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试题

合集下载

耳鼻喉模拟试题与答案

耳鼻喉模拟试题与答案

耳鼻喉模拟试题与答案1、下列关于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Roll试验时,其眼震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B、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C、嵴顶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D、眼震有疲劳性E、潜伏期短答案:A2、下列何种病没有咽痛A、扁桃体周围脓肿B、咽角化症C、扁桃体异物D、咽结核E、咽白喉答案:B3、对外耳道骨瘤患者正确的治疗为A、要手术切除B、经常挖耳,以免耵聍栓塞C、不用处理D、如有影响听力等症状需手术E、以上都不是答案:D4、在脑疝代偿期,错误的是A、呼吸明显加深或变慢B、血压升高C、脉搏加快D、中枢性高热E、昏迷答案:C5、听神经的末梢感受器位于A、椭圆囊壁上B、基底膜上C、前庭阶D、鼓阶E、球囊壁上答案:B6、患者男性,65岁,左鼻塞、流脓血性分泌物1年余,伴左面部麻木,左牙疼痛3个月余。

检查:左中鼻道可见新生物,表面坏死,触之易出血。

CT:左上颌窦密度增高,左上颌窦前壁、内壁有骨质破坏。

最可能的诊断为A、左上颌窦恶性肿瘤B、左上颌窦血管瘤C、左上颌窦炎D、左上颌窦息肉E、左上颌窦真菌瘤答案:A7、上颌窦穿刺多在下鼻道距下鼻甲前端1.5cm的下鼻根部是因为A、骨壁较薄B、脓液聚集最多C、血管丰富D、上颌窦开口的位置E、该位置无重要结构答案:A8、甲状腺被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气管前筋膜形成甲状腺鞘(假被膜)B、颈筋膜形成甲状腺真被膜C、甲状旁腺位于真、假被膜之间D、甲状腺鞘借悬韧带固定于喉和气管E、吞咽时甲状腺随舌骨上、下移动答案:B9、使外半规管呈水平位,其头位是A、正位B、前倾30°C、后仰30°D、向左倾斜30°E、向右倾斜30°答案:B10、以下哪项不属于咽鼓管吹张法A、吞咽试验法B、波利策法C、导管吹张法D、鼻腔滴药法E、鼓室滴药法答案:D11、外耳道疖的处理正确的是A、都应切开排脓B、如疖较大,有明显的波动,不应切开引流C、切口应与外耳道纵轴平行D、如需切开,刀尖应尽量切深E、不能用微波治疗,会导致炎症扩散答案:C12、患者男性,40岁,1周前出现耳痛,逐渐加重,近两日出现耳流脓,CT检查可见外耳道骨部和颅底有骨质破坏。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 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头部运动某一特定位置时可 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该 病为自限性。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 是上半规管(占2%)。
临床症状
• 为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伴有眼震的阵发性眩晕, 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眩 晕发作持续短暂,一般为数秒至1秒。重复头位改变可诱发 眩晕反复出现。
诊断 • 症状+dix-hallpike试验及仰卧侧头试验阳性
dix-hallpike
• 悬头仰卧位,向患侧转45度时可引发眩晕和眼震, 眼震为旋转型,眼震朝向下方侧耳,出现症状前有 5-15秒的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不超过30秒,有疲 劳现象。
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翻转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 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度;身体向健侧翻转180度,头转90度,鼻 尖朝下;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坐起。上述4个步骤完成头部3 个90度翻滚为一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分钟。
• 手法(针对壶腹脊顶耳石症);患者在床缘坐直,治疗者手扶患者头部,头向健 侧旋转45度,让患者快速向患侧侧卧下;快速移动身体经坐位至对侧卧位,头 向下旋转45度;让患者慢慢坐起,取头直位“完成上述3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 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分钟。
• 壶腹脊顶耳石症:因椭圆囊自发性退变,耳石自囊 斑上脱落,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脊上,当头部改变 时,诱发壶腹脊顶耳石发生变位,临床上出现眩晕、 眼震表现。
发病机制
• 近十余年来对患者的耳部手术或尸检发现壶腹脊顶、半规 管中出现碳酸钙盐晶体(耳石),证实了上述结石学说。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

