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与饮食
中国传统节日和饮食介绍

• 冬日正确食用蔬菜
汤圆的习俗。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 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 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 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
“医 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 时他曾任长沙太守,其返乡之时, 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 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 都冻烂了。便在南阳东关搭起医 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
银白糕年 ,年的糕 寄糕式因 寓,样为 新象有谐 年征方音 发着块“ 财黄状年 的金的高 意、黄” 思白、年 。
•
• 正统的饺子吃法,是 清水煮熟,捞起后以 调有醋、蒜末、香油 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 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 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 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 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 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 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 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 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 节”,以纪念屈原。
粽子
• 粽子古称“角黍”,是端午节 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纪念屈 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 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中 秋 节
食 俗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 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 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古时汉族 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 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 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 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 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 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 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 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 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 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 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 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 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 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 饼”。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
在传统节日中,民众会遵循特定的习俗和传统,这些习俗已经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年份的正月初一庆祝。
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了15天,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其中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这些仪式和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如贴春联的传统往往会展现出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而在饮食方面,春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一系列寓意吉祥的食品,如年糕、鱼、汤圆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往往与某些特定的节日和仪式相关联。
这些食品通常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祝福。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个节日的起源与屈原有关,传统庆祝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礼品必定是粽子。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汉族食品,通常由糯米、猪肉和其他的食材制成。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裹粽子来纪念屈原,并向他致以敬意。
此外,赛龙舟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统庆祝活动。
龙舟赛象征着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中秋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个节日被称为“团圆节”,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亲人团聚和感恩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等。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由糯米、豆沙、莲蓉等食材制成,十分美味。
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品尝其他美味食品,如桂花糕和蟹肉等。
传统节日民俗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在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食品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食物,更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意义的人类创造物。
食品与中国传统节日密不可分,其象征意义也可以看成是中国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民悠久而丰富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中秋时节的特色食品
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传统的特色食品 之一。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 异,常见的有豆沙、莲蓉、五仁 等馅料,外皮多为烤制而成,口
感香甜。
柚子
中秋节期间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 ,柚子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而且 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成 分。在中秋节吃柚子寓意着团圆
和美满。
桂花糕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 文化
汇报人:XX
2024-01-23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春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清明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端午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中秋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重阳节民俗与饮食文化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可以进一 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 自信心。
栗子糕也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 ,以栗子粉为主料制成,口感香甜 。
重阳饮食文化的内涵
01
祈求健康长寿
重阳节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菊花酒和 重阳糕等食品都具有保健功能,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 也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02 03
传承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人们通过祭祖仪式表达对先人 的怀念和敬意。同时,重阳节也是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载 体,人们会在这一天关爱老人、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推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 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内涵。
THANKS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节日是人们生活中欢乐和团聚的时刻,而饮食习俗则是每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会根据传统和习俗准备一些特色的美食,以此来庆祝并加深节日的氛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一些特色的食物,来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1.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饮食活动之一,通常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年糕、饺子和汤圆。
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裕和年年有余,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饺子则象征着世世代代团圆,汤圆则寓意着全家人团圆安康。
1.2 其他春节特色美食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美食,如糖果盒、糖画、腊肉和年糕等。
