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自动加氯工艺优化_

合集下载

净水厂加氯系统的技术改造与优化

净水厂加氯系统的技术改造与优化

净水厂加氯系统的技术改造与优化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净水厂建设逐渐增多,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液氯消毒一直是保障出厂水质安全的关键环节。

从实际运营角度出发,针对A水厂加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技术改造,通过增设加氯点和加氯辅助设备、闭环加氯控制改造及实施的方式,使水厂加氯系统更加准确和安全。

关键词:加氯系统;消毒;技术改造;闭环加氯;安全;水厂引言净水厂水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氯气的投放对于水质能否达标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在加氯系统中,传统的控制方法为:前加氯采用流量比例控制,后加氯采用余氯反馈控制。

由于影响加氯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水质、天气、水厂的具体工艺特点等,而且后加氯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同时对控制方法和投加氯氨存在的问题目前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水射器安装位置和余氯取样位置的规范化确定目前尚无完整的理论,从而使加氯系统不够规范,实际运行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在有的系统中,虽然采用了一些其他控制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未完全解决加氯系统存在的问题。

氯气投加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使氯气良好准确安全的投加,既能得到良好的出水水质,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给水厂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氯工艺介绍由于原水污染严重,水厂采用滤前和滤后两次加氯的方式。

前加氯环节中投加的氯气相对比较少,而经混凝、沉淀、滤池过滤后水中几乎没有余氯,所以前加氯对出厂水的余氯基本没有影响;滤后加氯主要是补充第一次原水加氯后余氯的不足,保证管网末梢的余氯达到指标,因此后加氯尤为重要。

本文中所提到的加氯系统没有特别强调的都是指滤后水加氯。

在滤后水加氯工艺中,存储在氯瓶中的液氯经过管道送入液氯蒸发器,经过滤除去氯气中的杂质,然后到达自动加氯机,在投加点利用水射器进行氯气投加。

2原加氯系统存在的问题改造前,原加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足:①切换氯瓶时会有液氯溢出,无法稳定供气;②沉淀池排泥、滤池反冲洗会引起水量的变化,进而引起余氯的突变;③在加氯量的调节方面,需手动改变加氯机开度,调节氯气流量,调节粗糙,反馈过慢,致使加氯不够可靠。

水厂加氯设备自动控制调试

水厂加氯设备自动控制调试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3(下)1某水厂现状及加氯控制优化意义重庆某水厂一、二期总规模日供水40万吨,采用沉砂、高密度澄清、砂滤池、活性炭滤池+臭氧结合深度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目前,该水厂使用带1450型控制器的FX4000加氯机,采用前加氯和后加氯两点投加方式。

投加控制方式根据生产水量及出厂水余氯值,通过人工计算及个人经验在加氯机上手动操作调流阀调节投加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及较大偏差,人为因素影响大,影响供水安全。

在水厂消毒处理工艺中,加氯是水厂水质控制的重要环节。

因此,优化加氯控制方式尤为重要。

针对现有加氯设备,合理运用PLC 、在线测量仪表,以及生产监控电脑,实现液氯根据水量、水质的自动投加,能够使出厂水余氯值在一个较小的设定范围内波动,对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1450型加氯机控制系统简介1450型控制器自动加氯有3种投加模式。

(1)流量比例模式。

流量比例加氯用于恒定氧化剂要求的流量变化水流,流量×投加量=阀门位置。

(2)余氯控制模式。

余氯控制用于氧化剂需求量变化而水厂流量恒定的情况。

余氯通过在时滞期结束时进行纠正,提供积分控制。

(3)复合环路控制模式。

复合环路控制模式用于水厂流量和氧化剂需求量均变化的情况,兼具流量比例和余氯控制的优点。

3水厂加氯自动控制调试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自动控制特点,该水厂加氯自动控制优化方式如图2所示,前加氯采用流量比例控制模式投加,后加氯采用复合环路控制模式投加。

