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1)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

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文本是先于阅读而存在的一种凝固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只是一些线性排列、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阅读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辨认这些文字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并用发音器官顺畅地读出来,这才是初步完成了阅读。

在精读阶段,必须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浅谈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对话理论的解读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对话理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习。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和思考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对话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话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而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辩论。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运用对话理论。

比如,在阅读一篇短文之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段,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除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话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究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究

第2期2024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Mar 2024[收稿日期]2023-12-29[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减’政策下海南省高师院校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群优化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2-56);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海南黎族地区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QJY20221012)[作者简介]赵欣欣(1981-),男,吉林长春人,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究赵欣欣(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 571158) [摘 要]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促进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本质被遮蔽,导致教学中“自我”与“他者”的主体间性、师生的前理解与对话、阅读鉴赏与阅读创造等关系出现失衡。

巴赫金对话理论从哲学视角阐释了主客一体的主体间性关系,澄明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

为此,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中,教育者要积极构建“自我”与“他者”教育共同体、创设“理解与对话”的教学情境、开发“鉴赏与创造”一体化的文学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一系列策略弥合内容结构化的失衡关系,在动态、开放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凸显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

[关键词]对话理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对话关系;鉴赏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2-0097-08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2 0152019年,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基础教育各学段中全面施用,这标志着中国语文教育“一纲一本”时代的回归。

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革新,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再次激起思辨浪潮,语文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互助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省思被纳入研究视域。

2024年《语文教学对话论》读后感

2024年《语文教学对话论》读后感

2024年《语文教学对话论》读后感《语文教学对话论》是一本对于语文教学非常有价值的著作,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围绕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我未来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首先,《语文教学对话论》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语境性和对话性。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话性的教学,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培养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语文教学对话论》对于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项目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积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此外,《语文教学对话论》还对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讨论。

作者认为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量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今后,我将在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读完《语文教学对话论》后,我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话理论观照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对话理论观照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对 话 理论 观 照下 的 中学 语 文个 性 化 阅读
胡 洪 强
( 伊犁师范 学院人 文学 院 , 新疆 伊宁 850 ) 300

要: 阅读 是人类 搜集信 息 、 认识 世界 、 发展 思 维 、 得 审美 情趣 的 一种 重要 手 段 , 是 终身 学 习 的一 获 也
种 方式 。但 在 中学语文教 学活 动中 , 生是 阅读 主体 的教学理 念一 直未 得 到有 效重视 。在 新课 改背 景下 , 学 对
而忽视学 生个体 的情 感体 验 ; 以学 生 群体 阅读 代 或
替个体 阅读 ; 以作 者 的感受 来 人 为地 提升 学生 的 或
的形式 表达 它的意 义 时 , 又往 往 感 到心 有余 而力 却
不 足 。 L 事实 确实如 此 。从 搜集 的文 献 资料 来看 , ”3
领悟 。学 生是 阅读 主 体 的教 学 理 念 一 直未 得 到 有 效重视 , 未真正 得到 落实 。 阅读 是人 的一 种个 性 化 的行 为 ,03年 《 通 20 普
2 11 l 4 0 1 卷第 第 0年 0月期
天津师 范大学学 报 ( 基础教 育版 )
Ju a fTaj r lU iesy( lmetr d ct nE io ) or l ini Noma nvri Ee nayE u ai dt n n o n t o i
0c. 01 t2 0 Vo . 1 No 4 1 1 .
的基 础上 , 一定 的社 会 历 史 条 件 下 , 过 社 会 实 在 通 践 活动形成 和发展 起来 的 , 明个 体 在社 会 实践 中 表 所持 态度和 行为 的综合特 征 。 据《 ”4 根 韦伯 斯特 词