糖果盒是用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的,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和干果。
糖画是用糖和水制成的艺术品,吃起来既好看又好吃。
腊肉是一种腌制的猪肉,有着浓郁的风味,通常用来作为年夜饭的一道菜。
春节期间还会有各种口味的年糕,如红枣年糕、花生年糕、豆沙年糕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同时还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2.1 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由糯米做成的圆球状甜点。
吃元宵的习俗源远流长,有着祈求团圆、幸福和美满的意义。
元宵的种类繁多,有红豆汤圆、芝麻汤圆、花生汤圆等。
2.2 猜灯谜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然后大家猜解谜底。
猜灯谜的谜底通常与节日、生活和传统有关,通过猜谜可以增加欢乐气氛,并锻炼大家的智力。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同时也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3.1 冷食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有吃冷食的习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蒸糕和蒸菜。
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概念

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概念
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
中国人在传统节日中,不仅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还会准备各种美食,以此表达对节日的敬意和祝福。
同时,饮食文化也会影响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1、春节
从小我们最期盼的节日就是过年了,不仅可以穿新衣服,从大人那拿到压岁钱,还可以吃许多好吃的。
关于春节吃什么也是很有讲究的,各地风俗不同,吃的食物也是各有差异。
主要有饺子、汤圆、年糕、鱼……每一种食物都代表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团团圆圆,年年有余。
2、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爱国诗人屈原的一曲《离骚》也为这个节日增添不少底蕴。
千百年来粽子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端午节食,现在咸鸭蛋、雄黄酒等也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3、中秋节
八月月圆,人间月半。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饮食文化也有深厚底蕴。
中秋节和家人相聚一堂,吃月饼、饮桂花酒、赏月,其乐融融,多么美妙!北宋词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也传颂至今。
4、腊八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豆腐、腊八蒜……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也不尽相同。
不管如何,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饮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传统节日的传统饮食与饮食文化,并探究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意义的影响。
一、春节与年夜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年夜饭则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夜饭通常在除夕之夜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度新年。
这顿丰盛的晚餐往往会包含许多传统的美食。
首先是鱼,因为鱼的发音与“余”同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鱼在年夜饭上通常被煮或者蒸着做,代表着丰盛和好运。
其次是年糕,年糕的发音与“高”同音,寓意着一年比一年更好。
年糕可以做成汤或者炒,口感Q弹,深受大家的喜爱。
此外,还有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包饺子,体现了团结和共享的精神。
二、中秋节与月饼中秋节被视为中国的第二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与饮食紧密相连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往往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和朋友共度佳节。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月饼的外皮通常由面粉制成,内馅则有多种口味,如莲蓉、红豆等。
这些馅料往往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此外,中秋节的传统饮品是桂花酒,桂花具有芳香和花香的味道,这种酒经常用来招待客人或者作为祭品。
三、端午节与粽子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赛龙舟,也会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通常在竹叶中包裹而成。
粽子的形状像一个三角锥,内馅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如咸肉、豆沙等。
吃粽子的传统始于纪念屈原,因为人们在江里撒下粽子,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
四、元宵节与汤圆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食品,外面常常有甜馅,如芝麻、豆沙等。
元宵的圆球形状寓意着团圆和完整,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和和睦。
节日饮食习俗:感受节日气氛的饮食文化

节日饮食习俗:感受节日气氛的饮食文化导语节日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春节、中秋节还是元宵节,都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是每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的制作和品尝,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气氛。
本文将探讨不同节日的饮食习俗,带您一起了解并感受节日气氛的饮食文化。
节日的意义节日是人们生活中的喜悦时刻,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寓意和主题,例如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丰收,中秋节代表着团聚和感恩。
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人们会通过饮食来表达对节日的尊重和庆祝。
春节的饮食文化1. 年夜饭:团圆与祈福春节的年夜饭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会共同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年夜饭上的菜肴各具寓意,比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年糕代表着年年高升。
与家人团聚享用年夜饭,人们相信能够得到福运和平安。
2. 饺子:财富与好运在春节期间,饺子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食品。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相信吃饺子可以带来财富和好运,因此吃饺子已成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除了寓意,饺子的制作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过程,家人们可以一起包饺子,增进感情。
3. 年糕:过年高升年糕在春节期间也是一道常见的食品,它有着寓意“年年高”,希望每年都有更好的发展和高升。
年糕的制作比较繁琐,但是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通过自制年糕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1. 月饼:团圆与祈福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家人团聚和感恩。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圆形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丰富,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馅料,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味道和寓意。
2. 柚子:平安与健康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吃柚子来庆祝节日。
柚子在中秋节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平安和健康。
柚子是中秋节期间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
人们一起分享柚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
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 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 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 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 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 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 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 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 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 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特有的 传统节日,你也一定在不同的节 日里吃过有特色的食物吧!那么 这些传统节日与特色饮食之间有 什么关联呢?是怎样形成了这特 色的节日饮食呢?在这个主题活 动中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相 关的内容吧。
节 日 与 饮 食
谁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指从古代流传 下来的节日,一般指农历节日。 在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完成书中的填表,只填一些重 要的传统节日即可。
节日的名称
元宵节
特色饮食
汤圆
中秋节
端午节 腊八节
月饼
粽子 腊八粥
要想把“节日与饮食”的关系了 解的更深入,我建议同学们根据 自己的喜好选好其中的一种节日 与饮食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现 在就请你认真思考一下,你对哪 一个传统节日与饮食的关系最感 兴趣?
