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PPT
合集下载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与环境科学的交叉
将煤质分析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研究煤燃烧、煤化工等过程 中排放物的成分与污染特性。
与地球科学的交叉
将煤质分析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古生物研究等领域,研究煤炭 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与信息科学的交叉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煤质数据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 数据利用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
挥发分分析是评估煤热解特性的重要 指标,对于预测煤的燃烧特性和焦炭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挥发分含量越高, 煤的热解温度越低,燃烧效率越高。
固定碳分析
总结词
固定碳是煤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 后的剩余部分,是煤的主要可燃成分。
VS
详细描述
固定碳是评估煤品质和利用价值的重要指 标,其含量越高,煤的发热量越大,燃烧 效率越高。固定碳的分析通常采用差减法 或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
灰分分析
总结词
灰分是煤燃烧后剩余的矿物质残留物,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详细描述
灰分分析可以反映煤中矿物质的含量,对评估煤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具有重要意 义。灰分含量过高会影响煤的燃烧效率,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挥发分分析
总结词
挥发分是煤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气 体和液体的混合物,通常以百分数表 示。
详细描述
氧含量分析
总结词
氧含量是煤中另一种杂质元素,其含量越高 ,煤的质量越差。
详细描述
氧含量分析通常采用燃烧法和滴定法进行, 燃烧法是将煤样在高温下燃烧,通过测定释 放出的氧气确定氧含量;滴定法则利用酸碱
滴定或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测定。
硫含量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其含量对煤的燃烧特性和环境 影响具有重要影响。
煤炭基础知识【共34张PPT】

2.1煤的国际分类(简单分类)
• 1.Black coal/Hard coal (黑煤或硬煤) • 包括:烟煤(bituminous)和无烟煤
(anthracite) • 2. Brown coal(褐煤) • 包括:低热值的Lignite(褐煤)和Peat
(泥煤)
2.2中国的分类法是以炼焦用煤为主的工 业分类法
5.奥亚膨胀度(最大膨胀度 b值)
• 奥亚膨胀度(b值)为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测定煤 膨胀性和结焦性的方法 ,b值是专门用来区分肥 煤和其他煤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胶质层最大 厚度Y值并列)。
• Vdaf<28%的煤,b值>150%的为肥煤;对 Vdaf>28%的煤,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 <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 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
烟煤
•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 肥煤、气煤、1/3焦煤、1/2中粘煤、弱 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共12个煤类。
按挥发份烟煤分类
• 烟煤按挥发分>10%~20%、>20%~28%、 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 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G值)烟煤分类
• 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 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 >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 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 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 b&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煤的粘结性反应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能够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粘结的能力。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号
C、H、O、N、S及煤灰中化学成份等仍以元素 名称为代表符号。
moisture ash
volatile compound
fixed carbon
quantity of produced heat
mineral matter
2.存在形态或操作情况指标及符号
表2 常用指标及符号
项 外在 内 全 高 低 恒 恒
(一)煤中水分旳存在形态
(二)煤中全水分(Mt)旳测定 (三)分析煤样旳水分测定
(一)煤中水分旳存在形态
分为两类 :化合水、游离水
1.化合水:
以化合方式和煤中矿物质结合旳水,即一般所说旳结 晶水,例如硫酸钙(CaSO42H2O)、高岭土 (Al2O32SiO42H2O)中旳结晶水。结晶水要在200℃ 以上才干分解析出。
100 (M ad
Aad )
8.59%
100
11.44%
100 (1.76 23.17)
§3.2 煤旳元素分析
一、煤旳元素组分 即碳、氢、氧、氮、硫五个元素.
碳
碳是构成煤大分子旳骨架,在各元素 中最高,一般不小于70%。伴随煤化程 度旳不断增高,煤中碳元素旳含量也越 高,如某些超无烟煤,碳含量可超出 97%。
§3.2 煤旳元素分析
一、煤旳元素组分 即碳、氢、氧、氮、硫五个元素.
