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共48页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一)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 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当过知县和内阁 中书,父亲周凤仪是个秀才,没有官职。 母亲鲁瑞,娘家住在乡下,但通过自修达 到看书的能力。
• 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 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 化和文学的基础。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探省, 得以和农民及其孩子亲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并对 他们产生好感和热爱之情。(《故乡》、《社戏》),这 对鲁迅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 • 1893年以后,因祖父周福清犯科场案监押于杭州狱中多 年,父周凤仪又长期患病,家境衰落,鲁迅经常出入于当 铺、药店,深切体味到社会的势利、冷酷,从而萌生了背 叛封建阶级,寻求新的思想和道路的想法,终于成了他出 身阶级的逆子。
•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 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 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 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 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 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二、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 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 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 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 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鲁迅这样回忆起早 期所受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对我还是有帮助的, 究竟指示了一条路,明白自然淘汰,相信生存斗 争,相信进步,总比不明白、不相信好些。"

文秘专业现当代文学鉴赏之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

文秘专业现当代文学鉴赏之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

老翁让过客休息,但是,过客不想休息,或者说不能 休息。他也不要老翁、少女对他帮助。少女给他一个 布片,过客没有接受。鲁迅害怕由于这种感情而被束 缚住。鲁迅不怕敌人,却怕亲人。害怕被这样的感情 束缚住手脚,无法向前拼搏。鲁迅曾经对人说,我自 己是无所谓的,无论前途是什么,我都敢走,即使是 刀山火海也无所畏惧。但是,一想到还有亲人,就犹 豫了。亲人会束缚自己的。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细节描写 结构上新样式的实践者 语言 高度的概括力
高度的个性化 高度的形象性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三、散文诗 《野草》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征,
不押韵,写法同散文一样,但注 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诗意。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背景及作者思想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
他仿佛听到前边有呼唤他的声音。于是继续朝前走去。
“过客”就是鲁迅人生
哲学象征。这种人生哲 学就是“走”,不断地 朝前“走”。 “走” ,
就是自由意志的象征。 它包含着探索、拼搏、 追求,更意味着战斗。 那么,走向哪里,走向 坟墓。即使是坟墓,也 要朝前走。
“坟墓”是死亡,是生命终结的象征, 也是生命虚无的象征。这里意味着, 不论你怎样追求、探索,最后也要死 亡。作为个体的人,都逃不过死亡的 限制。死亡是对人生最明确,也是最 残酷的限制。但是,即使如此,过客 也依然继续追求、探索。不在于走— —追求能够得到什么,不在于一种实 际的效果,而在于走的过程本身。鲁 迅战斗,不在于要获取光明,而在于 战斗本身。这就是鲁迅自由意志。
《过客》一共三个人物,过客,老翁,少女。 时间是黄昏,地点一个荒凉破败地方。
过客是主人公,他衣衫褴褛,疲惫困乏,但坚 毅执著。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也不 知道自己从那里来,也不知道要走到那里去, 只是记得自己一生下来就是这样一直朝前走, 只知道去的地方在前方。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鲁迅1.鲁迅(1)小说集《呐喊》代表篇目:《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彷徨》代表篇目:《祝福》《伤逝》(涓生和子君)《孤独者》(魏连殳[shū])《故事新编》代表篇目:《补天》《奔月》《理水》1.鲁迅1.鲁迅(2)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散文诗集——《野草》(4)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5)论文集——《门外文谈》(6)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真题回顾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是()。

A.《祝福》B.《阿Q正传》C.《故乡》D.《狂人日记》2.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都有贡献,并有相关作品集传于后世,下列属于其小说集的是()。

A.《准风月谈》B.《故事新编》C.《朝花夕拾》D.《花边文学》3.右图是(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一幅,与这一插图相关的小说是()。

A.《故乡》B.《社戏》C.《孔乙己》D.《祝福》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A.鸣凤B.涓生C.祥林嫂D.孔乙己2.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品提示:诗集有《女神》《星空》戏剧有《屈原》《虎符》《蔡文姬》《卓文君》《棠棣之花》郭沫若与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并称“甲骨四堂”。

(字鼎堂)(号雪堂)(字彦堂)(号观堂)3.茅盾——“二十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品提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散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茅盾文学奖——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4.巴金——“人民作家”“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原名李尧棠作品提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2003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5.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作品提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6.曹禺[cáo y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

现代文学史作者概要

现代文学史作者概要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

2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2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 《记念刘和珍君》 • 是对屠杀者的愤怒,对青年人革命激情的 尊敬,对青年人轻易赴死的惋惜。这就是 一个师长对后辈的关爱。 • 《祝福》 • 文中的“我”遇到祥林嫂,祥林嫂问人到 底有没有灵魂,死了之后一家人能不能见 面的时候,“我”是那样的痛苦,没有办 法回答。怎么回答好呢,如果照直说“人 是没有灵魂的”,这样对祥林嫂来说会非 常残酷,让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没有了,所 以“我”就说或许有吧,“我”非常矛盾、 非常痛苦,这痛苦并不亚于祥林嫂的痛苦。
小结:

