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五课 第二课时 石油宝库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石油宝库》课堂学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石油宝库》课堂学案

《干旱的宝地──石油宝库》课堂学案浙江省庆元蔚文中学毛余魏环节一: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即将起锚出航!(温馨提示:预习时请把关键词标出来)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图表数据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石油资源给西亚带来的现代化,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尝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学习重难点:掌握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给该地区带来的变化。

环节二:自主预习,勾画我们的航海图!(温馨提示:①请认真阅读课本P82-84,完成以下题目。

②用红笔圈出有疑问的题目。

)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十分重要的能源。

当今世界“石油宝库”在_____________(填大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下列国家属于波斯湾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伊朗②沙特阿拉伯③伊拉克④委内瑞拉⑤科威特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P84地图)4.填空(1)填出图中代表的海域名称。

ABCDEF(2)该图中的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半岛。

(3)该地区的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__人种,多数为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

环节三:当堂思考,扬起自信的风帆!1.通过观察书本相关图片与文字,我知道了西亚的地理位置:西亚的地形:西亚的河流:西亚的气候及气候特征:2.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任务,讨论并展示。

(温馨提示:发挥小组智慧与你们的团队精神,从书中寻找蛛丝马迹,结合材料给你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思索,尝试脱稿展示吧!)任务一:石油之“产”①观察书本P83,图3—63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找一找波斯湾地区中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国家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利比亚尼日利亚石油储量(亿桶)6262 2112 1752 1370 1150 1040 978 600 443 372占世界的﹪17.85 14.35 11.91 9.31 7.82 7.07 6.65 4.08 3.15 2.53②结合课本83页,图3—63、图3-64与图表《世界石油储量前十名国家》,你能说一说波斯湾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原因吗?任务二:石油之“销”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是当地一家小有规模的石油公司的销售人员。

(七年级历史教案)石油宝库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石油宝库导学案

石油宝库导学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石油宝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宝藏──石油,初探石油带给该地区的变化;2、提高运用地图、分析简单图表的能力,初步感受综合分析热点问题的过程;3、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西亚的石油资源给西亚带来的变化;难点:对“石油宝库”的理解。

【课前预习】1、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①地处、、三洲交界处,濒临阿拉伯海、、、黑海和里海。

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 三洲五海”之称。

(2)自然环境:①地形: 以为主,也有部分 ;②气候:区内广布,降水 ;③河流:河流较 (多/少) ,主要有河和河。

2、认真阅读P83 图3-63和图3-64,看一看,波斯湾地区主要有哪些国家?其中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1)主要国家:伊拉克、。

(2)五大产油国:科威特、。

3、人们为什么把波斯湾地区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4、认真阅读P84 图3-65“波斯湾地区石油输出路线”:(1)找一找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如东亚)?(2)并结合世界地形图,写一写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运河、海峡?【课堂练习】1、波斯湾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B.冬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C.终年高温少雨,气候干燥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2、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带分布在( )A.几内亚湾沿岸B.墨西哥湾沿岸C.波斯湾沿岸D.北海沿岸3、从波斯湾运输石油经过地中海,到达意大利,依次经过的海、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B.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地中海C.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好望角地中海4、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的地区是( )A.西欧各国、美国、东亚、澳大利亚B.南美、非洲、欧洲、南亚C.非洲、东欧、大洋洲、南美洲D.美国、英国、巴西、俄罗斯5、下列有关波斯湾地区的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B.波斯湾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南美洲和澳大利亚C.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D.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6、认真阅读西亚地区图,完成下列填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石油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节水灌溉
石油宝库
海水淡化
干旱
宝地
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用石油财富打造的世界最奢华的城市 沙漠都市——迪拜
大规模的填海造地,规 划崭新的城市
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强大的石 油美元在支撑。
石油资源的大量输出给本地带来的变化 一、外来人口增加。 二、石油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给 人民带来了一些苦难。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阿联酋 科威特 伊朗 委内瑞拉 俄罗斯 墨西哥 利比亚 中 国
储量大,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以上
世界十大产油国 国 家 年产量 :万吨 413 354 304
沙特阿拉伯 美 国 俄罗斯


墨西哥 中 国 委内瑞拉 挪 威 英 国
伊拉克
180 167 160 155 147 138
133
产量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
三条主要的石油输出路线
线路
途经海域、主要海峡
到达国家
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国
B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 海—印度洋— 好望 角—大西洋 C 西欧各国、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 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想一想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说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最先应考虑什么因素?新疆和阿拉伯人民 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新疆—坎儿井 水 干旱
阿拉伯—节水设备、 海水淡化 考考你 你能说说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丝路明珠 共同点 不同点 位置 主要特点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石油宝库
坎儿井可谓是吐鲁番人民赖以繁衍的"生命源"。

