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品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修三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教学设计

精品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修三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 掌握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节假日的旅游报道,可以感受到旅游活动带来的一些问题3重点难点
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从哪两方面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3、举例说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了解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运用表格归纳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2)对生物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1)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2)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二、旅游环境容量1.概念: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分类类型具体内容旅游环境状态旅游极限容量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饱和旅游合理容量又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最佳3.意义(1)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

(2)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旅游环境保护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3.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1.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2.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C )1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3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4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A.12B.23C.34D.144.下列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旅游环境容量的提出与旅游的出现是同时的B.旅游环境容量又叫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C.旅游环境容量常用游客流量来表示D.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5.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建设活动是(D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B.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6.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 )A.旅游者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捕杀C.旅游者乱抛垃圾D.在旅游区修建道路[问题探究]读教材P57图4.5,探究下列问题。

学案4: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学案4: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分类。

3.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随着现代旅游的______化、______化,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严重。

2.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______,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会造成空气污染、________、________以及噪声污染等。

其次是对________,再次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破坏。

3.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____________的破坏,其次是对__________的破坏,再次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________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二)旅游环境容量1.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2.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__________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开发地域按照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由前者所组成。

4.由于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旅游环境容量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

5.旅游环境容量分为________容量和________容量,前者是所能容纳的___________,旅游活动量达到极限容量称为______。

后者也叫_________容量或_______容量。

(三)旅游环境保护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参与者有立法机关、______,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__________、法规的制订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讲义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案讲义

5.提倡“_____”旅游绿六色要素,即餐饮、住宿、 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环__,境实污现染物质生和态能环量境的退可化循环利 用。
思考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与旅游开发中的环 境问题一样吗? 【提示】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旅游者在 旅游活动过程中,由于旅游者的个人素质、行 为习惯或者人类正常活动(如呼吸、光照等)给 旅游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新课学前预览 情景导入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当时为 夯土筑成。
公元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改筑为砖石城墙,城 墙高12米,周长6.4千米,墙顶宽3~6米.2011年 接待游客量达到115.32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 10016万元. 2008年10月17日14时30分左右,山西平遥古城 南城墙突然坍塌,倒塌宽度达到17米.据现场目 击者称,倒塌部分附近墙面亦出现较大裂缝. 此次倒塌部分在平遥古城南瓮城的最南端,
破坏旅游环境,危害 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
的健康
对生物 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 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 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生态失衡、生物多样 性减少甚至导致某些
珍稀物种灭绝
对地表 环境、 自然资 源的破

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 的旅游开发建设
破坏旅游景观的和谐 和旅游区的整体风貌
对视觉 效果的 破坏
理容量 —也叫旅游_最__适_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 游客_满__意__程__度__高,旅游环境处于_最__佳__状态
旅游景区规划的_科__学__依__据__ 3.意义旅游景区_可__持__续__发__展___的保证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案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案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2.掌握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3.了解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2.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1.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1.消耗资源: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水、电、油、食品等资源,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2.污染环境:旅游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垃圾等,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3.破坏生态:为了满足旅游需求,有些地方会大规模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4.威胁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会对当地文化和历史遗迹造成威胁,损害当地文化的完整性。

2. 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节约资源:旅游企业应该在用水、用电、用油等方面采取节约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减少污染: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污水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保护生态:旅游企业应该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4.保护文化:旅游企业应该限制游客的行为,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维护。

3. 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1.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

3.生态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4.避免资源浪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

四、课堂活动1.观看介绍旅游业环境保护的视频,了解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分组讨论当地旅游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模拟旅游业企业,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演示。

4.在校园内组织环保活动,强调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互动式授课: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当地旅游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_2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能够说明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1)课前布置探究活动任务: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为例,针对某一实例,采取可行方式,调查研究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通过讨论分析,提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应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调查和具体实例分析,认识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地理实践探究和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教学方法:课前实践调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龙门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典范,2000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奉先寺主佛卢舍那为代表的美轮美奂的石刻艺术品,已经成为洛阳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但是如此精美的艺术,却不能让人触摸,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教师】课前,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布置过探究任务: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为例,针对某一实例,采取可行方式,调查研究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今天我们课堂上分成五个小组,前四组为调研组,第五组为专家组,由前面小组各派一名精英组成。

接下来请前四组发言人来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专家组最后总结旅游开发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学生活动】第一组:龙门石窟实地考察小组:园区内旅游环境调查第二组:白马寺调查小组:白马寺新年祈福影响调查第三组:网络调查小组:龙门石窟旅游开发造成的影响第四组:问卷调查小组:洛阳牡丹花会对当地居民影响调查(具体参见学生活动成果材料)【教师点评】【学生总结】专家组成员总结旅游开发中的产生的环境问题(一)破坏自然环境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导学案【课标要求】• Ⅲ-5.7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结合实例,说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初步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的观念,做个生态旅游者【教学重点、难点】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教学用具】 景观图片、文字素材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1)环境污染→→(2)对⑤______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⑥__________、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⑦__________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1)对⑧__________文化的破坏。

(2)对⑨__________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⑩________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知识点二 旅游环境容量1.定义:简称旅游容量,或称⑪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⑫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活动量。

