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观看精彩影评
清平乐电视剧情观后感

清平乐电视剧情观后感英文回答:From the very first episode, I was captivated by the story of Emperor Song Renzong and his empress, Empress Cao. The drama follows their lives from the time they first met to their eventual marriage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along the way. I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ed by the performances of Wang Kai and Jiang Shuying, who played Emperor Song Renzong and Empress Cao, respectively. Their chemistry was undeniable, and they brought the characters to life with their nuanced and believable performances.Another thing I enjoyed about the drama was its historical accuracy. The costumes, sets, and props were all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and recreated, and the drama did a great job of bring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life. I also appreciated the fact that the drama did not shy away from the more difficult aspects of Emperor Song Renzong's reign, such as the factionalism at court and the war withthe Liao dynasty.Overall, I found Qing Ping Le to be a well-made and engaging historical drama. The characters were well-developed, the story was compelling, and the production values were top-notch.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anyone who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or historical dramas.中文回答:《清平乐》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从首播开始就被故事所吸引,从男女主初识到相恋再到最后的婚后生活以及朝堂上的尔虞我诈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清平乐主题曲观后感

清平乐主题曲观后感《清平乐》是一部以历史剧为题材的电视剧,完全展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辉煌与历史风云。
作为该剧的主题曲,《清平乐》曲调优美动听,歌词深情动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清平乐》十分适合该剧的题材。
这部剧以唐朝皇帝李隆基和武则天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与昌盛。
而《清平乐》这首主题曲以风度翩翩的乐曲和典雅动人的歌词,准确地诠释了这一时期的和谐与平静。
歌曲中融入了古典乐器的演奏,配合着青锣的低缓敲击声和古琴的婉转奏鸣,让人仿佛亲身感受到了唐朝盛世的美好。
同时,歌词中的“百代雄图照碧空,万民仰望望东方”的开篇之词,将唐朝盛世的辉煌一览无余。
整个歌曲给人以平和、祥和的感觉,使观众在欣赏该剧时能更好地投入其中。
其次,《清平乐》歌词动情、寓意深远。
歌词中的“沉鱼落雁”、“群星拱辰”的比喻,娓娓道来了唐朝美女之多、美男之众;而“四海一家”、“江山如画”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唐朝繁荣昌盛的景象。
更为重要的是,歌词中的“唯愿天下岁岁平平安安”的重复出现,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盛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平。
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皇宫上层,都希望这个国家永远安定,岁岁平安。
歌词中的这一愿望,也与剧中人物的奋斗目标不谋而合,让观众对那个年代的历史深感敬佩和触动。
最后,《清平乐》主题曲让我对唐朝开元盛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了解到了唐朝这段繁荣昌盛的历史,对这个时期的文化底蕴和管理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主题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并希望有机会能够参观一些与唐朝相关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更好地了解这个有着辉煌文化的时代。
