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管路的设计布置指南共26页
空调管路设计规范

空调管路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版本日期目录1.目的、介绍 (3)2.引用标准 (3)3.管路开发流程图 (4)3.1.设计流程图 (4)3.2.设计输入 (4)4.详细设计 (5)4.1.管路的设计 (5)4.2.管道的分类 (5)4.3.空调管路的布置 (6)4.4.管路的安装固定 (6)5.检验、校核 (8)5.1.实验项目如下表 (8)5.2.泄漏试验 (9)5.3.耐高温性试验 (9)5.4.耐低温性试验 (9)5.5.耐真空性试验 (10)5.6.拉脱试验 (10)5.7.爆破试验 (11)5.8.脉冲试验 (11)5.9.清洁度试验 (14)5.10.钎焊试验 (14)6.间隙及维修可行性校核 (14)1.目的、介绍目的:本规范描述了一般空调管路设计开发流程,用于指导空调管路的开发设计,本规范仅适用于多种类型汽车设计功能:功能:传递鼓风机与压缩机之间的循环,蒸发器与发动机之间的循环,是汽车必备零件。
如下图为T701空调管路总成由高低压管、进出水管、排水管组成其结构形式如下图2.引用标准根据客户的目标市场确定整车要满足哪些国家或地方法规,一般规定:QC/T664-2000 汽车空调(HFC-134a)用软管及软管组合件GB/T20025.2-2005 汽车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制冷剂134aQ/MBAC 019-2010 汽车空调用橡胶软管规格和性能要求3.管路开发流程图3.1.设计流程图3.2.设计输入空调管路设计需要输入暖风空调的相关系统参数等4.详细设计4.1.管路的设计注意要点1)空调管路总成的构成及其功能的分析和结构设计,确认各自的材料;2)空调管路总成在前面罩内零件的间隙定义;3)空调管路总成安装固定点在车身震动中的稳定性分析;4)空调管路总成在前面罩开启后检修的方便性分析;5)空调管路总成的车头翻转运动间隙分析;6)空调管路总成的密封分析;7)空调管路总成与暖风机压缩机地盘件的配接分析;4.2.管道的分类空调管路总成可分为压缩机管路组、冷能器管路、暖风机管路、通风组管路。
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

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而空调系统的安装工艺和管道布置则直接影响着空调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空调系统安装工艺1. 确定安装位置:在安装空调系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室内和室外的安装位置。
室内机应该放置在空调的最佳送风位置,并且应该远离墙体和障碍物,以便空气的流通和散热。
室外机则应该远离阳光直射和噪音敏感区域,选择一个稳定的基础进行安装。
2. 安装空调支架:安装空调支架是为了确保空调室外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支架时,要考虑到室外机的重量和风的抵抗力,选择高质量的支架,并且要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
3. 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在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时,需要根据空调系统的设计图纸进行正确的连接和固定。
特别要注意电气连接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确保线路的可靠和稳定。
4. 安装空调管道:空调管道是空调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在安装空调管道时,要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漏水性,避免管道的弯曲和磨损,确保制冷剂的流通畅通。
5. 配置电线和控制线:配置电线和控制线是为了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舒适度。
在配置电线和控制线时,要遵循国家的电气安装标准,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并且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正确的连接和接地。
二、空调管道布置1. 管道布置原则:在进行空调管道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短管原则:尽量缩短管道的长度,减少冷媒的压力损失和能量损失。
- 直管原则: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保证冷媒的流通畅通,避免管道的堵塞和冷媒的积聚。
- 绝缘原则:对于冷冻水管和冷冻制冷管道,要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减少能量的损失和冷凝水的产生。
- 避免与其他设备交叉:避免空调管道与其他设备的交叉和干扰,以免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管道布置步骤:在进行空调管道布置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空调系统设计进行管道布置方案的制定。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主要涉及到制冷剂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管径选择:根据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选择合适的管径,以保证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顺畅,减少阻力损失。
2. 管路长度:尽量缩短管路长度,减少制冷剂在管路中的热量损失。
3. 管路走向:合理设计管路的走向,避免管路出现急弯、陡坡等,以减少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
4. 支撑结构:合理设计管路的支撑结构,确保管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变形等问题。
5. 保温措施:对于需要穿墙或长距离输送的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和防止冷凝水产生。
6. 阀门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阀门,如截止阀、止回阀等,以保证制冷剂的正常流动和管路的密封性。
7.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管路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如防止制冷剂泄漏、防止高压击穿等问题。
总之,制冷机组管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空调管路的连接和布置