把所有的这些作品综合在一块,我们会发现 其中都贯穿了一个字——“爱”。虽然他表面写 的是“隔膜”、是“凉薄”、是“吃人”、是 “惨淡的人生”、是“淋漓的鲜血”、是“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但这背后是鲁迅先生的 “爱”: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爱进步的青 年,也爱愚昧的群众。鲁迅不是一个充满仇恨的 人,他不是只会成天骂人的人,他是一个心中有 着真正大爱的人,这个爱就是儒家讲的“仁”, 就是基督教讲的“博爱”,就是一种悲悯。 • 鲁迅曾说过中国只缺少两件事,一个真,一个爱。 • 鲁迅一生的文章都在为这两个字奋斗。
凡人鲁迅
——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有感

他一直在深黑的隧道中苦苦探求着。孤身一人,桀骜 地站立在这被封建黑暗势力的狂风所撕碎的世界之中,单 薄的身躯却挺得笔直,试图守护这唯一的净土——思想中 的觉悟。我仿佛能够跨越时代的鸿沟,近距离地看到他的 面容,那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僵硬的线条勾勒出冷峻的 五官,眉宇之中都透露着坚毅。好似一尊雕塑的姿态,完 美无缺,但却冰冷得让人难以接近。没错,中国太需要一 个榜样了,于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塑造出了圣人鲁迅的 形象——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的脊梁,民族的 良心。我们所标榜的他如此高大,站在了民族的觉醒之上, 但是,这样的鲁迅无疑缺了血色,我感受不到他作为一个 “人”的真实感,直到读到萧红女士的这篇《鲁迅:深刻与 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

五、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
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
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 判 。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 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 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
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此就对吗?”
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 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 “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 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 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 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 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 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第三章 文化巨人——鲁迅
一、鲁迅简介 1 、生卒年代。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
卒于 1936 年 10 月 19 日 ,浙江绍 兴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 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 为笔名。 2、生平:少年时代。青年时代。 日本留学。回国“幻灭” 。 排遣寂寞。彷徨之路。文艺论争。
狂人形象探讨
• 再次,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 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此处冠以 “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 “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 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人日记》中,这个人 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迫害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 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在《狂人日 记》中,假如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其所作的 能充分表现这一患者的特征规定是极少的,“我”无名无姓,没有 病因解释,没有病史说明,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 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 同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5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
一、基本知识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鲁迅首先创作了第一 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一发而 不可收,创作了两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这两部集子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 代文学主要题材的先河,不仅有“表现的深切”, 而且一篇有一篇的形式,有着“格式的特别”,标 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和成熟。在今天看来,这 两部小说集对国民性的批判、对看客的剖析、对孤 独者的刻画仍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9
一 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 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那时我在 S 城,就时时 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都说他很有些古怪:所学 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对人总是 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家庭应 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寄给他的祖母,一日 也不拖延。此外还有许多零碎的话柄;总之,在 S 城里也算是一个给人当作谈助的人。有一年的秋天 ,我在寒石山的一个亲戚家里闲住;他们就姓魏, 是连殳的本家。但他们却更不明白他,仿佛将他当 作一个外国人看待,说是“同我们都异样的”。
1
第一节 鲁迅的人生与文学
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一 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幼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 号豫亭,再改号豫才,十八岁去南京进江南水师学 堂时改名周树人。1902 年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 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后在仙台医学专 科学校学医,因为“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而弃医从 文,希望用文艺来改变国民精神。
7
二、代表作及其导读 孤独者(节选) 鲁迅 故事梗概:在 S 城时,“我”就听说魏连殳 的种种“古怪”,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个给人 当作谈资的人。在寒石山,由于魏连殳祖母的逝世 ,“我”和他相识,后来“失业”之后与他渐渐熟 悉起来,知道“他议论非常多,而且往往颇奇警” ,并与他就小孩的好坏与未来中国的希望进行了争 论。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笔名,在日留学期间,初步形成了立人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1923年15篇小说《呐喊》,1926年11篇小说《彷徨》,1936年8篇小说《故事新编》,另有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2、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和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歧路。

启蒙主义的观点决定了鲁迅在取材上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苦,鲁迅哀其不幸,对他们的病,鲁迅又怒其不争,这些“愚弱的国民”在鲁迅的小说中以两种形式出现着:(1)以单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身份通常是农民(雇工、帮工),如闰土、祥林嫂、阿Q、爱姑;下层市民,如华老栓;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成。

(2)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他们赏玩咀嚼他人的苦痛,与封建权势者一道形成有着荒诞意味的无主名杀人团,如《药》里面的看客,《明天、祝福、孔乙己》中的鲁镇人,示众则集中描绘了看客们的丑恶嘴脸。

启蒙者是铁屋中的少数觉醒者,被愚昧民众视为狂人,其具体身分是革命者、先进知识分子。

封建卫道士形象,如《高老夫子》高尔础、《肥皂》四铭,他们鼓吹封建三纲五堂、三从四德。

封建官僚、地主、乡绅等权势者形象,如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丁举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体现者,以手中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侮辱与迫害。

3、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把农民生活作为表现对象,使鲁迅小说具有了乡土品格。

在小说中,鲁迅不但展示他们外部生活的艰辛与不幸,更揭示出他们精神上的病痛;在表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施加给他们肉体的伤害外,更关注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精神上更严重的侵害。

故乡中的闰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为一个木偶人,生活的艰辛与丑恶给他肉体造成极大的侵蚀,更使他精神麻木,他面对我那一声老爷的称谓,封建等级意识在我和闰土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少年闰土永远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中国现代文 学的伟大奠基者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