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主要旳构成元素,它占 煤旳质量分数为1~6%,越是年轻旳煤, 其含量也越高。
§3.2 煤旳元素分析
一、煤旳元素组分 即碳、氢、氧、氮、硫五个元素.
氧
氧元素是构成煤有机质旳十分主要旳元素, 越是年轻旳煤,氧元素旳百分比也越大, 发烧量常随氧元素含量旳增高而降低,其 含量从1~30%都有。
煤化学课件——第2章 煤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主要来自蛋白质(合硫量为0.3%~2.4%)。硫分在0.5%以下 的大多数煤,一般都以有机硫为主
在煤中存在形式复杂,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 态的硫醌和噻吩等
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共生,结为一体,分布均匀,不易清除
‹#›
2)无机硫
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化物硫
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元素硫存在。
‹#›
2.2.1 煤的元素组成
假定:C+H+O+N+S+M+A=100
有机质 无机质
A 碳 主要元素
表现在:含量较多,构成了稠环芳烃的骨架,形成焦炭的主要 物质基础,发热量的主要来源
1)随煤化度升高而有规律地增加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Cdaf 55%~62% 60%~77% 77%~93% 88%~98%
‹#›
2.1.1.3 水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是煤中无利有害的无机物质。 (1)增加运输负荷; (2)寒冷冬季易冻结; (3)加速了煤的氧化; (4)粉碎、筛分困难,降低生产效率; (5)增加焦炉能耗,降低了焦炉生产能力; (6)增大了焦化废水处理的负荷; (7)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
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称为 挥发分,简记符号V。
挥发物=挥发分+水分 挥发分<挥发物
有机 无机
焦渣=固定炭+灰分
有机 无机
固定炭<焦渣
‹#›
2.1.3.1 挥发分(volatile mattar)
B 测定(干馏法) 空气干燥煤(0.2mm) 900℃±10℃干馏,7min 称重 失重占煤样的百分数再减去水分,即为V(%) C 焦渣特征
在煤中存在形式复杂,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 态的硫醌和噻吩等
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共生,结为一体,分布均匀,不易清除
‹#›
2)无机硫
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化物硫
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元素硫存在。
‹#›
2.2.1 煤的元素组成
假定:C+H+O+N+S+M+A=100
有机质 无机质
A 碳 主要元素
表现在:含量较多,构成了稠环芳烃的骨架,形成焦炭的主要 物质基础,发热量的主要来源
1)随煤化度升高而有规律地增加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Cdaf 55%~62% 60%~77% 77%~93% 88%~98%
‹#›
2.1.1.3 水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是煤中无利有害的无机物质。 (1)增加运输负荷; (2)寒冷冬季易冻结; (3)加速了煤的氧化; (4)粉碎、筛分困难,降低生产效率; (5)增加焦炉能耗,降低了焦炉生产能力; (6)增大了焦化废水处理的负荷; (7)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
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称为 挥发分,简记符号V。
挥发物=挥发分+水分 挥发分<挥发物
有机 无机
焦渣=固定炭+灰分
有机 无机
固定炭<焦渣
‹#›
2.1.3.1 挥发分(volatile mattar)
B 测定(干馏法) 空气干燥煤(0.2mm) 900℃±10℃干馏,7min 称重 失重占煤样的百分数再减去水分,即为V(%) C 焦渣特征
煤化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2
溶剂抽提的分类
1)普通抽提: 在≤100℃温度下,用普通的低沸点有
机溶剂,如笨、氯仿和乙醇等。抽提产物小于1-2%。
2)特定抽提:抽提温度在200℃以下,采用亲核性溶
剂,如吡啶类、酚类和胺类等,抽提产物可达20-40%。
3)超临界抽提:以甲苯、异丙醇或水为溶剂在超过
临界点的条件下抽提煤。抽提温度一般在400℃左右。抽 提率可达30%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和预防 煤的高温燃烧
精选课件PPT
29
煤的其他化学性质
煤的加氢化学反应; 煤的磺化化学反应;
精选课件PPT
30
第三章 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
精选课件PPT
31
煤的特性:复杂性;多样性;不均一性。
不象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不存在统一的结构
煤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①物理研究方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 密度、折射率 ②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如溶剂抽提和吸附性能 ③化学研究方法─氧化、加氢、解聚、烷基化、热解和 官能团分析等