3.1系统校准3.1.1真空度实验通过手动调流阀调节,观察设备是否能够达到最大投加能力,稳定10min 后若真空度下降到30kPa 以下,此时需要检查水射器、负压管线、止回阀等,重新进行初始真空度试验。

3.1.2机械校准通过自动调节阀的电气手动开关进行阀门机械位置的调校。

(1)机械零位。

调节阀门位置,观察浮子流量计开始升高并离开最底部时,然后关闭阀门约阀杆的1/16~1/8转,这是阀门的底部挡块位置。

城北水厂加氯工艺的改进及优化

城北水厂加氯工艺的改进及优化
城北 水厂 加氯工艺 的改进 及优化
罗 建 军
( 溪 市 自来 水 总 公 司 , 江 慈 溪 3 5 0 ) 慈 浙 13 1
摘 要 : 氯 控 制 是 水 厂 水 质控 制 中的 重要 环 节 , 自 总公 司提 高 了 出厂 水余 氯 控 制 精 度之 后 ,原 自动 控 制 方式 无 法 加 从
可 以保 证 车 间的 正常 使用 ,又可 以减 小 连接 轴 的扭 力冲 击 ,有效地 降低 了行车 的断轴率 。
( )全面 整 改 四
通 过 实 验 , 我 们 发 现 整 改 后 的 行 车 性 能 得 到 了 提
约维 修 费用约 1 ×1 2 0 1 4 0 元 。另 外 ,我 公司 主要 2 l0 = 34 0
消毒 时, 投氯 量 一般 应满 足 杀灭 细 菌 以达到 指定 的 消毒
变 变 频 器 的频 率 来 控 制 电机 的最 大 转 速 , 从 而 控 制 大 车
的 运 行 速 度 。 通 过 现 场 调 试 ,我 们 将 变 频 器 的 频 率 设 定
八 、结 语
通过 此 次整 改 ,我 公 司行 车再 也 没有 发生 过断 轴现 象 。 同时 ,添 加 变频 器后 ,使得 行车 的性 能得 到 了极大 的提 高 , 而 且 行 车 的操 作 也 更 加 安 全 可 靠 。
达 到 新 的余 氯 控 制 标 准 ,净 水 人 员 需要 时 时手 动 控 制 ,效 率很 低 。 该成 果从 加 氯 工 艺各 环 节 的功 能 、 现 状及 自动控 制程 序 等 方 面进 行 分 析 ,找 出影 响 余 氯控 制 精 度 的 关 键 环 节 ,通 过 增 加 闭环 控 制 环 节及 改进 原 控 制 程 序 等 方 没有 整 改 以前 ,平均 每 个 月

水厂加氯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水厂加氯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水厂加氯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发布时间:2021-04-30T07:17:10.80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4期作者:励志明[导读] 随着工业及生活用水量的增加以及供水区域的扩大,很多水厂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随之需要对原有的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生产能力扩大的要求。

慈溪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摘要:文章根据某水厂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加氯机量程及射水器搭配使用方式进行了改造,同时增加了系统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改造,使水厂加氯系统更加准确地自动控制投药量,降低了药耗及射水器用水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量程;远控;射水器;加氯机;可编程控制器随着工业及生活用水量的增加以及供水区域的扩大,很多水厂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随之需要对原有的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生产能力扩大的要求。

在自来水生产流程中,加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出厂水水质和水厂的经济效益。

由于水厂的产能扩大,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发生改变,该水厂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氯系统进行了量程改造,并在加氯机复合环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创新添加了中央控制室远程控制加氯机投加量的功能,同时改变了加氯射水器和加氨射水器的搭配使用方式,有效推动了安全生产、优质供水及节能降耗。