还有的节日日期是不固定的: 清明:阳历4月5日(或4日、6日) 寒食: 清明节的前一天
还有的节气也被当做节日来过: 立春:阳历二月3----5日 冬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 日,请同学们完成书中的填表。
看老师填写的表格内容,有什么 疑问吗?
寒食节 ——清明前一天
传说春秋时代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 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 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 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 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 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 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 棵大树下,这一天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 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 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 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 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 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 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 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 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 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 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 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还有: 二月二 寒食节 腊吗?
有些节日的日期是固定的: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饺子
面、肉馅、调 料
汤圆
将糯米与大米混合制成 面粉。将白糖、麻酱、 适量的糯米、 桃仁、芝麻、化猪油和 大米,适量的 面粉混合拌匀,制成小 白糖、麻酱、 方块馅料待用。将面粉 桃仁(压碎)、 加入适量凉水揉和,取 芝麻、化猪油 一小块捏扁,放入切好 的馅料封口揉圆。
元宵与汤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 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 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 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 “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 “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 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 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 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 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 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节日的名称
元旦 春节 端午节
过节的日期
阳历1月1日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元旦( 阳历1月1日)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 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 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考虑到古 时既有元旦,所以“元旦”仍然算作中 国的传统节日。
春卷
寒食粥
寒食粥,源自于寒食节。节日前将粥煮 好,以备节日时食用,自然就成了寒食。寒 食粥品类繁多,较常食用的有杨花粥、梅花 粥、杏酪、冬凌、桃花粥、乾粥、大麦粥等。
桃 花 粥
山西省介休 市民间素有清明 节制作“寒食” 祭祖的传统。 “寒食”既是祭 祖的供品,也是 清明节的独特食 品。随着清明节 的到来,介休市 的家家户户都在 赶制“蛇盘 兔”“子推燕” 等面塑类“寒
“蛇盘兔,必定富”,这一在山西陕 西以及甘肃某些地区广泛流传的谚语,似 乎不仅限于对男女婚嫁的祝福,其民俗学 上的吉祥意义具有相的广泛性,可意为企 盼民富国强。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 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 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 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 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 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 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 大,实际是两种东西。下面一起了解元宵 和汤圆的区别吧!
一 年 之 计 在 于 春
立春
——春饼
传说,吃了春饼 和其中所包的各种 蔬菜,将使农苗兴 旺,六畜茁壮。
芹菜、韭菜: 会使人们更加勤 (芹)劳,生命 更加长久(韭)。
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 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 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 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 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 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 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 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 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 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 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 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 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 章。
春节
——年糕
北京的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 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 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江南水乡——水磨年糕
塞北黄米糕
台湾 红龟糕
糯米粉制成 龟状的糕头, 馅料是黄豆糊 或花生糊,由 于加了红色色 料,因此是红 色的。
北方——饺子
取“更岁交子”之意,吃饺子寓意 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 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 油、面、糖、蜜。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 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 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 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 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 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 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 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 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 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 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 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 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 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 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 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 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 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 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 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也一定在 不同的传统节日中吃过一些有 特色的食品吧!今天,老师把 这些特色的食品也带到了课堂 上,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在这些食品中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呢?
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 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还有: 二月二 寒食节 腊八节 小年
中秋节
重阳节
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里吃什么特色食品呢?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 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 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 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 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 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 替“登高”的意思,用小 红 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 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 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 都称之为重阳糕。
冬至——饺子
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 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 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 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 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食物的名称 需要的材料
制作的方法
面团分小块,擀成饺子 皮。肉馅再剁细,拌入 调味料。每张饺子皮包 入馅料少许,捏成饺子。
上元(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 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 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 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 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 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 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 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