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的唯美意义

合集下载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对心灵的滋养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对心灵的滋养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对心灵的滋养童话,是一种沉淀在时间长河中的文学体裁,它如清泉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而在经典的《王尔德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颇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情感表达。

这些古老而又新奇的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奇妙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滋养。

本文将由此切入,以《王尔德童话》中的经典作品为例,探讨童话对心灵的滋养作用。

1. 《快乐王子》:爱与牺牲的真谛在《快乐王子》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只金色的快乐王子雕像,他为了帮助城市里的穷人,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爱与牺牲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和慈爱的力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奉献,从而让心灵得到滋养。

2. 《夜莺与玫瑰》:纯真与牺牲的美丽在另一则故事《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制作一朵美丽的玫瑰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纯真与美丽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纯爱与牺牲的讴歌。

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夜莺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和纯粹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3. 《巨人的花园》:孩子的纯真与温暖在《巨人的花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心的巨人,他最初因为自私而将自己的花园关闭,后来受到一个小孩子的影响,重拾了对人类的信任和善意。

这个故事体现了孩子的纯真和天真,也表达了友情和温暖的力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童年时的天真无邪,感受到那份无畏和幸福的美好,让心灵得到了愈合和滋养。

4. 《美好朋友》:纪念友谊的珍贵在故事《美好朋友》中,两位好朋友因为财富而发生矛盾,在生死关头却明白了友谊的珍贵。

这个故事反映了友谊的纯粹和真挚,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回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思人际关系中的真情与假意,体会到友谊的伟大和难得,让心灵得到了感动和启示。

结语《王尔德童话》中那些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意义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欢乐和悲伤,更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品味《王尔德童话》中的真善美

品味《王尔德童话》中的真善美

品味《王尔德童话》中的真善美
《王尔德童话》作为文学宝库中的明珠,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

在这些经典童
话故事中,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字和寓意深刻的情节,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真理、善良和美好。

通过深入品味,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人性的美好。

以下将对《王尔德童话》中的真善美展开探讨。

真实的力量
《王尔德童话》中的许多故事都着重表达了真实的力量。

在《快乐王子》中,
王子通过自己的身体为城市中的贫穷人们传递爱和希望;在《自私的巨人》中,巨人最终明白了爱与友情的可贵。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诚和善良才能打动人心,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改变世界。

善良的奉献
在《王尔德童话》中,善良的奉献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无论是小王子为了帮助
花朵献出自己的玫瑰花,还是小火人为了点亮黑暗中的房子而付出自己的存在,都展现了善良和牺牲的伟大力量。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善良的行为并非表面的虚伪,而是内心深处的真诚付出。

优美的情感
《王尔德童话》中充满了优美的情感。

从小鸟为了唤醒玉王子而自我牺牲的坚毅,到夜莺因爱而死却成就了永恒的美丽,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爱与美的力量。

这些情感深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也启发了读者对生命中真善美的追求和珍惜。

通过品味《王尔德童话》中的真善美,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深刻的启示和触动。

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童话故事不仅带给我们快乐和启发,更引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感知和传递真善美的力量。

愿我们在阅读这些美妙的故事时,不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获得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和启迪。

从《王尔德童话》看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从《王尔德童话》看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从《王尔德童话》看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引言
《王尔德童话》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部著名童话集,深受读者喜爱。

这些童话作品揉合了幽默、讽刺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呈现出生动的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复杂性和美好之处。

自律与诱惑
在《自私的巨人》中,巨人最初拒绝与孩子们分享花园,表现出自私与冷漠。

但当巨人却发现自己孤独时,孩子们的欢乐声音唤醒了他的良知,他学会了宽容和分享。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懂得自律和善良。

真实与虚幻
在《拇指姑娘》中,一个微小的女孩勇敢地探险并最终找到自己的家。

这个故
事教导我们要坚持勇敢探索未知,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微妙平衡。

善良与恶意
《开心的王子》讲述了一个金玉其外空虚其内的王子和一只忠诚的燕子之间的
友谊。

王子通过无私地帮助穷人和孩子们,展现了善良之心。

然而,故事结局却显示出世人对他们的善意置之不理,这让我们思考人性中的善良和恶意。

宽恕与宽容
在《自由的小鸟》中,小鸟为了得到自由而付出了一切。

这个故事强调了宽容
和宽恕的重要性,同时让我们明白自由的真正含义并领悟到它的价值。

结语
通过《王尔德童话》这部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人生复杂的现实和美好的一面。

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和人性思考,引导我们审视自己和他人。

在追寻复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童话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愿我们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抓住美好,超越复杂,获得成长与满足。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之心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之心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之心在人们追求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童话故事似乎成为了一道遥远而梦幻的风景线。

