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时间步伐分析共19页文档
步态分析之步行周期

步态分析之步行周期步态分析是一种评估人类行走的方法,它用于测量和记录步行周期中的各个关键事件和参数。
步态分析对于研究和评估异常步态或者康复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其中,步行周期是步态分析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完整行走运动的时间。
步行周期通常被定义为从一个脚的接触地面开始,到下一次该脚再次接触地面为止的时间间隔。
一个完整的步行周期由两个步态相组成,分别是左脚周期和右脚周期,二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双足行走周期。
在步行周期中,包含了多个重要事件,如接触地面、摆动相、支撑相等。
接触地面是指脚触碰地面并开始支撑身体重量的时刻。
摆动相是指脚从接触地面到再次接触地面之间的时间段,也就是脚在空中的时间。
支撑相是指脚接触地面并支撑身体重量的时间段,也就是脚在地面上的时间。
步行周期与步行速度有一定的关联。
通常情况下,步行周期会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而减少。
这是因为在较快的速度下,人们倾向于加快步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每步的时间。
而在较慢的速度下,步行周期会相对较长,因为人们会较慢地行走,每步花费更多的时间。
步行周期的测量和分析对于评估和判断步态异常非常重要。
例如,步态周期的异常可能是步伐不稳、踩踏不准或行走速度不稳定等问题的表现。
通过测量和分析步行周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并为康复或矫正提供依据。
在步态分析领域,有多种方法可以测量和分析步行周期。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传感器技术,如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被放置在鞋子、腿部或其他身体部位上,通过检测动作和运动来记录和分析步行周期。
现在,也有一些智能手表或手机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内置传感器来测量和分析步行周期。
总结起来,步行周期是步态分析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完整行走运动的时间,并包含了多个重要事件和参数。
通过测量和分析步行周期,可以更好地评估和判断步态异常,并为康复或矫正提供依据。
步行周期的测量和分析通常使用传感器技术,如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精确时间的步伐_大象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精确时间的步伐_大象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对钟表的进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与预备。
(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乐于合作,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钟表的进展历程,明白钟表是一种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钟表知识的爱好。
教具预备电脑、课件《原子钟寻亲记》、各种钟表实物、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用录像或课件来展现童话故事《原子钟寻亲记》,使学生真实地了解钟表的进展史,激起学生探究钟表知识的愿望。
没有条件的学校能够用挂图来展现。
教师要配以亲切的语言、讲解、展现钟表的进展过程,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钟表的知识。
2、搜集资料。
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要紧目的是为研究钟表积存资料。
此项活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参观钟表店、上网、到图书馆看书、走访亲友看钟表等方搜集钟表资料。
但要提醒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随时记录下来,如此便于整理交流。
通过搜集资料能够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体会,唤起对钟表的回忆。
3、总结交流,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现同伴交流、分享、并进行整理、总结。
4、分类。
给钟表分类是更宏观的观看活动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过程,是更深层次的观看和提问,能够展现从古到今各种计时器的计时方式的多样性。
5、确定研究主题,逐个研究。
让学生依照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内容,小组自主研究。
1、精确时刻的步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对钟表的进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与预备。
(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精确时间的步伐_大象版-教育文档

1、精确时间的步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对钟表的发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与准备。
(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索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乐于合作,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钟表的发展历程,知道钟表是一种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钟表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原子钟寻亲记》、各种钟表实物、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用录像或课件来展示童话故事《原子钟寻亲记》,使学生真实地了解钟表的发展史,激起学生探究钟表知识的愿望。
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挂图来展示。
教师要配以亲切的语言、讲解、展现钟表的发展过程,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钟表的知识。
2、搜集资料。
这是本课教材的重点部分,主要目的是为研究钟表积累资料。
此项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钟表店、上网、到图书馆看书、走访亲友看钟表等方搜集钟表资料。
但要提醒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便于整理交流。
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调动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对钟表的回忆。
3、总结交流,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现同伴交流、分享、并进行整理、总结。
4、分类。
给钟表分类是更宏观的观察活动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过程,是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提问,可以展示从古到今各种计时器的计时方式的多样性。
5、确定研究主题,逐个研究。
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内容,小组自主研究。
1、精确时间的步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对钟表的发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与准备。
(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索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的脚步》解析电子教案

日晷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记 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 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 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 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 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 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 的石质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 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相持既久,日 晷渐移。
圭表测时的精度是与表的长度成正比的。元代杰出的 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周公测时的地方设计并建造了一座 测景台。它由一座9.46米高的高台和从台体北壁凹槽 里向北平铺的长长的建筑组成,这个高台相当于坚固 的表,平铺台北地面的是“量天尺”即石圭。这个硕 大的“圭表”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以圭表测时,一直延至明清,现在南京紫金山天 文台的一具圭表,是明代正统年间(1437-1442 年)所造的。
远古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从太阳每 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直观地感觉到了太阳与时 间的关系,开始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 间。但这很难精确。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 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 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 最早的计时器。
日晷,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 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 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 和 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 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 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 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着变动。其实, 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 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 多种不同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地平式日 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和卯酉式日晷 等等。
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 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 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 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 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 罗盘日晷。
五年级科学上册2.1《精确时间的步伐》 优秀课件2大象版