Barany(1921)首次报道本病,Dix和Hallpike 建立了Dix-Hallpike变位试验检查法,Schuknecht提出本病症状源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异常。

本病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之一。

【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列为首位。

粗略估计其发病率在日本为10.7~17.3/10万(Mizukoshi等,1988),在美国约为64/10万(Froehling等,1991)。

发病年龄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

【病因】约半数病人的病因仍不明确,半数病人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星期,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致颈部“挥鞭伤”等。

病毒性神经炎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内耳血循环障碍。

耳部其它疾病,如中耳及乳突炎,耳部手术后,药物性耳中毒等。

【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病(Cupulolithiasis)学说:Schuknecht(1962,1969)提出:变性的耳石从椭圆囊斑处脱落,此种碱性颗粒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引起的内淋巴与嵴顶处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正常情况下,两处重力作用相同),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

根据半规管生理学原则,当激发的头位不变时,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嵴顶也偏斜不变,故引起的眩晕及眼震应持续存在。

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种眩晕或眼震仅持续数秒钟而停止,显然,眩晕及眼震并非由于重力直接作用于嵴顶所致。

另外,根据解剖位置分析,当头位处于悬垂位时,后半规管嵴顶接近于中间位置,故不可能产生重力的矢量。

但乙醇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支持了此学说。

耳鼻喉试题(附参考答案)

耳鼻喉试题(附参考答案)

耳鼻喉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特发性突聋治疗以下何种方法一般不应用A、营养神经药物B、抗生素C、溶栓剂D、高压氧E、血管扩张剂正确答案:B2.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在视神经管隆凸上施行减压术,位于A、后组筛窦外侧壁B、蝶窦前壁C、后组筛窦内侧壁D、蝶窦后壁E、蝶窦外侧壁正确答案:E3.下列关于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Dix-Hallpike试验时,其眼震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

坐起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B、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C、嵴顶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D、眼震有疲劳性E、潜伏期短正确答案:A4.患者女性,44岁,左侧鼻塞,多清涕2年余,不伴鼻痒及打喷嚏,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明显左偏,左中鼻道少许分泌物。

鼻窦CT示:鼻中隔左偏,左侧上颌窦黏膜稍增厚,最适当的治疗是A、左侧上颌窦穿刺冲洗B、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C、左上颌窦根治术+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D、保守治疗E、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鼻内镜手术正确答案:B5.下列关于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Roll试验时,其眼震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嵴顶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B、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C、眼震有疲劳性D、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钟E、潜伏期短正确答案:B6.患者女性,28岁,3年前因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出现鼻及鼻咽部干燥,头痛、头昏。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慢性肥厚性鼻炎B、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变应性鼻炎D、萎缩性鼻炎E、鼻前庭炎正确答案:D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刺激声为A、连续声B、双声C、纯音D、窄带噪声E、短声正确答案:C8.常见于分泌性中耳炎耳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鼓室压力图为A、A型B、As型C、Ad型D、B型E、C型正确答案:E9.外耳道对以下哪个频率附近的声压增益效应最显著A、3.0kHzB、1kHzC、2.5kHzD、2.0kHzE、1.5kHz正确答案:C10.声门癌的特点是A、早期即出现声音改变,易发生呼吸困难。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耳鼻喉科汇总)》预测试题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耳鼻喉科汇总)》预测试题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卫生招聘(耳鼻喉科汇总)》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鼻咽癌的治疗首先应选择( )A.对症治疗B.放疗C.化疗D.手术狞法E.中药治疗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食管异物伴食管穿孔可出现的并发症A.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B.溃破大出血C.以上均有可能D.纵隔炎E.食管周围炎、气管食管瘘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患者19岁,有掏耳习惯,耳痛剧烈,咀嚼或说话时,疼痛更重。

有明显的耳屏压痛和耳廓牵引痛,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隆起,最佳的诊断为A.急性乳突炎B.外耳道疖C.急性外耳道炎D.坏死性外耳道炎E.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Bell面瘫起病后14天内面神经电图检查示运动神经纤维变性达到下列哪一项指标则预后不良A.85%B.90%C.50%D.10%E.80%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测定新生儿听阈,做哪项检查最好( )A.耳声反射B.音叉检查C.听性脑干电位D.纯音侧听E.声导抗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患者女性,44岁,左侧鼻塞,多清涕2年余,不伴鼻痒及打喷嚏,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明显左偏,左中鼻道少许分泌物。