2.分类3.意义{旅游景区规划的⑯旅游景区⑰的保证知识点三旅游环境保护1.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建设各种⑱________________。

3.普及⑲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⑳________”的旅游六要素。

【自我小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旅游业投资少,收益高,无污染,是无烟工业。

()B、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影响和破坏文物古迹。

()C、要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提倡绿色旅游。

()D、旅游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造成的。

()2、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发展旅游业必然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布达拉宫最佳日接待量制定的主要依据是()A交通通达性 B旅游点知名度 C旅游容量 D地区接待能力4、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建设活动是()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B拆掉北京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射设施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5、“绿色旅游”主要是针对()A旅游出行造成的交通压力 B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C旅游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误区警示] 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

《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作业的设计与完成,学生应能够:1. 理解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掌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 分析具体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点复习与梳理1. 学生需整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份简要总结,阐述环境在旅游开发中的基础性作用。

2. 复习地理课程中关于环境容量、环境影响评价等关键概念,并解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1. 选取一处当地或国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如某国家森林公园或知名古镇),搜集其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成果。

2. 学生需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该景区旅游开发前后的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三)情景模拟与思考1. 设计一个旅游项目开发的小型模拟情景,其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决策问题。

2. 学生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至少三个具体的建议或策略,并解释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作业要求1. 案例分析报告需有明确的主题,内容详实,数据准确,分析深入,逻辑清晰。

2. 情景模拟与思考部分需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3. 作业需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但最终报告应体现个人思考和见解。

4. 作业提交前需仔细检查和核对,确保格式整洁、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和思路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情景模拟与思考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

3. 鼓励学生在互评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和问题分析上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初步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初步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教具准备:图片、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污染环境: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2.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3.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4.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二)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1.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2.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3.造成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提示: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但危害到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也危及旅游活动自身,破坏了旅游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

探究活动:在你的家乡,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1.有人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试举例说明。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奢谈旅游业是“无烟工业”,认为旅游业不像工业生产那样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

在工业“三废”污染令全世界焦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当然地鼓吹大力发展旅游业。

然而不久,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活动不仅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而且还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例如,一些生态旅游区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动植物遭到破坏,乃至物种灭绝。

采集珊瑚、钟乳石等破坏了景观。

废弃物排放污染了环境。

对环境的破坏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例如游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景区人工造景对文化景观的破坏等。

所以,要达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说到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人们往往注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请你联系当地实例,说明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游客等。

例如乡村或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区风貌、民俗文化被现代城市文化所取代,民俗活动表演化、庸俗化。

文物和地方特产的商业化仿造,社区居民从事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古老的民间艺术和衣食习俗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

又如真实的文物古迹遭受破坏,仿古建筑泛滥。

再如过多的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过度的旅游地建设,造成旅游地过度城市化和社会风气不健康,拥挤、污染、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旅游开发不当,占用农田,迁走原住民,抬升旅游地物价,破坏当地居民的谋生方式,带来当地居民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犯罪率上升等都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案例是通过分析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造成的破坏,来提醒同学们关注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会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些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城市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一些世界遗产有消失的危险。

案例中举了两个实例。

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度的城市发展与观光旅游,导致城市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我国的长城在旅游开发中用水泥和石块另修长城,而把原有长城拆除,有的地方擅自扒开长城的豁口,随意丢弃拆下的文物。

总之,旅游业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1、世界遗产往往被用作高档次、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世界遗产的某些内容也往往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2、开发利用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有些地方优先考虑的是旅游开发的商业价值,且已造成对世界遗产的破坏。

3、我国世界遗产因旅游开发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周边环境的破坏、社区的过度商业化、游客过多等。

二、旅游环境容量
1、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
4、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5、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1、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游客流量大,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流量往往达到或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在颐和园的旅游开发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对旅游环境加以保护。

2、了解颐和园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管理,积极的措施是分流,从长远看应增强非饱和区的旅吸引力;消极的措施是加收饱和区附加费和饱和区限流。

1、说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颐和园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颐和园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对游客流量的控制来实现的。

颐和园的旅游吸引物有许多是珍贵的文物,游客的触摸、践踏等都会使文物遭受损耗控制客流量就控制了这些损耗。

游客过多,废弃物也过多,超过颐和园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污染,控制客流量可以使废弃物控制在处理能力范围内。

控制游客容量,可避免游客过多造成旅游氛围和景观的破坏,可避免发生各种矛盾和不文明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为颐和园的管理、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有助于管理部门因时因地做好管理、监督、疏导工作,有助于制订颐和园旅游发展规划,还有助于采取颐和园客流的时空分流措施。

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加以考虑。

“开源”即新辟旅游地点,实行分流,除了案例所述,还可以进行季节性客流调节,安排一些旅游淡季可以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如
大型节庆活动、室内活动等,改变游客认为颐和园适游期与不适游期区别明显的观念。

颐和园可以开发夜游项目,以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吸引较多游客。

颐和园还可以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做到客流的协同调节。

“节流”是指控制游客流量,例如在饱和景点实行分批放客和限时游览,尤其对旅游团队。

在旅游旺季,可实行门票预定,促使游客分流,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