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第五版-第二十六章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一)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一)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超声造影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以及注射的特殊造影剂来增强超声图像对器官和血管的可视化程度的技术。

它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5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一、超声造影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肝脏病变的准确性2. 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3. 指导无创治疗手段的选择4. 监测肝脏病变的治疗效果5. 评估肝脏移植术后的功能和并发症二、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1.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2. 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3. 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和疾病4. 检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病5. 监测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三、超声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识别肾脏病变和异常2. 检测尿路结石和肿块3. 评估肾脏损伤和功能障碍4. 指导尿路手术操作5. 监测肾脏病变的治疗效果四、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检测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囊肿2. 评估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厚度3. 检测妇科肿瘤和腔内病变4. 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和病变5. 监测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五、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检测乳腺肿块和乳腺纤维瘤2. 评估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征3. 检测乳腺导管扩张和包块4. 指导乳腺活检和手术治疗5. 监测乳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总结:超声造影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肝脏、心血管、泌尿系统、妇科以及乳腺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的造影剂的引入,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更加广阔。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许多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似而灰阶图像无法辨别显示,多普勒受信噪比的影响不易探测到小血管和低流量的血流信号。

近些年来声学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研发对现代超声诊断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肝脏超声造影方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1.肝脏超声造影成像原理及扫查方法肝脏超声造影源于气体对超声波具有极强的反射能力,所以微气泡成为对比超声成像的天然选择。

超声探头发射的是一组连续的超声波脉冲,造影剂微泡弹性外壳在超声波的连续推动下不断发生非线性压缩-膨胀变形,导致回波信号波形畸变产生谐波,选择性的接收谐波信号将有助于提高超声图像的信噪比,使得到的造影超声图像更为清晰。

充分理解造影剂微泡在声场中的表现形式、特点是提高和改进造影剂显像方法的基础[1]。

声压在超声仪上的机械指数(MI)越高破坏微泡的作用越强。

实时谐波成像技术是使用低功率、低MI,连续发射声波并连续接收谐波信号进行成像,能实时观察组织血流灌注,定量分析正常和异常血流动力学,易能提高造影增强效果,充分发挥了动态超声显现的优势。

实时谐波成像与气泡造影剂相比,组织缺乏非线性特性,要产生谐波信号需要较高的MI,在低MI条件下,抑制了组织产生的信号而只保留微泡所产生的谐波信号,从而产生更佳的造影效果。

高MI成像原理是当声压高时,气泡的扩张和收缩呈非线性,并产生发射频率的次谐波或高谐波反射,在共振频率下,声波中微气泡的直径可收缩或扩张数倍,直至气泡爆破,在气泡爆破的同时也产生包括次谐波或高谐波的宽频反射。

间歇发射谐波成像技术,或称触发成像技术是间歇地发射高MI(>0.3)声波,减少连续性气泡的破坏作用,当声波发射停止时微气泡可实时积于组织中,从而获得高浓度气泡同时爆破而发射出很强的瞬间谐波信号。

这种技术明显提高了造影剂的显像效果。

增强的间歇发射谐波显像效果要明显优于非造影增强的多普勒显像,平均增强指数为0.88(100分制)。

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

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

132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祝春梅当我们的身体内脏出现问题时,都会选择去医院检查,这个时候医生就会安排我们去做B超,通过B超可以观察到各个内脏的运行情况,以此来判断有没有异常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有一种更先进的检查方式,叫作肝脏超声造影。

那么什么是肝脏超声造影呢?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医学中有哪些应用呢?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肝脏超声造影是什么肝脏超声造影又名超声造影,它是利用造影剂导致回声增强,可以明显地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率及敏感性的技术。

超声肝脏造影技术常常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其过程是在普通超声仪上先进行观察,当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后,在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在适当时间内观察肝脏内部情况。

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特征与良性病变的血液供应特征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超声增强的不同,进行诊断是否为肝脏恶性肿瘤。

现今肝脏超声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诊断实质性脏器肿瘤。

它比常规超声检测及螺旋CT更为安全可靠,如在检测1cm以下的亚厘米病灶方面,超声造影可以更为敏感地诊断病症。

与螺旋CT相比,超声造影更为先进,如超声造影具有安全性好、实时性高、无过敏反应及检查费用低等优势。

超声造影还可以全面动态地观察肝脏各个时期的变化,如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等不同时期的血液动态情况,因此可以根据肝占位的特征来诊断病灶。

