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小尺度衰落教学文案
初中科学教学“尺度”把握艺术

初中科学教学“尺度”把握的艺术摘要:课堂教学的优化,它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取得。
为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艺术地把握好教学尺度。
才能起到优化教学结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从而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尺度把握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应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一个“度”。
如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过程的详略、快慢等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又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的教法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法,而教法又往往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睿智。
如何把握好“度”,就值得科学教师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笔者就近几年来在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把握初中科学教学“尺度”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恰当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科学课是一门知识面广而且综合性强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卫生、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确定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它确定了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体系安排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以此为依据准确地把握科学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也是把握其它“尺度”的基础和前提。
如:一般的化学用语、科学事实、物理性质等多属于“识记”水平;一般的科学概念、原理等,耍让学生记住、弄懂,应划归为“理解”水平或“简单应用”的水平;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要的化学理论,要划归“简单应用”或“综合运用”的水平。
教师讲课时应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深得进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生动确切的类比把概念讲透,使学生迅速理解,激发其求知欲。
就如把电流比喻成水流,把电阻比喻成河流中的石块与杂物。
浅得出来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尽量讲透。
如:利用多媒体模拟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场的方向性及磁场的力的性质,通过模拟使学生加深了对磁场空间分布情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微格教学教案范本完整版

04 教学过程实施与监控
2024/1/26
17
有效组织课堂秩序和氛围
确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和纪律,确保学生遵 守并维护良好的学习 环境。
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 和分组,以便于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4/1/26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 堂氛围,鼓励学生参 与讨论和提问。
18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D
2024/1/26
28
案例二:高中数学《函数奇偶性》微格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微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
能力。
2024/1/26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性质和判断方法,辅以典型例 题进行解析。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和讨论。
发展历程
微格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 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 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师范教育和 在职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4
特点与优势分析
2024/1/26
特点
微格教学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操作灵活等特点。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 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等,并对每一技 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以提高受培
实践活动评价
0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 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反思与改进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 计划。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文客久久资料库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第五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主要围绕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微格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过程组织、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教学设计原则。
2. 学会运用微格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掌握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教学重点:微格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教学过程组织、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板擦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微格教学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微格教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讲解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精炼、结构合理等。
(3)阐述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微格教学设计一个5分钟的课堂导入。
(2)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设计方案,给予指导和评价。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设计一个微格教学案例。
(2)教师选取部分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微格教学定义、特点、作用2. 微格教学设计原则3. 微格教学实施步骤4. 教具与学具选择与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微格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答案示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应用实例。
《压缩语段教案》课件

《压缩语段教案》课件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提炼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语段压缩能够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和概括要点来简化文章内容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表达压缩后的语段内容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提炼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2 教学难点如何在压缩过程中保持原文的意义和连贯性如何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和概括要点如何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语段压缩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来传授压缩语段的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2 实践法提供实际的文章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语段压缩的实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3.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成果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进行压缩练习的文章材料4.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和教学课件等教具设备准备练习纸和笔等学习用品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和实例,引起学生对压缩语段的兴趣和关注向学生介绍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5.2 讲解和示范讲解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3 学生练习提供实际的文章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语段压缩的实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5.4 总结和反思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压缩语段概念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压缩语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6.2 评估方法课堂练习和作业: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压缩语段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比赛或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实际应用,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兴趣7.2 学习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8.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改进教学计划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九章:教学计划9.1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覆盖和学生的充分练习9.2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回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实现程度,评估教学成果10.2 教学展望根据教学总结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 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体会图形的相似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按要求摆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特别是含有斜边的图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擦,棉签棒,黑笔,书本。
教学过程课前放松运动:师:同学们,让跟着音乐节奏放松一下。
师:带着你们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吧。
一、情景引题1.课件出示爷爷看报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仔细听听小萝莉是怎么说的。
(爷爷喜欢看报纸,可报纸上的字太小了,看不清,谁能帮爷爷想个好办法呢?)(预设:用放大镜看)师:你的办法真好!用放大镜看报纸属于什么现象?(预设:放大现象)板书:放大2.课件出示城楼图片。
师:继续听,小萝莉还说了些什么?(爸爸出差北京,说那里的城楼很美观,我也想见识见识,谁能帮我出个好主意呢?)(预设:叫爸爸拍照片)师:这主意真不错!给城楼拍照片属于什么现象呢?(预设:缩小现象)板书:缩小3.引题:放大能使我们看到更微妙世界,缩小能把更宏观的世界尽收眼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与缩小。
4.请同学们看到书本71页,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一)感受放大与缩小现象。
1.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师: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放大与缩小现象)2.欣赏深圳“世界之窗”的缩小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短片,一起来欣赏深圳的“世界之窗”。
微格技能教案模板