综上所述,《清平乐》主题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曲调、深情动人的歌词和贴合剧情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这首歌曲不仅适合该剧的题材,还向观众传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美好向往,激发了观众对唐朝盛世的兴趣。
我相信,主题曲的魅力将会让更多的观众对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看电视剧《清平乐》观后感影评

观看电视剧《清平乐》观后感影评
电视剧《清平乐》是一部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剧。
整部剧以清朝年间为
背景,讲述了一个宫廷宫斗的故事。
作为一部古装剧,剧中的服装、道具和场景都非
常精美,给人一种恢弘壮观的感觉。
故事主要围绕着主角玉兰生命中的苦难经历展开。
她在宫廷中遭受了诸多的压迫和背叛,但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强和正直。
剧中的玉兰塑造得非常立体和有血有肉,观
众可以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坚持和追求正义的力量。
而其他的角色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和命运,剧情紧凑且引人入胜,让人一直追随着剧情的发展。
除了剧情之外,剧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
主演们都将角色演绎得非常到位,尤其
是杨幂饰演的玉兰,她用精湛的演技将玉兰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其他的演
员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让人对他们的角色有了更多的代入感。
整个剧的制作也非常用心,剧中的场景布置精致而瑰丽,每一场戏都能给观众以视觉
上的享受。
同时,剧中的配乐也相当出彩,能够很好地烘托气氛,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清平乐》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古装剧。
它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更重要的是它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坚持和追求正义的力量。
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给观众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感悟。
推荐给喜欢古装剧和剧情丰富的观众。
《清平乐》任敏:徽者善也,柔者仁也

《清平乐》任敏:徽者善也,柔者仁也归逸从《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校园暴力受害者易遥,到《清平乐》里的宋朝公主赵徽柔,清秀可人的小花任敏,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成了众人瞩目的新星。
任敏出生于1999年,目前就读于中央戲剧学院表演系,虽然年纪轻轻,资历浅薄,却出身科班,有着扎实的表演功底。
《清平乐》是任敏参演的第一部古装剧,剧中她的古装造型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她的长相清冷,有一种古典冷美人的感觉。
《清平乐》复原了福康公主赵徽柔的一生,她与朝廷的斗争,与驸马李玮的恩怨情仇,到最终以她的离世而完毕。
早期的赵徽柔饱受宋仁宗宠爱,是他人眼里的天之骄女,中后期却变成世人的笑料,香消玉殒。
任敏很好地把握了赵徽柔前期的柔美温和和后期的求而不得。
特别是在赵徽柔还是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时,任敏的青春气息让这位公主鲜活起来。
剧中她身穿青色衣裳,披头散发地走过砖红色的宫墙的画面充满美感,也悲伤到了极致。
提起任敏,大多数人知道她是因为《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一角。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塑造易遥这个角色时,她在镜头前哭过186次,场外情绪失控17次,才完美地演绎了剧中形象。
易遥是一个饱受校园暴力欺凌的女孩子,她的青春里充满了痛苦和伤害。
任敏用她精湛的演技,将易遥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她的每一次绝望,每一次崩溃,每一次哭泣抑或是难得露出的笑容,都被任敏表现得深入人心。
在参演完易遥这个角色后,任敏还因为入戏太深,沉浸在这个角色中很久难以自拔,一度患上了抑郁症,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
抛开演技不说,不管是徽柔还是易遥,任敏都能很直接地抓住观众的眼球,十分有辨识度。
任敏身上有着强大的能量,能诠释出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感觉,相信日后在娱乐圈一定能有一片天地。
星档案中文名:任敏身高:168cm出生地:湖南特长:舞蹈出生日期:1999年12月17日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读)代表作品:《悲伤逆流成河》《清平乐》。
浅谈《清平乐》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厚度

