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元素分析剖析

合集下载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2006-10-26 23:26:28 浏览11928次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组成,是研究煤的变质程度,计算煤的发热量,估算煤的干馏产物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业中以煤作燃料时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煤中除无机矿物质和水分以外,其余都是有机质。

由于组成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碳为骨架得多聚芳香环系统,在芳香环周围有碳、氢、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侧链和官能团。

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

说明了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其结构单元不同,元素组成也不同。

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氮、硫与变质程度则无关系(但硫含量与成煤的古地质环境和条件有关)。

见表30-11。

表30-11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碳、氢、氧、氮、硫含量编号煤的类别 Mad(%) Ad(%) Vdaf(%) Cdaf(%) Hdaf(%) Ndaf(%) Sdaf(%) Odaf(%)1 褐煤 7.24 3.50 42.38 72.23 5.55 2.05 20.172 长焰煤 5.54 1.94 41.89 79.23 5.42 0.93 0.35 14.173 气煤 3.28 1.63 40.49 81.57 5.78 1.96 0.66 10.034 肥煤 1.15 1.29 32.69 88.04 5.52 1.80 0.42 4.225 焦煤 0.95 0.92 21.91 89.26 4.92 1.33 1.51 2.986 瘦煤 1.33 1.06 17.88 90.73 4.82 1.69 0.38 2.387 贫煤 1.08 2.81 13.49 91.31 4.37 1.52 0.78 2.028 无烟煤 4.70 3.18 4.66 96.14 2.71[煤质分析化验常用的符号和基准]1、煤质分析化验项目名称的符号,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符号表示。

煤炭元素分析

煤炭元素分析

煤炭元素分析一:煤的相关介绍(003)煤的元素组成,是研究煤的变质程度,计算煤的发热量,估算煤的干馏产物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业中以煤作燃料时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煤中除无机矿物质和水分以外,其余都是有机质。

由于组成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碳为骨架得多聚芳香环系统,在芳香环周围有碳、氢、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侧链和官能团。

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

说明了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其结构单元不同,元素组成也不同。

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氮、硫与变质程度则无关系(但硫含量与成煤的古地质环境和条件有关)。

二:煤质分析在煤质分析化验中,不同的煤样其化验结果是不同的。

同一煤样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测试结果也是不同的。

如一个煤样的水分,经过空气干燥后的测试值比空气干燥前的测试值要小。

所以,任何一个分析化验结果,必须标明其进行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

分析基(a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

干燥基(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无水分状态。

收到基(ar):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干燥无灰基(da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在煤质分析化验中,根据需要换算出的无水、无灰状态。

无水无矿物质基(dmm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也是不存在的,也是换算出的无水、无矿质状态。

恒湿无灰基(maf):煤样的这种状态也是换算出来的。

恒湿的含义是指温度在30c,相对湿度为96%时测得煤样的水分(或叫最高内在水分);三:主要分析项目科标能源检测中心提供关于煤炭方面的主要检测产品: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等主要检测项目: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罗加指数、粘结指数、胶质指数、碳、氢、氧、氮、二氧化碳等元素方面的分析(3.12)。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

煤的元素分析汇总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的元素分析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的基本性质-元素分析

煤的基本性质-元素分析
有利面:
黄铁矿是煤直接液化较好的催化剂 煤转化过程产生的S可回收,并资源化利用
5
煤的元素分析-S
燃煤过程的脱硫
烟气脱硫
燃中脱硫
燃前预脱硫
石灰石湿法 脱硫率90%
石灰石干法 脱硫率40-50%
浮选(γFe2S=4 γcoal)
只脱除部分黄铁矿
成本高,占电厂 设备利用率低, 不改造燃烧设备,
总投资的30% CaSO4高温下分解
第二类
第三类
硼B 氯Cl 氟F 铀U 钒V 钼Mo 镍Ni 铍Be 铜Cu 磷P 钍Th 锰Mn 锌Zn
钡Ba 钴Co 碘I 镭Ra 锑Sb 锡Sn 铊Te
对环境危害递增
有益微量元素:Ge, Ga
3
煤的元素分析-S
硫的形态(分类)
无机硫
元素硫(少量) 有机硫
硫铁矿硫 硫酸盐硫(少量)
脂肪硫 芳香硫
实用性较强
6
黄铁矿
CaSO4•2H2O
硫醇
噻吩
(正方晶、主要)
(主要)
硫醚
硫醌
白铁矿
FeSO4 •7H2O
双硫醚 苯并噻吩
(斜方晶、少量)(少量)易难源自4煤的元素分析-S
硫对煤利用的影响
危害性:
黄铁矿含量高的煤堆,易被氧化自燃 燃煤过程产生的SO2腐蚀设备、污染环境(酸雨,90%) 炼焦过程60%的S转移到焦炭中,进入生铁后使其变脆
2013.11.13
煤的基本性质-元素分析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李文
liwen@
1
元素分析-C、H、O、N、S
元素组成特点:
C、H、O为主,占95%以上
N, 1-2%;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