无原始植物
有亮暗相间 的条带
易着火,有烟 易着火,有烟 多烟
多
较多
少
很低
低
较高
无烟煤
灰黑色 有金属光泽
无明显条带
难着火,无烟 较少 高
精选课件PPT
6
二.煤的生成
(一)植物的族组成 1.糖类及其衍生物
•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木质素: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脂类化合物(脂肪、树脂、树蜡)
2)物理性质:风化煤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吸 湿性增大;
煤化学 第05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Mf,ar 简写 Mf
简写
Minh,ar
Minh
煤中的全水分计算举例
[例5-1]某收到基煤样重1000.0 g, 风干后重900.0 g。用两份风干煤 样各10.000 g测定内在水分,即在 105℃干燥后得到的两份煤样分别 重9.512 g和9.484 g。问该煤样的
M inh,ad
M M inh,ad1
级别名称
1 特低全水分煤
代号 SLM
分级范围(Mt,%) ≤6.0
2 低全水分煤
LM
>6.0~8.0
3 中等全水分煤
MLM
>8.0~12.0
4 中高全水分煤 5 高全水分煤 6 特高全水分煤
MHM HM SHM
>12.0~20.0 >20.0~40.0
>40.0
试验方法 GB/T 211
(六)煤中水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inh,ad 2
2
4.88 5.16 5.02% 2
全水分? 解:(1)计算该煤样的外在水分
(3)计算该煤样的全水分 按式(5-6):
M
f
,ar
1000.0 900.0 1000.0
100%
10.0%
M t,ar
M f ,ar
M inh,ad
100 M 100
f ,ar
试验室条件下测定的煤质分析项 目通常是以空气干燥基为基准测得 的。但在表示煤质分析报出的结果 时,国家标准通常规定将空气干燥 煤样基准的各个指标换算成收到基、 干燥基煤样、干燥无灰基煤样为基 准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 需要把一些指标换算成其它基准 (例如:工业上计算物料平衡或热 平衡时,就需将有关指标换算成收 到基,以求得每吨原料煤能产生多 少热量、多少煤灰、含多少碳等)。 为此,必须了解各种指标、各种基 准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对锟式破碎机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三、干燥
根据原煤的含水程度,用干燥箱干燥煤样 颗粒,并做出全水分析。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一、采样
采样:是指从特定量的煤中取出一部分有 代表性的总样,以供确定该特定量煤的质 量的过程。 采样目的:为了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以样品的品质、特性推断整批煤的品质、 特性。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采样方法:五点取样法 。按对角线取五个点,不要 表层,每点一铁锹共取一桶。使取的煤样尽量具有 代表性,随机取样。将取的的煤样拌匀,分选,最 后留下一公斤左右作为待化验煤样。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2.游离水
• 以物理状态(如附着、吸附等形式)和煤结合的水。 根据存在的不同结构状态,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Mf):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 中润湿在煤的外表及大毛细孔(直径>10-5cm)中的水分。 此水分在空气中风干1-2天就能蒸发而失去。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 分为两类 :化合水、游离水。 •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化合水。
1.化合水: 以化合方式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通
常所说的结晶水,例如硫酸钙(CaSO42H2O)、 高岭土(Al2O32SiO42H2O)中的结晶水。结晶 水要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对锟式破碎机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三、干燥
根据原煤的含水程度,用干燥箱干燥煤样 颗粒,并做出全水分析。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一、采样
采样:是指从特定量的煤中取出一部分有 代表性的总样,以供确定该特定量煤的质 量的过程。 采样目的:为了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以样品的品质、特性推断整批煤的品质、 特性。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采样方法:五点取样法 。按对角线取五个点,不要 表层,每点一铁锹共取一桶。使取的煤样尽量具有 代表性,随机取样。将取的的煤样拌匀,分选,最 后留下一公斤左右作为待化验煤样。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2.游离水