石油宝库 说课稿

石油宝库 说课稿

石油宝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石油宝库》。

该课文是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石油的形成、开采和利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石油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2)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如fossil fuels, underground, drill, refine等;(3)了解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能源问题;(2)通过学习石油的利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能源,节约能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石油的形成过程;(2)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思量石油的环境和经济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石油开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石油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石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石油宝库》,并回答以下问题:(1)石油是如何形成的?(2)石油是如何被开采出来的?(3)石油有哪些主要的用途?3.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相关词汇和短语的卡片,让学生猜测意思并解释。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示意图或者实物,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

4.合作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石油的开采对环境有哪些影响?(2)石油的利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5.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匡助学生深入思量和总结。

6.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并制作海报或者PPT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讨论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巩固案一、选择题
1.有关西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
B.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C.被称为“阿拉伯世界”
D.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2012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海湾三国(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进行了正式访问,据此回答2—4题
2.随团访问海湾地区的翻译,除了母语外,还要精通的语言是:()
A.英语
B.阿拉伯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3.海湾地区因为盛产石油而享誉世界,许多大型油轮穿梭往来与G运河(图见下面),该运河是:()
A.京杭大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苏伊士运河
4.结合所学的知识,当温家宝总理结束对这些国家的访问回北京时,乘飞机的方向应该是:()
A.西北向东南
B.东北向西南
C.北向南
D.南向北
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称:
A B C
D E F
(2)该地区中部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3)该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人。

(4)该地区主要是
气候,
资源极端缺乏。

(5)该地区地下宝藏——(矿产)主要输到、、、等国家,请你设计几条比较合理的路线。

三、填表:
四条主要的石油输出路线
线路途经海域、主要海峡到达国家、地区
1
2
3
4。

干旱宝地--石油宝库

干旱宝地--石油宝库

干旱宝地--石油宝库一、教材分析:石油宝库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

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贫困的生活。

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同样也展现了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从而提高科学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自觉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了解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感受当地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2、知识和技能:了解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石油分布;了解石油资源为波斯湾沿岸国家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学会从材料中自主探究知识,并自主分析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异同点;从材料中分析探究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基本经验,从在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探究内容,并结合教材与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材料,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共同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波斯湾地区的人们如何利用干旱地区的资源,使它成为“宝地”。

教学难点:比较新疆和海湾地区两个干旱地区发展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呈现美伊战争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里?(美伊战争,发生在西亚的伊拉克)美军为何要攻打伊拉克?(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际上是因为伊拉克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其实不只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其他国家也有非常丰富的石油,人们称这里为世界的石油宝库。

(二)、引导启发,合作探究1.了解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古今的交通、战略要冲)2.教师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说说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具有什么特点?(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如果今天,我们要到那里去旅游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哪些不同于我们这里的景观?(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回答并展示相关图片)如此干燥的气候对阿拉伯半岛上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绿州农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贫困)如今走进阿拉伯半岛一些国家的城市,人们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街道,美丽如画的大学校园、夜晚灯光辉映的喷泉,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是干旱地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4.2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4.2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探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石油宝库的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三)改进措施
1.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寻找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石油宝库》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石油博物馆:介绍国内外石油博物馆的概况,让学生通过虚拟参观了解石油历史和科技发展。
-石油科技文献:提供一些关于石油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文献,供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阅读。
-石油的分布情况:掌握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石油形成过程的理解和石油分布规律的把握。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石油形成过程的微观机制:学生难以理解古生物遗体是如何经过长时间的高压、高温作用形成石油的。
-石油分布规律的判断: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石油会分布在特定的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五课 第二课时 石油宝库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五课 第二课时 石油宝库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石油宝库教案人教版一、课时分析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

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

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同样也展现了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石油,伊拉克,欧佩克,迪拜,七星级酒店等这些生活经常可以听到的词汇使学生对波斯湾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到底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当地人又是怎样通过石油改变当地面貌的,当地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情况又如何,学生则缺乏系统了解,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以这个为起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波斯湾沿岸国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亚地区几个主要的产油国,并能结合地图指出西亚石油出口的路线;通过具体例子知道石油改变了西亚的贫穷,为他们带来现代化。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石油给因缺水而长期贫困落后的西亚各国带来的巨大改变;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以及它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困扰和隐忧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今天我们老师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看,请看图片,并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从图片可以看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展示】阿联酋的一处农村别墅。