2.8 煤的元素分析ppt详解

2.8 煤的元素分析ppt详解
氧是煤中反应能力最强的元素,对煤的加工利 用影响较大。氧元素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热量, 但能与产生热量的氢生成无用的水,使燃烧热量降 低,在炼焦过程中,氧化使煤中氧含量增加,导致 煤的黏结性降低,甚至消失;但制取芳香羧酸时, 氧含量高的煤是较好的原料。
煤中氧含量随着煤化程度增高而明显减少。

氮是煤中惟一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 煤中氮元素含量较少,一般为0.5%~3%。煤中氮 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趋向减少。煤在燃烧和 气化时,氮转化为污染环境的NOx,在煤的炼焦过 程中部分氮可生成N2、NH3、HCN及其他有机含 氮化合物逸出,由此可回收制成硫酸铵、硝酸等 化学产品;其余的氮则进入煤焦油或残留在焦炭 中,以某些结构复杂的氮化合物形式出现。
2、反应方程式
⑴ 燃烧反应
⑵ 对CO2和H2O的吸收反应
⑶ 消除硫、氯、氮对测定干扰的反应
① 三节炉(燃烧炉、催化炉、转化炉)
② 二节炉(燃烧炉、催化转化炉)
在燃烧管外部,用粒状二氧化锰去除氮氧化物
3、碳、氢测定仪
1-气体干燥塔;2-流量计;3-橡皮帽;4-铜丝卷;5-燃烧舟;6-燃烧管;7-氧化铜; 8-铬酸铅;9-银丝卷;10-吸水U形管;11-除氮U形管;12-吸二氧化碳U形管; 13-保护用U形管;14-气泡计;15-三节电炉及控温装置
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和二氧化碳的含量>2 %时,则:
Cad

0.2729 m1 m
100% 0.2729CO2 ad
5、电量-重量法
CO2(碱石棉吸收)
煤样 O2 WO3
H2O P2O5 HPO3 m电解KQ 氢含量
SO2和Cl2(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吸收)
NOx(粒状二氧化锰)

煤的元素分析剖析

煤的元素分析剖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
大类, 有机硫和煤中的C、H、O等结合成复杂的化 合物分布在煤中。无机硫包括黄铁矿硫和硫 酸盐硫等,其中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可以燃烧 而硫酸盐不能燃烧。煤中可燃硫的含量一般 不超过2%,但个别煤中高达8%—10%,一 公斤的硫完全燃烧时可约放出9050KJ的热量
硫的危害:硫燃烧时形成的SO2和部分SO3 与水蒸气相遇形成H2SO3和H2SO4蒸汽,在 锅炉低温受热面凝结腐蚀金属。SO2和SO3 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同时含黄铁矿硫的煤质 较硬碎破时耗电多并加剧磨煤机的磨损。
灰分的危害:灰分会使煤中的可燃元素相对减少, 阻碍空气与可燃物质接触,增加不完全燃烧损失, 同时还沾污受热面降低传热系数,磨损受热面影响 传热效果污染环境
硫:煤中的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有机硫和煤中的C、H、O等结合成复杂的化 合物分布在煤中,无机硫包括黄铁矿硫和硫 酸盐硫等。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可以燃烧,硫 酸盐不能燃烧。
煤中可燃硫的含量不超过2%但个别煤种高达 8%—10%,一公斤硫完全燃烧约能放出 9050KJ的热量。硫燃烧后形成的SO2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
煤的元素组成
含义:煤的元素分析就是煤的化学组成成分 煤的化学组成成分包括碳﹙C﹚、氢﹙H﹚、
氧﹙O﹚、氮﹙N﹚、硫﹙S﹚五种元素以及 水分和灰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的其余 是不可燃烧物。这些成分在煤中以复杂的化 合物形式存在。
煤的各种成分性质
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物质,通常煤的各种含量约 占收到基的20%—70%,煤中的碳是一部分与氢、 氧、硫等结合成挥发性的复杂化合物,其余部分叫 固定碳。固定碳只在高温下才燃烧而且固定碳的含 量越高越不易燃烧,1公斤碳完全燃烧可放出 32866KJ的热量
氢:煤中的氢含量只有2%—6%,氢是煤中的有利 元素一公斤氢完全燃烧可放出约120370KJ的热量。 煤中氢元素一部分与氧结合叫做化合氢它不能燃烧 放热,煤在储藏时首先会风化失去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类别C daf/% H daf/% N daf/% O daf/%褐煤60~76.5 4.5~6.6 1~2.5 >15~20 长焰煤77~81 4.5~6.0 0.7~2.2 10~15气煤79~85 5.4~6.8 1~2.2 8~12肥煤82~89 4.8~6.0 1~2.0 4~9焦煤86.5~91 4.5~5.5 1~2.0 3.5~6.3瘦煤88~92.5 4.3~5.0 0.9~2.0 3~5贫煤88~92.7 4.0~4.7 0.7~1.8 2~5无烟煤89~98 0.8~4.0 0.3~1.5 1~4石煤93~97 0.5~3.0 0.5~1.0 1~4泥煤55~62 5.3~6.5 1~3.5 27~34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 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氮燃烧时,大部分以游离态随烟气排出,从燃烧的角度来说,氮为无用元素,约有20%~40%在燃烧中变为NO x,随烟气排入大气,增加污染。