然而,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童话作品却如一块隐藏在尘封记忆深处的宝石,闪烁着美好与纯真的光芒。

《王尔德童话》是王尔德创作的一系列富有幻想和寓意的故事集。

这些故事中,不仅有着精致的想象力和文学技巧,更蕴含着对人性、美好和纯真之心的探索。

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不同形态的美好与纯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异、温暖和思考的世界。

在王尔德的童话中,美好并非简单的外部形象,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力量。

《自鸡皮骨碌》中的忠诚和善良、《自风玫瑰》中的真爱和牺牲、《自快乐王子》中的慷慨和同情,这些形形色色的美好品质在王尔德笔下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故事。

通过这些美好的品质,王尔德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启示:美好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待我们发现和展现。

与美好相伴的是纯真。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人们常常迷失了内心的纯真,被功利和虚荣所累。

然而,在《王尔德童话》中,纯真犹如清晨的露珠,在每一个故事中闪耀着光芒。

《自自响天使》中那单纯的小女孩、《自夜莺与玫瑰》中那深情的玫瑰花,它们的纯真和坚持引领着读者穿越种种世俗的阻挠,追逐内心的真诚和美好。

这种纯真的力量并非幼稚无知,而是一种对价值和信念的坚守和坚韧。

它在王尔德的笔下被赋予了故事和形象,深深触动着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留恋。

不难看出,《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之心并非空洞的幻想,而是对人性和生活真谛的思考和探求。

在这些童话故事中,王尔德不仅描绘了一个个迷人的世界,更点亮了人们内心的希望和渴望。

美好和纯真或许不总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完美的体现,但它们始终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成为我们前行和生活的力量和指引。

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们再也找不到纯洁过的百合花,但我们找得到能感动我们心灵的事物。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之心正是这样一种被永恒的幻觉包裹着的美丽存在,它鼓舞着我们追求更高尚的品质,守护着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善良。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引言《王尔德童话》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中充满了美好与纯真的元素。

这些童话故事不仅让人沉浸在独特的魔幻世界中,同时也传递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王尔德童话》中的几个经典故事,探寻其中所蕴含的美好与纯真。

故事一:《快乐王子》《快乐王子》讲述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快乐王子,他身上的金箔和宝石让全城的人都痴迷,但只有燕子这只被遗忘在城堡的精灵才真正理解他的内心。

在燕子的帮助下,快乐王子将自己的黄金和宝石分发给城市里最贫穷的人,最终燕子因为被王子的善行消耗殆尽而去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在于金银财宝,而在于奉献和爱心。

故事二:《玫瑰与夜莺》在这个故事中,夜莺为了制作一支完美的玫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而最终的结局是,美丽的玫瑰花中寄宿着夜莺的心脏,这支玫瑰象征着真爱。

《玫瑰与夜莺》通过夜莺的牺牲表达了爱情的真谛,让人感受到了爱的伟大与纯洁。

故事三:《幸福的王子》《幸福的王子》讲述了一座城市的幸福王子,在去世后化身成一座雕像,守护着城市的人民。

他与一只小燕子合作,将城市里最需要帮助的人带给幸福,直到小燕子因为飞到远方的沙漠而死去,幸福的王子则向上飞去与上帝一同度过永恒。

这个故事唤起了人们对爱与奉献的重要性,以及对永恒美好的向往。

结语《王尔德童话》中所蕴含的美好与纯真,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了魔幻世界的奇妙,更让我们反思人生的真谛。

通过分析《快乐王子》、《玫瑰与夜莺》和《幸福的王子》等经典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王尔德对人性、爱与奉献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追求美好与纯真。

愿《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纯真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王尔德童话》读后感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之美

《王尔德童话》读后感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之美

王尔德童话读后感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之美王尔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童话作品中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之美。

读完《王尔德童话》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和魅力。

王尔德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常常发生在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里,动物会说话,树木会倾诉心声,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沟通是自然而然的。

通过这种设定,王尔德将幻想与现实相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梦境之中。

在《王尔德童话》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是《忠诚的朋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忠实的小狗和一个自私的王子之间的友谊。

小狗为了保护王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了一个忠诚的雕像。

通过这个故事,王尔德表达了对友情和忠诚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美与丑陋的对立。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开花的树木》。

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善良的树木为一个贫穷的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珍贵之物,最终帮助他摆脱困境。

通过这个故事,王尔德传达了对善良和仁爱的颂扬,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中充满温暖和力量的一面。

