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小儿出疹性传染性疾病
儿童常见病皮疹图片

儿童常见病皮疹图片一.病毒感染性疾病1.麻疹麻疹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
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2.风疹风疹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3.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症状特点:往往在发热第四天出疹,与麻疹相仿,故又称为“野痧子”(麻疹俗称痧子),但与麻疹截然不同的是本病热退疹出。
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特别警示:高热时可有惊厥。
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4.手足口病5.水痘水痘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
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球菌感染性疾病1.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链球菌感染性皮肤病3.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介绍,传染性病毒疹是包括风疹、麻疹等受病毒侵袭的疾病统称,在春季病毒滋生较多情况下,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在病人、老人以及青少年儿童等免疫力低的人群中传染性增强,发病率高。
本市近年采取有效措施已控制该病流行,临床上已少见此病例。
但春季仍是重点预防季节,发现症状患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并防止传染给他人。
专家介绍,传染性病毒疹临床上较多的是风疹,这种病表现为头、面部到躯干的大量皮疹,见风呈块,看上去像皮肤病,但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
患者发烧、咽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类似感冒,也很容易误认为是麻疹。
学生、幼儿在与外界接触中,容易受传染,特别是在人多场合学习、生活,会导致互相传染。
颈部淋巴同时肿大为什么风疹让人辨认不清呢?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陈仁贵教授指出,这与风疹的疹型无特殊性有一定关系,它的疹子形态有的像皮疹,有的像猩红热,有的像麻疹。
感染风疹后,轻微病人只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只有典型的风疹病人可在发热的 1-2 天内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从面颈部迅速向身体的躯干、四肢蔓延,出疹的第三天左右皮疹1 / 6开始消退。
在发热、出疹的同时可伴有耳后、颈部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
少数病人会表现为出血性皮疹,有的可合并脑膜炎、关节炎等。
既有轻微发烧的,也有不发烧的,在表现出较轻的感冒症状之后,在面部和脖子周围长出疹子,不久就波及到全身,这种疹子有时就是风疹。
风疹的特征是颈部淋巴结发肿。
风疹与麻疹的疹子很相似,但颜色较浅,疹子都一样小。
在疹子消失以后没有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感染性疾病教案-蓝淑玲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2018 学年秋季学期所在单位南方医院系、教研室儿科教研室课程名称儿科学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授课教师蓝淑玲职称副主任医师教材名称儿科学(第八版)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小儿出疹性传染性疾病1、小儿出疹性传染性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重点讲述麻疹,其它疾病的掌握通过鉴别诊断深入了解2、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出疹前后5天,合并肺炎等并发症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疫苗或原发性免疫失败者3、麻疹病因:麻疹病毒引起。
临床特点: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和全身斑丘疹。
4、临床表现:分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5、潜伏期:大多数6~18天(平均10天),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潜伏期延长至21~28天。
此期后期可有低热、神差、全身不适6、前驱期:发热3~4天,呼吸道卡他症状,Kolik斑:发疹前1~2天出现,其它表现。
具有确诊意义的是Kolik’s斑:于发热1-2天出现,常于皮疹出现后2天消失;先出现下磨牙对侧的颊黏膜,后可遍布唇、颊和龈黏膜;形态:帽针样大小,细圆粒样,灰白色斑点,直径约0.5~1mm,微隆起,周围红晕7、出疹期:出疹顺序、皮疹特点。
此期免疫力受抑制,易出现并发症。
强调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出疹时体温更高。
8、恢复期:两个典型表现:退疹后表皮脱糠麸样脱屑、色素沉着。
退疹3-4天。
9、讲述特殊类型麻疹: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10、提出3个问题,根据这3个问题,结合既往学习的病理生理等课时数2个课时知识共同了解麻疹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⑴患过麻疹后,以后是否还会再患此病?为什么?⑵麻疹病毒毒素有几次进入血液?分别属于临床哪个时期?⑶麻疹病毒侵犯那些器官组织?皮肤粘膜病变的病理改变怎样11、结合病例分别讲述麻疹并发症:喉炎、肺炎、心肌炎、结核病恶化、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脑炎12、麻疹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发热、 服药史
WHO估计,2000年全球约有170万儿童死于疫苗 可预防疾病,其中77.7万(占46%)死于麻疹; 2002年全球麻疹发病 3 000万~4 000万例,死亡 87.5万例;占疫苗可预防疾病的44%;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 目前麻疹仍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传 染病之一。
风疹
风疹病毒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 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 齐,次日开始消退
猩红热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人员应隔离7~12天
护理措施:急性期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 供给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以清 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法则 如解肌透痧汤、凉营清气汤沙参麦 东汤等
风疹
小儿有与风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板蓝 根颗粒预防发病 护理措施:出疹期间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 染 注意休息与保暖,避免复感外邪。 多饮开水,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对体温较高 者可做物理降温 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本 法则。如银翘散、透疹72小时内可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 球蛋白,以预防本病
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且皮肤清洁 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应 减量或停用。对伴发热的患儿,应避免使用水杨 酸制剂,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基本法则。如银翘 散、清胃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黄栀花口服液等
手足口病
对于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护理措施: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 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 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 抓挠以防溃破感染 中医护理: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 如甘露消毒丹、清热泻脾散、清瘟 败毒饮、痰热清注射液等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
47
风疹 (rubella)
+ 概要:风疹病毒经飞沫转播的、或 经胎盘转播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 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 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 痛。妊娠早期的风疹可引起先天性 风疹。
.
