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ppt课件
中医养生ppt课件

浅谈中医养生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内经》中医的养生理念——法于自然,顺时养生顺应自然以养生的两重含义:一是顺乎自然之意。
即顺乎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养生。
二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养护调摄。
第一节 四时调摄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
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
1、四季养生的原则中医养生学里一条极其重要养生的原则:春应肝而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 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2、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五脏盛哀,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要注意肝脏的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易在春季发病。
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
秋季,由暑转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
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
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
B:适应寒温的自我调节。
3、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清晨起来,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及至傍晚,则由于一日的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的状态。
这种变化,随着太阳的出没而呈有规律的发展,也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节律”。
4、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随着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医养生ppt课件(图文)

目 录
• 中医养生概述 • 中医养生与人体健康 •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结合 • 中医养生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中医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 情志等方面,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延缓 衰老的一种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未病先防的理念
强调预防
个性化养生
在未出现疾病症状之前,通过养生手 段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实现针对性 预防。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 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平衡,通过调节饮 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
女性养生
注重经期、孕期和产后的中医 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 度劳累。
CHAPTER 03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01
强调饮食要有规律,不追求过饱,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
晚餐吃少”的原则。
食物性味与身体需求相个人体质和季节的食物。
03
文化传播与教育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多种渠道在国际上
传播与推广,提高人们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中医养生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中医养生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是中医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际竞争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医养生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与合作机遇。如何在国际 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寻求合作,是中医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黄帝内经幻灯片课件

23
胃经
24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 1.脾主运化 • 2.脾主身之肌肉 •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5
脾经
26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
•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42
上古天真论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 内经》
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2. 可以认知自我
•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守,病安从来 •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40
上古天真论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 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41
上古天真论
44
上古天真论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2024年)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2024/3/26
情志致病
过度或持久的情绪刺激可 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如 怒伤肝、喜伤心等。
情志养生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 平和来维护健康,如琴棋 书画、品茗论诗等陶冶情 操的活动。
13
03
中医养生方法与实践
2024/3/26
2024/3/26
15
运动养生法
1 2
传统运动养生法
介绍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阐述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及实践方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推荐适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 泳等,分析其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运动注意事项与误区
3
提醒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运动 前后的热身与拉伸、避免过度运动等,同时指出 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务。
2024/3/26
32
社区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与措施
社区宣传栏
在社区宣传栏定期张贴中医养生知识海报或 传单,提高居民认知度。
健康讲座与义诊
组织中医专家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 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
29
06
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4/3/26
30
家庭常用中医养生方法介绍
饮食养生
根据季节、体质等因素,合理 搭配食材,如春季养肝、夏季 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
2024/3/26
运动养生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等中医传统运动,以调和气血 、增强体质。
按摩养生
中医养生ppt课件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行 相生相克的理论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制约。
藏象理论
五脏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五脏主藏精气,六 腑主传化物。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它们的生成、输布和代 谢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汤等。
咳嗽
中医通过润肺、清肺、温肺等方式 治疗咳嗽,如用杏仁、款冬花、紫 苑等中药材。
腹泻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 通过健脾、止泻等方法治疗腹泻, 如用白术、茯苓等中药材。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
失眠
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之一, 中医通过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 失眠,如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
材。
疲劳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应用
结合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的差 异,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 求的提高,两者逐渐走向结合。
应用
中医养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预防保健、 康复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结 合后,中医养生在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和健
康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THANK YOU
体质调理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调理等。这些方法 旨在帮助患者改善体质,预防疾病。
03
中医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
01
02
03
04
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不过饱也不过饥, 避免食物过热或过冷,少吃油
腻食物。
多样化饮食
饮食应多样化,搭配合理,包 括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蛋
中医养生ppt课件
黄帝内经ppt课件

心包经
36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37
“亥”字解
38
三焦经
39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18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相傅之官 2.老人早醒意味着什么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19
肺经
20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2.肺与大肠相表里 3. 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21
大肠经
22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31
膀胱经
32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 肾主藏精 2. 肾神为志 3.酉“鸡”的内涵 4. 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补肾
33
肾经
34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 “心包”解 2. 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 膻中者,喜乐出焉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11
《黄帝内经》讲什么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12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13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中医·养生ppt课件

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
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
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
有好处。
35
36
10
中医的养生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
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 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 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 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 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 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 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 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 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 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34
❖ 2.吞津
❖ 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 “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
9
中医养生观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 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 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 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 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 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 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的养生 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