1加氯系统1.1加氯系统的构成该水厂加氯系统主要包括:原水流量计、PLC控制系统、触摸屏、余氯计、加氯机、射水器、真空调节器等。

加氯机主要由控制器、差动压力调节器、高低压保护真空开关、电动调节阀、手动针阀、流量管、浮子及流量管上、下底座组成。

1.2加氯系统的工作原理该水厂加氯系统包括沉淀池前加氯和清水池后加氯两部分。

前加氯系统根据原水流量信号的变化控制投加量,原有的后加氯系统采用原水流量信号变化和出厂水余氯信号变化进行复合环控制。

前加氯、后加氯的相关输入输出信号通过PLC系统进行通讯和控制。

前加氯、后加氯均可在设备现场手动调节投加量。

2加氯系统量程优化改造2.1改造原因在该水厂第三期扩建前,水厂全部选用40kg的加氯机,采用一台加氯机投两期的方式。

自来水厂加氯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加氯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加氯工艺流程一、自来水厂加氯的重要性1.1 杀灭病菌咱们都知道,水里面可能藏着好多病菌呢,像大肠杆菌之类的。

加氯就像是给这些病菌来一场“大围剿”。

氯一进去,就像勇猛的战士,把病菌一个个消灭掉,让水变得安全,能放心地让大家喝。

这要是不加氯啊,那水里面的病菌就会像“野草”一样疯长,喝了这样的水,人就容易生病,那可不得了。

1.2 防止藻类滋生水厂里的水有时候会有藻类想在里面“安家落户”。

这藻类一长起来啊,水就变得绿绿的,还会有股怪味。

加氯呢,就像是给藻类设了一道“防火墙”,不让它们有机会生长繁殖。

就好比咱们家里防老鼠,得提前做好措施一样,加氯就是防止藻类这个“小老鼠”在水里捣乱的好办法。

二、加氯工艺流程2.1 氯的来源与储存自来水厂用的氯啊,一般是液氯或者次氯酸钠。

液氯是像瓶子一样储存起来的,不过这液氯可不好惹,就像个“小炸弹”,得小心翼翼地保管。

次氯酸钠相对就温和点。

这些氯的储存地方得特别安全,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就像守护宝藏一样,不能有一点马虎。

2.2 加氯量的控制2.3 加氯的方式加氯有好几种方式呢。

有在原水进水口加的,这就像是在敌人还没大规模入侵之前就先设下防线。

还有在沉淀池后加的,这是进一步巩固“战果”,把可能在沉淀过程中又滋生的病菌再消灭一波。

不同的加氯方式都是为了让水在各个环节都能保持干净卫生。

三、加氯后的检测与保障3.1 余氯检测加氯之后啊,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得检测水里的余氯量。

余氯就像个“小尾巴”,它能告诉我们之前加的氯是不是足够,有没有起到作用。

如果余氯量不合适,就得赶紧调整加氯的操作。

这检测就像考试检查答案一样,得认真仔细。

3.2 水质安全保障虽然加氯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一环,但自来水厂可不会只靠这一招。

还会有其他的处理工艺配合,像沉淀、过滤这些。

就像一个团队作战,加氯只是其中一个很厉害的队员,但也需要其他队员一起努力,才能让大家喝到安全、干净、好喝的自来水。

水厂加氯的自动控制doc

水厂加氯的自动控制doc

水厂加氯的自动控制连庆聪林文鹏(泉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362000)An automatic chlorine-dosing control system in water works[提要]本文介绍在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控制器控制加氯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并详述了其系统构成、控制原理、参数整定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比例控制;复合控制; PID控制;参数整定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utomatic chlorine dosing control system in a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by using controller.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ory of control and parameters adjustmen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Several important points were presented as well.Keywords: Proportional control;Compound control;PID control;Parameter adjustment1 前言在水处理过程中,加氯消毒是水厂水质控制的重要环节。

消毒时在水中的加氯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

对于生活饮用水工艺而言,原水加氯后经过一定时间接触,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氯量称为需氯量。

为了抑制水中残余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的余氯。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出厂水游离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低于0.3mg/L,管网未稍不低于0.05mg/L。

后者的余氯量虽然仍具有消毒能力,但对再次污染的消毒尚嫌不足,而可作为预示再次污染的信号。

此点对于管网较长枝状管网有死水端的情况,尤为重要。

氯化消毒时,投氯量一般应满足杀灭细菌以达到指定的消毒指标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需氯量及抑制水中残存致病菌的再度繁殖所需的余氯量。