48
临床表现--后天性风疹
+ 潜伏期:14-21天 + 前驱期:短(<1-2天),
.
8
临床表现
+ 出疹期:
热退疹出 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初起于躯干,很快
波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 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不典型者:发热无皮疹或仅有皮疹 + 并发症:热性惊厥,偶见脑炎/脑膜脑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9
幼 儿 急 疹 皮 疹
.
10
诊断
+ 年龄: <3yrs(6-18 m) + 高热:3-5 days + 一般情况良好 + 热退疹出 + 颈.枕.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 周围血WBC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一)
+ 轻型:有部分免疫力者 前驱期短、轻,无麻疹黏膜斑; 皮疹稀疏;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并发症
+ 重型:病毒毒力过强或病人体弱者 中毒症状重,持续高热 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或疹出不透或出而 骤退或呈出血性皮疹伴消化道出血
.
41
临床表现--其他类型麻疹(二)
颊粘膜相对于下磨牙处
.
30
.
31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二)
+ 出疹期: 3-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手脚心(自上而下) 时间:3天出齐 疹形:1-4mm、玫瑰色斑丘疹,高出皮面,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5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6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传染性较弱,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01
发热:出疹性疾病 通常伴有发热,体 温可高达39-40℃
04
呼吸道症状:部分 出疹性疾病可伴有 呼吸道症状,如咳 嗽、流涕、咽痛等
02
皮疹:出疹性疾病 的主要特征,皮疹 可表现为斑丘疹、
03
02
保持患儿皮肤 清洁,避免抓 挠,防止感染。
04
观察患儿病情, 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病情。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A
营养均衡:保证营养 摄入,增强抵抗力
C
B
多喝水:补充水分,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D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 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心理护理
01
保持冷静: 家长要保持 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 焦虑
感染情况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患 儿的皮肤、黏膜、 淋巴结等部位是否 有出疹、红肿、疼
痛等症状
4
影像学检查:进行 X光、B超、CT等 检查,了解患儿的 内脏器官、骨骼等 部位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不同 的出疹性疾病,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清 淡,避免刺 激性食物, 多喝水,保 持大便通畅
01 06
0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
物进行治疗
02 03
04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性 出疹性疾病, 使用抗过敏 药物进行治 疗
止痒治疗: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的瘙痒症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01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
04
水痘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瘙痒、水泡
传染性:高,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治疗: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避免抓挠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0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出疹性疾病
02
抗过敏药物:针对过敏性出疹性疾病
03
局部治疗:如外用药膏、冷敷等
03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
04
出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等。
2
麻疹
04
03
0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等。
预防麻疹的方法包括接种麻疹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麻疹患者等。
儿科感染性疾病鉴别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少数可有第二次感染。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病毒血清lgM抗体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有助于鉴别。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其他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多见于5~15岁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腮腺肿大、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处的颊黏膜上)红肿、咀嚼或吞咽时耳下疼痛等,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有助于鉴别。
3.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为自限性疾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其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全身症状轻微,可有低热、不适、厌食等。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血液中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某些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发生败血症时,体内出现迁徙性化脓病灶则称为脓毒败血症。
临床上除了原发感染灶的特点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外,还有感染中毒症状、皮疹、肝脾大、迁徙性病灶。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加,重症或衰弱者白细胞可减少,血培养和(或)骨髓培养阳性有助于鉴别。
5.感染性休克:是发生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由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至的复杂综合病征。