微格技能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第五章“微格教学技能”,具体包括第三节“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详细内容涉及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
重点分析微格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结合教材案例,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微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掌握微格教学评价方法;2. 学会运用微格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步骤,以及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微格教学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设计模板、学科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微格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微格教学应用于自己所教学科,并进行教学设计;b. 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c.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4. 例题讲解:结合具体学科,以一道例题为例,展示微格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堂微格教学课,并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微格教学基本概念2. 微格教学设计原则3. 微格教学实施步骤4.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学设计,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大变小》教案范文

《大变小》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意义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大变小》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变小》的概念和背景。
2. 解释《大变小》的目标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大变小》教案的意义和目的。
2.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背景和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大变小》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二章:了解大小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小的概念和区别。
2. 培养学生对大小变化的敏感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概念的基本含义。
2. 解释大小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讲解大小概念:向学生讲解大小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实例展示:展示生活中的大小变化实例,让学生感知大小变化的存在。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小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三章:探索大小变化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大小变化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分析大小变化的原因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大小变化的原因:向学生讲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大小变化实例,让学生理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小变化的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四章:实践大小变化的应用1. 让学生掌握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实践大小变化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向学生讲解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实例演示:进行大小变化的实例演示,让学生感知大小变化的应用。
《因小失大》语文教案范文