对话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对话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务。讨论交流不仅 能激 励学生进 取 、 探究 , 也是 “ 新课 标” 导 精华 , 倡 作为建立现代 师生关 系的重要基础。如教师对学生的关
融 细心 , 学生对教师 的尊敬 、 信任、 爱戴等等。 ②用心积聚 的“ 合作 ” 习。在探究 式 阅读 教学 中, 阅读文本 的时代 背 心 、 、 学 对
维普资讯
辽 宁教 育行政学院学疑惑处 , 时给 以指 导 , 对学生在 阅读 中所提 出 的问题 , 适 并 给 高教学 效率 和质 量 。
以鼓 励。问题是探究 的起点。古人云 :学贵有疑” “ 疑则小 “ ,小
进, 大疑则大进” 。探究 式阅读从学生 的“ 开始 , 问” 是一 种问题
疑释惑 , 再让学生 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就把学生 存在 的问题 这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前提。有 的教师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 有效 地解决 了,同时也让学 生在进行创造性研讨 活动 中受 到 和快速发展的时代 , 没有警觉、 没有思考甚至没有丝毫反应。这 锻炼 和提高 , 进而形成创造性分析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 责任编辑: 王
实 际上学 校中还很 少进行专 门的听说训 练 ,只是把 它当
作读写教学 的附属 品 ,这 对于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水平 是不
伟 ) 利 的。 听和说就是一个对话 的过程。听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方 的
话语深入对方 的心灵 , 寻求意义 的理解 , 在此 情此境 中体验对
对 话教 学理 论对 语 文教 学 的启 示


语文教师应建立平等、 友好 、 融洽的师 生关系
这是进行对话教学 的基础 ,在 这个基础 上才 能营造 出无
质疑式学 习。因此 , 在阅读教学 中 , 师要为学 生提供一个 自 拘无束 的交流氛 围 , 教 学生才敢于 敞开 心扉与教师 , 与同学展 开 有 由质 疑探究 的时空 , 鼓励学生 充分发 挥主动性 、 创造 性 , 变 真诚而深入 的对话 , 了这种环境 彼此的心灵才会相互 接纳 , 改

浅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

浅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

浅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作者:符文祥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2期摘要随着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语文课程标准》中开始引入“对话”这一理念,它呼唤着师生之间,文本之间的对话。

理解对话理论,用以指导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对话理论师生关系阅读教学写作教学20世纪末,俄罗斯思想家的理论正在成为从西方到中国很多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巴赫金的“对话主义”。

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单一的声音,什么也归结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

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语文教学中对话理论的应用:1师生对话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支撑着教育大厦的基石,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

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宣传仁义道德,强调等级次序,在师生关系中重“师承”,直接体现为“尊师重道”和“师道尊严”,教师的地位在历史上一度与“天”、“地”、“君”、“亲”并列,拥有无上的权威,由此造成学生被动、服从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教师权威型师生关系和学生中心型师生关系各自存在的极端倾向,我国教育界先后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为主客体”等有关的理论学说,体现出师生关系上追求平衡的价值取向。

对话理论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协调此种平衡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对话理论 在语 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已经进行 了多年 , 研究论文 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 研究领域既有 侧重 于理论 的探讨 , 又有偏 向实践 的总结 , 但研究方 法 还 比较单 一 , 关于语 文阅读对话 教学 的研 究绝大
检索 , 国内研究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 中的应用的 著作 , 目前为止 , 到 仅有 2 0 年 出版 的王 尚文主编的 04 《 文教 学对话论 》2 0 年 出版 的孙建军编著 的《 语 ,0 8 语
2 0 01 2 9 00 3 8
小计
话与文本解读
0 6
话特征与形式
1 1 4 1 5
2 0 08 2 0 07
2 6 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4

0 3

0 0

5 7

2 0 05
2 4 00 2 3 00

囊 } 焉 二 l 二 _ 艉 随

、 婴




— ———


语文阅读教学 中对话的特征 与形式
生 的对话 , 有师生 与环境 和资源 的对话 等等 。也就
关于对话 型语 文阅读教 学 的特 征 , 研究者 主要
是说 , 阅读对话教学 中, 阅读 对话 为前 提 , 学对 以 教
部分都是定 性的研究 , 是对相关 经验 的总结或是 都 理论陈述 与探讨 , 而缺 乏关于语 文阅读对 话教学各
个环节具体的评价指标 。下面就对话理论在语 文教
学中的应用 的研究所涉及的具体方面进行综述。
文对话教学》2 1年孙建锋编著的《、 , 0 0 /学语文享受对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引入对话理念。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要求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平等对话,才能使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重获生机与魅力,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理论、语文阅读教学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进行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把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行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们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当中去加深理解并亲身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们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所带来的乐趣。