鼻窦CT示:鼻中隔左偏,左侧上颌窦黏膜稍增厚,最适当的治疗是A.保守治疗B.左上颌窦根治术+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C.左侧上颌窦穿刺冲洗D.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鼻内镜手术E.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症状和体征均由鼻中隔偏曲引起,轻微鼻窦病变不需要处理。

7.对咽后壁脓肿而行检查或治疗时.患儿体位应是( )A.仰卧垂头位(仰卧头低位)B.仰卧位C.坐位D.平卧位E.半卧位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关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B.发病缓慢,有自限性C.一种骨组织的恶性肿瘤D.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E.在青春期后有停止发展的倾向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不是恶性肿瘤,正确答案为D要求熟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征9.外耳道囊腺癌描述错误的是A.治疗上应广泛切除肿瘤减少复发B.术后不可放疗C.早期常以耳痛和头痛为主要表现D.临床少见E.易误诊为外耳道慢性炎症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外耳道囊腺癌术后可辅助放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162-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162-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6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概述
1、前庭系统疲劳现象产生的部位可能在()
A、前庭中枢
B、前庭神经突触处[正确答案]
C、半规管
D、椭圆囊
E、球囊
2、前庭系统习服现象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容易被相同的反复刺激所诱发
B、产生时间以小时或日计
C、没有方向性[正确答案]
D、一侧前庭习服可传递到对侧
E、产生习服后可存在数周至数月
3、BPPV按半规管分类,最常见的类型是()
A、后半规管BPPV[正确答案]
B、水平半规管BPPV
C、前半规管BPPV
D、多半规管BPPV
E、垂直半规管BPPV
4、关于半规管的位置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双侧的外半规管平行
B、上半规管与对侧的后半规管平行
C、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
D、上半规管与对侧的后半规管垂直[正确答案]
E、外半规管与水平面呈30°。

耳鼻喉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耳鼻喉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耳鼻喉模拟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面不会引起喉阻塞的疾病是A、喉部、气管异物B、喉血管神经性水肿C、喉部肿瘤D、双侧喉返神经完全性麻痹E、小儿急性喉炎正确答案:D2.患者男性,56岁,鼻部撞伤后,有血性液体自鼻孔流出,色淡。

对该患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避免喷嚏和用力擤鼻B、预防感染C、尽早手术D、止咳通便E、降低颅内压正确答案:C3.下列属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是A、内耳缺血学说B、半规管结石学说C、颈部血管压迫学说D、颈部肌源性眩晕学说E、内耳血管阵发性痉挛学说正确答案:B4.患者男性,17岁,反复发作性鼻腔、口腔出血2年,每次出血量约100~300ml,伴有双侧渐进性鼻阻塞,多涕、头昏、耳鸣,左耳听力下降症状。

查体:神清,轻度至中度贫血面容。

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后鼻孔有淡红色新生物,表面尚光滑。

颈部触诊: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触及2个约 1.5cm×1cm×0.5cm淋巴结,光滑、活动,无压痛。

为减少术中出血,术前可行A、CTB、MRIC、DSA+血管栓塞D、应用止血药物E、抗生素控制炎症正确答案:C5.扁桃体的主要功能是A、免疫功能B、调节中耳气压功能C、发音功能D、消化功能E、内分泌功能正确答案:A6.施行气管插管和气管支气管镜检查使喉部扩张时,引起的心脏生理变化,是由哪种神经纤维传入的A、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传人纤维B、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传人纤维C、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人纤维D、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人纤维E、痛觉感受器的传人纤维正确答案:D7.患者男性,21岁,入院前5天在门诊诊断为鼻疖。