浅谈《清平乐》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厚度作者:李兵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14期[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展开分析,从饮食到穿着,唤醒历史温度;从诗词到发明,承载古代文明,在创作中放大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方面来全面解读《清平乐》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厚度。
[关键词]宋朝;历史温度;文化厚度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不仅有气势宏大的唐文化,还有精致内敛的宋文化,同时还有文化包容较强的清文化……近期一部讲述风起云涌的宋代朝堂之事和繁复的儿女情长的电视剧《清平乐》,为我们重新还原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宋仁宗,从他登基到治国治家的故事。
作品在化妆、道具、服装、礼仪、饮食等方面,为我们呈現了一副较美好的历史画卷。
有观众评价说,场景布局的考究,华美的画面,随便一截图就是很美的一幅画,非常有古韵。
《清平乐》的热播,收到了较多的好评,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之前曾经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甄擐传》等制作精良的剧集引起关注,现有《清平乐》再次将宋文化掀起了热潮,后有众多历史题材优秀作品排队待播。
过去影视作品中很少有宋文化的呈现,为何近一段时期呈现作品高潮?古装剧集与宋朝文化的有机结合,将为观众带来怎样刺激的文化体验呢?一、历史与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如果有机会穿越到古代去,问人们最想去的是哪个朝代,好多人会选择宋朝。
依据大家对这个朝代的理解,宋朝拥有开明的政治,市井景象较为繁荣,文化空间也相对自由。
从以历史宏大叙事形式作为主要叙事方式的历史剧,到以小人物角度来写的,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古装偶像剧,当古装历史剧历经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传统文化还是在严肃历史观上,都符合大众审美。
以《知否》《清平乐》《延禧攻略》《甄擐传》等为优秀代表的古装剧集,使得承载较高审美思想的宋朝有了更加好的文化施展平台,更让当代的观众能够有更多机会感受往昔的文化氛围。
以上优秀的古装剧集,犹如历史教科书般,通过插花点茶,书法宋词,科举官选,街井市巷,美食果脯……将昔日宋代兴盛的景象,以独特的文化形式呈现出来。
【高三作文】清平乐

【高三作文】清平乐
清平乐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在位多年期间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动荡,但在乾隆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这就是《清平乐》。
《清平乐》是一部以清朝乾隆时期为背景的剧作,描绘了清朝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命运。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乾隆皇帝和他的世子永历。
乾隆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皇帝,他深爱他的儿子,同时也非常关心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永历则是一个聪明而坚强的年轻人,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剧中的故事围绕着皇帝和世子之间的父子情,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展开。
剧中的情节布局紧凑,充满悬疑和反转。
皇帝和世子之间的关系始终让人捉摸不透,是父子关系,还是君臣关系?他们之间的争吵和冲突是父子之间的常态,还是政治斗争的表现?观众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问题,直到最后才得到答案。
剧中描写了清朝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命运。
剧中有许多普通百姓的形象,他们的生活困难而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自豪。
他们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皇帝的政策。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清朝社会的特点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清平乐》不仅仅是一部剧作,它还是历史的一部分。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不忘记我们祖先的奋斗和牺牲。
电视剧《清平乐》的中国历史元素解读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光影艺术一、意味深远的文化底蕴纵观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唯有宋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
宋代的文人大多崇尚山林,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电视剧《清平乐》中许多的画面也出现了山水风光,暗含了宋代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例如,剧中少年时的仁宗与韩琦相识于梁家小院的场景,仁宗与韩琦坐在石头堆积的座位上;晏殊与范仲淹立于山林中,便是对天人合一意境的体现,暗含了宋朝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文人风情。