《因小失大》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哲理,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观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因小失大的错误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哲理,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因小失大”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4. 实践环节:(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因小失大”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因小失大”的错误思维。
(2)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因小失大”的现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因小失大”的短文。
3. 思考生活中自己的“因小失大”经历,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39 例 5.5
5.4.3 频率色散参数——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第二类参数:频率色散参数 描述小尺度信道中频率色散和时变特性的参数 主要参数: 多普勒扩展 相关时间
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第二类参数:频率色散参数 描述小尺度信道中频率色散和时变特性的参数 主要参数: 多普勒扩展 相关时间
55
瑞利分布——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多径模型 各径具有独立的幅度和相位
各径矢量叠加
56
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瑞利分布)
不含主导分量的多径模型
• 实部Re(E)和虚部Im(E)都是很多随机变量的和 • 实部和虚部相互独立 • 实部和虚部服从均值为零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 幅度|E|服从瑞利分布 • 相位服从均匀分布
• 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高,两者之间为线性关系
V=H×D
哈勃定律
(V为退行速度,H=50~75km/s/百万秒距为哈勃常数,D为距 离,单位百万秒距,即光1百万秒运行距离)
思考题:某星系的某一谱线波长为515纳米,但在地球上同一谱线的波 长却为500纳米,求该星系的退行速度。
爱德温·哈勃
(Edwin P. Hubble) (1889~1953)
48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多径时延扩展引起的衰落效应
平坦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普勒扩展引起的衰落效应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 5.3 小尺度多径测量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26
多普勒谱
多普勒谱
ray amplitude
ray amplitude
0.8 0.6 0.4 0.2
0 0
1 0.8 0.6 0.4 0.2
0 9
0.2
0.4
0.6
0.8
1
Time, Sec
Doppler Shifts
9.5
10
10.5
11
frequency, Hz
received signal
时间色散参数实例
P138 例5.4 (a)
定义:在该频率范围内,信道是平坦的。即:所有谱分量以“几乎”相同的增益 和线性相位通过信道(统计意义上的)
换句话说:相干带宽是一特定的频率范围,在该范围内,任意两个频率分量具有 很强的幅度相关性;超出该范围的两个频率分量受信道影响的关系不大。
表示相关度为某一特定值时的信号带宽。
9
小尺度多径传播
小尺度多径传播
三种选择性衰落
• 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 时间选择性衰落,Time selective fading • 空间选择性衰落,Space selective fading
三种分集方法
• 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 时间分集,Time Diversity • 空间分集,Space Diversity
16
窄带 vs 宽带--信道频率响应
宽带信道不同频率的信道响应不同。 窄带信道中频率响应为常数,反射、透射和
绕射系数认为在所研究的带宽内是常数 窄带信道可以认为是宽带信道在频域的一个
切片。 窄带:系统的相对带宽(带宽除以载波频率)远小于1 例如:GSM系统频率900 MHz,系统带宽200 kHz。
频率色散
若发信号频率为f0时,接收机收到的频率
28
多普勒谱
经典谱(Jakes谱) • 没有视距分量 • 二维平面,接收机位于散射区中央 • 到达天线的入射角均匀分布在[0,2π)
SD (v)
1.5
v2 max
v2
天线是垂直偶极子时到达场的平均功率
浴缸
29
多普勒谱
高斯谱(GAUS1,GAUS2)
i 1
i 1
设:
n
X c (t) i (t) cosi (t)
n
X s (t) i (t) sini (t)
i 1
i 1
则接收信号为:
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 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即V(t)服从瑞利分布。
17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18
两径模型
两径模型
ERX 1 t E1 cos 2 fct 2 d1 ERX 1 E1 exp jk0d1
• 发送/接收分集,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 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ersity
小尺度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对宽带信道影响
多径传播对宽带信道影响 ➢ 频域:信道传输函数随我们关心带宽而变化(信道的频率选择性) ➢ 时域:信道的冲击响应不是δ函数,到达的信号的持续时间比发送的 信号长(时间色散)
接收信号为:
时间色散参数
平均附加时延
a
2
k
k
P( k ) k
k
k
a2 k
P( k )
k
k
时间色散参数
2 2
a2 2 kk
P
(
k
)
2
k
2 k
k
a2 k
P( k )
k
k
时间色散参数
时间色散参数实例
某室内功率延迟、rms时延扩展、平均附加时延、最大附加时延及门限值的实例
在宽带信道上的工作的系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 符号间干扰(ISI)——信号失真(有害) ➢ 可以减少衰落的影响—— 深衰落风险下降(有利)
13
多径传播的影响——时延弥散
当发送冲激信号,而不是正弦连续信号(单载波),不同路径的信号 在接收端可以区分开。 冲激信号在时域宽带为0,频域宽度无穷 正弦连续信号在时域宽度无穷,频域宽度为0
其中多普勒频移
fd
vr c
cos( )
最大多普勒频移
f d max
vr c
例:
WLAN GSM
5.2GHz 900MHz
v 5Km / h v 110Km / h
vmax 24Hz vmax 92Hz
音”纽”
25
多普勒谱
红移现象(宇宙大爆炸的另一个证据)
• 1929年哈勃发现,将星系中特定原子的光谱与地球上实验室 内同种原子的光谱进行比较,发现谱线波长向长波端偏移, 这种现象称为“红移”,可以推断星系正在远离地球。
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参数是用于描述信道色散的两个参数,但它们并未提供描述信 道时变特性的信息。
信道的时变特性主要是由于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或是由电波传播 路径上的物体的运动引起的。
多普勒扩展
定义:为一频率范围,在此范围内接收的多普勒谱有非零值。
设发送信号为正弦波,则接收信号的频率为:
d
5
概述
大尺度和小尺度
路径损耗
大尺度衰落 (阴影衰落)
大尺度衰落
小尺度衰落 (瑞利,莱斯)
• 波动发生在大约10-40个波长范围内
小尺度衰落
• 波动发生在大约一个波长范围内
6
概述
概述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Tc
9
16 fm
0.179 fm
普遍的定义方法,上述两式的几何平均:
9
9 1 0.423
Tc
16 f 2 m
16 fm
fm
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实例
P140-141 例 5.6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不同路径的信号具有不同的 衰减和时延
发送冲激信号
接收信号 (信道冲激响应)
14
时延弥散—多径
冲激响应 相对第一径的 时延
静态场景:发射机,接收机和散射体都不动。 处于同一椭球面上的散射体反射信号具有相同的
时延(不可分辨多径)。 处于不同椭球面上的散射体反射分量具有不同的
时延(可分辨多径) 时延扩展:在一串接收脉冲中,最大传输时延和
k0 2
ERX 2 t E2 cos 2 fct 2 d2 ERX 2 E2 exp jk0d1
19
时不变两径模型
时不变模型:各径的时延(路径长度)差不随时间变化
• 空间衰落 • 类似于波的干涉
20
时变两径模型
时变模型: 各径的时延(路径长度)差随时间变化(发射机/接收机/散射体移动)
f
fc
fd
fc
v
cos
最大频移即为
BD
v
vfc C
=fm
相干时间定义:信道的冲击响应维持不变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换句话说:相干时间是一段时间间隔,在此间隔内到达的两个信号具有很强
的幅度相关性;超此间隔到达的两个信号相关性很小。
相干时间的定义: fm为Doppler频移
Tc
1 fm
要求频率分量的相关函数大于 0.5时:
无线通信原理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第5章 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