王尔德童话中所描绘的世界虽然充满了奇幻和神秘,但却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通过现实与幻想的巧妙结合,王尔德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着生命力和活力的文学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了真实与希望的共鸣。

总的来说,读完《王尔德童话》这本书,我对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交织之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尔德用他独特的笔触和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真挚和最纯粹的一面,让我们相信,即使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世界里,美好和真善美依然存在。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读者也能感受到《王尔德童话》中那独特的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之美,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和美好价值。

愿我们在这个充满奇迹和可能性的世界里,永远保持对美好和希望的信念,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变数。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温情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温情

探寻《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好与温情
在文学世界中,童话总是能让人回味无穷,而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童话更是充满了美好与温情。

他的童话作品既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黑暗,又注入了浓厚的幻想色彩和乐观主义,令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王尔德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快乐王子》讲述了一座城里有一尊高高的铜像王子,全身都镀着金,眼睛是两颗蓝宝石,一个红玫瑰花的心在他胸口上。

城里的人都说这是城里最快乐的王子,因为他的一生都花在了笑的面具下。

然而,只有一只燕子真正理解了快乐王子的内心。

这个童话通过快乐王子和燕子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和美好。

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拇指姑娘》,讲述了一个小小女孩的故事,她只有六岁大,穿着美丽的白裙子,腰系红蔷薇,人们称她为拇指姑娘。

这个故事中,拇指姑娘虽然身世低微,但她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面对逆境和艰难的时候,她总是乐观面对,不放弃希望,最终赢得了幸福和美好生活。

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

他以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故事情节,渗透着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考,让读者在欢乐的氛围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通过《王尔德童话》,我们看到了美好与温情,看到了追求幸福与宽容的重要性,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在《王尔德童话》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梦想和温情的故事,也看到了希望与勇气的力量。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乐趣,更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愿我们在阅读这些童话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与温情的力量,让这份美好延续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的永恒魅力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的永恒魅力

从《王尔德童话》看童话的永恒魅力童话故事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儿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童话所散发的魅力却不仅仅局限于年幼的听众。

童话作为文学体裁,其深层含义和智慧启示往往能够触动成年读者的内心深处。

《王尔德童话》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著的一部童话集,其中的经典作品如《忠厚的燕子》、《显贵的火鸟》等作品探讨了许多关于人性、友情、爱情、贪婪等主题,展现了童话的永恒魅力。

在《忠厚的燕子》中,王尔德通过讲述燕子为了帮助镶着珍珠的女孩竭尽全力的故事,表达了对真爱和奉献精神的赞美。

燕子无私无畏地为他人付出,最终却因其短命的品种而不幸丧生。

这个故事教导人们要珍惜爱与友情,懂得奉献与牺牲,体现了人类美好情感的永恒主题。

当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到这种纯粹的情感时,内心也会被触动,为之动容。

另外一则《显贵的火鸟》也是王尔德童话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富有且自傲的王子在射杀一只美丽的火鸟后,火鸟的母亲给了王子一根神奇的羽毛,要求王子用这根羽毛去寻找爱情和幸福。

通过王子的冒险经历和心灵历程,故事告诉读者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内心的善良、真爱和珍视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这种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讨和启示是童话作品所独有的,其智慧深刻而感人。

童话作为文学形式,在《王尔德童话》中展现出了其多重的魅力。

除了故事中无尽的想象力和幻想元素,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交流。

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读者不仅可以体味到作品中所述的故事情节,还能从中领悟到关于生活、爱与友情、美与善的深刻启示。

正是这种永恒的主题和情感共鸣,使得《王尔德童话》及其他经典童话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当今复杂纷繁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影响,迷失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善良。

而童话作品正是一种纯真的表达,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温暖和美好,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忘记真正重要的东西。

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成年人,通过阅读《王尔德童话》等经典作品,都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示,感受到那份永恒的童话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的童话被视为儿童文学的瑰宝,他的如诗如画的风格对后世童话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世界经典童话:《王尔德童话》收录了王尔德《快乐王子》等全部9篇童话。

然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却没有像他的童话一样受到肯定。

由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被认为带有颓废消极,否定现实的色彩,认为艺术作品中不应当有道德倾向,有悖于社会道德,唯美主义一直被认为是过大于功。

一些文学批评家将其童话与其它作品隔离开来,认为其童话脱离了唯美主义的范畴。

然而笔者却认为这些童话也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下的产物,它们体现了唯美主义,王尔德正是采用了童话这种形式来体现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王尔德的童话广受世人所称赞,这与他童话中的唯美主义应当是有所联系的。