硫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其中可燃硫参与燃烧,释放少量的热量,但其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既腐蚀锅炉设备,同时,排到大气也污染环境,此外,煤中黄铁矿硫增高,还使灰熔融性降低,促使锅炉结渣发生,因此,硫和氮均为有害元素。

煤中碳、氢、氧是其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反映煤的变质程度。

煤中碳含量随着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所以,常称煤的煤化程度为煤的碳化程度,煤中氢含量则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煤中氧的含量也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

因此,人们很早就以煤的元素组成作为煤炭科学分类的指标之一。

如,中国煤分类国家标准GB5751中,就以干燥无灰基氢作为划分无烟煤小类的指标。

此外,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的组成、燃烧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及热平衡等,估算和预测煤的低温干馏产物和褐煤蜡产率。

因此,元素分析在锅炉设计和运行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煤中碳氢的测定(常规法)一、煤中碳、氢测定的基本原理1、测定原理(1)燃烧吸收重量法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煤中的碳生成二氧化碳,氢生成水。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分别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和吸水剂吸收。

根据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对CO 2和H 2O 的吸收反应如下:2NaOH+CO 2→Na 2CO 3+H 2OCaCl 2 + 2H 2O =CaCl 2·2H 2OCaCl 2·2H 2O +4H 2O =CaCl 2·6H 2O(2)半自动测碳氢将一定量的煤样放在瓷舟内,推至800℃的石英管中燃烧分解,用净化的氧气为载气,吹进高锰酸银热解产物进行催化氧化,使煤中氢转化为水,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将燃烧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载过铂—五氧化二磷电解池。

电解池与仪器之间组成一电化学分析系统。

未进样时电解池内阻很大,正负极之间呈开路状态,无电流流过;当含有水分的气体通过电解池时,水被五氧化二磷吸收生成偏磷酸,电解池内阻减小,启动电解,其电解电流大于50mA 。

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氢气随载气流排出,而五氧化二磷得以再生复原。

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偏磷酸越来越少,电解电流也随之下降。

当下降到5mA 终点电流时,终点控制器动作,切断电解电源,电解终止。

这段时间内的电流与时间的积分值,即为电解所耗用的电量。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以计算出氢的质量W (g )。

水被电解池吸收后,二氧化碳随载气流吹进装碱石棉的U 形吸收管,被碱石棉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根据吸收剂碱石棉的增量即可计算出碳的含量。

2、碳、氢测定中的干扰因素及其排除方法由燃烧反应可知,煤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有硫的氧化物,22232222800C O CO H O SO SO CL NO N 煤催化剂氮的氧化物,氯等生成,这些酸性氧化物和氯若不除去,将全部被二氧化碳吸收剂—碱石棉吸收,使得碳测值偏高。

为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三节炉法中,在燃烧管内用铬酸铅脱硫,以银丝卷脱氯:4PbCrO 4+4SO 2℃6004PbSO 4+2Cr 2O 3+O 24PbCrO 4+4SO 3℃6004PbSO 4+2Cr 2O 3+3O 2 2Ag +Cl 2℃1802AgCl(2)二节炉及半自动测碳氢法中,用高锰酸银的热分解产物脱除硫和氯;2Ag +SO 2+O 2℃500Ag 2SO 44Ag +2SO 3+O 2℃5002Ag 2SO 42Ag +Cl 2℃5002AgCl在燃烧管外部和粒状二氧化锰除去氮的氧化物,在氧气流中燃烧时,在有催化剂存在情况下,煤中20~60%的氮生成氮的氧化物,若不除掉,会使碳测值偏高0.1~0.5%。