• 以物理状态(如附着、吸附等形式)和煤结合的水。 根据存在的不同结构状态,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Mf):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 中润湿在煤的外表及大毛细孔(直径>10-5cm)中的水分。 此水分在空气中风干1-2天就能蒸发而失去。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煤质分析化验培训教材(PPT63页)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 分为两类 :化合水、游离水。 •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化合水。
1.化合水: 以化合方式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通
常所说的结晶水,例如硫酸钙(CaSO42H2O)、 高岭土(Al2O32SiO42H2O)中的结晶水。结晶 水要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④ 氮元素
氮也是组成煤有机质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杂环和氨基 上。煤中氮元素含量一般为0.5-1.8%。煤中氮在煤燃烧时不 放热,通常以N2的形式进入废气,也可转化为氮氧化物。煤 炼焦时,煤中氮部分形成NH3,HCN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其 余则留在焦炭中。
官能团上,在有机质中的含量为2.0%~6.5%。与碳相比, 氢原子具有更强活性,单位质量燃烧热是碳的4倍。
2)影响氢含量的主要因素
煤化程度。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从低煤化 度到中等煤化程度阶段,氢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在高 变质的无烟煤阶段,氢元素降低较明显,从年轻无烟煤的4 %下降到年老无烟煤的2%左右。 煤岩组成。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煤岩组成中的氢含 量也有区别。如: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 成因类型。腐泥煤氢含量>腐植煤。2. 元素分析1)内涵及特点
煤的元素组成也就是指煤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大量的研究表 明,煤的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和硫等五种元素组 成,占总有机质的95%以上。
2)煤的元素组成及特点 ① 碳元素
1)碳元素在煤分子上的位置 碳是构成煤分子骨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缩
合芳香核上,部分分布在脂肪侧链上。碳是炼焦产品的主要 物质基础,发热量的主要来源。
⑥ 煤中水分对煤炭利用的影响
1)不利影响 煤炭燃烧、气化、炼焦中,水分蒸发要额外吸收热量,
使过程热效率降低。 煤炭运输过程中,水分高将导致动力的浪费,并且会降
低煤价。 2)有利影响
适量水分有利于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煤粉尘的扬尘, 减少煤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3)煤的灰分
① 定义
煤的灰分(ash) 煤样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该残渣的质量 占测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灰分产率,简称为灰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渣是由固定炭和灰分构成的。
焦渣特征分为8类(判断煤的粘结性、熔融性和膨胀性):
① 粉状
② 粘着
③ 弱粘结 ④ 不熔融粘结
焦渣的序号越大,表明粘结性越强。
⑤ 不膨胀熔融粘结
⑥ 微膨胀熔融粘结
⑦ 膨胀熔融粘结
恒定。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结果计算: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煤的灰分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 燃烧后的残留物,即煤中矿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 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用A(%)表示 。
灰分全部来自矿物质,但组成和 质量又不同于矿物质 。
加上煤的发热量和煤中全硫的测定 则称为全工业分析。
挥发分和固定炭则初步反映煤中有机质的数量与性质。
1.1 煤中的水分
1.1.1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外在水分Mf
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及直径大于10-5cm的大毛细孔中的水分 。 室温下失去。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内在水分Minh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直径<10-5cm)中的水分 。 将空气干燥煤样加热至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 。 化合水 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水分。
(2)利用途径
①作为煤转化过程的催化剂 ②生产建筑材料 ③制成环保制剂或材料 ④回收稀有金属和其它有用成分 ⑤用作化肥和土壤改良剂
1.3.1 煤的挥发分(volatile matter)