如果其唯美主义真是消极、颓废、厌世的思想,那其童话又怎能如此广受赞誉。

因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应当有其积极意义。

而我们从他的童话作品中也能分析出其唯美主义的积极意义。

一、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其唯美主义理论王尔德生活在维多利亚晚期。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的繁荣的毋庸置疑的。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

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社会财富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平民工作一天只能拿到与其工作量不相当的非常少的工钱,大部分平民都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成为了主流。

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宗教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科学对宗教的冲击也同时冲击着人们信仰。

当时社会存在严厉的道德观念,逐渐导致上层人士的伪善和自命不凡,与下层贫民的盲目和麻木不仁。

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道德假象下的虚伪。

在文学方面,作家们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于是现实主义也成为了主流文学,许多作家例如狄更斯、哈代等都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揭示和批判社会问题。

然而,在这现实主义思潮占据主流的文学界,却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思想,这便是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产生于法国,后来波及到全欧洲,并在英国达到了高潮。

王尔德吸收了各家的唯美主义理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唯美主义理论,成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与现实主义作家一样,王尔德也看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对现实的极度失望。

然而他并未跟随现实主义的潮流,通过描写现实社会来对现实进行批判。

他开始关注艺术自身的美。

出于对艺术的维护,他企图将至高无上的艺术与黑暗腐败的现实分割开来。

因此,在其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中,其唯美主义也成为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

其唯美主义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王尔德认为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因为生活中不存在美。

生活应当艺术化。

二、艺术与功利道德无关,艺术的目的即是自身,艺术只具有一种道德,那就是以不完美的手段表现无瑕的美。

三、艺术的美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不在于内容,体现了美得形式就能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王尔德的理论被世人所批判最多的是前两点:否认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

然而,在王尔德的童话创作中,却在多处涉及到了现实和道德。

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对其童话的影响不少人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与其唯美主义区别开来,有人认为:“童话是他的作品里最受欢迎的,优秀的童话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无疑是超出颓废主义文学范围之外的。

”[1]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童话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是王尔德宣扬其唯美主义的作品,可以说它是极其能体现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作品之一。

(一)题材上的影响从其本身来看,王尔德的童话非常符合其唯美主义的标准。

王尔德认为艺术的真髓是谎言,“正是因为谎言是有意识的掩盖真相,与现实保持距离,所以也更得到艺术的真髓。

”其童话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其童话描写地都是有意为之的美而不真的故事,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

童话这个题材其本身就是具有想象力的虚构的故事,描写的是美而不真的故事,其故事大多是发生在远离现实的虚幻世界中,一如王尔德所说“在文学中,我们要求多多的是珍奇、魅力、美和想象力”。

王尔德曾明确表示过:“每一个艺术家所应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和主题的现代性。

”他认为应当是生活模仿艺术,而非艺术模仿生活。

文学作品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所以,其童话故事并未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去取材。

其童话大多是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中取材,使其童话能够脱离现实的影响。

例如《渔夫和他的灵魂》,就是取材于美人鱼的传说,安徒生的童话名篇《海的女儿》也是源于这个传说。

而《自私的巨人》中的那个小男孩,他“一双小手掌心上留有两个钉痕,他的一双小脚上也有两个钉痕”,便是取材于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二)形式上的影响细细阅读王尔德童话,便能发现其语言及其华丽,描写非常细腻。

王尔德比其他童话家更重视形式美,在其童话中运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语,甚至都没有考虑其童话所面向的读者群大多是儿童。

童话的语言应当尽可能的简单明了,以便让儿童阅读。

然而王尔德为了其童话能够更加体现其唯美主义理论,似乎有意忽视了这一点。

其童话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的美。

例如《快乐王子》中小燕子像快乐王子描述埃及时的景色:“明天我的朋友们要飞往第二瀑布,那儿的河马在纸莎草丛中过夜。

古埃及的门农神安坐在巨大的花岗岩宝座上,他整夜守望着星星,每当星星闪烁的时候,他就发出欢快的叫声,随后便沉默不语。

中午时,黄色的狮群下山来到河边饮水,他们的眼睛像绿色的宝石,咆哮起来比瀑布的怒吼还要响亮。

”。

这段描写中,王尔德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如将门农神的神像拟人化,将狮子的眼睛比作宝石,将狮群的吼声描写得比瀑布声还要响亮。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王尔德童话的语言非常华丽,表现出了异国情调的美。

如果将其他童话与王尔德的童话做对比,便更加能看出其童话语言之华丽。

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对主人公白雪公主的外貌描写手法传统:“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像乌木一样黑,于是大家叫她白雪公主。