”[1]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和“习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却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入一种尴尬的境遇。

教师以“教”代“读”。

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学生阅读量少。

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

更为明显的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分数第一的功利性,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学的八股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走出这种误区呢?二、对话理论是什么对话理论这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

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2]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

“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

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归根结底,在这种(最多是)误导的制度下,倒是人们自己因为缺乏创造力,缺乏改革精神,缺乏知识而被淘汰出局”。

而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

教育就是要促使人觉醒,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

[3]传统的教育过程里,学生只被要求去记忆教师所讲的东西时,其结果是认识行为被降低为只是传递现存的知识,教师只是传递知识的专家。

这种知识是僵死的知识体,缺乏与学生的现实活生生的联系。

长期以往,学习将成为一件灌输式的令人疲倦的杂务。

而在对话式教育中,知识不是一种给定的或完成的东西,它始终要求人类变革性活动的动态的认识过程。

对话需要沟通与交流,引用弗莱雷的话语,“认识的对象放在认识主体之间的桌子上面,他们围绕它而坐,进行相互的探究”。

这时,师生双方都是认识的主体。

它要求认识主体双方深入地进入到问题化对象的“本质”之中,越来越深刻地揭示现实,从而唤醒的意识就越强烈,使学习者从沉默的状态转入从指摘到宣称不断往复的过程中。

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只需提出一些经过安排的有关现实情境的问题,帮助学习者达到一种越来越具有批判性的现实观。

三、如何将对话理论指导语文阅读教学(一)建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整个对话过程的首要步骤。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文本内容有非常熟悉的掌握,同时也可能从多角度的方向思考解读,避免用一种定性思维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除了掌握好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做一个预计,从而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提出合理的预设话题和对话策略。

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时,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出那种秋天的美的感情。

《陶罐和铁管》的对话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时的语气。

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能让人感受,朗读也富于了作品生命。

学生通过朗读,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可以增加到自己的阅读储备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展对话教育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疑问和见解,而非让学生想教师所想,说教师所说。

(二)搭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充分地预习,做好阅读准备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陌生,学生是很难与作者、教师或其他同学产生共鸣。

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

让学生读进去、走出来,既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又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具体的要求可细化为:⑴预读。

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读书,查字典,基本扫除字词障碍,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⑵精读。

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即在老师讲解点拔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突破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⑶感情朗读。

一般用于课后,感情朗读部分课文或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前期工作准备完善之后,这就是检查阅读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这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平等对话的观念。

师生双方必须在平等与真诚的前提下实现心灵的沟通。

它要求师生之间敞开心灵,真诚以待,彼此双方互相接纳,互相倾听,从中获得理解与沟通。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领学生解读文本,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等方式,调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想学东西的契机。

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最后,教师要提升对话的层次。

阅读教学对话中不仅要让学生“解文”,而且要迁移到“知人、论世、察己”方面。

相关迁移有拓展和比较两种途径。

拓展也就是拓展语文课内容的涵盖面。

如教名著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涉及的某些文化现象、文人心态等层面生发开去,去欣赏社会生活中各类美的事物和美的蕴含。

比较是抓住不同文章的某种相通之处为突破口,变单篇文章为一类多篇文章的学习。

比较的运用能使学生开放思路,运用策略思考这一类文化现象。

如:孔乙己、范进、严监生等这一类封建科举制度下悲剧人物的比较,体会封建时代给下层知识分子共同精神乃至肉体的严重摧残。

[4](四)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

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且往往为了说服同伴,还伴随着想要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和策略的欲望”,虽然合作交流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在这种说服说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

“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

(五)进行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最后也不可忽视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这一环节。

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生活对话的基础上与自我对话,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检验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从而不断丰富完善自我。

四、小结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引入对话理念。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要求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平等对话,才能使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重获生机与魅力,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09-01[3]弗特尔《教育家简介:保罗·弗莱雷》;《展望》1982年第2期[4]《中学语文》(2004年第2期《构建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