•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3、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5、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6、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耶 夫斯基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9、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0、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1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1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4、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15、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16、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7、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18、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 冯· 伯尔 1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23、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4、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25、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26、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27、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28、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奥斯卡· 王尔德 2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
(时间管理)PTS法动作时间分析

(时间管理)PTS 法动作时间分析PTS 法(預置時間標準法)壹,預置時間標準法1.預置時間標準法的概念預置時間系統(PredeterminedTimeSystem)簡稱PTS,是國際公認的制定時間標準的通用技術手法。
它利用預先為各种動作制定的時間標準來確定各种作業時間,而非通過現場觀測進行分析。
當IE 技術發展到時間分析階段時,歐美國家的學者,特別是企業就于努力研究尋找將動作賦予時間的方法,因為當所有作業動作時間成為某壹標準的常量時, 那麼任何作業就能够預置其作業時間。
基于這壹想法,到近代為止由歐美企業研究發明了多种PTS 方法。
其中包括MTA 法,WF 法,MTM 法,MOD 法等40 餘種PTS 方法(表1-1)。
表1-1量小的主向發展,上述方法的前三種由於設定程式複雜,已無法適應現于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現實,如果標準時間還未擬定ft而生產已完成了,ST 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義,因此基於我國國情與現場IE 管理實踐向企業推薦第四種方法,即MOD法,MOD 法具有簡便,易行,低成本,高效率制定時間標準的特點,且易於掌握運用。
筆者于管理指導IE 工作時,尤其對此體驗深刻。
2.PTS 法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秒錶即能够準確預定作業時間,並且不需評比,這這給標準時間的設置帶來極大效率,同時也保證了公平性與客觀性。
具體特點有以下幾條:(1)新產品及新作業開始生產前能够事前標準時間為未來的生產管理和改善提供了管理的標準和方法的評估。
(2)能够對作業內動素進行詳細時間預定,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方法優化的可能,從而確定最合理,高效的作業方法。
(3)不用秒表,于生產作業前確定標準時間,制定作業標準。
(4)不需要時間分析中對觀測時間的評比與修正,可直接求得正常時間,只需寬放壹步即可求得ST。
(5)隨著作業方法的變更而修訂作業標準時間,因此PTS 是生產線的流程再造及平衡改善時最方便的評估與設定的手法。
二.模特法(MOD 法)1.模特法概要與基本原理1966 年,澳大利亞的海特博士(G.C.Heyde)于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創立模特排時法(ModularArrangementof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簡稱MOD 法),是于PTS 技術中將時間和動作融為壹體,是最簡洁概括的新方法,因此MOD 法易學易用,且實用方便,同時其精度又不低於傳統的PTS 技法。
最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精确时间的步伐》名师教案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同一段的长短,并且通过实践分析出科学估计时间的方法应具有“规律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时间在以不变的速度流逝这一抽象理念。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讨论导入
视频导入
0’5”—7’3”
引入时间在流逝这一知识点
7’31”—11’0”
自学预习书本内容,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1,布置学生自学书本中50-51页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自学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共同交流汇报
运用电子课本,让学生在共同讨论时可以共同学习。
讲授知识点:
一、时间感觉
11’1”—17’30”
体会时间的感觉得不同。
讲授知识点:
三、一分钟的意义
28’0”—35’10”
了解一分钟
活动: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让学生一分钟折纸飞机,写汉字,画花朵,布置学生自学资料,再共同学习交流
1,学生自
学关于一分钟别人能做的事。
2.活动体会一分钟自己能做什么?
学生一分钟折纸飞机,写汉字,画花朵,再交流。
运用了讯飞教学通电子课本中插入ppt教学资源。让学生共同学习一分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计时仪器知识的学习,明白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关于时间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思品课、数学课中都有所接触,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有类似的体验及思想教育内容。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这课内容显得很简单。而本课探究的成分很少,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而且我所面对的又是另外一所学校的陌生的年级和班级,如何把“探究意味不浓”的教学内容上出学生喜欢的科学味道来?因此我努力在设计中增加趣味体验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更直接的认识到一些有规律的事物或现象是可以估计时间的,从而上出科学课的味道。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确时间的步伐

精确时间的步伐【教学目标】1.以童话故事激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对钟表的发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与准备。
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索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乐于合作,乐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进行表达交流。
难点:统计、整理、比较有关钟表的资料,并说明原理。
【教学准备】各种钟表实物或图片、记录本、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本课,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并思考工作原理。
(二)引入活动用录像或课件来展示童话故事《原子钟寻亲记》,使学生真实地了解钟表的发展史,激起学生探究钟表知识的愿望。
(三)整理汇报1.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根据特征分类,并思考工作原理。
教师检查各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出示教师的搜集资料补充。
2.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倾听、思考、补充,教师相机评价鼓励学生。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钟表继续探究。
(四)计划组织1.小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钟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制定书面研究计划,并详细分工。
3.展示各组探究计划,大家讨论优点与不足。
4.各组讨论修改探究计划。
(五)延伸探究1.运用钟表发展史,教育学生继承发扬人类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究,将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2.学生课下分组探究,做好实验记录,并相互交流探究结果。
【教学反思】本课开始以童话故事激趣,引导学生展开研究,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凌乱无序的问题加以整理,使之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概括性,共同确定小组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搜集查找资料,并动手安排活动计划,尝试通过小组研究,自主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保持与发展了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妙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及仔细观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善于思考,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