”而在王尔德的童话《小公主的生日》中对于小公主的外貌描写却要华丽的多;“她的裙子是用灰色锦缎做的,裙摆和宽大的袖口上绣满了银线,挺直的胸衣上缝着几排名贵的珍珠。

两只配着粉红色大玫瑰花的小拖鞋随着她的走动从衣服下边显露出来。

那把大纱扇是粉红色和珍珠色的,她的头发像一圈褪色的金黄光环包围着她那张苍白的小脸蛋,上面戴着一朵美丽的白玫瑰。

”两相对比之下,便能发现王尔德童话文字之精美,语言之华丽。

周作人曾这样评价王尔德的童话:“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绝对是一个诗人的诗作……在我看来,他的童话的特点在于缤纷的词汇和睿智的风格。

”与其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品相比,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便显得极其华丽并充满想象,有如天马行空。

这也与其艺术作品的美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内容的理论相符。

由此可见,王尔德童话与其唯美主义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童话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理论下的产物。

三、唯美主义的积极意义自王尔德提出唯美主义理论以来,其理论便为各界人士所批判。

王尔德在其一生中,不断的与社会进行斗争。

人们人物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的缺陷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其不关注现实。

二是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但是,在对其童话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批判是片面的。

唯美主义在现实与道德方面其实都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唯美主义在现实上的意义批评家认为,艺术反映现实,这是被普遍认可的艺术理论。

然而王尔德却否定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认为艺术作品不是为了反映现实而存在的,艺术应当是与现实对立存在的,艺术与现实无关。

因此,王尔德的理论由于不关注现实而受到批判。

其文学作品,包括童话似乎也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脱离现实。

虽然唯美主义认为现实中不存在美,艺术作品也不应该与现实相关。

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与其创作作品实际确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王尔德童话的取材虽然并未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但也间接的取材于现实生活。

王尔德在其作品中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和下层贫民的特点寥寥几笔就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在《快乐王子》和《少年国王》中都有所体现。

《快乐王子》中小燕子在飞往埃及过冬的途中落下了队伍,在飞过快乐王子所在的城市,它和快乐王子看到的存在于繁华城市中的黑暗角落,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为生计所迫的贫苦人命,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帮助贫苦人民,为了城市里的穷苦人民奉献了一切,甚至是生命。

最后冬天小燕子冻死在王子的脚下,快乐王子的雕像被熔化,他的铅心破碎了,他们死后被带上了天堂。

然而整个城市却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所做的一切贡献。

市参议员在快乐王子的雕像还光彩夺目时对他称赞有加,而在雕像破败时却又说他像是一个乞丐,每个议员都争执着要建一个自己的雕像代替他。

在《快乐王子》这篇童话中,王尔德描写了许多的各个阶层的人物,不过,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对于贫苦百姓的描写。

王尔德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下层人民的贫困无助。

拼命工作却没有钱给生病孩子买橘子吃的女裁缝,饥寒交迫以至于难以完成剧本的青年作家,因为火柴掉入河中而发愁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各个阶层的人物在王尔德笔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中的人物形象也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英国各阶层的特点。

童话中的快乐王子和燕子,便是美的体现。

他们的外在是美的,但他们并不是因为自身外在的美而显得美。

快乐王子和燕子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城市中需要帮助的人们,使他们的美得到了升华。

所以,唯美主义中的美也不是完全游离于现实之外的。

王尔德所认可的美的存在,也应当是像快乐王子和燕子一样,关心现实,心怀社会的美。

在《少年国王》中,由于老国王的去世,作为老国王外孙的牧羊少年成为了国王,过起了奢侈的生活。

少年国王在王宫中享尽了一切荣华富贵,他要大臣们给他做出最华丽的衣服来进行他的加冕。

然而就在他加冕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三个梦,梦到了他的华丽衣着是用许多穷苦人民的血汗换来了,有不少人因此丧命。

少年国王因此意识到了贫民生活的苦难与艰辛。

在他加冕时,他换回了自己牧羊时的衣服,拿着牧羊杖,带着野荆棘编的王冠前去加冕。

他对大臣说:“我的这件长袍是在忧伤的织机上用痛苦的苍白的双手织出来的。

红宝石的心是用鲜血染红的。

珍珠的心上有死亡的阴影。

”然而他的行为受到所有人的反对与嘲笑,不管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贫民。

少年国王因梦中所见而体会到了贫民的艰辛,想要帮助穷苦人民,却是被拒绝,还被反问道:“你和我们以及我们遭受的痛苦有什么相干呢?”最后,王尔德只得借助神迹来肯定少年国王的举动。

这两个故事有不少的共同点。

主人公都具有高贵的身世,并且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看到了世间的苦难与不平等,想要依靠自己来改变社会,解除人们的苦难,建立理想中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