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苍白、口唇和指甲轻度发绀,肢端湿冷,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尿量<1ml/(kg·h)、血压下降等,外周血象白细胞大多增高,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6.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5岁儿童,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冬春季,高峰在2~5月。 传染源:患者(出疹前后5天,合并肺炎等并发症者传染
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
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疫苗或原发性免疫失败者。
病因及临床特点
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发热3~4天 呼吸道卡他症状
Kolik斑:发疹前
1~2天出现
其它: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时间:出疹前1~2天出现, 常于皮疹出现后2天消失
部位:先出现下磨牙对侧
的颊黏膜,后可遍布唇、 颊和龈黏膜
形态:帽针样大小,细圆 粒样,灰白色斑点,直径 约0.5~1mm,微隆起,周 围红晕
出疹期
麻疹并发症
喉炎 肺炎: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 心肌炎:易侵犯2岁以下婴儿 结核病恶化 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 麻疹脑炎 免疫反应降低导致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暂时缓解
麻疹诊断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正常或↓淋巴细胞↑ 鼻咽部涂片或尿沉渣:多核巨细胞,及包函体细胞, 可早期诊断(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
表现危重、中毒症状重,有嗜睡谵妄、抽搐等,现已不多
见
异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症)诊断困难
问题 question
1. 患过麻疹后,以后是否还会再患此病?为什么? 2. 麻疹病毒毒素有几次进入血液?分别属于临床哪个时 期? 3. 麻疹病毒侵犯那些器官组织?皮肤粘膜病变的病理改 变怎样?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
恢复期
皮疹由淡红转暗红,依出疹的 顺序退疹,全身症状改善。退
疹后表皮脱糠麸样脱屑、色素
沉着。退疹3-4天
退疹后
表皮有糠麸样脱屑,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
特殊类型
轻型:多见于免疫者,一般低热或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 轻,皮疹及麻疹粘膜斑不典型,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少, 病程仅2-4天
重型: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体弱多病、营养欠佳等儿童。
病名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 特征 结膜炎 口腔黏膜斑 卡他症状 症状轻 枕后淋巴结大 症状轻、高热枕 后淋巴结肿大 中毒症状重 高热咽扁炎 杨梅舌 口周苍白圈 多数症状轻
皮疹特点及退疹表现 红色斑丘疹 , 特别出疹顺序, 脱屑、色素 红色斑丘疹 1d出齐2~3d消退 红色斑丘疹 1d出齐次日消退 分布躯干头颈部 皮肤弥漫充血, 密集针尖丘疹, 退疹后全身 大片脱皮 斑丘疹、水疱、 结痂3~5d内同时 存在,向心性分布 退疹后色素
血清检测:
抗体检测(出疹后3天~4周阳性率最高) 抗原检测
麻疹病毒分离:技术要求高,临床少用 (前驱期或出 疹初期)
鉴别诊断
感染性出疹性传染性疾病 麻疹 共同特点 幼儿急疹 风疹 流行趋势,冬春季好发 猩红热 病原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四早” 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 ; 接触过麻疹的易感者:隔离检疫3周 切断传播途径: 实行“三门”; 病人住所、衣物按规定消毒
RNA病毒,副黏液病毒,无亚型,仅一种抗原型
人是唯一宿主,感染后多终身免疫 患者前驱期和出疹期的眼结膜、鼻、咽、气管等分 泌物中病毒含量高,可飞沫、直接接触传染 热、日光及消毒剂均敏感,低温长期保存,冬春季 节多见,保持通风及日晒。
发病机制
短期繁殖 病毒 局部黏膜 血流 眼结膜 (第一次) 前驱期 大量繁殖 局部症状 血流 (第二次) 出疹期 全身症状 鼻、咽 远处器官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
膜斑(Koplik’s spots)和全身斑丘疹。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大多数6~18天(平均10天),接 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潜伏期
延长至21~28天。此期后期可有低 热、神差、全身不适。
前驱期
病 理
• 全身淋巴组织增生 • 多核巨细胞形成:典型病理特征 定义: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具有核内外包涵体的
巨细胞,包括网状内皮巨细胞和上皮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及病毒包涵体显微镜图像
病
理
皮疹: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出、红细
胞增多,淡红色斑丘疹 色素沉着:皮疹处红细胞裂解 脱屑: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 柯氏斑(Koplik斑):颊粘膜上层微小分泌腺发炎、 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
出疹期特点:
发热3~4天出现皮疹 出疹3~4天皮疹消退
出疹时体温更高
此期免疫功能低下
皮疹出疹顺序
皮疹特点
皮 疹 出 疹 顺 序
耳后 发际
24h
颈部 额面
躯干 上肢
下肢
第2~3d
皮疹特点:开始时是玫瑰色斑丘疹,分布稀疏,疹间皮肤正常。 其后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同一部位皮疹持 续2~3天。
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
小儿出疹性传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rashs in children
急性传染性出疹性疾病
麻疹 measles 风疹 rubella 幼儿急疹 sixth disease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水痘 chickenpox,varicella
发热与皮疹关系 发热3~4d 出疹热更高 热退疹渐退 发热当天出疹 突起高热3~5d 热退疹出 发热1~2d出疹 出疹热更高
麻疹 麻疹病毒
风疹 风疹病毒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猩红 乙型溶血 热 性链球菌
水痘 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
发热1d出疹
流行病学及预防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 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
急性传染性出疹性疾病
麻疹 measles 风疹 rubella 幼儿急疹 sixth disease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水痘 chickenpox,varicella
教学目标
1.了解麻疹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2.掌握典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3.掌握麻疹与小儿常见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