二、肝脏超声造影的意义是什么根据上面介绍的有关肝脏超声造影信息可知,它是一种比B超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它利用造影剂的散射回声现象对肝脏发生的病变进行检查和诊断,还可以检查出肝脏肿瘤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这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三、肝脏超声造影剂对造影效果有什么影响现今临床医学上,多采用外周静脉注射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取代了传统的肝动脉注射途径。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使人体内的液体与空气接触,根据液体中产生的微小气泡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造影的目的。

但市面上的造影剂种类较多,不同的注射剂量以及进药速度差异等,对超声造影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徐 足,谷 颖*(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摘要]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

该检查方法能获得人体病变部位清晰的动态图像,从而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肝炎、肝癌及肝硬化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

近年来,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该检查方法诊断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声造影检查;肝炎;肝脏良性病变;转移性肝癌;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3-0138-02*通讯作者:谷颖超声造影检查又叫声学造影检查。

该检查方法将超声造影剂作为介质,通过向人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注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该部位血管的后散射回声,从而提高普通二维超声检查和普通三维超声检查的分辨率、敏感性和特异性[1]。

该检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可客观地反映病变组织器官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本文对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1.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研究发现,与人体软组织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相比,血细胞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更低,仅为前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因此,在普通的二维超声图像上,血细胞通常表现为“无回声”。

这使得普通的二维超声检查仅能模糊地识别出心内膜或大血管的边界,无法识别微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2]。

超声造影剂可使血液的背向反射回声明显增强,从而可使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在二维超声图像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此外,超声造影剂可随血液的流动在人体内发生病变部位的血管中均匀地分布,故可避免伪像的产生,从而可使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3]。

1.2 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现状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超声造影检查被首次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后,该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结构性疾病的优选方法。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Sinogourd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Sinogourd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学院蒋晗包雨微王秋静高越郑晓蕾[摘要]:在超声造影应用以前, 超声检查缺乏有效的增强信息的动态造影, 故在诊断肝脏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准确性略逊于增强CT、MRI 等影像技术。

近年来,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微泡造影剂的出现, 超声造影成为肝脏疾病诊断方面颇有应用前景的一种技术。

本文就超声造影剂、成像方式以及在肝脏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泡造影剂 肝脏疾病 成像方式 诊断[Abstract]: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there is a lack of dynamic imaging of enhanced information in the examination of ultrasound. Therefore, ultrasound is slightly inferior to enhanced CT, MRI and other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ng liver 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imaging technology and appearance of neotype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becomes a prospective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diseases.In this paper, th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and imag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diseases are reviewed.[Key word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hepatic diseases; imaging methods; diagnosis一.超声造影剂的原理及发展“超声造影”技术是当今医学影像学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组织器官显像,达到提高超声诊断与鉴别疾病的目的。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文章评估了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8年,全球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在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中,我国占380.4万,在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占229.6万例。

这些数据意味着,全球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是中国人,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有将近5个人死于癌症。

而肝癌在恶性肿瘤中占有很大比例,仅肝细胞性肝癌(HCC),就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面对恶性肿瘤的肆虐,各种检测手段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应用进行的阐述,进行一次科学普及,以加强大家对肝脏超声造影的了解。

一、超声造影概述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UCA)来增强人体血流散射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提高病变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评价器官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造影的特点:能清晰显示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

基于此特点,超声医生根据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差异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更准确的鉴别诊断,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卫星病灶的检出率。

是继2D、CDFI后的第三次革命,是超声发展的里程碑性标志。

二、超声造影在肝占位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诊断方面。

1、检测出肝内有占位性病灶,作出定性诊断。

2对有恶性肿瘤的病人检测肝脏有无潜在病灶,如卫星结节或转移灶。

3、对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监测及时发现小肝癌。

治疗方面解决了以下问题。

治疗前:需要治疗的病灶在哪?共有几个病灶?治疗中:评估病灶坏死完全吗?还有残留存活组织吗?治疗后:复查是否复发或出现新的病灶?三、超声造影的禁忌症1、对SF6或者SonoVne其他成分有过敏史者。

