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范文 2 篇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 教学方法 ; 教学创新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 ; 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 [1] ,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

[2] 。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3] 。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 [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 [5] 。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

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 [6] 。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

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 [7] 。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

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姚锦莲 . 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

[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 马兵 . 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d]. 济南 : 山东大学 ,2013.

[3] 刘颖. 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j]. 科技资讯 ,2014(32):154.

[4] 彭小银 .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 广州:暨南大学 ,2012.

[5] 杨军.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以“中国现

当代文学”教学为例 [j]. 商洛学院学报 ,2014(5):92-96.

[6] 孙小彬 ,高文丹 , 吕勇兵 .从高师院校教学现状看教学新理念的价值 : 以吕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j]. 吕梁学院学

报,2011(6):72-75.

[7] 张煦 . 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 科技经济市场 ,2015(12):218.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文范文二:中职计算机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要不断增加 ,同时也提出复合

型、创新性、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探讨了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 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 : 计算机 ; 中职; 教学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急需的一项实用技术 , 但是由于人才竟争压力的增大 , 社会对于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需要不断曾加 , 计算机教育也是如此 , 需要计算机中职教育毕业生具有更多的复合型、实践性的要求。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中职教育中的学生从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 在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过程中 , 这些习惯进一步显现出来。首先 , 上课之前。不能有效的开展课本的预习过程 , 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懒惰情绪。等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点 , 他们记一点 , 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 , 更不可能对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标注出来 , 在上课的时候更加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后。教师留下的作业 , 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 , 经常出现不交作业 , 或者出现一些抄袭现象 , 严重影响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不能对上过的课程开展复习 , 造成学习效果不好 , 这些都是他们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 , 中职学生的质量是存在一定问题 , 他们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 , 但是需要查找的问题更多的是在教师方面具体来说: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变化 , 中职学校的教学对象也在发生变化 ,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普遍存在不足 , 但是在中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中 , 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那些传统的 , 没有引人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 造成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有效改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应用的积极性不高 , 他们从事教学多年之后 , 存在一定备课上的惰性 , 不愿意改变新的教学方法 , 另外这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教师奖金方面不能实现挂钩 , 教师进行教学革新动力不足。另一个方面就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硬件明显不足高校 , 甚至不足一些重点初中、高中 , 很多教学手段不能实现 , 只能才能一些传统的手段。

(二)实践环节的缺失不符合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过程 , 需要在理论教学之上,加l 更多的实践环节的升华 ,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然而实际情况就是 , 一些中职学校不能开展有效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活

动 , 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 1、方面。首光是由于学生实践的惰性较强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实验室实

践 , 不愿意去企业实习 , 就算是去了以后, 也就走走过场 , 很少有学生深人下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四、对策

(一)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全面提升专业性人才是现在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 , 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 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计算机实用性技术的培养 , 增强

专业教师的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他们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活动 , 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 在精神领域引人相应的鼓励机制 , 对取得相应学历或者是专业证书人员进行年终的表彰 , 同时还引人相应的物质奖励 , 使得他们自学的动力更足。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一种学习氛围 , 进行教师队伍的老中青对接 , 老人带新人 , 实现对于教育经验的有效继承。定期听取学生、家长对于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从这些意见中不断寻找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空间。

(二)需要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 这是现阶段的主要特点学习兴趣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 只有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引人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 实现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 , 例如, 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适应现在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 在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也是吻合 , 利用一系列的教学任务 , 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 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一种引导启发的作用。实践环节需要进一步拓展 ,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 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 , 使得更多学生可以到 it 企业中实习锻炼 , 实现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

五、结语

中职教育的定位应该是适应性人才培养 , 计算机技术就属于这一类。目前该专业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实现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 ,符合社会的需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