电视剧中仁宗多次提到的“飞白书”,曹皇后酿造的美酒,都是对宋朝书法文化以及茶文化的体现。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清平乐》前几集中,便向观众展示了瓦肆、勾栏这些市民的娱乐场所,可见剧中对宋朝文化的写真。
不仅如此,古色古韵的生活场景、各式各样的美食,这些具有市井风貌、人文风俗的画面,一方面,向观众描绘了北宋时期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发挥了电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二、画中意境的造型风格宋朝本身就是相当重视礼仪、维护秩序,强调君臣之道、宋儒风范的时期。
电视剧《清平乐》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场景中都使用了对称式构图,来强调这一时期的礼仪和秩序。
例如,剧中有大量上朝的镜头,君臣济济一堂,除了画面的对称式构图,官员的站位也都遵循了对称的原则,不仅营造了剧中画面的稳定感,也突出了宋朝的庄严和安定,展现了仁宗盛世的时代风貌。
中国画的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莫过于宋代的山水画,山水画不仅是文人对风景的简单描绘,而更强强调画中的意境。
电视剧《清平乐》大量承袭了宋代山水画写意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诗意化镜头,营造了一种温婉宁静的画面之美。
例如,剧中大量出现的园林建筑,打造了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交融的山水意境,犹如一幅幅古风悠远的画卷,将宋代文人追求的画中意境以镜头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三、古色古韵的历史符号电视剧《清平乐》对于宋朝的人物服饰、道具的使用也相当考究,人物服饰、道具作为直观的文化符号不仅是北宋风貌的再现,也是电视剧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清平乐豆瓣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
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中对百姓的慈悲仁爱,这至高的地位和权利带给他的反而是压力。
他害怕天空的变化,也害怕别人说的话。
他像握着天平的人一样统治着这个国家。
他如履薄冰,以保持球场与世界的平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仁宗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和文化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官员和人才。
这也是由于任宗一贯奉行“温文尔雅,不偏不倚”的原则,而且在他的讲话中也是公开的。
然而同时,他却也牺牲了几乎所有“任性”的可能,无可选择地将女儿、妻子、爱妃包括他自己,置于无法逾越的孤城,也让自己在天下苍生与天子之爱,治国理念与骨肉亲情中百般挣扎,在理智与情感间难以取舍,展现了古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抉择,即使生在帝王家,亦需承担起出身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必须舍弃生而为人的普通情感与喜乐。
这其间,个人抉择如同涓涓细流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湮没,而汇成浪潮的也正是这涓涓细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清平乐》观看精彩影评《清平乐》是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侯鸿亮制片,张开宙执导,朱朱编剧,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边程、叶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刘钧、刘子鹤主演的古代传奇剧。
该剧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该剧于2020年4月7日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在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下面是收集网友观看《清平乐》电视剧的精彩评论:影评一:《清平乐》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作者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剧版最大的一个改动,是主人公从宦官梁怀吉变成了皇帝宋仁宗。
这样的转变可能会引起一些书粉的抗议,毕竟书中“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的感情又虐又感人,大家不忍这条故事线被削弱。
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改动还是有可看性的。
原因是,小说《孤城闭》的主题并不会因主人公转变而受到太大影响。
全国单身交友相亲征婚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月老信息。