2、伴有右向左分流的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未控制的高血压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医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之一,而超声造影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刚开始只适用于右心造影,而后逐步发展到心之外的各脏器。

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作为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和散射体,在超声仪器上可产生多种成分的回波信号,使组织和器官影像增强、并呈现时间及强度差异的方法,了解各实质脏器的组织血流灌注,通过对血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脏器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其功能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

超声造影剂在肝脏灌注中的表现由于肝脏具有双重供血的特征,所以使其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可以观察到三个典型的血管时相:却动脉期相、门静脉期相及延迟期相。

动脉期相一般为肘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30秒内,门静脉期相一般为30~120秒,延迟期相一般为120~360秒或更长。

造影剂及仪器使用的方法目前,我国较多用的为“声诺维”第三代造影剂,使用前先用带有20G针头的三通管肘中静脉注射并静脉留置针,然后向装有“声诺维”的瓶子内注入5ml 生理盐水并用力振摇,并用注射器抽取1.6ml-2.4ml向静脉作弹丸式注射,注射完后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多病灶时先对主要病灶进行造影检查,必要时于延迟时相再次注射1.2ml、1.6ml或2.4ml造影剂对次要病灶的观察。

仪器一般配备对比脉冲序列、脉冲反相谐波成像、能量脉冲反相谐波影像、相干造影成像技术、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成影微血管灌注成像、编码谐波造影等造影软件的超声仪及其相应探头。

检查方法检查前要透彻了解所使用的造影剂、设备及配备的软件、灌注生理学知识、造影时扫描方案的设计、扫描时的步骤、造影时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造影时的阅片分析等。

造影前先用二维、彩色多普勒、频普多普勒先检查,以明确病灶的部位、范围、大小、性质以及血流状态、RI、PI等参数的测量,这样造影时能对主要病灶的观察以及对次要病灶的兼顾。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病变中的诊断⑴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98%由动脉供血,在动脉时相开始即可以见到病灶中呈明显的信号增强现象,门静脉时相表现为增强信号快速消退,延迟时相已完全消退。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临床应用近十年来,随着高效、稳定的新型造影剂的不断研发应用,以及造影剂成像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不仅能增强组织器官回声强度及多普勒信号强度,提高辨别细微结构能力和血流显示的敏感性,并且能够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状况。

超声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影像技术中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同时显示血流功能状况的技术,并将影像诊断推进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高度。

同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靶向性微泡造影剂也将为影像诊断及治疗学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基本原理综合超声造影剂的基本结构和显效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微泡类造影剂和微粒类造影剂,其中研究应用的主要类型为微气泡类造影剂。

在气泡外加一层薄膜保证气体不弥散溶入血液,克服了自由气泡存活时间过短的局限性,直径小于10μm左右的包膜气泡可通过肺循环,用于左心及外周器官造影。

此类包膜微泡造影剂是目前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含悬浮颗粒的胶状体可用于增强组织器官的背向散射,且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它的存活时间长,但考虑到毒性的影响,只能小剂量使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新型的包膜类造影剂是目前超声造影剂发展的主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中。

基于其同所含气体成份的不同,包膜类超声造影剂可分二代:第一代造影剂,即空气型微泡造影剂,以Albunex、Levovist为代表,Albunex 系一种以白蛋白为包膜的微泡,其微泡内气体为空气,Levovist系一种以半乳糖为包膜的空气型微泡造影剂。

第二代造影剂,即氟化气体型微泡造影剂,以SonoVue、Optison等为代表,与第一代造影剂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微泡内气体变为高分子的氟化气体,另外其微泡包膜由脂质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代替了蛋白类,使微泡稳定性更佳。

这些变化使得第二代造影剂具有更优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超声造影剂,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组织造影增强。

目前,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靶向性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将超越超声造影剂仅提供血流与组织灌注学信息的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造影增强超声在所有存在不肯定肝脏病变的病人 身上有适应证,尤其在伴有下列临床情形时:
①常规超声偶然发现;
②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者的病灶或者可疑病变;
③有恶性肿瘤病史病人身上的病变或者可疑病变; ④病人的MRI/CT或者细胞学/组织学结果不能确 诊时。
如若观察到肝细胞肝癌内造影增强方式杂乱,则 表示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明显。再生性结节也可 表现为动脉相增强,但于门脉相常表现为等回声 ,这点可与肝细胞肝癌结节相鉴别。