管路的连接和布置8.1常用管材和配件(一)管材制冷系统常用管材:无缝钢管、铜管。
a、氨系统一律采用无缝钢管,不能用铜管和镀锌管,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8163—87(见下表)的有关规定。
制冷装置中一般使用薄壁无缝钢管。
制冷维修项目中的中、低压管道系统的无缝钢管的材质为10,20和16Mn钢等。
b、氟里昂系统:可采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
一般管径在25mm以下可用紫铜管(常用紫铜管的规格见表);直径在25mm以上应用无缝钢管。
c、盐水管采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冷却水供水管采用镀锌管。
(二)阀门1.截止阀作用:在管路上,起启闭作用制冷截止阀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螺纹连接。
法兰的外形有:圆形、方形和腰形三种,法兰的密封面有凹凸面和榫槽面。
螺纹连接分:内螺纹和外螺纹两种。
氨用截止阀常用的型号有J11B-25Z、J41B-25Z、等。
2.氨节流阀常用的氨用节流阀阀瓣为针形和带V形缺口的两种。
常用的型号有L11B-25Z、L43W-25Z等。
如图2-6所示。
氨节流阀在安装上注意安装方向。
3.热力膨胀阀主要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
它是根据蒸发器出口低压蒸气过热度的大小,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度,以调节制冷剂流量,故有自动膨胀阀之称。
热力膨胀阀按结构分为:内平衡式、外平衡式。
a、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作用在阀体内膜片下部的压力为节流后的蒸发压力。
适用于蒸发器阻力不大的系统。
b、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作用在阀体内膜片下部的压力不是节流后的蒸发压力,而是通过外接平衡管将蒸发器出口端的压力接至阀体内膜片下部。
它适于蒸发压力损失较大,节流后蒸发压力比蒸发器出口端压力高出较多的制冷系统。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过热度小,能提高制冷设备的效率。
4.电磁阀电磁阀是一种开关式自动阀门。
位置:常用在储液器和蒸发器的节流阀之间。
作用:用于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动,防止停机后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小型电磁阀的结构如图示。
5.安全阀工作原理:以弹簧的压力来平衡管路中氨或氨液作用在阀瓣上的压力,通过调整弹簧的压紧程度来改变安全阀的动作压力。
空调风道管路的设计

空调风道管路的设计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回风量及排风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完全取决于风道系统的设计质量及风机的分配是否合理。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为克服空气输送及分配过程中的流动阻力,空气动力设备——风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因此空气输送和分配是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6.1风系统设计要点1. 科学合理的、安全可靠的划分系统。
考虑那些房间可以合为一个系统,那些房间宜单独设为一个系统。
2. 风道断面形状应与建筑结构配合,并争取做到与建筑空间的完美统一。
3. 风道布置要尽可能的短,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
4. 风系统新风入口应选择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为避免吸入室内的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低于2m。
5. 当输送有可能在风道内凝结的气体时,风道应有不小于0.005度的坡度,以有利于排除积液,并应在风道或风机的最低点设置水封泄液管。
6. 风机布置好后,不要忘记在适当的位置布置风管阀门。
6.2风系统管道的设计方法一个好的空气管道系统设计应该达到令人满意的系统平衡(改变管道尺寸或使用不同的部件),较低的噪声水平和适当的压力损失。
空气管道系统设计难于综合系统平衡、噪声水平、管道阻力特性和造价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上述因素,恰当的选择管内流速,使能耗和管道材料及工时费用处于合理的水平。
本设计风管道水力计算就是基于推荐风速的水力计算。
6.2.1风道水力计算方法假定流速法其特点是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流速,然后再根据风道内的风量确定风管断面尺寸和系统阻力。
假定流速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1. 绘制空调系统的轴测图,并对各段风道编号并标注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个管件的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本身的长度。
2. 确定风道内的合理流速,在输送空气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流速可使风管断面积减小,制作风管所消耗的材料、建设费用等降低,但同时也增加空气流经风管的流动阻力和气流噪声,增大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减小风速则可降低输送空气的动力消耗,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气流噪声,但却增加风管制作消耗的材料及建设费。
空调制冷系统管路设计 更新