净水厂加氯加药系统工艺改造实例

净水厂加氯加药系统工艺改造实例
职 工 劳动 强度厂一、 二期工程规慎各 1 8 万m 3 / d , 设计流量各 2 0 Ⅱ ; 二期仍 期 万 m3 / d , 分另 I 于1 9 8 9 年和 1 9 9 7 年建廊 b 。当时—期加氯阃 、 加药间分 为 1 处投加。 工 程 规 模 1 8万 m d 1 8万 / d 别建设 , 二期工程在—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 将一 、 二期加氯间加药 3 3电气改 2 5万 m a / d 设 计 流 量 2 5万 m ’ / d 间连成—体。由于当时出于节省投资, 加氯点、 加药点设置皎少, 造成了混 造 混凝前加氯量 2 0 m g / L 2 O m g / L 合效果不好, 使得药剂浪费。两期工程的加氯加药系统仍分别运行管理 , ( 1 ) 配 电柜 蜷后水加氯量 3 0 m g / L 3 O m g / L 需要四 独立的 匝 组, 管理_ 卜 便。匍 备仪器设名 涎许 搬 中产 的更 新 :将原 生不同程度的故障或损坏, 使得加氯投药不能实现自动化 , 工人劳动强度 二期加氯、 加药系统的控制 中心 MC C , 全部废掉 , 重新设计新的 MC C 较大。 柜共计 1 0面, 仍旧布置在原有的 MC C & P L C配电室内。 ( 2 台电机 2改造方案 的就地腔制箱及按钮箱。 以实现就地手动 一 计算机遥控的两级窿制。 另外 2 1 加氯间采用将—期氯瓶 、 汇流排等移至二期氯瓶间, 一期加氯机 将实现, 自动漏氯报警系统, 自动加氯系统 , 自动加药系统 , 以及药液池 自 及新增的加氯机布置在原二期加氯机间 ,与二期加氯系统集中布置的方 动切换系统。( 3 ) 由于新改造后的系统, 布线较多, 除需要部分写 钱 走桥架 案。 布置外, 另外还增加了两条局部电缆沟, 分别至加氯、 加药系统。 2 2加药间采用方案一工艺改造方案, 即制作操作平台, 储药罐放置 3 4自 控系统改造 在台 上, 溶解罐落地, 计量泵全敞开式布置 , 并预留固体药品堆放空地 的 ( 1 ) 系统组成。现场控制站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P L C 。P L C : 该现场控制 方案。 站用于加药加氯的自动控制。负责加药、 加氯等部分的自控和数据采集 , 3工艺设计 采集并检 腿 灵 等 。( 2 方式 。工艺设备的控制可以通过 以 3 . 1 加氯工艺改造。 间采肿 氯瓶 、 汇流排等移 下两种方式: 就地手动 ; 远程 P L C自动控制。 ( 3 ) 力 Ⅱ 药系统自动控制说明。 a 至氯瓶间 , 置在原二期加氯机间, 与二期加 配药的自动控制功能。 储药罐的自动控制: P L C首先根据液位低水位信号 氯系统集中布置方案。 打开储药罐进液阀, 当水位到达设定高水位时, 关闭进液阀 , 并定时 自动 主要设计皴 ( 见表 1 ) 搅拌药液。 溶液池的自 动控制: P L C 首先根据液位低水位信号打开溶液池 ( 1 } 萦 晾 。—期 : 混凝衲 日 氯: 1 点拗 Ⅱ , 投至配水井前进水管 ; 过滤 进液阀, 当水位至 ! 皖 水位时, 关闭进液阀, 打开进水阀, 将药和水混合, 后加氯: 4点投加, 加氯机与加氯点——对应, 投至清水池前j 挂 水管。 二期: 当水位到达设定高水位时, 则认为药与水的混合比冽已经达到要求 , 停止 混凝前加氯: 1 点投加, 投至配水井前进水管 ; 过滤后加氯 : 2 点拗 Ⅱ , 投至 进水 , 开始搅拌 , 经过一段时间后( 此时间可设定 ) , 停 止搅拌待用。h 力 口 药 清水池前进水管。 泵的 自动控制功能。 加药泵根据进水流量进行 自 动比例投加。 