原小说《孤城闭》虽然是以宋仁宗长女徽柔和宦官梁怀吉的故事为线索,以梁怀吉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是小说中展现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
宦官耳听八方、周旋于前朝后宫的特点,得以看到宫中各阶层人物的故事,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借此展现帝后、帝妃的纠葛,臣子的进退沉浮,君臣的权力拉锯等等。
《孤城闭》中大量的情节来自于正史,注重细节考据,书中反映了许多宋代的官制、礼仪、风俗、服饰等内容,例如反映七夕、上元节的热闹场景,宋人流行的游戏,皇后妃子们的服饰、发饰,契丹饮食,宋代称谓等等。
包括长公主徽柔和梁怀吉的感情线,也是史书有载。
所以,阅读的感受不像是读单纯的言情小说,倒有几分通俗史书的味道。
这也奠定了剧版《清平乐》历史正剧的取向定位。
小说作者试图用平等和怜悯的方式看待宫中每个个体,展现历史和时代中个人受困的命运这一主题。
小说不止一次提到人物的受困:长公主徽柔对梁怀吉说“我们都被困在这里了”,不能实现普通人简单的愿望,集宠爱于一身的张贵妃也提到自己被“金作屋、玉为笼的皇城”困住,包括宋仁宗也提到自己有“被困在这里”的感受,时常感到孤立。
这种无力挣脱之感增添了宫廷故事的悲剧性。
小说从宦官梁怀吉的视角入手,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丰富和补全情节,但如果剧版还是这样,书中大量以对话补充的内容就很难得到展现,反而可能影响小说原本的叙事格局。
因此,剧版如果能够继续抓住“受困”这一关键词,围绕最高权力者宋仁宗展开故事,同样能够回应主题,同时更直观展现宫中人物起伏无常的命运。
毕竟,皇宫中真正的中心始终还是那个位居九重的人。
几乎一切的权谋、争斗、恩怨,都由他而起。
为什么是宋仁宗?1、一个有点“弱”的皇帝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历时共319年。
北宋九位皇帝中,宋仁宗并不是一位特别突出的皇帝,相反,他给人的印象,有点“弱”。
往前他比不上宋太祖开国建立王朝、太宗南征北战奠定疆域基础的功劳,往后他也不像宋徽宗自创瘦金体有文人皇帝的名气,更不用说轰轰烈烈搞了场变法运动的宋神宗。
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虽说在位时间长,但他登基的时候才13岁,在母后刘太后临朝的阴影下生活了10年,到23岁才真正开始亲政。
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宋仁宗却可以算是北宋士大夫们最喜欢的皇帝。
这是因为宋仁宗性格比较弱,控制欲相对不强,臣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大。
当然史学家说得比较好听,说他“宽仁”、“善纳谏”。
也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如果朝中大臣大都清明贤能,不搞尔虞我诈的党争内耗,倒也有利于整个国家机器不折腾地运转。
仁宗在位期间,人才辈出,一大批青史留名的人物在这时候登上政治舞台,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程颢等。
当时,“以天下为己任”是官僚士大夫的共同理想:他们认为治理天下是自己的责任,看重皇帝尊不尊重他们的原则,是否愿意听他们的意见,信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
其实,士大夫的自我意识太强,是对君权的挑战和威胁。
但是,仁宗似乎并不介意与他们共同治理天下,他愿意听他们的意见,遵从他们所设定的条条框框,道义、礼法、祖宗之制,是真的能约束到他自己,这和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2、一个委屈的皇帝赵祯性格宽仁,所以他死后,大臣们为他定了“仁”的庙号。
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了。
但是,仁宗一生的受困,也始于这个“仁”字。
在孝道上的仁,让仁宗受困于刘太后的控制多年。
刘太后垂帘听政,一听政就是十年,可以说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她性情严厉,动不动就用礼法约束小皇帝,为了避免舆论议论她专权,还让仁宗和自己住在一个房间。
在选立皇后这件事上,也剥夺了仁宗的自由。
让仁宗更不能释怀的是刘太后隐瞒了他的身世。
刘娥当初没能为真宗生下儿子,于是将李氏所生儿子赵祯据为己有。
这件事后来在元明小说中演变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虽然情节夸张离奇,但也不脱刘皇后并非仁宗生母的事实。
刘太后隐瞒了仁宗20余年真相直到去世,可想而知,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宋仁宗内心有多复杂:对刘太后,既有礼仪规定的母子亲情,又有被隐瞒身世的怨恨;对生母李氏,则只有尽孝不及的遗憾。
好在刘太后在李氏去世之后,听从宰相的建议,没有薄葬其生母,同意将其进位为宸妃,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让仁宗稍感宽慰。
但刘太后的专权、霸道,还是造成了仁宗一生的心理阴影。
在感情上的仁,让仁宗受困于真情和礼法的限制。
仁宗的第一个皇后郭氏是刘太后选的,对仁宗来说,这场婚姻并不出于他自己的意愿。
刘太后去世后,后宫争宠,仁宗找理由废后。
但几年后,又心软想要召她回宫,郭后却突然暴卒。
他对郭后的感情无疾而终。
张贵妃是仁宗一生的挚爱,但仁宗迫于谏官的言论,不能任性给予恩宠。
每次对张贵妃稍有偏爱,僭越制度,总被谏官以不合礼制加以指责。
张贵妃猝然辞世给了仁宗巨大打击,他不顾朝中大臣劝阻,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当时还有正宫曹皇后,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为“生死两皇后”。
