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中的文言文

合集下载

《孔子游春》颜回

《孔子游春》颜回

《孔子游春》颜回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

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

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

但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却不是颜渊,而当以子贡等人为代表,所以颜渊不是以智慧才华而出众,而是以德行修为取胜。

他在与孔子谈论志向时,曾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夸耀)。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孔子游春》孔子和学生

《孔子游春》孔子和学生

《孔子游春》孔子和学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

”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

”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

”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孔子游春》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

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

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一生好学不倦,遍访名山大川,以求广博学识。

一日,孔子与弟子们游览于春色盎然的泰山之下,不禁感慨万千,遂作《孔子游春》一文。

原文:春三月,草长莺飞,花开遍野。

孔子与弟子子路、颜回、曾参等,共游泰山之下。

孔子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实乃游春之佳期也。

”于是,众人拾级而上,赏花观景,畅谈人生。

孔子见山间流水潺潺,不禁感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吾辈当如山间流水,静水流深,方能涵养德性。

”子路闻言,感慨道:“先生所言极是,吾当以水为师,修养德行。

”孔子又见山间草木繁茂,便对弟子们说:“草木无情,而能生长繁盛,盖因其顺应自然,故能茁壮成长。

人亦当如此,顺应自然,方能成就大业。

”颜回闻言,点头赞同:“先生之言,深得我心。

吾当以草木为师,遵循自然规律,修身养性。

”孔子见山间云雾缭绕,便对弟子们说:“云雾随风,变幻无常,犹如人生。

人当如云雾,随风而动,随遇而安,方能适应世间万物。

”曾参听后,心生感悟:“先生之言,吾已铭记在心。

吾当如云雾,随遇而安,以适应世间万物。

”众人游览至山巅,孔子望见远方,感慨道:“人生如梦,世间万物皆如过眼云烟。

吾辈当珍惜时光,勤学不辍,方能不负此生。

”子路、颜回、曾参等弟子,皆受孔子教诲,纷纷表示要刻苦学习,不负韶华。

游春之际,孔子与弟子们一同吟诵诗篇,畅谈理想。

孔子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吾辈当以诗为伴,抒发胸臆,陶冶情操。

”众人齐声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夕阳西下,孔子与弟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泰山。

孔子感慨道:“今日游春,受益匪浅。

吾辈当以此为鉴,勤学不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路、颜回、曾参等弟子,皆表示要牢记孔子教诲,不负师恩。

《孔子游春》一文,通过孔子与弟子们在泰山之下游春的情景,展现了孔子博学多才、教育有方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此文虽为文言文,但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不禁让人深思。

《孔子游春》阅读答案6篇

《孔子游春》阅读答案6篇

《孔子游春》阅读答案《孔子游春》阅读答案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游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游春》阅读答案1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水的特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阅读答案】1.表示水还有真君子的其他特点;水纯净透明,它好像很正直,很坦荡。

2.停、止;有的3.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4.善施教化《孔子游春》阅读答案2阅读与理解。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谁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

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3《孔子游春》

23《孔子游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 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推荐阅读:
《论语》、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
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
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
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
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 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yà o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 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 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 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 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 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 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水 ,它好像 。
“水好像有德行,因为它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好像有情 义,因为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 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水好像有 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 惧色。水好像善施教化,因为万物入 水,必能荡涤污垢……由此看来,水 是真君子啊!”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

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

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子路问道:“老师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孔子游春2

孔子游春2

孔子游春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至圣先师”,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孔子游春,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故事,下面将详细介绍孔子游春的相关情况。

孔子游春的起因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孔子游春的话语: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段话语的意思是:“只有那些真正懂得道理的人才能不被诱惑迷惑;唯有我这样的人才没有见过像我这样喜欢品德胜过爱美的人。

”也就是说,孔子游春的起因其实是一场与品德、美貌相关的讨论。

孔子游春的描述既然是孔子游春,那么这个时候的情景就非常值得描述。

据《论语·阳货》记载:子曰:“赐也何敢问于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段话语的意思是:“我怎么敢问红(赤)色?不听天下之大言而听人言,不听人言而听天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下面是具体的描述:•孔子与弟子们出门游春,沿途经过一个小镇。

•孔子看到小镇上有个美女,就指着她说:“那个女孩好漂亮啊!”•一个弟子立刻反驳:“老师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您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注重品德吗?”•孔子回应:“天下间有那么多美女,我不注意美貌的话,怎么会这么了解品德呢?你们说呢?”•另外一个弟子也拍着大腿说:“老师说的没错!”由此,孔子就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既关注品德又珍视美貌的思想。

孔子游春的意义孔子游春这个故事,不仅有渊源颇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孔子游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代教育家的高贵情操与人性光辉。

其次,孔子游春进一步解释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一观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德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教育者要有偏重,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不同的人、地、时、事情境下,需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教育体验。

最后,孔子游春也为我们阐明了一个文化理念:对于富有内涵的人而言,内部的,也就是道德、智慧和知识的美,比外在的美更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 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 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 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 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 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旧注曰:信 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传不习: 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 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 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子曰:“由,诲(huì)女知(zhì)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 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 以政事见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yì)君子乎?”(《学 而》)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 都是指孔子而言。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时习:按 时地去复习。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 志为友。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 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拼音:,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 有修养的人。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亦: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 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 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 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子集语》 ( 又,这个故事最初见於《荀子 宥坐》)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接近自然之 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 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 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 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 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 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 一定要仔细观察。 ( 因为这无疑是在观照自身啊 ! )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作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通“惘”,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乐(yào):喜好,欣赏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 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 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 所以才没有烦恼。
《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 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 “智者乐,水”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 —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③予:给予。④卑下:低下。此指水性向下。 ⑤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 ⑥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 ⑦让:辞目,引申为申辩。 ⑧善化:善于教化改造。 ⑨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 ( 10 ) 必东:一定东流入海。 [1] (*)比:接近 ,靠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 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 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 其:大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