加氯系统的 ( 2 ) 主要设备。 —期 : 前加氯机 : 利用原—期柜式流量比例控制加氯机 自动控制。 ( 4 ) 在加氯系统中, 通过 P L C可以实现加氯系统的自 动控制。 本 1 台, 4 0 k g / h 能力, 二期的原 2台柜式流量比例控制加氯机, 4 0 k g / h能力 , 二期形成 2 用1 备。后加氯机: 利用原—期美国w厂 I ' 柜式自动复合环 式, 根据原水流量进行比例投加。 滤后加氯 : 采用余氯的方式 , 根据滤后力 1 1 控制加氯机 3 台( 2 用1 备) , 2 0 k g / h 能力 , 解决两个投氯点; 新增柜式 自 动 氯后的余氯值进行控制拗 Ⅱ 。 余氯控制加氯机 3 台( 2 用1 备) , l O k g / h 能力 , 解决另两个投氯点。 通过采 4仪表 改 造 集 4个余氯反馈点的信号进, 厅 狂制 。 配合 自 控系统 , 设置与工艺流程相适应的仪表检测系统 , 各仪表的标 其中配有流量 、 液位等仪表外 , 还配置了 =朗: 前自 嚎湖 . : 原 忙撇 比莎 咐 空 制加氯机 2台( 1 用1 备) , 4 o k g , I l 准电流信号送至各现场计算机 , 能力 , 其中 1 台备甩前 咖廉湖兼 作 掐 用 ; 余氯等检测仪表。 仪表选用带现场显示变送器的智能化仪表。 主要仪表选 后加氯机 : 原柜式自动复合环控制加氯机 3台( 2 用1 备) , 2 0 k g / h能 型 : 力, 解决两个投氯点。 液位 十 . ——选用超声波液位计 新增—套 1 0 0 0 k g / h 漏氯中和装置, 设在原漏氯中和装置附近, 以满 流量计——选用电磁流量计 水质分 义 表——选 用带 自清洗装置的。 足安全要求。新增—期余氯测定仪两套、 水射器两套 及配套的加氯管。增 设4 个余氯取样泵, 增没取样管采集余瓤信号。 5 结 论 3 2加药 工艺改 造 5 . 1 本改造工程利用现有条件增加投加点:—期f 劭嚎L 由2 点改为 制作操作平台, 储药罐放置在台上 , 溶解罐落地, 计量泵全敞开式布 4点, 加药点由 I 点改为 4 点。 有效地提高了加氯加药效率 , 节省了运行费 置, 并预留固体药品堆放空地的方 案。 用, 并提高了出水水质的 证率。 ( 1 ) 主耍 寸 参数及设备。 一、 =期工程规漠各 1 8 万m ; 一、 二期设 5 2本改造工程一、 二期配电间和控制间改为集中布置 , 完善和形成了 计流量各 2 5 万 m ; 液态聚合铝 P A C最高投药量为 5 0 m g / 1 , 平均投药量 完整的加氯 、 加药自动化控制系统, 体现了现代化水厂的管理水平。 5 3 本改造工程提高了加氯 、加茵 系统的安全性,完善了漏氯防范措 为2 5 m 异 / l ; 一、 二期液态聚合铝 P AC 储药罐按平均投加量 l 2 天计, 混凝 剂浓度为 3 0 %, 采用 D N 2 9 0 0 × 6 0 0 0储药罐各 2 套; 一、 二期溶液搅拌罐 施, 保护了水厂和周边的环境, 提高了环境效益。 按凋制浓度 1 % 计 ,每班调制一次 ( 0 如果采用固态硫酸铝则每班调制 2 次) , 采用  ̄ 2 5 0 0X1 8 0 0 ( 有效水深 } 抖 罐 各3 个( 2 用1 备) ; —期利用原 期的 2台 Q = 1 2 0 0 L / h H = 0 . 4 MP a 计量泵 ,原二期的 2台 Q = 1 2 O O I J h 、 H= 0 . 4 MP a 和Q = 1 4 0 0 Uh 、 H= 0 . 4 MP a 计量泵 ,并新增 2台 Q = 1 2 0 0 L / h 、 H= 0 . 4 MP a 计量泵, 共计 6台( 4 用2 备) 。 二期新增 Q  ̄ 2 4 0 0 L / h 、 H = 0 . 4 MP a 计量泵 3台( 2 用1 备) 。

