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课件PPT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PPT课件

东 坡 肉
2019/3/8
闽菜——以海鲜著称,善制药膳。讲究味道醇厚。福建地方菜。 湘菜——湖南地方菜,以辣椒和熏腊食品为主流。与川菜之麻辣 不同的是只辣不麻,口味浓厚刺激。湘人还多嗜苦,如苦瓜等。 皖菜---安徽地方菜。多用沙锅烧炖食品,微火慢制,选料多肉、 鱼,喜生蒜、香菜配肉,油重,咸中带辣。熏、腌、腊制食品也 是其特色。 除八大菜系外,鄂、陕、豫、晋诸省的烹饪也多有特色。 湘 菜 剁 椒 鱼 头
2019/3/8
本专题简要讲四个问题:
A. 中国传统食文化
B. 中国传统酒文化
C. 中国传统茶文化
D.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2019/3/8
一、中国传统食文化
1.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
饮食与农业有密切联系。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 何谓“农”?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此即 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其实,我国古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 注意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今天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都 得到发展。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开始种植。 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夏、商、周 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常常 将五谷(黍、稷、麦、菽、麻)和六畜(猪、牛、羊、马、鸡、 狗)、“桑麻”并提。当时粮食、园艺、畜牧收入之比为60: 20:20,这还未包括桑麻渔采,可见是多种经营。
动物内脏、虫、蛇等污秽,阴邪之物。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尝
“东坡肉”流传至今。陆游与东坡相反,喜欢素食,写了几十首 赞叹素食的诗。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强调“鲜”是食物的本味, 对“暴烩天物”深恶痛绝。
2019/3/8
遍南北佳肴。他做的烧肉“慢煮火,少煮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2024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鼓励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未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意。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民俗文化中的许多活动和仪式都蕴含着和谐、团结等积极因素,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推动旅游业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创新表达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融合发展
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案例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徽菜
八大菜系与地域特色
传统节日食品与寓意
元宵节
端午节
元宵、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粽子、龙舟饭,寓意驱邪避害、祈求丰收。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饺子、汤圆,寓意团圆、和谐。
青团、粽子,寓意纪念先人、祈求平安。
月饼、柚子,寓意团圆、思念亲人。
中国饮食民俗ppt课件

6~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
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 “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 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 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 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 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 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 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 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 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 “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 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 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我国城乡 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 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8的 《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
6
5~七夕节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
饮食与文化(共9张PPT)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 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 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 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 许多流派。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民国开 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江浙、 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 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 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 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 菜系”。经过竞争,排次发生变化,首先川菜上升到第二,苏菜退 居第三。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 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 菜系”。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 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科学饮食
《科学饮食》用循循善诱的苦口良言,帮助您改变不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 用当代科学的饮食养生新理念,为您传授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以实用、 “实惠”的饮食保健新知识,教您如何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营养;以 古今中外的食疗、食养新方法,导您巧用寻常食物吃去疾病、吃出健康。
饭后不宜一杯茶 饭后不宜放松裤带 切忌吃饭时训孩子在饮食滋补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食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 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薏米仁、百合等,经合理烹调可做成多 种美味佳肴,不仅能增进食欲、加强营养,还可消暑健身。此外,亦 可做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等“解暑药粥”,它们都有一定的 驱暑生津功效。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例如 ,藏族以糌粑、酥油茶为主要食品,回族以清真食品为主,蒙古族以奶制品和牛羊肉为主 食。
02
中国传统烹饪技巧
炒菜
炒菜是中国传统烹饪技巧之一,通过高温快速翻炒食材,使食材快速熟透并保持鲜 嫩口感。
炒菜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油温的控制,以及翻炒的力度和速度,以保持食材的完整和 鲜嫩。
食品安全
现代营养学还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避 免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的 影响。
中国饮食的未来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未来的中国饮食将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 融合,将传统食材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
,创造出更加美味和健康的菜肴。
A 健康饮食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低糖、低脂、高纤维等健康食品
蔬菜与水果
总结词
蔬菜与水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详细描述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因此蔬菜与水果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青菜、茄子、黄瓜、豆角等,水 果则包括苹果、梨、桃、柑橘等。此外,还有一些特色蔬菜和水果,如竹笋、菌菇、杨梅等。
肉类与海鲜
总结词
肉类与海鲜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地域差异
南北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地貌多样,因此各地饮食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南方气候湿润 ,多水产品,因此南方菜以清淡、鲜美为主;而北方气候干燥,多畜牧,因此北方菜以油 腻、咸香为主。
东西差异
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饮食文化。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而西部地区则以牛羊肉为主要食 材。
(完整版)传统节日ppt