❖ 《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其内容 至精、广搏、深奥,文字简迭,用心学 习,精益求精,收益无穷,应用甚广。
❖ 《素问》王冰序文中说:“其文简,其 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至道在微, 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 通过这些不同注解的分折,不仅可以了 解到各注家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能培养 我们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学习《内经》不在于文理,而重在于 医理
❖ 通过文理知识来通读原文,关键是要掌握 《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其学术思想,理论观 点。在学习时,就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或受到某些译文的影响你对《内经》本意理 解。必须善于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折问题的能 力,透过现象去探求其本质。如果只局限在 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是为了某些场合的 寻章摘句,这就失去了学习《内经》的意义。
❖ 例如“能”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能(耐)冬不能(耐)夏。阴胜则身寒, 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 腹满,死,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
❖ 工具书,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解决疑 难字、词的字典、辞典,查找陌生书名 的目录书,了解学术动态的论文索引之 类的书籍等。此外还有研究文字产生、 演变和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等的 《说文解字》以及训诂学方面的书等。
❖ (二)参阅历代的注释及有关资料
❖ 由于《内经》文字古奥,旨义深精,初 学者很不易理解《内经》原文的蕴义, 特别是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相反,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适应夏天“华实”,让内敛 的气机得到疏泄,自我的情趣得到抒发。这就是适应夏季 气候变化,颐养夭寿的养生之法。从反面来讲,如果违背 了这样的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就为秋天的身体疾患 埋下了祸根,自然,秋收之气不足,冬天也就容易再次出 现危害健康的疾患。
15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
此时,只可顺着春日阳气的生发而让自己胸怀舒 畅,切忌不可杀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敛夺,多行赏而少 责罚,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和顺的状况,这就是顺应春季时 令进行养生的道理。不顺反逆的话,则会使肝脏受到损伤, 而且还会因为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的不足而在夏季引发身体 的寒性病变。
16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
10
人体的生长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20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夏季养生,气壮需先理直 。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 。(1)迫在眉睫的夏季避暑
(2)夏季,身体疏泄的安全通道
21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 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 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 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8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夏季有四、五、六三个月,可以称得上是“蕃秀”,即是 万物繁荣秀丽的时候,因为此时天之气沉降,而地之气升 腾,自然天地之气交相融汇,所以在这个时候,万物采纳 自然之精华而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作为养生来看,其间 就应该晚点睡而早点起,并且不要对夏天的热与昼长夜短 等产生厌恶的情绪;
4
法于阴阳
一般来说,这应该是养生之道的一个总则,即人们在养生 时需符合阴阳变化、交感之道。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起居 饮食等要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5
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是说人的生活起居需遵循天地间潜在的一些 自然法则,尤其是五行之生克,在平时饮食、声色、情志 方面都需注意。即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调配,怒喜思悲恐五 志的节制,角徵宫商羽五音的修养等,失和则百病由生, 遵之则万疾不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2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天的三个月,谓之容平。在这个时令里,多天高风急地 气肃清,此时人应该像鸡一样夜黑而归,晨曦而起,即要 早睡早起;让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 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收敛神气以使与秋季的容平相适应, 故而不可神志张扬,以保持肺气清宁,这就是适应秋季时 令特点而在养生上采取收敛人体之气的一种策略。
23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并且因为提供给冬 藏之气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发生飧泄疾患。
24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 。 秋季养生,需冻更需动 。 秋季养生,从“心”开始。
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12
四季调神
春, “万物发陈”
夏, “蕃秀”
秋, “容平”
冬, “闭 藏”
13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 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 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 变,奉长者少。
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季养生,养心在乐 。养神 、人缘、知足 。 春季养生,养肝在睡 。 春季养生,养身在动 。
17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 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 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4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
春天的三个月,可以称之为是承上启下吐故纳新的 时节,此时天地自然的生发之气都已经萌生,万物可谓是一片 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天黑入夜则睡,日出而早起。 不仅如此,还要解开紧束的头发,宽衣松带以便让自己的身体 得到舒展,精神也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得到滋养。
恬淡虚无。太过劳心, 即思虑过极、欲望太多对于养生 保命是极为不益的。
9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 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 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 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 不衰者, 以其德全不危也。”
故形坏而无子也。
11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
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
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
6
饮食有节
一方面在量上要节制,一方面在五味上要节制。即饮食气 不可厚,味不可偏,量不可过多过少等。
7
起居有常
人们的生活起居应该取法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尤其是四 时阴阳的变化。
只有起居遵循四时阴阳变化之理,才会苛疾不起,才是得 道者,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8
不妄作劳
形劳而不倦。过度的劳累,极易造成身体脏腑损伤,尤其 易伤脾肾。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1
2
内容提要
养生的总纲 人体的生长规律 四季变化与养生 治未病
3
养生的总纲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 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