生:(猜测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但对当地人生活水平水平的描述应该是一样的,即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很高)师:再看另外一幅图,这幅图则是当地的一座城市的夜景,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城市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展示】城市夜景图生:繁华,漂亮,宏伟等。

师:大家说的都没错,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的农村和城市都是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你们又会怎么想呢?【展示】谷歌地球上西亚的卫星截图,可以看到一片沙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
石油宝库教案人教版
一、课时分析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

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

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同样也展现了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石油,伊拉克,欧佩克,迪拜,七星级酒店等这些生活经常可以听到的词汇使学生对波斯湾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到底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当地人又是怎样通过石油改变当地面貌的,当地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情况又如何,学生则缺乏系统了解,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以这个为起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波斯湾沿岸国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西亚地区几个主要的产油国,并能结合地图指出西亚石油出口的路线;通过具体例子知道石油改变了西亚的贫穷,为他们带来现代化。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石油给因缺水而长期贫困落后的西亚各国带来的巨大改变;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以及它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困扰和隐忧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老师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看,请看图片,并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从图片可以看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
【展示】阿联酋的一处农村别墅。

生:(猜测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但对当地人生活水平水平的描述应该是一样的,即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很高)
师:再看另外一幅图,这幅图则是当地的一座城市的夜景,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城市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展示】城市夜景图
生:繁华,漂亮,宏伟等。

师:大家说的都没错,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的农村和城市都是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你们又会怎么想呢?
【展示】谷歌地球上西亚的卫星截图,可以看到一片沙黄。

师: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是怎样创造出像我们图片上看到的奇迹的呢?(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幅图,我们刚才看到这个地方的气候又是怎样的?
【展示】亚洲气候图
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卫星图和所学知识,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又会是怎样的?
生:少雨,炎热等
【展示】热带沙漠气候的自然景观组图
师:概括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并提问根据这样的气候特点,这里的景观会是怎样的?
生:荒凉,人们生活贫穷等
师:可我们看到的确是另外一种景象,让我们超乎想象的又是什么呢?
生:石油
师:是的,的确是石油,是石油让这里发生了改变。

谁了解这里石油的一切情况,给大家说说。

生:略。

师:(评价学生发言)我们在通过一个视频来详细了解西亚石油的特点。

【展示】播放西亚石油的视频资料(选自《蓝猫淘气300问》)
师:请在结合图片来进一步了解西亚石油的有关情况,有个要求,请同
学们根据图片说出西亚石油的特点,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展示】西亚产油国的分布图
生:分布广,集中于波斯湾的沿岸
师:是的,不仅分布广,还非常集中,集中于波斯湾沿岸,这里就是世界的大油桶。

【展示】世界石油储量前十名的国家资料表
生:储量丰富
师:是的,这里集中了世界约1/2的石油。

【展示】世界十大产油国资料表
生:产量大
师:总结学生发言并评价
【展示】西亚地理位置图
师:这幅图有可以看出什么?
生:运输方便,可以通过海路交通将石油运抵世界各地。

师:这也正是石油改变这里命运的原因之一,我们来看这里的石油都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又是通过哪些途径的?
【展示】西亚石油航路图
生:分别说出三条主要航路及销往国家和地区。

师:为什么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要通过好望角,绕这么大的路线再将石油运往目的地呢?
生:苏伊士运河不同通行大型油轮。

师:列表总结西亚石油的特点。

【展示】西亚石油的特点表
师:也正是这样的特点,因此这里别成为世界的石油宝库,因为有个“宝”才使西亚产油国获得大量的外汇,西亚人就利用这些钱来发展经济。

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当地的现代化程度。

【展示】西亚城市和现代农业组图
(三)课堂小结
师:地球上有很多干旱地区,它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然而,在不少干旱地区严酷的地表下面,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们没有被干旱的自然环境所征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改造生活,发展生产。

这就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四)板书:
六、设计亮点
1、利用googleEarth图片,巧设矛盾,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2、补充大量资料,完善教材资料不知。

39004 985C 顜X23823 5D0F 崏j30605 778D 瞍31944 7CC8 糈23099 5A3B 娻38195 9533 锳"30158 75CE 痎27926 6D16 洖 34708 8794 螔28372 6ED4 滔32753 7FF1 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