水厂自动控制加氯系统压力水的优化改造

水厂自动控制加氯系统压力水的优化改造

水厂自动控制加氯系统压力水的优化改造
冯昭钧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本文论述了自动控制加氯系统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加氯压力水的优化改建及如何达到自控的目的.
【总页数】1页(P92)
【作者】冯昭钧
【作者单位】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08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厂自动控制加氯系统压力水的优化改造 [J], 冯昭钧
2.基于iFIX的后加氯自动控制系统在城北水厂的应用 [J], 徐海斌;尹燕妮
3.水厂加氯系统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J], 赵士琦
4.净水厂水处理工艺中加矾加氯的自动控制 [J], 张百敏; 徐振
5.水厂加氯设备自动控制调试 [J], 薛淋鐘;王未;徐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优化前自动加氯运行情况
前加氯为三台次氯酸钠计量泵(350 L/h),;后加氯为,三台次氯酸钠计量泵(150 L/h);后加氨
为新改装(20 L/h)硫酸铵计量泵,三台;运行方式都为二用一备。前加氯由折点加氯所生成游离 氯(HClO)[3]作为主要消毒剂;滤后加氨补氯,出厂水为一氯胺(NH2Cl)[4]消毒。如表 2 所示。
3.优化工艺介绍
折点加氯可以流量投加比与游离氯反馈自动加氯,但对于氯胺消毒,现有自动加氯会存在问题: 不清楚如何按出厂余氯目标值来合理控制氯氨投加比。2)按总氯反馈,而不考虑游离氨限值,没有 预防二氯胺和确保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安全措施,使余氯稳定性低,不安全,自动加氯控制难以在 自来水厂得到真正应用,而自动加氯工艺优化,较好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国内自动加氯的瓶颈。
4.2.1 在线游离氨仪
检测原理如同便携式仪器,但其操作是自动的;可同时显示一氯胺和游离氨,也可按游离氨和 一氯胺所消耗的氨(0.2×一氯胺浓度)总和来显示总氨氮[3]。余氯仪是测总氯,其值偏高于一氯胺 浓度,不能测一氯胺。在线 CA71A 氨氮仪测总氨氮,不能测游离氨。相比较在线游离氨仪价格低 于在线氨氮仪,性价比又高,虽然日常运行药剂费用相对较高,但对自动加氯控制尤其重要。
3.2.2 控制参数界面
该界面仅供水质管理员进行后台参数的设置与修改,所有参数均可被控制程序直接调用。 1. 前加氯界面:设加氯流量投加比 K1 及游离氯控制目标值。 2. 后加氯界面:设后加氯投加比 K2 及出厂一氯胺控制目标值。 3. 后加氨界面:设后加氨投加比 K3 及出厂游离氨控制目标值。
4.实施及成果
3.1.4 后加氯
按出厂余氯(一氯胺)目标值与滤池游离氯差值,计算出加氯量。出厂水一氯胺目标值为 1.3 mg/L(新国标为≥0.5 mg/L),CT 值为 86(国标 CT 值≥60)。
控制原则:先确定滤后反馈一氯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1.0-1.5 mg/L),后根据游离氨值来确定 调整加氯还是加氨量。