图2 HCC实时超声造影 图2 a 常规超声检查,胆囊(GB)床旁弱回声肿块()内及周边少许动脉血流 信号 图2b造影动脉相早期(16s),肿块内造影剂“充填”,回声显著增强(),并 见滋养动脉() 图2c 造影门脉相(44s),肿块内造影剂部分“退出”,回声变弱()
(4)经外周静脉(一般先用肘静脉)以团注的方 式注射超声造影剂,并用5-10毫升生理盐水冲 洗。针头直径不应该小于20G,以避免注射时因 机械冲击产生的微泡破裂。注射超声造影剂时应 该让计时钟开始计时。 (5)建议连续扫查60-90秒钟来得到动脉相和门 脉相。至于延迟相的评估,可以采用间断扫查的 方法,直到看到超声造影剂从肝脏微血管里消失 (6)由于实时造影增强超声的动态特点,建议在 视频或者数字媒体上记录检查结果。
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

恶性病变特点是门脉相和延迟相微泡的清除。

这在肝转移时尤其正确,而HCC可以表现出一些 延迟相的增强,或者可以是等增强表现。
1、肝细胞肝癌(HCC)

超声造影增强:典型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方 式表现为早期动脉相病灶高灌注状态,也就是完 全增强,而静脉相和延迟相表现低回声。
对未捕捉到典型表现的肝内小肿瘤或大肿瘤以及 少血供肿瘤的定性诊断的局限性。 另外,对较大肿瘤治疗后的观察主要在二维超声 显像下进行,容易遗漏空间上的区域性小灌注区 。



3、肝内转移癌

超声造影增强图像特征:富血供的肝转移癌可表 现为早期动脉相完全增强或环状增强,门脉相及 延迟相呈负性显影。
部分肝转移癌见到血流由周边向中心走行或内部 扭曲杂乱的血管。少血供肝转移癌可于早期动脉 相表现周边环状增强或无增强。

四、肝肿瘤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可以用于肝肿瘤消融治疗前、中、 后治疗效果的评价。
治疗前,对可疑病灶进行确认并鉴别诊断,
显示病灶的边界、局部浸润状况及周边的 子结节,准确定位肿瘤,了解肿瘤血管状 况及周围血管的关系。
治疗中,对常规超声不能明确显示的肿瘤,
如伴有明显肝硬化背景的或部分TAE治疗 后的肿瘤,以及微小肝癌尤其是毫米级小 肝癌等,超声造影能在不同的血管期显示 肿瘤,准确引导穿刺。同时在局部治疗后 即刻应用,便于区分有灌注的残癌区域与 无灌注的凝固区域。
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
(一)超声造影显示及定征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机理

肝脏超声造影的时相划分 由于肝脏组织有着肝动脉(25-30%)和门静脉(70-75 %)的双重血供,使用造影增强超声可以定义并观察到三个血 管时相。
时相
动脉相
显影开始(s)
10-20
显影结束(s)
25-35
门脉相
延迟相
30-45
>120
120
微泡消失(约240-360)
注:特定病人个体的血流动力学整体情况会影响三个血管相 开始的时间
(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
良性实质性病变的特点是在门脉相和延迟相持续 的造影增强,并可以用动脉相的增强类型进行进 一步鉴别诊断。
1、肝囊肿
造影增强图特征:在整个造影过程中均无造影增强表现。 但此时需与肝转移癌鉴别,因此造影超声必须与二维超声 结合诊断。
2、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增强图像特征: 典型的肝血管瘤的造影增强方式表现为周边结节样造影增 强,造影剂逐渐向中心充填,约60-80%的肝血管表现 为这种特征;