反应方程:22322()MnO NO Mn NO 二、三节炉法碳、氢测定装置碳、氢测定装置分为三部分: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吸收系统。

整个装置的系统图见图2-54。

第一部分是氧气净化系统,脱除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1—气体干燥塔;2—流量计;3—橡皮塞;4—铜丝卷;5—燃烧舟;6—燃烧管;7—氧化铜;8—铬酸铅;9—银丝卷;10—吸水U 型管;11—除氮氧化物U 型管;12—吸收二氧化碳U 型管;13—空U 型管;14—气泡计;15—三节电炉及控制装置图2-54 三节炉碳、氢测定仪第二部分是燃烧装置,煤样在燃烧装置中完全燃烧,煤样中碳、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氯等元素对测定的干扰在燃烧管内脱除;第三部分是吸收系统,用来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吸收系统各自的增重,来计算煤中碳、氢的含量。

在吸水管和二氧化碳吸收管之间,连接一个装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钙的U 形管,用来除氮。

1、氧气净化系统氧气净化系统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净化系统由一个内装4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鹅头洗气瓶、一个下部装碱石棉、上部装氯化钙(或过氯酸镁)的气体干燥塔和一个全部装氯化钙(或过氯酸镁)的气体干燥塔组成。

连接的顺序,沿氧气流入方向依次为:(1)鹅头洗气瓶;(2)下部装碱石棉、上部装氯化钙的气体干燥塔;(3)装有氯化钙的气体干燥塔。

在两个气体干燥塔之间,装有一个量程为150ml/min的氧气流量计。

2、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分为两个部分:燃烧管和加热装置(包括测温和控温装置)。

a、燃烧管用三节炉法测煤中碳、氢时,燃烧管内填充有线状氧化铜、铬酸铅、银丝卷。

其中氧化铜的作用,是使在氧气流中未能完全燃烧的物质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其填充见图2-55。

1、2、4、6—铜丝卷;3—氧化铜;5—铬酸铅;7—银丝卷图2-55 三节炉法燃烧管填充物二节炉法中,燃烧管内填充有高锰酸银的热分解产物。

其填充见图2-56。

应该注意,装有氧化铜的这段燃烧管,加热不得超过900℃,装铬酸铅这段1—橡皮塞;2—铜丝卷;3、5—铜丝布圆垫;4—高锰酸铅热解物图2-56 二节炉燃烧管填充物管子加热不得超过600℃。

否则,会使填充物熔化粘结,堵塞燃烧管,铬酸铅表面的硫酸铅也由于温度过高,分解出三氧化硫,不能保证脱硫效果。

b、加热装置碳氢仪的加热装置是三节(或二节)管式电炉(单管或双管),每个电炉有各自的测温和控温装置。

由于试验方法有三节炉法和二节炉法,故电炉亦有三节炉和二节炉。

3、吸收系统吸收系统主要是由装有吸水剂(氯化钙或过氯酸镁)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碱石棉)的U形管组成,见图2-57、图2-58。

其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

图2-57 吸水U型管图2-58 吸二氧化碳U型管(或除氮U型管)在这个系统中,吸水管和二氧化碳吸收管之间,连接内装二氧化锰和氯化钙(或过氯酸镁)的除氮U形管。

在该系统中,用作吸水剂的氯化钙,可能含有碱性物质。

因而使用前,应先以二氧化碳饱和,并除去过剩的二氧化碳,以免CO2在吸水管中被吸收,确保测定值的准确,不致发生氢高、碳低的现象。

二、煤中碳、氢的测定步骤1、空白试验空白,是指燃烧舟中只放催化剂,不放煤样而按照规定的试验步骤操作时,吸收管的增重值。

在氢的测定中,应减掉空白值。

空白,主要是由盛煤样的瓷舟表面和催化剂吸附空气中一定量的水分;氧气不纯等因素造成的。

吸附空气中水分造成的空白,应在氢测定结果中减掉。

空白试验步骤:通电升温,并按通氧气。

将第一节炉往返移动几次。

将新装好的吸收系统和装置连接,并检查系统是否漏气,若不漏气即以120ml/min 的流速通氧气20分钟左右。

取下吸收系统(并装上另一套),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分钟左右称重。

这时,各U 形管的质量,是与试验装置内的压力达到平衡的初始质量。

当第一、二节炉温升到800℃,第三节炉温升到600℃,并保持各自温度后,开始做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时,瓷舟内只装与正式试验相当量的催化剂。

空白试验时间为25分钟。

分析步骤与碳、氢测定操作步骤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