空调制冷系统管路设计对于空调制冷系统来说,连接管路主要是用紫铜管,因为管路里面需要走制冷剂,所以里面的洁净度和光滑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管路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
所以大点的铜管生产工厂都会有专门生产空调制冷系统用的铜管。
国标GB/T17791-2007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作了如下要求。
无氧紫铜管(TU1、TU2),磷脱氧紫铜管(TP1紫铜管、TP2紫铜管)具体规格如下表:(摘自网上信息,仅供参考)外径 mm 壁厚 mm 外径 mm 壁厚 mm 外径 mm壁厚 mm外径 mm 壁厚 mm6.35 0.8 19.05 1.0 32 1.5 45 1.59.52 0.8 22.2 1.0 35 1.3/1.5 54 1.5/212.7 0.8 25.4 1.0/1.2 38 1.3/1.5 67 2.515.88 1.0 28.6 1.2/1.3/1.5 42 1.3/1.5 89 2.5而对于美国的ASHRAE的要求,空调制冷系统用铜管分为两种K型(加厚型)和L型(中型),最常用的是L型。
M型被认为强度不够而不适合用在制冷剂系统。
管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保证供应蒸发器所需的的制冷剂液体,从而保证制冷能力;2.保证制冷剂以最小的压降在系统中流动,以避免产生额外的功率损失;3.保证冷冻油和制冷剂尽量回到压缩机而不会在管路中积存,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4.防止制冷剂液体和冷冻油不会对压缩机造成冲击;5.管路和制冷剂的合理成本。
管径的选择选择管径时对于不同用途的制冷系统会用不同的考虑,对于舒适性空调,每天的使用时间约为8-18小时,所以比较在意初投资,如果想为了减小压降而过份增大管径,那么无论是管路还是制冷剂充注量的成本都会增加,所以可以在保证回油的及合理的压降的条件下选择成本比较低的方案。
而工业用空调,特别是机房空调,是全年无休运行,所以比较在意运行费用,这时可以考虑在保证回油时制冷效率比较高的方案。
空调管路设计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资料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主要原则如下:1.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例如,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通过水系统来确保渡过每台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空调器的循环水量达到设计流量,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又如,在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中通过蒸汽系统来确保吸收式冷水机组所需要的热能动力。
2.合理布置管道:管道的布置要尽可能地选用同程式系统,虽然初投资略有增加,但易于保持环路的水力稳定性;若采用异程系统时,设计中应注意各支管间的压力平衡问题。
3.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
众所周知,管径大则投资多,但流动阻力小,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就小,使运行费用降低,因此,应当确定一种能使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和为最低的管径。
同时,设计中要杜绝大流量小温差问题,这是管路系统设计的经济原则。
4.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5.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要求;6.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施;7.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8.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便。
二、管路系统的管材管路系统的管材的选择可参照下表选用: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在变水量水系统中,为了保证流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恒定,在多台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一条旁通管。
旁通管上安有压差控制的旁通调节阀。
旁通管的最大设计流量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量确定,旁通管管径直接按冷冻水管最大允许流速选择,不应未经计算就选择与旁通阀相同规格的管径。
当空调水系统采用国产ZAPB、ZAPC型电动调节阀作为旁通阀,末端设备管段的阻力为0.2MPa时,对应不同冷量冷水机组旁通阀的通径,可按下表选用:冷冻水压差旁通系统的选择计算在冷冻水循环系统设计中,为方便控制,节约能量,常使用变流量控制。
空调风管设计PPT课件

16
第16页/共27页
速度法
速度法是首先给出各风管的速度。一般讲风机出口速度 最高,随着流动方向越来越小,到送风口速度最低。
原则 步骤
主风管速度:1000 - 1300 FPM 支风管速度 :600 - 900 FPM 速度随流动方向越来越小。 速度选取要合理。
1.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2. 确定各个风管的速度。 3.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 4. 查表求风管压降。
空气处理系统的分类
单区域系统 :
•房间负荷变化时, 空气流量不变. •中央设备只有一个温控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保持恒定. •如果采用多速或变速风机, 风机流量CFM可以改变
3
第3页/共27页
多区域系统 :
• 空气流量根据各区域需求控制 (风阀安装在支风管 上并由各房间或区域温控器控制) • 中央设备由监控区域温控器的微处理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可以恒定, 但必须安装旁通风门以保 证中央设备所需的空气流量. •假如风机或压缩机的转速 RPM可以连续调节,风机流 量 CFM 也可以变化.
17
第17页/共27页
等摩擦法
等摩擦法是假定风管系统的各个部位的摩擦损失相等。 因而风管的总阻力同风管的长度成正比。
原则 步骤
等摩擦系数的选取同风管内空气速度有 关。 一般取: 0.05“H2O/100’。 最大阻力为最长的风管阻力。
1.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2. 确定等摩擦系数。 3.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和空气速度。 4. 计算风管压降。
2、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据选择出风口尺寸;
3、画出系统草图,将送风出口和回风进口与中央空气处理设备连接起来,避免 设备与建筑物的障碍。 尽可能考虑空间的允许程度。尽可能使用圆形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