另有20%的肝血管瘤内由于血栓形成或钙化的原因,使 得这些区域无造影增强现象。
造影剂由肝血管瘤周边向中心完全充填一般花费几分钟, 这个充填时间与血管瘤的大小有一定关系。 如果肝血管瘤(20-30%)内含有丰富的动静脉短路, 充填时间会减短到1分钟甚至几秒。因此造影后的60秒内 观察肝血管瘤的增强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FNH灰阶超声造影
4、肝细胞腺瘤
超声造影增强图像特征: 由于动脉高血流灌注为主,因此典型肝腺瘤表现 为早期动脉相完全增强,不增强的区域可能是出 血灶或钙化灶。与FNH增强方式相比,二者较难 鉴别,只是肝腺瘤不表现为轮辐状造影增强方式 。
5、局部脂肪病变
超声造影增强图像特征: 超声造影增强的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可与正 常肝组织增强表现一致,因而在造影过程中难以 突显局部脂肪病变。在动脉相与门脉相时,部分 病变内部滋养与引流血管表现为超声造影增强。
2、肝内胆管癌( CCC)

超声造影增强图像特征:早期动脉相的增强方式 可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高灌注状态,也就是完 全增强或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在门脉相晚期表现 为低回声。Klatskin瘤常伴有胆管周围炎,因而 不一定均表现为这种造影增强方式。
胆管癌于延迟相表现为低回声(无造影增强)有 一定的鉴别意义。目前,尚无鉴别硬化性胆管炎 与胆管癌的系列研究。
禁忌症:
1、对超声造影剂内任何成份过敏者禁止使用; 2、近期有急性冠心病症状或临床确定的不稳定性缺血性心 脏病患者禁止使用,这些疾病包括有:进展中或正在发作 的心肌梗塞、7天内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者、在造影前7天有 明显加重的心脏病症状、最近行冠脉介入治疗者、不稳定 的因素存在者(例如最近心电图显示有加重倾向、实验室 结果不正常)、急性心衰、III或IV级心衰、严重心律失 常者 3、下列情况禁忌使用:右向左分流者、严重肺高压患者( 肺动脉压高于90 mm Hg)、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对于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 未确立,因而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禁忌使用。
二、使用方法
1. 外周静脉注入 使用剂量一般在0.01ml/kg~0.1ml/kg,经 肘前浅静脉注入即可

一般造影采用“团注” (bolus injection) 方式 不同的造影剂使用时的浓度和注射速度各有不同 的要求,可按说明进行。

操作步骤
(1)B模式下进行基波检查,可能还包括彩色和多普勒技 术。 (2)识别目标病变后,将探头置于稳定位置,把成像模式 切换到低机械指数的特定造影成像技术 (3)调整机械指数设置,来获得足够的组织抑制并保持足 够的深度穿透力。大血管结构和一些解剖标志如横膈应该 维持在勉强可见的水平上。注意:在一些最近的特定造影 超声模式中,采用了同时显示组织和造影信号的技术。
2、当超声作为引导消融的影像方法时,超声造影剂的加入可以 在下面每一个步骤里提供重要信息: ①在病灶治疗前的检测时,造影超声可与增强CT或增强MRI一 起来确认病人目标病灶的血流分布,以便治疗后比较消融前后
血管类型,并对在基波扫查上显示不佳的病变进行更好的显示
②对不适用二维超声检测的多血供或少血供病灶,增强造影超声 可以提高和改善治疗进针或者治疗能源的定位。 ③治疗中可立即评价治疗效果来探剩余存活肿瘤区; ④长时间跟踪随访来评价治疗反应。


图1 肝血管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 图1a 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不均质中等回声肿块(+) 图1b 谐波造影50s周边环形强化(),并见局限性团状强化区() 图1c 谐波造影1min30s周边环形强化向心性充填() 图1d 谐波造影2min36s肿块内部不规则强化()
3、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超声造影增强特征: 早期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性,也就是与周围肝组 织相比,病变部位表现为完全增强,也可表现为 轮辐状动脉样离心血流;均做出准
确判断;动态显示复发病灶的血流灌注特 征,区别于无灌注的坏死组织 及纤维瘢痕 组织。
五、局限性及副作用

超声造影技术虽然已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毕竟属于超声检查手段,难以突破超声检查 所固有的某些局限性。其灵敏度在声衰减肝脏、 被肺气或胃肠道气体遮挡的部位以及深部病变时 会显著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