当氯氨投加比>5:1,游离氨接近于零,会导致部分一氯胺转变成二氯胺,将使自来水有难闻气 味和不良口感;当加氨量过多,游离氨偏高(>0.2 mg/L),特别在夏季水温>15º,有部分游离氨会转 化成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浓度升高,导致一氯胺降低[2]。严重时管网(泵站水库)水停留时间过 长,会出现余氯偏低或接近于零,对供水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因而需用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出 厂水游离氨和一氯胺,科学合理控制加氯量和加氨量,使出厂余氯可控、管网水质稳定。
2.加氯工艺改造背景
浦东水厂下辖居家桥分厂(制水能力 12.0 万 t/d),于 2005 年 10 月实施全厂加药系统自动化,
采用按流量比投加,因 2011 年 1 月原水由黄浦江上游原水切换到青草沙原水,加氯消毒工艺和加
药控制方式发生改变,整个消毒工艺过程由原来氯胺消毒改为折点加氯,出厂水为氯胺消毒,浦东
3.1.3 后加氨
因澄清水为游离氯,水中氨氮为零,出厂水为氯胺消毒时,需加氨,按出厂水余氯目标值来计 算出加氨量。为了保证出厂水不出现二氯胺和仪表检测限值,要考虑 0.1 mg/L 游离氨富余量。加氨 量与出厂水余氯目标值呈正比(y=0.2×一氯胺目标值(1.3mg/L)+0.1)。出厂水游离氨设定目标值 为 0.1-0.15 mg/L。
Yes
C3<0.1mg/L 设定游离氨
No C3>0.15 mg/L 设定游离氨 Yes
N0
输出 Q3 氨
结束
结束
图 3: 自动加氯/加氨程序框图 Fig3 The diagram of the automatic chlorine and ammonia dosing system
4.4 报警、数据分析界面
1) 加注设备运行故障报警 2) 游离氯、游离氨、一氯胺的上下限报警 3) 进水量和滤后出水量及加氯/加氨量趋势图,具备隐藏部分曲线。 4) 沉淀水游离氯,滤后水一氯胺和游离氨,出厂总氯趋势图等。该分析界面为故障分析、系统评
价、参数调整等提供依据。
4.5 优化后生产运行
4.5.1 前加氯(折点加氯)
制,自动调整加氯加氨量,使出厂水一氯胺和游离氨在控制目标值范围内。(见表 1)。后加氯为 0.6-
1.0 mg/L,加氨量从 0.53 mg/L 降至 0.43mg/L。
表 3 自动加氯控制程序生产运行指南
Tab. 3 The operation instruction of the automatic chlorine and ammonia dosing system
(3) 程序基本计算公式 Q 前加氯 L/h=[K1+△C1]×Qm3/h 进水/S(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 10%×密度 1.16×1000) Q 后加氯 L/h=[K2+△C2]×Qm3/h 滤后出水/S1(10%×1.16×1000) Q 后加氨 L/h= [K3+△C3]×Qm3/h 滤后出水/S2(硫酸铵有效氨含量 9.71%×密度 1.22×1000) K1 前加氯流量投加比,mg/L △C1:沉淀水游离氯与控制目标值差值,mg/L K2:后加氯投加比,mg/L △C2:出厂总氯目标值(一氯胺)与滤后水一氯胺的差值,mg/L K3 后加氨投加比 △C3 滤后游离氨与出厂控制目标值差值,mg/L
3.1 优化工艺
优化后自动投加控制模式:是完全按照出厂水一氯胺和游离氨目标值和加药点进水流量来自动 控制整个消毒工艺加氯和加氨量。以游离氯、一氯胺和游离氨的反馈数值,自动调整加氯加氨投加 比。
3.1.1 设定余氯控制目标值
余氯目标值高低会影响到加氯加氨量的多少。根据不同水质、消毒工艺和阶段性藻类变化,结 合沉淀水和清水库停留时间,按 CT 值,科学合理设置沉淀水和出厂水余氯目标值。
开始
读取滤后水流量数据 读取一氯胺 C2
读取滤后水流量数据 读取游离氨 C3
Q2 氯=[ K2+△C2] Q 水/S1 K2:流量投加比
Yes
C2<1.0mg/L 设定一氯胺
No Yes C2>1.5 mg/L 设定一氯胺
No
输出 Q2 氯
Q3 氨=[K3+△C3] Q 水/S2 K3:流量投加比