回家后不听医师劝阻强性挤压排脓,之后出现寒战、高热、头剧痛。

检查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眼底静脉扩张和视乳头水肿。

诊断考虑是鼻疖并发颅内并发症。

该并发症是A、脑膜炎B、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C、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D、硬膜下脓肿E、脑脓肿正确答案:B8.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的是A、曲菌或酵母菌B、毛霉菌C、芽生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念珠菌正确答案:A9.描述喉返神经错误的是A、无感觉支,不司理咽喉部感觉B、在气管食管间上行达喉部C、左侧比右侧长D、在喉内分为前支与后支E、迷走神经干起始于疑核正确答案:A10.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从病理学上分最多见的是A、黏液表皮样癌B、肉瘤C、淋巴上皮癌D、鳞状细胞癌E、腺癌正确答案:D11.以下哪项不是扁桃体周围脓肿病程中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A、化脓性颈淋巴结炎B、咽旁脓肿C、喉水肿呼吸困难D、喉返神经麻痹E、咽旁间隙大血管溃破出血正确答案:D12.鼻腔及鼻窦血管瘤以下列哪种治疗方法为主A、激光或冷冻治疗B、放射治疗C、硬化剂注射D、手术切除E、化疗正确答案:D13.喉任克(Reinke)间隙的部位是A、位于喉室内B、与室带长轴平行之黏膜下C、与声带长轴平行之黏膜下D、会厌前隙E、位于甲杓间正确答案:C14.鼻塞较重,呈持续性,分泌物稠厚不易擤出,鼻黏膜增生,下鼻甲为桑椹状黯红色为A、变应性鼻炎B、单纯性鼻炎C、萎缩性鼻炎D、干燥性鼻炎E、肥厚性鼻炎正确答案:E15.有关鼻窦错误的描述是A、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空腔B、窦有开口与鼻腔相通C、共有4对D、可分为前、后两组E、均开口于中鼻道正确答案:E16.患者男性,47岁,鼻塞、流脓涕14天,头痛、呕吐3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
椭圆囊 (Utricle)
球囊(Saccule)
耳石器
总管
•外(水平)半规管
•前(垂直)半规管 •后(垂直)半规管
三个半 规管
壶腹 骨迷路
膜迷路
前庭
内淋巴间隙
半规管的位置关系
囊斑的超微结构
囊斑主由毛细胞构成 毛细胞上的果冻样物质为耳石膜 耳石膜上有耳石
膜迷路的功能
椭圆囊内含能感觉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称为位觉斑-主 感受头部水平方向的直线加减速运动
脱水,血容量低,心律失常,感 染性败血症,不稳定高血压等
EKG(必须)
体位性低血压(?)氧饱 和度(?)低血红蛋白
药源性因素 测定血药浓度


神经功能缺陷

精神障碍、甲状腺病 其它
CT和/或MRI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
七 BPPV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许多患者因反复发作眩 晕易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治疗中应耐心解 释本病可治好,预后良好,以消除患者的心 理负担。
(二)管结石症手法复位(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CRP)
后半规管管结石症手法复位 – 改良的Epley方法 – 目的:使后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回到椭圆囊。
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手法复位 – Semont释放疗法,Barbecue翻滚复位 – 目的:使水平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水平半规管的 非壶腹端进入椭圆囊。
30o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
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依据 (HC-BPPV)
眩晕发作亦较短暂,平卧位突然向左右侧翻身或站立 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转头时出现眩晕,做头部的 垂直运动如抬头或弯腰矢状面运动则不引起眩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科别:内一科姓名:
选择题: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
A良性: 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不威及生命;
B阵发性: 发病短暂,症状反复;
C位置性: 特定的体位可以诱发症状;
D听觉功能正常。

2.外、上和后半规管的特点:()
A.呈不完全的环形;
B.外侧为骨性半管,内侧系膜性结构;
C.管腔内分别充满内淋巴液;
D.主要感受器是壶腹
E.外半规管内,内淋巴液朝向壶腹方向的流动可以引发兴奋,而两个垂直半规管则相反。

3.耳石症引起眩晕,理论上,发病必备的条件:
A.耳石从囊斑上面的脱落;
B.在内淋巴液中的游离状态;
C.外力作用下,随内淋巴液的飘动;
D.撞击前庭感受器,如半规管的壶腹嵴或囊斑;
E.引发单侧前庭的兴奋性反应,双侧前庭系统不对称。