煤在高温条件(900℃)下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煤的有机质受热分解 出部分气体和蒸气状态产物,称为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挥 发分产率,简称为挥发分,用V表示。
当碳酸盐的CO2含量≥2%时,
Vad校正= Vad -(CO2)ad ,%
用于挥发分测定的煤样灰分应小于15%,最好小于10%。
Ⅰ. 煤化程度 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一般用挥发分作为表示煤化程度
的指标。 Ⅱ. 煤的成因
腐植煤的挥发分低于腐泥煤。 Ⅲ. 煤岩组分
壳质组的挥发分最高,镜质组次之,惰质组最低。
➢挥发物成分:
CH4、C2H6、H2、CO、H2S、NH3、COS、H2O、CnH2n、CnH2n-2以及苯、萘、酚等 芳香族化合物和C5~C16的烃类、吡啶、吡咯、噻吩等化合物。
1.3 挥发分和固定炭
(1)挥发分的测定
称取1g空气干燥煤样装入带盖的瓷坩埚内,放入马弗炉, 在900±1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
➢煤的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Mt
游 离水
1.1.2 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表5-1 煤中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1.1.3 水分对煤工业利用的影响
(1)在运输上的浪费 (2)对炼焦的影响 (3)对气化和燃烧的影响 (4)对煤的机械加工的影响
1.1.4 煤中水分的测定
(1)应用煤样全水分的测定
1.2 煤的灰分
1.2.2 煤的灰分
Ⅱ、煤灰分的组成
Ⅰ、成因
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类组成。
①失去结晶水--- 温度高于400℃ ②受热分解--- 温度达到500℃
主要成分:SiO2、Al2O3、CaO、MgO、Fe2O3 它们之和占煤灰的95%以上;
③氧化反应--- 温度为400~600℃ ④挥发--- 700℃以上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煤质工业分析内容
煤中水分的种类及其赋存特点
灰分
煤中矿物质的来源 灰分的主要氧化物组成 灰分与煤中矿物质的区别
挥发分
挥发分与煤种、煤岩组分间的关系 挥发分与挥发物概念的区别
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方法
煤的元素分析包含的分析项目
元素分析项目 C H O随煤阶的变化规律
却后称量,煤样失重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Mad(空
气干燥基水分)即为挥发分产率。
计算公式 :
Vadm m m 110 0M ad
1.3 挥发分和固定炭
挥发分的基准均是干燥无灰基
换算公式:
Vd a f10 0M VaaddAa d100
(3)挥发分的校正
从挥发分的测定值中扣除CO2、H2S和矿物结晶水的量。
工业上常用灰分产率估算煤中矿 物质的含量。
煤中的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 外来矿物质
M M 1 .0A 8 0 .5S 5 t
M M 1 .1A 00 .5 Sp M M 1 .1A 3 0 .4S 7 p 0 .5 Cl M 1 . 0 M A 6 0 . 6 S t 7 0 . 6 C 6 2 0 O . 3
(2)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
➢方法A(通氮干燥法) 适用于所有煤种。 称取—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
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方法B(空气干燥法) 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量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
各元素与煤岩组分间的关系 煤质分析的基准
不同基准间的换算关系
0前 言
工业分析主要用于煤的生产使用部门, 元素分析主要用于科研工作。
煤的工业分析:
水分 灰分
无机物
水分 灰分
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
煤
挥发分
挥发分
有机物
固定炭
固定炭
四个测定项目叫做半工业分析,再
水分和灰分可反映出煤中无机质的数量;
少量K2O、NaO、SO3、P2O5; 微量元素。
Hale Waihona Puke 测定灰分的温度规定为815±10℃,不应太高。
1.2 煤的灰分
Ⅲ、煤的灰分产率测定
将煤在815℃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的的残渣作为煤的灰分,残渣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 称为煤的灰分产率。
①缓慢灰化法 (仲裁法)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温度低于100℃的马弗炉中,以一定速度加热 到815±10℃,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②快速灰化法 (例行分析)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0℃的灰 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
Aad
m1 m
100%
灰分的基准是干燥基
Ad
Aad 100 100Mad
(1)不利影响
①增加运输负荷 ②多消耗燃料或原料 ③影响生产操作条件和产品质量 ④腐蚀设备和装置 ⑤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