端午节
01 02
起源与历史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后来又传说爱 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被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屈原身体被江中鱼儿吃 掉,纷纷划龙舟、抛粽子等。
习俗与活动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此外,还 有斗百草、打马球等娱乐活动。
03
文化价值
端午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勤
传统节日
2023-10-26
目 录
• 传统节日概述 • 传统节日的类型 • 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 •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保护 • 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 • 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
01
传统节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统节日通常是指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由固定的仪式和活 动组成的民间文化庆祝活动。
特点
传统节日通常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参与度高 、地域特色明显等特点。
重阳节的习俗与文化
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登高节或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等。其中,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爬山 或登高远眺,寓意着避邪和吉祥。赏菊和喝菊花酒则是 品尝重阳节的美食和文化。
文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 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重阳节期间,人们登高、 赏菊、喝菊花酒等,这些传统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包括尊 重老人和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避邪和吉祥的意义等等 ,这些传统习俗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加深国际社会 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 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 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 真是难以言喻 。
•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 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 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 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 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 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五福临门 主料: 大白菜(白梗) 600克 猪肚 200克 草虾 250克 鱿鱼(鲜) 100克 海参 50克 火腿 75克 香菇(鲜)50克
调料: 盐 5克 胡椒粉 4克 各适量 做法:1. 大白菜洗净,切大片,用2大匙油炒软后,先放入炖盅内; 2. 猪肚切条; 3. 鱿鱼切花后氽烫过捞出; 4. 海参洗净,先去腥再切厚片; 5. 火腿先煮过再取出切片; 6. 香菇泡软,去蒂,分别放置在大白菜上; 7. 大草虾剪掉须足,氽烫过捞出,备用; 8. 将调味料放入炖盅内,移入电锅或蒸笼蒸40分钟,然后放入草虾再蒸5分钟即可移出食用。
•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 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 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 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 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 时来临之意。
•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 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 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 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 面、素面、荤面、挂面……
•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 吃顿饭。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 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 长面、元宵等等。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
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
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
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
•
一般,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会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用七
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
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
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
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
•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如赏月,祭月,拜月,玩花灯,舞 火龙,吃月饼等。
• 还有不少文人墨客在中秋这天写下优美的诗篇,来寄托 对亲人的思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在我的家乡,人们会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 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 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 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 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 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 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 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 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 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 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 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 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 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等。
•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 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 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 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春节
•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
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
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
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
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
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
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
• 月饼的品种异彩纷呈,传统意义上分为四大类:
广式月饼, 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滇式月饼;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 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 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 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 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从造型上又有光面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 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 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 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 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传统活动为扫墓。
与花边之分。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一种食物。
• 如今,这些节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 种仪式,而是一个让我们大家可以放下手 头的工作好好聚一聚的机会。在我们融入 节日的氛围,享受节日的美食的时候,也 要多关心身边的人,不要让时间冲走我们 之间的亲情与友情。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 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 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
•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
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 节吃冷食的习 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 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 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 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火,团团圆圆。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 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 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 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 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清明节
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
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
计,芥菜令人长寿。
•
除了七宝羹,还有腊八粥,年糕,饺子,春饼等,这
些都具有浓浓的中国韵味。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 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 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 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 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 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 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 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 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些传
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 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 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元宵节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
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
奇食品。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
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
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Leabharlann 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有一种饰物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 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 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端午节时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
端午节
•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 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 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 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 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