按进水流量和加氯投加比自动投加,青草沙原水氨氮低,水质稳定,沉淀水游离氯基本在控制 目标范围内,余氯稳定,波动小。前加氯量为 1.4-1.8 mg/L,游离氯为 0.3-0.5mg/L。
4.5.2 滤后加氯加氨(氯胺消毒):
计算机读取在线或便携式游离氨(人工)测得一氯胺和游离氨数据,会及时作出智能化程序控
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信号反馈,由 PLC 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加氯/加氨控制
2.3 优化前自动投加控制模式
前加氯/后加氯/加氨参照原水进水流量,以人工设定流量投加比来自动控制加氯加氨量,按沉
淀水游离氯、滤后总氯变化,人工调整其加氯/加氨投加比,但当班员工不知如何根据一氯胺与游离
氨变化来正确合理调整其投加比。
水厂自动加氯工艺优化
1.前言
今年 7 月 1 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由 1 项 (游离氯)增至 4 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还增加了氨氮及加氯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 等非常规指标,部分项目限值更加严格,供水企业的消毒工艺、加氯方法需要调整和优化。
在自来水消毒中,通常采用以游离氯或总氯(氯胺)形式消毒。无论是在线余氯仪还是在化验 室里,容易对总氯和游离氯进行分析,但不能识别一氯胺。新版消毒剂中总氯为一氯胺,所以,需 合理控制好氯氨投加比[1]3.5-5:1。目前国内较少有水厂采用游离氨来调整氯/氨投加比,即水中需 维持少量游离氨,以确保水中生成余氯为一氯胺。游离氨是水中能与氯结合的 NH3/NH4+。
图 1—青草沙原水水质数据 mg/L
Fig.1 Qingcaosha Raw Water Quality Data mg/L
青草沙原水 配水井
澄清池
滤池
1#2#3#4#
清水库
出厂水
加氯点
加氨点
氨氮仪
余氯仪
游离氨仪
流量仪
图 2: 居家桥分厂自动加氯加氨工艺流程 Fig.2 The automatic chlorine and ammonia dosing system in Lujiaqiao water treatment plant
3.1.2 前加氯
青草沙水库水稳定性高,浊度低,氨氮变化小,全年,氨氮最大值为 0.25 mg/L ,平均值 0.06mg/L, 采用按流量比投加为主,沉淀水游离氯控制幅度为 0.3-0.5 mg/L,且游离氯与投加比呈正比,限制前 加氯量〈2.3 mg/L,减少加氯消毒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以沉淀后游离氯来反馈控制前 加氯量。
基于上述工艺要求,自控系统增加对滤后水量水质的监测。 1. 增加对滤后水流量和水质的监控功能。 2. 增加后加氯和后加氨的监控功能。
针对上述功能扩展要求,提出如下系1000 出水总管没有安装流量仪,因此,自控系统无法对滤后水流量 进行监测。
4.2.2 便携式游离氨仪
可同时检测一氯胺和游离氨,操作简便、准确、测定时间短(5-10 分钟),价格低。当班员工把 游离氨和一氯胺测得数据人工输入到加氯或加氨工艺图界面,计算机会直接进行后加氯/加氨量的自 动控制。
4.3 加药间 SLC 增加后加氯和后加氨控制功能
系统硬件将在原加氯 SLC 机架上加装模拟量输入模块,读取后加氯和后加氨流量信号,实现 加氯流量和加氨流量监测功能,同时,增加模拟量输出模块,对加注泵的冲程和频率的调节控制, 实现后加氯和后加氨的自动控制,其控制流程参见图 3。
表 2—居家桥分厂氯氨消毒生产运行数据 单位:mg/L
Tab.2 Jujiaqiao Water Plant Chlorination Process Data 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