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三峡》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三峡》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第11课三峡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曦月(xī)飞漱(sù)隐天蔽日(bì)B.沿溯(sù)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ɡ)C.属引(shǔ)绝(yǎn)素湍绿潭(tuān)D.御风(yù)襄陵(xiānɡ)哀转久绝(zhuàn)【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飞漱(sù)——shù;C.属引(shǔ)——zhǔ;D.哀转久绝(zhuàn)——zhuǎn;故选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多生怪柏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名词,时间单位/副词,还;B.动词,消失/形容词,极高的;C.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表示强调或感叹;D.相同。

动词,等到;故选D。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B.有误。

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曦”是日光,这里指太阳;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肃:肃杀,凄寒B.属:连接C.引:延长D.转:同“啭”,鸟鸣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看到电视画面上出现白雪皑皑的山景,我总会想到课文“长征组歌”。

B.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C.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D.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交的桥梁。

C.现实中,大多数地区还存在儿童公共设施和服务不足。

D.为了解决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学校开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情景默写6.(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7.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含义是。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略无阙处通,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通,意思是。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10.《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1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

第二部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12、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13、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4、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15、“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1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

《三峡》答案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2.略3.略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5.略6.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8.略9.表现旅人的哀愁。

10.略11.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三峡同步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阙_______ 湍_______ 涧_______ 曦_______巘_______ 啸_______ 溯_______ 漱_______嶂_______ 襄_______ 奔_______ 属_______答案:quē | t uān| j iàn | xī | yǎn | xiào | sù| shù | z hàng |xiāng | bēn | zhǔ解析:属,应该读为“zhǔ”;漱,应该读为“shù”,溯,应该读为“sù”。

2.填空a《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b《三峡》的作者是,字,(朝代)学家。

答案:⑴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 ⑵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解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课下重要注释要熟识。

3.默写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b故渔者歌曰:“,。

”答案:a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b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解析:注意阙、嶂、蔽、曦的写法。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答案: D解析:“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答案: A解析:“隐”是“遮蔽”的意思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B.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C.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C解析: A.则素.湍绿潭(白色的),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三峡》课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C.悬泉(xuā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 凄异(qī)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4分)()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4分)()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0课《三峡》 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0课《三峡》 同步练习

3.10 三峡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襄.陵(xiāng)属.引(zhǔ)朝.发白帝(zhāo)B.绝巘.(yǎn)曦.月(xī)重岩叠嶂.(zhàng)C.沿溯.(shuò)飞漱.(shù)素湍.绿潭(tuān)D.凄.异(qī)江陵.(línɡ)乘奔.御风(bēn)2.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沿溯阻绝回清倒影B.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哀转久绝夏水襄陵C.重岩叠嶂乘奔御风素湍绿潭林寒涧肃D.空谷传响积水空明高猿长啸良多趣味3.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然而,,。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他舍不得丢去这是他自己的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他舍不得丢去这是他自己的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

(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

(将“优化”和“保障”对调)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

(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二.填空题(共3小题)6.为下列划线字注音襄陵阙处曦月怪柏飞漱重岩叠嶂素湍绿潭林寒涧肃属引凄异乘奔御风7.《三峡》中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8.《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峡》中以他物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3)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高的句子:,。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到李白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缕晨曦,悄然向广袤的大地走来。

不远处的高山挺直了脊梁,隐忍着心中的激动,准备拥抱那份期待已久的温暖;一条小溪,像一位仙人自阆苑瑶台中款步而来,不染一丝尘埃;无湍急的水流,无交横的藻荇,朔流而上,山高林密,一道瀑布飞漱其间……朦胧的晓雾正不遗余力地打扮着这人间仙境。

当淡然的恬静充溢心头,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1)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不遗余力”的“遗”意思是()A.丢失B.漏掉C.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D.余,留(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沾裳()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亭午夜分:(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6)素湍绿潭:(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朝发白帝晴初霜旦6.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示一处)(1)或王命急宣(2)其间千二百里(3)每至晴初霜旦二、课内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峡》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峡专练基础过关1.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粗字标拼音,加点字写注释。

(每空0.5分,共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i()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yù()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cháng()。

”理解型默写。

(27分)第一段(每空0.5分,共7.5分)1.文中郦道元用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两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正面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山势高大雄伟”)的一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三峡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峰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

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侧面描写三峡狭窄”“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两句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
《三峡》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5分)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2.填空题。

(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2
3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
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分)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3分)
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三)回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8.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
三.开放性试题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19.我的导游词:(5分)
2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4分)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
21.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美,你看___”的句式说一说吗?(3分)
我说:三峡的美,你看
22.请写出两句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2分)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
4.①如果自从②有时或者③即使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6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二10.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1.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2.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5.(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16.(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17.(3分)B
18.(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19.(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
2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21·《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
22(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
1. 导游词: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
7
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山忽可尽,青天无到时——白居易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