4.耳石症的类型:()
A半规管型
B 嵴帽顶结石
C 前庭结石症
5.耳石脱落的原因()
A继发性:30-50% 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B头部外伤,包括耳部手术(7-17%)
C内耳病毒感染,突发性聋(15%)
D梅尼埃病(5%)
E偏头痛(5%)
F原发性或称特发性:(50-70%)
G 50岁以上,前庭系统的感染或退行性变可能是原因,特别是椭圆囊耳石膜的变性。

6.依据耳石脱落的部位,管石症分类:()
A.PC-BPPV后半规管BPPV:60-90%
B.HC-BPPV水平半规管BPPV:10-30%
C.AC-BPPV前半规管BPPV:3-10%
D.混合性PBBV(C-BPPV)即同时性PC-BPPV和HC-BPPV。

少见。

7.耳石症临床表现特征:()
A.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B.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
转感;
C.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D.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E.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F.听觉功能正常
8.耳石症眼震特点:()
A.明确的激发体位(改变或处于特定体位时出现的眩晕)
B.特定方向的眼震
C.眼震有一定潜伏期
D.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
E.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
F.反复诱发,眼震消失
9.The Dix-Hallpike 氏实验诱发出特征性眼震伴眩晕,这种眼震的特征包括()
①短潜伏期,一般1 - 5秒;
②持续时间< 30秒;
③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快相向上为后半规管BPPV ,快相向下为前半规管BPPV;
④恢复坐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
⑤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即具有疲劳性.
10.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的特点:()
A.症状较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严重;
B.特点为当头沿轴位转动时被激发出现眩晕;
C.一般转向患侧症状发作严重;
D.持续时间约为60秒;
E.常伴有严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F.在非轴位向转头运动时,如:卧位坐起、起立、或由坐位变为卧位、以及仰头、低头时很少会诱发眩晕。

11.嵴帽结石症的特点:很少见,体位激发试验时眩晕和眼震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
A.耳石黏附在壶腹嵴上;
B.比重增加,嵴帽随稳定体位后仍处于偏斜状态。

12.BPPV的手术治疗分为()
A.流体动力学技术:包括半规管阻塞术
B.神经阻断方法:单孔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判断题:
1.外耳位于鼓膜以外,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

()
3.内耳又称迷路,包含听觉和位置觉器官。

外为骨壳,称为骨迷路,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

骨迷路长约20 mm,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
4.骨半规管:每侧各有3个骨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分别
称为外骨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骨半规管和后骨半规管。

()5.水平半规管的平面,在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时,与地面呈30°夹角;即头前倾30°角,水平半规管方向与地面平行。

()
6.同侧的3个半规管相互垂直。

()
7.壶腹嵴位于半规管的壶腹端,主要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毛细胞的顶部有动和静两种纤毛,而纤毛的上覆盖着一层如同僧帽一样的胶质,即嵴帽。

()
8.壶腹嵴与半规管长轴的垂直,形成半规管和椭圆囊之间的膜性膈。

()
9.人体的平衡需要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加以维系()
10.外周的前庭器官包括三管两囊,即三个半规管、一个球囊和一个椭圆囊();
11.半规管的感受部位在壶腹嵴,球囊和椭圆囊则是囊斑()
12.耳石位于囊斑,脱落后游离在内耳液中,随着体位变化能够刺激前庭感受器,形成耳石症()
13.外半规管型 BPPV占3 - 12 %,绝大多数是Epley 氏复位法造成的结果。

()
14.体位改变使耳石通过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的总脚时,很容易造成耳石意外地沉降在外半规管的单脚,形成外半规管型BPPV。

()
15.手法复位的总则:耳石只能从半规管总脚处返回椭圆囊,
而不能从壶腹嵴处直接返回。

()
16.复位后医嘱:治疗后嘱患者在2 d 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 避免抬头、低头和弯腰等动作, 睡眠时取健侧半卧位。

()
连线题:
1.
Epley复位:主要针对嵴顶耳石;
Semont复位:方便,温柔,主要针对管石;
2.
外半规管- 水平面;
前半规管–前后矢状面;
后半规管–左右冠状面.
3.半规管型 BPPV 分为后、外和上半规管三型,诊断手段是诱发实验,包括
1.后半规管: 头向患耳对侧旋转 45 度, 后仰垂头。

2.外半规管: 朝患耳侧卧;
3. 上半规管: 头朝患耳旋转45度, 后仰卧垂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