但是,又是因为礼制,仁宗连亲自祭奠张贵妃也被大臣们阻挠,令他更痛苦的是,因为天灾不断,他不得不废止为温成皇后设立的殊待遇。
他对温成的感情只能作诗寄托:“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減当年。
非因掩面留遗爱,自为难忘窈窕贤。
”他对曹皇后的爱不得不充满忌惮。
曹皇后是开国功臣曹彬之后,性格严谨,处事得体,作为皇后几乎无可挑剔。
但或许仁宗在作为功臣之女的曹皇后身上看到养母刘太后的影子,所以他对曹皇后的势力颇为忌惮。
仁宗的爱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显得过于克制。
这种克制来自他的自我约束,也来自身份礼法的束缚,他不能“任性”恩宠挚爱,任何过分之举都会有无数双眼睛监督批判,让他无法随心所欲地释放感情。
对骨肉的仁爱,让他受困于道义和私心之间。
仁宗30岁左右有3个皇子和8个皇女,但3个儿子都没活过3岁,女儿除了长公主(福康公主)外,大都夭折,此后直到快50岁才得5个女儿。
所以算下来,仁宗身边一直陪伴骨肉其实主要是福康公主。
仁宗宠爱福康公主,希望她得到幸福,但是事情并不如愿。
为了弥补对生母李宸妃的愧疚,他将徽柔嫁给李宸妃弟弟之子李玮。
这也就是《孤城闭》故事的核心线索,福康公主和李玮婚后不和所引发的种种事件。
这件事引发朝臣议论纷纷,无不批评宦官处事不当,梁怀吉等被贬出京师。
公主用自尽、纵火等极端的方式抗议,仁宗私心偏袒公主,不久将梁怀吉召回。
但是,臣僚不断抗议仁宗的处置方式不合道义。
站在宠爱女儿的私心和朝臣大义凛然的伦理道德之间,仁宗感到左右为难。
在立储的事情上仁宗也始终不能如愿。
他34岁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自认为还会再诞生子嗣,但是事不遂愿,仁宗之后一直只有女儿降生,东宫长期虚位,朝臣不断催促他立宗室为太子,以稳定人心。
仁宗当然也明白东宫虚位的隐患,但他还是希望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他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泪眼婆娑地和谏官说,过几年再讨论此事。
最后一个女儿还在他52岁时夭折,接连痛失骨肉,他彻底心灰意冷,最终只能接受朝臣建议,立宗室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身为帝王,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女儿的婚事、太子的确立,都是政治棋局的一部分,仁宗只能感到自己的私人情感空间被不断挤压、掏空。
用现代的语境理解宋仁宗这个人,他应是一个有共情能力的人。
史书中提到过几件仁宗的善举。
出游路途口渴,仁宗会默不作声一直忍耐,担心负责备水的人会因此受责备;半夜饿得想吃烧羊,仁宗也会忍住口腹之欲,担心自己开口索要,会带坏风气,导致内侍从此连夜宰杀牲畜;看到民间歌舞升平,仁宗会说:“正因我宫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会如此快乐,如果我宫中像外面如此快乐,那么民间就会冷冷落落也。
”宋仁宗能够体谅到周围人的意图和情绪,因此他不像我们想象中的皇帝,会肆意放纵自己的喜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善于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服从于内心的仁慈。
可能这种过于压抑自我的性格也导致了他的患病。
仁宗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经常得“昏不知人”的怪病,每次生病,或是陷入疯癫状态,或是彻底不能开口说话,好长一段时间要靠朝臣和曹皇后主政。
电视剧选择了这样一个有点弱又有点委屈自己的皇帝做主人公,也是别出心裁,颇有看点。
宋徽宗是一个并不喜欢做皇帝的文人,宋仁宗却像一个努力试图做好皇帝却仍然深陷痛苦的普通人,这样一个皇帝或许更能反映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的无解的人生困境,无论是身处九五之尊还是位列底层,任何人都不能幸免。
影评二:看完前两集碎碎念几句,广告时候扫了眼超话,不出所料有人诟病张开宙的独家拖沓,但我个人两集看毕感觉不错。
看似拖沓的开篇实际基本把整部剧的背景,人物关系都介绍完备,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矛盾也铺设完毕,甚至各主要朝臣的性格特征也刻画分明…别看张开宙唠了梁氏的家长里短,但从开始小皇帝结识韩琦的契机,到天家兴起用药做蜜饯导致梁氏家破人亡,这些细节无一不在点明仁宗要什么样的盛世,为什么要这样决心治世,要如何实现治国之志…而且梁氏的故事也是另一条情感线的开端,说节奏慢的大概没几个看出来梁家的小儿子就是梁怀吉,若不是家破人亡被迫沦为贱籍,哪里还有怀吉和徽柔的爱情。
还有出场几位重要人物的描摹,喻恩泰寥寥数语晏殊的形象就跃然屏幕之上,吴越老师的演技更是无暇的好,“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的刘太后演绎得分毫不差。
至于为什么范仲淹主动下放,是为了给小皇帝培养可用之才,晏殊为什么故意犯错遭贬,是为告诫小皇帝要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没一笔是废话是多余。
还有与小皇帝青梅竹马的苗心禾!这段我超级喜欢,没有俗套地搞什么两小无猜的回忆,小姑娘去找她最喜爱的六哥哥,哥哥因他事郁郁紧闭殿门非但不愿意见,还手忙脚乱地躲起来。
小姑娘也不痴缠,蹲在殿门口跟她哥哥说可心话,从白天到日落。
两集下来,除了王凯最后的五分钟,这段最戳我心窝~可能唯一的败笔就是小演员过于青涩,不过对于一些评价里提到所谓宫斗戏成儿戏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本来就是女孩儿呷醋吵架,而不是什么争权夺位的后宫争斗啊,都才十岁出头的年纪,勾心斗角反而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