问1分。

P 3、P 4应该在玻璃砖的右下方,凡不在右下方的均不给ⅰ、ⅱ两问的分数。

[北京卷]21.(18分)(1)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8 mm)的卡尺示数如图1所示,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2A a a ′ b b ′P P C N O O ′ M D P 3 P 4 θ1 θ2为__________mm.用激光照射该狭缝,在屏上出现衍射条纹。

如果减小狭缝的宽度,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____________.(2)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电流表:A:(量程100 mA,内阻约2 );A:(量程0.6 A,内阻约0.3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 );V2(量程15 V,内阻约15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 );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18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不作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当所加电压为3.00 V时,灯丝电阻为____________,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_W.③根据R-U图象,可确定小灯泡耗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示意图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__.答案:(1)0.15 宽(2)○1A 2 V 1 R 1 E 2○21.5 11.5 0.78○3A[天津卷]22.(16分)(1)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

实验时先不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 球仍从 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

记录纸上的 O 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OM=2.68cm ,OP=8.62cm ,ON=11.50cm ,并知 A 、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 球时 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

用×10档测量某电阻 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档。

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 ,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 1所示电 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 E 和内阻r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2所示的1RI-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_______V,r= ____Ω。

答案:(1)P;2(2)×100;调零(或重新调零);2.2×10 3 (或2.2k)(3)2.9;0.9[上海卷]14.(5 分)1919 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粒子,B为气.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答案】质子α氮【分析】α粒子轰击氮核,放出同位素氧,并发现质子,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典型例子。

【高考考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易错点】将几个典型的反应混淆。

[上海卷]15.(6 分)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1)为了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在图中用实线连接成相应的实物电路图;(2)将原线圈插人副线圈中,闭合电键,副线圈中感生电流与原线圈中电流的绕行方向(填“相同”或“相反”);(3)将原线圈拔出时,副线圈中的感生电流与原线圈中电流的绕行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答案】(1)如图所示(2)相反(3)相同【分析】:【高考考点】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易错点】容易将原副线圈混淆,或者将两电路混联在一起。

第3问容易将“阻碍”简单理解为“相反”。

[上海卷]16.(5 分)为了测试某种安全阀在外界环境为一个大气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测试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d.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e.盖紧装有安全阀的容器盖,将一定量空气密闭在容器内.(1)将每一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2)若测得的温度分别为t1=27o C,t2=87o C,已知大气压强为1.0×118pa,则测试结果是: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答案】adecb 1.2×118 pa【分析】: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有,将T1=300K,T2=360K,P1=1.0X118pa 代入,可以解得P2=1.2X118pa【高考考点】气体状态方程,等容变化【易错点】忽视温度的单位的换算,而将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代入直接计算。

[上海卷]17.(7 分)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I 关系的实验数据:(1)分析上表内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填“甲”或“乙”);(2)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U-I 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 变大而(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定值电阻R 和两个上述小灯泡组成串并联电路,连接到内阻不计、电动势为3V的电源上.已知流过电阻R 的电流是流过灯泡b 电流的两倍,则流过灯泡b 的电流约为A.【答案】(1)甲(2)如图所示变小(3)0.180A【分析】(1)甲电路中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可以获得从零开始变化的电压,符合图中数据的要求。

(2)将表中数据逐一描点后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3)根据题意有E= U a +U b,I a=3I b,从所做曲线可以查出,I a=0.150A ,I b=0.180A,U a=1V,U b=2V。

【高考考点】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描述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易错点】第三小问,学生可能会用解析法,那计算将很复杂,并造成无法求解。

[上海卷]18.(7分)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50 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 S 和49.0 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s;(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Δt=0.165s,则在短摆释放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填方向)通过(填位置);(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